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終局之戰

警方例行記者會指抗爭者打算在十月一日炸商場、殺警察,做法跡近恐怖主義,未免太看得起抗爭者了。觀乎過去幾次表現,抗爭者掟汽油彈多掟不中警員或警車 (只有一次中水炮車,命中率太低),起火作路障又不知把握時間離開,即使有個別手足試圖搶槍搶犯,手法始終稚嫩。有膽識、手法純熟者,事後發現清一色是警察假扮。換句話說,十月一日真的發生炸商場、殺警察等恐怖事件,如謝振中所言,基本上可以全部入由警察假扮的抗爭者數。真正的抗爭者可愛得很,炸商場、殺警察,太兇殘了,他們做不來。

再看 2019 年 9 月 28 日《大公報》頭條,「暴徒策動10・1殺警」,各位想想,我意欲殺警,會將相關行動的資訊流出嗎?還要給對家看見,殺警九成是假的。除非中共及其傀儡寫好劇本安排香港警察殉職,好讓解放軍入城平亂,並收拾權力膨脹到凌駕港共文官政府的警隊,則另作別論。又炸商場那幅圖,青衣城的位置竟是青龍頭,如此荒誕的錯誤,決非一般香港人會犯,要麼是毅進仔無地理常識,要麼就是繪圖者非香港人。

抹黑抗爭者為恐怖分子,當然是要合理化更高層級的暴力使用。請注意,警方現在所謂「驅散」,實際是圍捕,「九二九慘案」,遊行未開始就已經有人被捕,便是明證。至於為何要大圍捕,理由很簡單,借一次反修例的陣痛,引出所有對中共及其傀儡管治有異議的香港人,一網打盡。簡單講,中共及其傀儡目前想消滅所有不聽話的香港人,警隊是完成這項重大政治任務的一個工具、棋子。

故此,和理非也好,勇武也好,所面對的風險是一樣的。網上流傳「警察開始徵用各區體育館,今晚通宵運作。大家留意」、「唔止運動場 / 體育館,包括民政署的社區會堂 / 中心都有,麻煩通知手足」,有人估計體育館、社區會堂 / 中心將作臨時拘捕大量抗爭者之用。十月一日堅持要出來的,記緊打醒十二分精神,擬好逃生路線,關顧周圍手足,這是一場血淋淋的戰爭,不是無需付出代價的 show up。

有輔警「吹雞」主動鎮壓十月一日的遍地開花,我想說的是,即使鎮壓成功,你們得到了什麼?除了剎那快感,是成就出不聽民意的政府!施暴無極限的魔警!別以為與你無干,你要食宵夜、搭巴士,軍裝、防暴可以叫你雙手抱頭蹲下,乖乖地接受搜身,極盡屈辱之能事。你質問他,他隨時拘捕你,受盡虐待後被自殺變浮屍,而你的家人永遠不知你已死去,追究亦不知從何處追起。另外,你爭取加大福利津貼、改善薪酬,政府二百萬人上街都可以過關,區區數百人的訴求何需答應?打曱甴當了英雄,但你們得到什麼?

魔警們也不妨好好思量,中國人是講究遠近親疏,你們再落力打黑色衫,難道可甩掉香港土生土長的身份?一日你們甩不掉香港土生土長的身份,中共就有機會拿你們來祭旗,犧牲你們,「反正都不是中國人,死一兩個有什麼所謂」。得到超時補水,卻隨時送命,是否值得?

從應然的層面看,追求民主、自由、人權,反抗暴政,沒有中止的一天。可是,從實然的角度,這場肇始於六月的反抗運動,確實已走到樽頸。單看九二九一日,就有逾百人被捕。前線拉一個少一個,長此下去,運動枯竭衰亡乃遲早的事。所以,明天的而且確有「終局之戰」(endgame) 的意味,而如果輸,誠如梁繼平所言,「我們會輸十年,整個公民社會會倒退十年」。十年已是保守估計。

香港人「冇得輸」!一齊贏!香港人加油!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中共侵華屬事實,魔警施暴護極權

昨天是九二八五周年,從新聞片段看到,有年輕人噴上「中共侵華」四字。「中共侵華」的構思或許源自「日本侵華」,以諷刺魔警所為猶如日本皇軍。然而,看在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人眼裡,「中共侵華」實有另一層深刻的意義。

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打倒孔家店」甚囂塵上,只有香港保存著華夏傳統的學問,前清太史賴際熙、區大典執教港大,令香港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橋頭堡。中國人則妄自菲薄,先投向英、美的懷抱,再一轉而投靠蘇聯。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一面倒親蘇」的思想風潮下崛起,以俄為師。

蔣介石北伐成功,新生活運動有儒學成分,勉強算是重建中華。可是,日本侵略將國府打至元氣大傷,毛澤東定下「七二一方針」,強調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事後又至少六次感謝日本,此不是「中共侵華」麼?抗戰甫結束,共軍即由東北南下,不讓國軍有喘息空間,青天白日旗被拆下,標誌著新建的中華給毀了,大量文化人、知識分子南下,錢穆、唐君毅等創辦新亞書院,香港再一次保存華夏種子。

中共管治下的大陸儼如人間煉獄,政治鬥爭不斷,史學家陳寅恪、翦伯贊被迫死,留學英國的儲安平被失蹤,還未計大量中國人因大飢荒而不正常死亡。97 主權移交後,中共魔爪延伸至香港,教殘體字,推普教中。尤其甚者,不准侮辱中共國旗、國徽、國歌,不准從根本否定中共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這不是「侵華」嗎?既侵遠古的「華」,也侵老蔣重建的「華」,「中共侵華」實際是直截了當的歷史陳述,當然塗鴉的年青人未必知曉。

「929 全球反極權大遊行」未開始,魔警即大肆搜捕參與者,急救員被恐嚇不准帶生理鹽水和對講機,年輕男子被粗暴帶走。如果港共不是極權政府,有無必要那麼恐懼?

現在警權已大到可以隨時截查巴士乘客、拉鎖妙齡少女,在聲援新屋嶺被捕者集會上,一名男義士透過大會披露,他被關押在新屋嶺期間,曾被脫光衣服綁住四肢,戴上頭套,遭到至少兩名魔警「雞姦」。三十多個小時後,他被送上法庭,卻不許見律師。上庭前,魔警用消毒藥水給他沖洗身體,消滅證據。男義士尚且如此,估計女義士情況更糟。

建國七十周年,橫額全被人撕下扔入海,18 - 29 歲年青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低,孰令致之?又蒙面法又緊急法又取消區選,有何用?誠如李彭廣指出,刻下是制度出問題,制度失效滋生暴力,要治本,解散魔警、獨立調查是首要,其次是實現雙普選,以確保新組政府必須聆聽民意及回應市民訴求。否則的話,一味鎮壓,一味洗腦,民心喪失只會越來越嚴重。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論楊修之死

(一)《三國演義》所記楊修之死並非史實

關於楊修之死,羅貫中《三國演義》有一段很詳盡的描述:

操屯兵日久,郤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沈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啟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時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遶寨私行。只見夏候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之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二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而笑,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受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只說是絹疋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逕來告操,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吩咐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計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驟眼看,楊修的死因是鋒芒過露,所謂「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因而激起曹操動殺機,借雞肋事件將他剷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關於「門內添『活』字」、「一盒酥」、「夢中殺人」三故事,竊以為取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捷悟篇>:

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這是「門內添『活』字」故事的出處。

人餉魏武一桮酪,魏武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噉,曰:「公教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此乃「一盒酥」故事的出處。

<假譎篇>: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這是「夢中殺人」事件的原型。

羅貫中的論述於正史中有根據者,僅雞肋事件、出門事件和答教事件。

《後漢書・楊修傳》:

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迴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

在真實的歷史裡,楊修似未有因猜中「雞肋」的含意而即時被曹操處死。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曹植出門固然令「寵日衰」,但楊修被殺,更是因為他「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

《後漢書・楊修傳》:

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荅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曹操想知道曹植的實力,以便安排世子人選。楊修卻恃其才學,為曹植製作模擬問題及答案,影響測試結果,有造王之嫌。

加上他是袁術外甥,袁術兄長為袁紹,為免袁氏勢力復辟,曹操遂將楊修殺害。

鋒芒太露、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是歷史上楊修的真正死因,只是筆記小說的偽造、虛構。

(二) 楊修、曹操出身略考

《典略》:

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

楊彪是楊賜的兒子,楊賜是楊秉之子,楊秉是「關西孔子」楊震的兒子。

《後漢書・楊震傳》: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云。

換言之,楊修出身儒家豪族大姓 (弘農楊氏),父祖輩皆是朝中要員,和袁氏家族平起平坐。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的養子,這是一極不光彩的家世!

曹操崛起,全賴個人的機警、權謀,以及黃巾作亂帶來的機緣。故此,他重才不重德,有「魏武三詔令」:

《求賢令》(建安十五年)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建安十九年)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舉賢勿拘品行令》(建安二十二年)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於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重德是儒家豪族大姓的共識,曹操無法進入儒家豪族大姓的圈子,其只好另闢蹊徑,講重才。

重才不重德的另一邊,是對敢於頂撞的儒家豪族大姓官員予以防範,甚至殺害。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孔融。

《後漢書・孔融傳》: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歎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州里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并案也。」

時年飢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潛忌正議,慮鯁大業。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搆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云『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於言,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莳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贊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荅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

孔融被滿門抄斬,令不少名士不願再涉足政治,投向清談玄理。

曹操既要用儒家豪族大姓出身的官員協助管治,為其出謀獻策,又擔心他們伺機反叛,顛覆自己,此種矛盾亦見於對待楊修的態度上。

(三) 楊修的真正死因

弘農楊氏的出身令楊修被曹操 (操出身寒門) 忌諱,袁術外甥的身份則令曹操對楊修處處防範。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也。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為儒家豪族大姓的總領袖。討伐董卓時,他又被各路諸侯推舉為盟主。曹操全賴「挾天子以令諸侯」,才足以與袁紹相頡抗,但整體上,官渡之戰前,袁紹在北方的勢力是遠勝曹操的。

好不容易擊敗袁紹,控制北方,曹操自然不想袁氏勢力死灰復燃,尤其是其所建立的,乃一寒門政權,先天已不為儒家豪族大姓所接受,如果對袁氏勢力的復辟不加以提防,隨時有被傾覆之嫌。

儘管袁術和袁紹不和,《後漢書・袁術傳》:

術從兄紹因堅討卓未反,遠,遣其將會稽周昕奪堅豫州。術怒,擊昕走之。紹議欲立劉虞為帝,術好放縱,憚立長君,託以公義不肯同,積此釁隙遂成。乃各外交黨援,以相圖謀,術結公孫瓚,而紹連劉表。豪桀多附於紹,術怒曰:「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云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初平三年,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堅戰死。公孫瓚使劉備與術合謀共逼紹,紹與曹操會擊,皆破之。

看在曹操眼裡,二人同為袁家之後,而袁家勢力一日未除,儒家豪族大姓仍會奉其為圭臬,批判、反對曹操。此種不利處境,曹操不可能讓它出現。

楊修是袁術外甥,如果他未有獲曹操重用,或者不與曹植友善,殺身之禍未必會降臨到他身上。可惜他「雙料中毒」,曹操懷疑他有心造王,復辟袁氏勢力,勾結儒家豪族大姓顛覆其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楊修終不得不死。

《後漢書・楊修傳》記楊修為曹植作「答教」:

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荅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引《典略》:

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公以修前後漏泄言教」即是「答教」,「交關諸侯」即是勾結儒家豪族大姓為曹植建立黨羽、勢力,楊修因此被「收殺」,則二者方為楊修的真正死因。

有趣的是,楊修似乎早已預料會被曹操殺害,《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引《典略》:

修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曹植失寵,楊修本來想疏遠他,礙於朋友恩義,二人繼續保持來往。性情中人,竟為楊修帶來不幸,教人惋惜。《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引《典略》:

植後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絕。

楊修死後百餘日而曹操逝世,曹丕即皇帝位,篡漢自立,建國號魏。

不過,曹魏寒門政權的本質未變,曹丕身邊的謀臣如司馬懿也出身儒家豪族大姓,曹魏往後卒之被司馬氏的西晉取代,歷史發展的線索早在曹操生前已略見端倪。

(四) 結語

《三國演義》是章回小說,吸收了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故事情節豐富有餘,真實性不足。

要了解歷史,必須去蕪存菁,回到堅實可信的史料上,以楊修之死為例,離開《後漢書》、《三國志》,是永不可能找出其真正死因的。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瓦崗軍考

(一) 最初的模樣:聚眾為盜

瓦崗軍是隋末群雄的一支,始於翟讓、單雄信、徐世勣。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韋城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獄吏黃君漢奇其驍勇,夜中潛謂讓曰:「翟法司,天時人事,抑亦可知,豈能守死獄中乎!」讓驚喜叩頭曰:「讓,圈牢之豕,死生唯黃曹主所命!」君漢即破械出之。讓再拜曰:「讓蒙再生之恩則幸矣,奈黃曹主何!」因泣下。君漢怒曰:「本以公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顧其死以奉脫,奈何反效兒女子涕泣相謝乎!君但努力自免,勿憂吾也!」讓遂亡命於瓦崗為群盜,同郡單雄信,驍健,善用馬槊,聚少年往從之。離狐徐世勣家於衛南,年十七,有勇略,說讓曰:「東郡於公與勣皆為鄉里,人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讓然之,引眾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資用豐給,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餘人。

《舊唐書・單雄信傳》:

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

《舊唐書・李勣傳》:

李勣,曹州離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衛南。本姓徐氏,名世勣,永徽中,以犯太宗諱,單名勣焉。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鐘,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大業末,韋城人翟讓聚眾為盜,勣往從之,時年十七,謂讓曰:「今此土地是公及勣鄉壤,人多相識,不宜自相侵掠。且宋、鄭兩郡,地管御河,商旅往還,船乘不絕,就彼邀截,足以自相資助。」讓然之,於是劫公私船取物,兵眾大振。隋遣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師二萬討之,勣與頻戰,竟斬須陀於陣。

大體上,翟讓是犯了法的隋朝官員,被迫落草為寇。單雄信是翟讓的好朋友,驍勇善戰。徐世勣則出身富戶,曾斬張須陀。有軍事、有金錢,卻少了遠見,只知「劫公私船取物」,乃瓦崗軍初期的模樣。

曹州位處山東。大業七年 (公元 611 年) 秋,河北、山東大水,漂沒三十餘郡,餓殍滿野。適逢瓦崗軍聚眾起事亦在大業七年,前者明顯導致後者出現。

(二) 蒲山公李密加盟

瓦崗軍成為具規模的反隋力量,多得李密的加盟。

《舊唐書・李密傳》:

李密,字玄邃,本遼東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孫,後周賜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國公;父寬,隋上柱國、蒲山公,皆知名當代。徙為京兆長安人。

李弼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拜趙郡公。北周時為太師,進封趙國公,死後追封魏國公。他曾在爾朱天光手下為別將,後歸順宇文泰,協助擊敗高歡。換言之,李弼屬關隴武將系統。

關隴集團出身的李密,跟楊玄感是好朋友,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正是關隴集團核心人物,也是隋煬帝的心腹。

楊玄感黎陽起兵,標誌著關隴集團內部分裂。李密作為關隴集團中反隋煬帝的一分子,於玄感兵敗後,輾轉投靠瓦崗軍。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密察諸帥唯翟讓最強,乃因王伯當以見讓,為讓畫策,往說諸小盜,皆下之。讓悅,稍親近密,與之計事,密因說讓曰:「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銳兵盡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遊揚、越,委棄東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會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馬精銳,席捲二京,誅滅暴虐,隋氏不足亡也!」讓謝曰:「吾儕群盜,旦夕偷生草間,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吾儕群盜,旦夕偷生草間」這是瓦崗軍組成的初衷。可是,李密卻不以為然,主張「席捲二京,誅滅暴虐」。此處李密和瓦崗軍諸人 (即山東豪族) 已有理念上的分歧。

李密人際手腕出眾,招納不少豪傑,《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會有李玄英者,自東都逃來,經歷諸賊,求訪李密,云「斯人當代隋家」。人問其故,玄英言:「比來民間謠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桃李子』,謂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與后,皆君也;『宛轉花園裡』,謂天子在揚州無還日,將轉於溝壑也;『莫浪語,誰道許』者,密也。」既與密遇,遂委身事之。前宋城尉齊郡房彥藻,自負其才,恨不為時用,預於楊玄感之謀。變姓名亡命,遇密於梁、宋之間,遂與之俱游漢、沔,遍入諸賊,說其豪傑;還日,從者數百人,仍為遊客,處於讓營。讓見密為豪傑所歸,欲從其計,猶豫未決。

加上立下不少戰功,《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密因說讓曰:「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眾雖多,食無倉稟,唯資野掠,常苦不給。若曠日持久,加以大敵臨之,必渙然離散。未若先取滎陽,休兵館谷,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讓從之,於是破金堤關,攻滎陽諸縣,多下之。

滎陽太守郇王慶,弘之子也,不能討,帝徙張須陀為滎陽通守以討之。庚戌,須陀引兵擊讓,讓向數為須陀所敗,聞其來,大懼,將避之。密曰:「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擒也。公但列陳以待,密保為公破之。」讓不得已,勒兵將戰,密分兵千餘人伏於大海寺北林間。須陀素輕讓,方陳而前,讓與戰,不利,須陀乘之,逐北十餘里;密發伏掩之,須陀兵敗。密與讓及徐世勣、王伯當合軍圍之,須陀潰圍出;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復入救之,來往數四,遂戰死。所部兵晝夜號哭,數日不止,河南郡縣為之喪氣。

又懂得以退為進,《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有賈雄者,曉陰陽占候,為讓軍師,言無不用。密深結於雄,使之托術數以說讓;雄許諾,懷之未發。會讓召雄,告以密所言,問其可否,對曰:「吉不可言。」又曰:「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無不濟。」讓曰:「如卿言,蒲山公當自立,何來從我?」對曰:「事有相因。所以來者,將軍姓翟,翟者,澤也,蒲非澤不生,故須將軍也。」讓然之,與密情好日篤。

翟讓終於對李密予以高度信任,「讓乃令密建牙,別統所部,號蒲山公營」是一個好證明。

(三) 招納北齊重臣後人

李密請來祖君彥。

《新唐書・李密傳》:

祖君彥,齊仆射孝徵子。博學強記,屬辭贍速。薛道衡嘗薦之隋文帝,帝曰:「是非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朕無用之。」煬帝立,尤忌知名士,遂調東都書佐,檢校宿城令,世謂祖宿城。負其才,常郁郁思亂。及為密草檄,乃深斥主闕。密敗,世充見之,曰:「汝為賊罵國足未?」君彥曰:「跖客可使刺由,但愧不至耳!」世充令撲之。既困臥樹下,世充已自欲盜隋,中悔,命醫許惠照往視之,欲其蘇。郎將王拔柱曰:「弄筆生有余罪。」乃蹙其心,即死,戮屍於偃師。

《北齊書・祖珽傳》:

祖珽,字孝徵,范陽狄遒人也。父瑩,魏護軍將軍。

《魏書・祖瑩傳》:

祖瑩,字元珍,范陽遒人也......

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驅逐僮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歎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

時中書博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還取,乃置禮於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怡異之,向博士說,舉學盡驚。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並陳大義,帝嗟賞之。瑩出後,高祖戲盧昶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對曰:「當是才為世生。」以才名拜太學博士。徵署司徒、彭城王勰法曹行參軍。高祖顧謂勰曰:「蕭賾以王元長為子良法曹,今為汝用祖瑩,豈非倫匹也。」敕令掌勰書記。瑩與陳郡袁翻齊名秀出,時人為之語曰:「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再遷尚書三公郎。尚書令王肅曾於省中詠悲平城詩,云:「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肅更詠,乃失語云:「王公吟詠情性,聲律殊佳,可更為誦悲彭城詩。」肅因戲勰云:「何意悲平城為悲彭城也?」勰有慚色。瑩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見耳。」肅云:「可為誦之。」瑩應聲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屍積石樑亭,血流睢水裏。」肅甚嗟賞之。勰亦大悅,退謂瑩曰:「即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幾為吳子所屈。」

......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偷竊他文,以為己用。而瑩之筆札,亦無乏天才,但不能均調,玉石兼有,製裁之體,減於袁、常焉。性爽俠,有節氣,士有窮厄,以命歸之,必見存拯,時亦以此多之。其文集行於世。子珽,字孝徵,襲。

據此,祖君彥是北齊重臣的後人,而且屬於北方儒臣集團。

另外,有程知節。

知節之曾祖父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是濟州大中正,後追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

隨著裴仁基 (祖父裴伯鳳為北周汾州刺史。裴仁基「少驍武,便弓馬」,隋文帝開皇初年為親衛,從軍參加平陳戰役,作戰勇猛,後為漢王楊諒親信。隋煬帝楊廣即位,楊諒造反,裴仁基苦苦勸諫,被囚入獄中。楊諒兵敗,煬帝拜裴仁基為護軍)、秦叔寶 (以勇猛驃悍著稱,原為來護兒部將) 等人的投降,瓦崗軍聲勢日益浩大。

不過,從戰鬥力上講,瓦崗軍並非最強,《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世充士卒皆江、淮剽勇,出入如飛。世充先索得一人貌類密者,縛而匿之。戰方酣,使牽以過陳前,噪曰:「已獲李密矣!」士卒皆呼萬歲。其伏兵發,乘高而下,馳壓密營,縱火焚其廬舍。密眾大潰,其將張童仁、陳智略皆降,密與萬餘人馳向洛口。

(四) 翟讓被殺及其影響

翟讓無遠見,非成大事之徒,《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

讓謂密曰:「今資糧粗足,意欲還向瓦崗,公若不往,唯公所適,讓從此別矣。」讓帥輜重東引,密亦西行至康城,說下數城,大獲資儲。讓尋悔,復引兵從密。

李密卻壯大了瓦崗軍,儘管其表示「將軍姓翟,翟者,澤也,蒲非澤不生,故須將軍也」,一山始終不能藏二虎,《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

總管崔世樞自鄢陵初附於密,讓囚之私府,責其貨,世樞營求未辦,遽欲加刑。讓召元帥府記室邢義期博,逡巡未就,杖之八十。讓謂左長史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

「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翟讓正在失勢!

然而,翟讓畢竟尊重李密,《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

翟讓司馬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塚宰,總統眾務,以奪密權,讓不從。讓兄柱國滎陽公弘,粗愚人也,謂讓曰:「天子汝當自為,奈何與人!汝不為者,我當為之!」讓但大笑,不以為意,密聞而惡之。

凡不知深謀遠慮者,待人普遍較真誠,反之,則疑心重重,終萌生先下手為強的念頭,李密便是這類人。

《舊唐書・李密傳》:

密聞其言,陰有圖讓之計。會世充列陣而至,讓出拒之,為世充所擊,讓軍少失利,密與單雄信等率精銳赴之,世充敗走。明日,讓徑至密所,欲為宴樂,密具饌以待之,其所將左右,各分令就食。密引讓入坐,以良弓示讓,讓方引滿,密遣壯士自後斬之,並殺其兄寬及王儒信。讓部將徐世勣為亂兵所斫,中重瘡,密遽止之,得免,單雄信等頓首求哀,密並釋而慰諭之。於是詣讓連營,諭其將士,無敢動者。乃命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

值得注意是李密的手法,翟讓的兄長及司馬被殺,徐世勣、單雄信竟獲釋放而慰諭之。李密顯然不是要將舊人全數肅清,他只想牢牢掌握瓦崗軍的領導地位,以實現反隋大業。

翟讓死後,瓦崗軍徹底擺脫草莽、流寇氣,文官、武將兩系統並立,一律聽從李密號令,儼如準政府。

(五) 投降李唐陣營

李密為王世充所敗,投降李唐陣營。李唐陣營也是準政府規模,按道理,瓦崗軍應散入李唐政府,為李唐政權效力。

但是,瓦崗軍之所以有準政府規模,全賴李密一人的貢獻、付出。要李密放棄多年來的辛苦經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

李密卒之作反,落得被殺的下場。瓦崗軍的徐世勣、程知節、秦叔寶等為李唐陣營所吸納,瓦崗軍解散。

唐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關隴集團、漢人士族俱反對,李勣 (即徐世勣) 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令形勢逆轉,由此可知山東豪族在唐朝仍然具有影響力,與關隴集團、漢人士族鼎足而立。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對什麼話!

由梁振英設下底線、董建華聲言要提高國教重要性開始,林鄭的對話平台注定是虛偽的。

一百五十人中,大半是批評警隊濫暴及政府拂逆民意。要麼中共及其傀儡錯判民情,要麼是懷有某種政治目的舉行對話會。前一種的話,下次對話會可能安排更多「自己人」,並於他朝秋後算帳發表反對意見的人 (港台將整個對話會錄影,點相很容易)。後一種的話,整場對話會旨在令反對陣營中的中產專業人士,所謂「和理非」者消氣。中共既不能答應五大訴求,也不可以給香港人真正的普選,只好找林鄭出來當箭靶,賠個笑賣個唱,敷衍大家一番,滅亡香港的大計則仍然繼續。

觀乎林鄭高度肯定和平遊行,對話會消氣成分居多。此時抗爭者要做的,是捫心自問,一旦妥協讓步,我們對得住諸位已死的烈士嗎?對得住八三一被打死的義士嗎?還有新屋嶺輪姦說、浮屍說尚未釋疑,我們是否都不追究?沒人想激進到底,但當我們的手足含冤莫白,死不瞑目,妥協讓步實在不是一個選項。

九十年代,電台電視設有所謂時評烽煙節目,據說港府之所以容許這些節目,目的是讓香港人消氣,從而避免民怨累積,引發大規模騷亂。中共及其傀儡目前不過故技重施,當然質素差得遠了。林鄭說:「年青人是香港的未來,但香港自治的確行不通」、「警方確有執法過火的問題,但警隊是維持治安的一支主要力量」敢問這是消氣,抑或撥火?

對話說穿了是一場統戰,拉一派打一派,不宜認真,反而美國眾議院審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方的反應值得觀察。

外交部指法案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公然為香港激進勢力和暴力分子張目,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

國務院港澳辦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美國國會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特區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不得干涉。任何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及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一國兩制」底線的挑戰。美國國會及一些政客,以人權與民主為幌子,通過法案的目的是為反中亂港勢力和少數暴徒打氣撐腰,為香港的亂局火上加油,將嚴重傷害中美關係,對美國自身也沒有好處。

《新華社》發表時評,指法案是以人權作遮掩,為亂港暴徒撐腰,通過製造香港亂局、策動「顏色革命」遏制中國。

香港人被中共暴政欺負,喪失性命,連美國都看不過眼出手,中共卻大條道理搬出「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一國兩制』底線」、「顏色革命」,發瘋指罵。究竟在那群共官共媒眼中,香港人的命值不值錢?香港年青人的前途重不重要?是不是世上只有中國國家主權最有價值?中共永遠不倒最有價值?其他可以視之如草芥?

在這麼一個自大狂上腦、不知自省及自我修正的國家管治下生活,香港人焉有好日子過?所以勿迷信對話,中共要消滅香港人,我們別讓其得逞才最要緊。

香港人懷念殖民地時期生活,理由很簡單,以前可以不理政治,專心工作,不用擔心被自殺,遇事可以找警察,不用怕被黑幫打......現在通通相反,還加上一二百萬人上街民意被漠視,有網友說得好:「二百萬人的聲音都置若罔聞,一百五十人的意見又怎聽得入耳?」透過對話重建互信,談何容易!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法國作家、飛行員聖修伯里在《小王子》有一句話:「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聖修伯里 1900 年 6 月 29 日生於法國里昂。1921 年成為一名騎兵,展開軍旅生涯。他接受飛行員培訓,1926 年開始往返於土魯斯和塞內加爾,1929 年遷往南美洲。1932 年,他的事業進入一個困難時期,輾轉穿梭於越南、莫斯科和西班牙。二戰爆發後,他前赴紐約,希望和美國軍隊一起抵抗納粹德國對法國的侵略,期間在撒哈拉沙漠中墜機,僥倖生還。1942 年,聖修伯里寫出傳世經典《小王子》,1944 年 7 月 31 日,他執行一次飛行任務時失蹤,時年 44 歲。

《小王子》是二十世紀法國最佳圖書,也是世界最暢銷的圖書之一,被翻譯成 250 多種語言和方言,全世界迄今已售出兩億多冊,年銷售一百多萬冊。

故事講述一個天真善良的小王子,因為在家鄉 B612 星球與他心愛的玫瑰賭氣,決定遠離家鄉,到各處遊歷散心,並增廣見聞。他去過許多奇特的行星,遇見了獨裁專制的國王、矜誇自大的人、不斷後悔酗酒的酒鬼、固執遵守命令的點燈者、異常忙碌的商人、實事求是的地理學家......最後來到了地球,認識花園中成千上萬的玫瑰,以及讓他知道真愛為何物的狐狸。狐狸教小王子體會他與自己心愛的玫瑰之間誠摯的感情,小王子最後選擇在沙漠被毒蛇咬了一口,以此希望回到家鄉 B612 星球,好好保護自己心愛的玫瑰,和玫瑰在小行星快快樂樂地生活。一般認為小王子其實是自殺。

小王子真的很愛他的玫瑰,他認定她是全宇宙最迷人、獨一無二的花兒,為她澆水,陪她看日落,給她罩上玻璃罩,打死毛毛蟲、傾聽她發牢騷、吹噓甚至沉默。

玫瑰呢?她也很愛小王子。知道小王子不開心要離開,她誇口說自己身上的四根刺足以抵擋老虎,減少小王子的擔憂,在分手的一刻,玫瑰更放下所有驕矜,向小王子表白:「是的,我是愛你的。你一點都不知道,都怪我」、「我以前真傻,請你原諒我。你要快快樂樂的。」玟瑰表面未作挽留,內心卻是十分不捨、難過。

一對有情人理應終成眷屬,何故分開收場?周保松解釋:

「小王子要離開,是因為他和玫瑰雖然都愛對方,但卻相處得很不好,以致彼此誤解,互相折磨。對玫瑰來說,她很在乎小王子,很渴望得到小王子的愛護,但卻不懂得如何表達,於是愈愛,便愈怕失去;愈怕失去,便愈容易在小王子面前自卑。

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她唯有通過吹噓來肯定自己,例如誇口說自己身上的四根刺足以抵擋老虎,又或誑稱自己來自另一個比 B612 好得多的星球。小王子毫無戀愛經驗,無從明白玫瑰的心事,結果『玫瑰隨口說的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小王子都信以為真,因此變得很不快樂』。

為什麼會那麼不快樂? 那自然是因為他也很在乎。

愈在乎,心便愈敏感;愈敏感,便愈忍受不了對方半分的不好。」(《小王子的領悟》)

小王子後來懺悔:

「當時我什麼都不懂!我應該根據她的行為,而不是她的言語來評斷她。她芬芳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生命。我真不該離開她!我早該猜到,在她那可笑的裝腔作勢後頭,暗藏著柔情蜜意。花兒總是如此言不由衷! 可惜當時我太小了,不懂得好好愛她。」

可惜「回頭已是百年身」,回不去了。「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有兩個因素幫助小王子認清對玫瑰的愛。

第一個因素是花園裡成千上萬的玫瑰花。小王子看見了,起初是錯愕,原來他的玫瑰並非獨一無二,接著是明白更深一層的道理,他說: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小王子仍然在對她們說:『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當然囉,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 (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 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假如這番覺悟仍算朦朧,第二個因素令小王子更加清晰,第二個因素便是狐狸的「馴養」說。狐狸對小王子說: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追逐雞,人追逐我。所有的雞都一個模樣。所有的人也是。所以,我感到有點無聊。但是,如果你馴養我,那我的生命將充滿陽光。你的腳步聲會變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樣。其他人的腳步聲會讓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腳步聲則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召喚出洞穴。另外你瞧,看到那邊的麥田了麼?我不吃麵包,小麥對我來說毫無用處。麥田也不會讓我聯想到任何事。這是很可悲的!但是你長著金黃色頭髮。當你馴養我以後,這將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麥子的顏色也是金黃色的,它會讓我想起你。而且我也將喜歡聆聽風兒吹過麥田的聲音……」

「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負責。」

至此,小王子正式了解 B612 星球的那朵玫瑰,對他來說是真的獨一無二,她之所以獨一無二,是因為他的馴養、他曾經付出時間和心力去照料關顧。「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是從這個方面說的。

「可是你不該忘記,你現在永遠都得對你馴養過的一切負責。你要對你的玫瑰負責…..」小王子因而對自己當初離開玫瑰愧疚萬分,其忍不住對飛機師傾訴:「你知道……我的花兒……我對她有責任!她偏偏又是那麼弱不禁風!她偏偏又是那麼天真爛漫。她只有四根微不足道的刺,一點也不能保護她對抗外界……」可見他深深地自責。

人生最痛苦、最無奈的事,莫過於深深自責,竟無從挽救。「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的一朵花。那麼,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小王子越思念玫瑰,愛得越深,內疚感就越重,越難釋懷。「(她) 芬芳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生命」,調轉過來說,沒有玫瑰的日子,小王子的生活還可以芬芳嗎?生命還有光采嗎?他卒之選擇給毒蛇咬,既是解脫,亦是賭一賭希望有機會履行自己對玫瑰未完成的責任 (據說毒蛇有神奇力量能將其靈魂送返 B612 星球)。可是,飽歷成長滄桑的我們,大概會知道,縱使小王子回得了去,桃花依舊,人面全非,只怕玫瑰或已枯萎凋謝,或已跟另一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遺憾始終是遺憾。

周保松談小王子最後下場:

「作者同樣沒有告訴我們。但在真實人生,小王子這一去,恐怕多是沒有回頭路,因為即使重遇,由於兩人別後走上極為不同的道路,因而具有極不一樣的人生,彼此的心恐怕難如當初那樣相印。

燈火闌珊處站著的那人,遂似近卻極遠,可望而不可即。這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一件必須接受的事。

懷念只能留在心裡。

這是遺憾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要看我們有著怎樣的心境。

天上的白雲飄過山巒,雲影雖不能久留,交會的美好卻能長駐心間,直到永遠。」

於我心有戚戚焉。

曾幾何時,我也遇到一個我深愛的女人。我將不少時間和心力投放到她身上,MSN、電郵、面書聊天......可以做的我都做了,幾年前,在地鐵車廂內,我甚至對她說:「妳就是我一生中的玫瑰,《小王子》中的玫瑰。」奈何她當時一臉尷尬。離開車廂,向遠處一望,她面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歡顏,我知道,她正在看那個馴養她、付出時間和心力去照料關顧她的人,而那人不是我,是他。他和她已同居了好幾年。

偶爾我還會想起她唸大學時的模樣,她跟我在網上聊天的話語。看見粥,我會想起她。看見長洲和海旁,我會想起她。看見攝影的東西,我會想起她。我跟她相識已接近十年了,可惜我無法教時光倒流,讓我成為她的馴養者、照料關顧者。

我愛不上其他的玫瑰。或許,我今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如小王子般,等待著毒蛇前來相咬。在此之前,我只得承受著無盡的錐心之痛。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罪惡的制度是由確信已找到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積極分子建立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說過:「罪惡的制度並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確信已經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積極分子所建立。」

米蘭・昆德拉 1929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出生,18 歲加入捷克共產黨。早年沉迷於造型藝術,一心想當雕塑家和畫家。之後他又愛上音樂,且投入到寫詩的熱情之中。

1956 年,米蘭・昆德拉在布拉格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當一名教師,教授世界文學。與此同時,他大量閱讀理論書籍,撰寫《小說的藝術》,《小說的藝術》1960 年出版,1964 年獲得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獎。

1968 年 1 月,捷克斯洛伐克出現「布拉格之春」,米蘭・昆德拉亦有參與其中。同年 8 月,蘇聯武裝入侵捷克鎮壓。米蘭・昆德拉第一部作品《玩笑》,因竭力諷刺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被列為禁書。對蘇聯入侵的批評,更令他被開除黨籍,教職亦失去。所有作品一下子從書店和公共圖書館消失,並禁止發表任何新作。

窮途末路的米蘭・昆德拉,1975 年流亡法國,1979 年寫成《笑忘書》,書中用七個敍事篇章,描述在蘇聯控制之下捷克人民的生活樣貌,其中「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後來廣為人所傳誦。

1981 年,米蘭・昆德拉加入法國國籍。1984 年,他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編年史的風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期間及被蘇軍佔領時期適應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境。1988 年,美國導演菲力普・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

隨著李歐梵 1985 年的引介,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正式進入華人世界。他後期的作品有《慢》、《身份》、《無知》、《慶祝無意義》,俱用法語寫成。米蘭・昆德拉因此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米蘭・昆德拉一直堅持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說家,而非一個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2011 年,米蘭・昆德拉入選七星文庫 (La Pléiade),成為唯一在世入選作家。

米蘭・昆德拉有許多名言金句,例如:

「孤獨:獨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關心;說話不用人傾聽;經受痛苦而不用人憐憫。」

「我一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一直相信這兩個世界是和諧的。這只是個假相。我已經在其中一個世界裏被大家丟在一邊。現實的世界沒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個,幻想世界。」

「但是如果我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卑賤,逃到哪裏才能避開呢?只有逃向崇高藉以逃避墮落!」

「被選中的想法,比如說,在一切愛情關係中都是存在的。因為愛情從定義上來說,是一件無功受祿的禮物;無名分而得到愛,這才說明是一種真正的愛。假如一個女人對我說:我愛你,因為你聰明,因為你誠實,因為你給我買禮物,因為你不勾引女人,因為你洗碗,我會很失望;這種愛好像有什麼功利目的。我愛得你發瘋,雖然你不聰明,不誠實,雖然你撒謊,自私,混蛋一個,要是說這樣的話就動聽多了。」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真正嚴肅的問題,是孩子吐出來的問題,只有最天真的問題才是真正嚴肅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沒有答案的問題是一道令你無路可走的障礙。換言之,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標誌着人類可能性的局限,劃出我們存在的疆界。」

「當心靈在說話,理智出來高聲反對,是不恰當的。」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 - 自由自在的活著。」

特別要拈出「罪惡的制度並非由罪人建立」一句多講一講,是因為它揭示出其中一個現代世界苦難的根源。

罪人之所以犯罪,或為生計而鋌而走險,或貪財好色,他們淺薄的識見、急功近利的心術,不足以構建一個罪惡的制度。即使制度真的建立起來,他們內心畢竟有懺悔、愧疚、放下屠刀的意識,罪惡的制度有可能被推倒,就不算真的罪惡。

相反,「那些確信已經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積極分子」不會覺得自己有錯,無懺悔、愧疚意識。他們只看到自己在為社會大眾謀福祉,不明白那條路問題重重,是一條不歸路。尤其甚者,有人破口大罵,指出所構建的制度是罪惡的,「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是條死路,他們會馬上視破口大罵的人有問題,欲去之而後快。不去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縱使制度不太罪惡,都變成真正的罪惡了。

筆者 2015 年曾寫過一篇題為<背棄天主的天主教徒>的文章,說:

「宗教信仰本來是為了導人向善。然而,人類心靈的墮落、不可一世,往往驅使他們利用宗教信仰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使宗教信仰失其本真......中世紀時,羅馬天主教會一度腐敗不堪,教士們以『捍衛正統教義』為名,迫害、虐待宗教異見人士。他們口裡說得動聽,卻不知真正的『異端』乃是他們自己。中國過去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且說明代末年,陽明心學大盛,不少出身市井、不學無術之徒將嫖、賭等劣行一概視為『良知天理』之流露,結果鬧出『滿街都是聖人』。他們始終不知自己一直在放失『良知天理』而不知求!」

所謂「那些確信已經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積極分子」,不過是比罪人更不知悔改的惡魔而已。

馬克思提倡共產主義天堂,令不少國家 (包括中國) 的人民落入血河淚海之中。「喺天堂已經預咗個位畀我」的林鄭堅決送中,結果是使香港人身陷囹圄,精神肉體皆受創傷。這些事例都證明了米蘭・昆德拉所言非虛。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對抗赤納粹

林鄭構建對話平台,梁振英卻為對話劃出界限:「有些基本立場、基本態度,我們不接受暴力行為、我們不接受非法行為,沒有違反 (中英聯合) 聲明這回事。基本法對普選的規定是什麼也要說清楚,不能任由這些謠傳和誤導在社會繼續蔓延。」

簡單講,警黑合作「止暴制亂」、以暴動罪控告抗爭者、不釋放被捕人士將會繼續,重啟政改實現普選離不開八三一框架,這些前題下去對話,對甚麼話?根本是變相宣教!

董建華表示,希望事件平息後,政府和社會各界能正視國民教育的重要性,恰好教育局嚴詞批評停國慶升旗禮中學,可以預料,抗爭被結束,接下來將會是鋪天蓋地的強迫性洗腦。往昔的納粹青年團隨時出現。有人覺得對話是政府釋出善意,此完全是未能認清事實的誤解。

梁振英、董建華同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二人不約而同在林鄭力主對話時置喙,不禁令人懷疑誰才是香港實際的統治者。難道路透社爆料「我 (指林鄭) 本人在政治上的操作空間非常有限」是真的?上有梁、董,下有「何妖」出面聯絡大陸大媽大叔、藍絲和社團人士跟魔警合作,而「何妖」、魔警背後基本上是同一個系統,即中聯辦。這麼看下去,對話就顯得更加兒戲,汪精衛和人民對話,可改變日軍侵略中國的根本意圖嗎?

中國現在是想要香港的地、錢而不想要香港土生土長的人。為何魔警連十多歲小童也拘捕?陳伯、黃伯被推跌及射胡椒噴霧?老弱不被尊重、保護,年輕少女專遭捕捉,有可怕傳聞指新屋嶺女義士們全被輪姦至有性病,海上浮屍可能和此有關,這是要絕香港人的子嗣!所有土生土長的女人都有性病或懷上大陸人的種,人口換血就可以更順利進行。男的被打到殘廢,無生產力,大條道理輸入大陸男人,整場鎮壓其實就是消滅香港人計劃!獅鳥 (私了) 很暴力?放在捍衛本土族群生存空間的脈絡上看,實屬應有之義。

謝振中指打藍絲有違言論自由,但他有否看見被打者手拿破裂的玻璃樽預備動手?撕紙、打組人鏈的中學生又算不算破壞言論自由?無他,隻眼開隻眼閉,選擇性執法,獅鳥羽翼已豐,這些正是飼料。

另有抗爭者試圖搶槍,最嚴厲譴責有何用?都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不斷將暴力升級,以為沒什麼大不了,抗爭者倒是會進化,會適應的,暴力的果效隨時日推移而遞減,先是用網球拍回敬催淚彈,現在發展至搶槍,始作俑者還不是魔警以暴製亂!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 Todd Young 發言時指:「他們自稱共產黨,但其實在很多方面是法西斯」,香港人獨自在東亞的前沿對抗赤納粹主義 (CHINAZISM),不論最後結果如何,歷史必為此記上重重的一筆。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論北魏至唐儒學與政治之互動

(一) 北魏儒臣的經學淵源

北魏拓跋氏以胡人身份入主中原,其需要政治人才協助治理國家。細考太武帝一朝的漢人儒臣,清一色和兩漢經學有淵源。

《魏書・盧玄傳》:

盧玄,字子真,范陽涿人也。曾祖諶,晉司空劉琨從事中郎。祖偃,父邈,並仕慕容氏為郡太守,皆以儒雅稱。

盧諶是東漢盧植的玄孫,《後漢書・盧植傳》: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人也。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崔浩是盧元的表兄弟,《魏書・盧玄傳》:

司徒崔浩,玄之外兄,每與玄言,輒嘆曰:「對子真,使我懷古之情更深。」

《魏書・崔浩傳》: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白馬公玄伯之長子。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

「玄象陰陽」乃漢儒特色,由此可知崔浩學問的路數。

他後來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被盧玄勸阻,不果,竟招殺身之禍。《魏書・盧玄傳》:

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玄勸之曰:「夫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思。」浩當時雖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

陳寅恪說:

崔浩之死,或以為是華夷之辨的民族問題,或以為是佛道之爭的宗教問題,其實不然,其主要原因應在社會階級方面,即崔浩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終因國史之事罹禍。(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演講錄》)

高允與盧玄同以當時州郡的儒者賢俊而獲召入朝。《魏書高允傳》: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歎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但恐吾不見耳。」......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

大體三人俱不雜染魏晉玄風,其卒之能通經致用,為北魏帶來新氣象。

順帶一提,范陽盧氏、清河崔氏乃北方漢人士族大姓,與之並列的,還有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

建議孝文帝行均田制的李安世,屬趙郡李氏。《魏書・李安世傳》:

李安世,趙郡人也。宣城公孝伯之兄子,父祥,中書博士。

李祥父親李曾,《魏書・李孝伯傳》:

父曾,少治鄭氏禮、左氏春秋,以教授為業。

如是者,李安世亦出身經學世家。

提出三長制的李沖,則出身隴西李氏。《魏書・李沖傳》: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寶少子也。

李寶是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孫。《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

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少而好學,性沈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

李暠繼承了前涼崇尚儒學的傳統,敦煌一時成為涼州傳播儒學的中心。

換言之,李沖亦是儒門子弟。

(二)「河陰之難」對北方士族造成重大打擊

三長制、均田制以及與二者相配合的租庸調制,有效解決了西漢中葉以來土地兼併的問題。

可惜漢人士族備受重用,惹起既得利益集團 - 北邊六鎮不滿。爾朱榮起兵作亂,至河陰,竟將皇族和文武百官沉於黃河,史稱「河陰之難」。

《北史・盧仲宣傳》:

觀弟仲宣,……位太尉屬。魏孝莊帝初,遇害河陰。

《魏書・崔勵傳》:

孝昌元年十二月,詔除太尉長史,仍為齊州大中正,襲父爵。建義初,遇害河陰,時年四十八。

《魏書・崔鑒傳》:

(崔秉) 長子忻……復為安遠將軍、尚書左中兵郎中。以鄭儼之甥,兼尚書左丞。莊帝初,遇害於河陰,年四十二。

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無一倖免,「河陰之難」對北方士族無疑造成一重大打擊。

(三) 蘇綽與盧辯

宇文泰入關中建立西魏,蘇綽協助他進行改革。《周書・蘇綽傳》:

蘇綽字令綽,武功人,魏侍中則之九世孫也。累世二千石。父協,武功郡守。

綽少好學,博覽群書......

......太祖方欲革易時政,務弘彊國富民之道,故綽得盡其智能,贊成其事。減官員,置二長,并置屯田以資軍國。又為六條詔書,奏施行之。

跟以往的北魏儒臣不同,蘇綽是京兆武功人,即陝西人。

不過,從他說:

凡治民之體,先當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淨,則思慮妄生。思慮妄生,則見理不明。見理不明,則是非謬亂。是非謬亂,則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謂清心者,非不貪貨財之謂也,乃欲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心和志靜,則邪僻之慮,無因而作。邪僻不作,則凡所思念,無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臨其民,則彼下民孰不從化。是以稱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又說:

天地之性,唯人為貴。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異于木石,不同禽獸,故貴之耳。然性無常守,隨化而遷。化於敦朴者,則質直;化於澆偽者,則浮薄。浮薄者,則衰弊之風;質直者,則淳和之俗。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

又說:

人受陰陽之氣以生,有情有性。性則為善,情則為惡。善惡既分,而賞罰隨焉。

重視大清明的認知心靈、外在的社會教化和性善情惡,這些都是典型的漢儒思路。

六條詔書要點分別是: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

另外,他又仿《周禮》設府兵制,《文獻通考・兵考三》:

周太祖輔西魏時,用蘇綽言,始仿周典置六軍。籍六等之民,擇魁健材力之士以為之首。

並更定官制。

蘇綽死,盧辯接續其未竟之業。

從「綽性儉素,不治產業,家無餘財。以海內未平,常以天下為己任。博求賢俊,共弘治道,凡所薦達,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無間言」,可見蘇綽道德人格高尚,君臣之間亦無芥蒂。

《周書・盧辯傳》:

盧辯字景宣,范陽涿人。累世儒學。父靖,太常丞。

辯少好學,博通經籍,舉秀才,為太學博士。以《大戴禮》未有解詁,辯乃注之。其兄景裕為當時碩儒,謂辯曰:「昔侍中注《小戴》,今爾注《大戴》,庶纂前修矣。」

......自魏末離亂,孝武西遷,朝章禮度,湮墜咸盡。辯因時制宜,皆合軌度。性彊記默契,能斷大事。凡所創制,處之不疑......

初,太祖欲行《周官》,命蘇綽專掌其事。未幾而綽卒,乃令辯成之。於是依《周禮》建六官,置公、卿、大夫、士,並撰次朝儀,車服器用,多依古禮,革漢、魏之法。事竝施行。

出身范陽盧氏,世代崇儒,而且「性彊記默契,能斷大事」,盧辯也是通經致用一型。

蘇綽與盧辯為西魏奠立穩固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北周 (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篡西魏自立,建國號周) 終於消滅北齊,統一北方。

(四) 太子楊勇被廢及儒臣陣營的崩塌

楊堅成功篡北周自立,和他同時取得關隴武將及北方漢人士族支持有密切關係。

楊堅父親為楊忠,楊忠出身北魏武川鎮,換言之,楊堅屬關隴武將系統。

不過,《隋書・高祖紀》:

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鉉,仕燕為北平太守。鉉生元壽,後魏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諡曰桓。

楊震何許人?《後漢書・楊震傳》: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徵,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
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荅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明明是胡人出身,卻自稱是東漢「關西孔子」楊震的後人,背後目的只有一個:令北方漢人士族視他為自己人,繼而給予支持。

拉攏北方漢人士族的做法還有:批准漢人加入府兵、容許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恢復漢姓。

楊堅的做法終於贏得劉昉、鄭譯合謀推其輔政,鄭譯出身滎陽鄭氏。

楊堅即位後,太子楊勇與儒臣友善,次子楊廣則與武將為伍,形成一個均衡的格局。

《隋書・楊勇傳》:

房陵王勇,字睍地伐,高祖長子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統舊齊之地。後征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諸禁衛皆屬焉。高祖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參決之。上以山東民多流冗,遣使按檢,又欲徙民北實邊塞。勇上書諫曰:「竊以導俗當漸,非可頓革,戀土懷舊,民之本情,波迸流離,蓋不獲已。有齊之末,主暗時昏,周平東夏,繼以威虐,民不堪命,致有逃亡,非厭家鄉,願為羈旅。加以去年三方逆亂,賴陛下仁聖,區宇肅清,鋒刃雖屏,瘡痍未複。若假以數歲,沐浴皇風,逃竄之徒,自然歸本。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臣以庸虛,謬當儲貳,寸誠管見,輒以塵聞。」上覽而嘉之,遂寢其事。是後時政不便,多所損益,上每納之。上嘗從容謂群臣曰:「前世皇王,溺於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諍,為亡國之道邪!」

值得注意是「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統舊齊之地」,「舊齊之地」即山東地區,不少士族、儒臣來自這個地方。

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引明克讓、姚察、陸開明等為之賓友。

《隋書・明克讓傳》:

明克讓,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賓,梁侍中。克讓少好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三禮》禮論,尤所研精,龜策曆象,咸得其妙......高祖受禪,拜太子內舍人,轉率更令,進爵為侯。太子以師道處之,恩禮甚厚。每有四方珍味,輒以賜之。于時東宮盛征天下才學之士,至於博物洽聞,皆出其下。詔與太常牛弘等修禮議樂,當朝典故多所裁正。開皇十四年,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騎常侍。卒,年七十。上甚傷惜焉,賻物五百段,米三百石。太子又贈絹布二千匹,錢十萬,朝服一具,給棺槨。著《孝經義疏》一部,《古今帝代記》一卷,《文類》四卷,《續名僧記》一卷,集二十卷。

《陳書・姚察傳》:

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吳太常卿,有名江左。

《晉書・范平傳》:

范平,字子安,吳郡錢塘人也。其先銍侯馥,避王莽之亂適吳,因家焉。平研覽墳素,遍該百氏,姚信、賀邵之徒皆從受業。吳時舉茂才,累遷臨海太守,政有異能。孫晞初,謝病還家,敦悅儒學。吳平,太康中,頻征不起,年六十九卒。有詔追加諡號曰文貞先生,賀循勒碑紀其德行。

《隋書・陸爽傳》:

陸爽,字開明,魏郡臨漳人也。祖順宗,魏南青州刺史。父概之,齊霍州刺史。爽少聰敏,年九歲就學,日誦二千餘言。齊尚書僕射楊遵彥見而異之,曰:「陸氏代有人焉。」年十七,齊司州牧、清河王嶽召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俄兼治書,累轉中書侍郎。及齊滅,周武帝聞其名,與陽休之、袁叔德等十餘人俱征入關。諸人多將輜重,爽獨載書數千卷。至長安,授宣納上士。高祖受禪,轉太子內直監,尋遷太子洗馬。與左庶子宇文愷等撰《東宮典記》七十卷。朝廷以其博學有口辯,陳人至境,常令迎勞。開皇十一年,卒官,時年五十三,贈上儀同、宣州刺史,賜帛百匹。

子法言,敏學有家風,釋褐承奉郎。初,爽之為洗馬,嘗奏高祖云:「皇太子諸子未有嘉名,請依《春秋》之義,更立名字。」上從之。及太子廢,上追怒爽云:「我孫制名,甯不自解?陸爽乃爾多事!扇惑於勇,亦由此人。其身雖故,子孫並宜屏黜,終身不齒。」法言竟坐除名。

明克讓、姚察、陸開明三人全是儒門弟子。楊勇引他們為賓友,可見其和儒臣友好。

宰相高熲不久安排兒子娶楊勇之女,《隋書・楊勇傳》:

其後經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高祖知之,問朝臣曰:「近聞至節,內外百官相率朝東宮,是何禮也?」太常少卿辛亶對曰:「于東宮是賀,不得言朝。」高祖曰:「改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東宮如此,殊乖禮制。」於是下詔曰:「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爰自近代,聖教漸虧,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嶽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自此恩寵始衰,漸生疑阻。時高祖令選宗衛侍官,以入上臺宿衛。高熲奏稱,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衛太劣。高祖作色曰:「我有時行動,宿衛須得雄毅。太子毓德東宮,左右何須強武?此極敝法,甚非我意。如我商量,恆於交番之日,分向東宮上下,團伍不別,豈非好事?我熟見前代,公不須仍踵舊風。」蓋疑高熲男尚勇女,形於此言,以防之也。

《隋書・高熲傳》:

高熲,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蓚人也......熲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

至此,「太子黨」正式形成。

《隋書・賀若弼傳》:

高祖受禪,陰有並江南之志,訪可任者。高熲曰:「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於是拜弼為吳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事,弼忻然以為己任。

《隋書・宇文弼傳》:

宇文弼,字公輔,河南洛陽人也......弼慷慨有大節,博學多通......奉詔修定《五禮》,書成奏之,賜公田十二頃,粟百石......平陳之役,楊素出信州道,令弼持節為諸軍節度,仍領行軍總管。劉仁恩之破陳將呂仲肅也,弼有謀焉。加開府,擢拜刑部尚書,領太子虞候率。上嘗親臨釋奠,弼與博士論議,詞致清遠,觀者屬目。上大悅,顧謂侍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禮,見宣尼之論孝,實慰朕心。」於是頒賜各有差......所著辭賦二十餘萬言,為《尚書》《孝經注》行於時。

賀若弼獲高熲推薦,他自然也是「太子黨」一份子。另外,宇文弼和高熲有交談,二人當屬友好。宇文弼儒學素養頗高。

相比之下,楊廣引楊素為心腹,楊素以戰功顯赫見稱。楊廣本人亦曾擔任平陳大元帥。

儒臣系統、武將系統平衡並列的格局,隨著太子楊勇被廢、高熲被免官 (因反對廢太子而得罪獨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為民) 遭打破。

楊廣即位,高熲、賀若弼、宇文弼被誅殺。

《隋書・高熲傳》:

煬帝即位,拜為太常。時詔收周、齊故樂人及天下散樂。熲奏曰:「此樂久廢。今或征之,恐無識之徒棄本逐末,遞相教習。」帝不悅。帝時侈靡,聲色滋甚,又起長城之役。熲甚病之,謂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樂而亡,殷鑒不遙,安可復爾!」時帝遇啟民可汗恩禮過厚,熲謂太府卿何稠曰:「此虜頗知中國虛實、山川險易,恐為後患。」復謂觀王雄曰:「近來朝廷殊無綱紀。」有人奏之,帝以為謗訕朝政,於是下詔誅之,諸子徙邊。

《隋書・賀若弼傳》:

煬帝之在東宮,嘗謂弼曰:「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弼曰:「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虎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太子曰:「然則大將誰也?」弼拜曰:「唯殿下所擇。」弼意自許為大將。及煬帝嗣位,尤被疏忌。大業三年,從駕北巡,至榆林。帝時為大帳,其下可坐數千人,召突厥啟民可汗饗之。弼以為大侈,與高熲、宇文弼等私議得失,為人所奏,竟坐誅,時年六十四。妻子為官奴婢,群從徙邊。

《隋書・宇文弼傳》:

弼既以才能著稱,曆職顯要,聲望甚重,物議時談,多見推許,帝頗忌之。時帝漸好聲色,尤勤遠略,弼謂高熲曰:「昔周天元好聲色而國亡,以今方之,不亦甚乎?」又言:「長城之役,幸非急務。」有人奏之,竟坐誅死,時年六十二,天下冤之。

連薛道衡亦無法倖免。《隋書・薛道衡傳》: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祖聰,魏濟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其後才名益著,齊司州牧、彭城王浟引為兵曹從事。尚書左僕射弘農楊遵彥,一代偉人,見而嗟賞。授奉朝請。吏部尚書隴西辛術與語,歎曰:「鄭公業不亡矣。」河東裴讞目之曰:「自鼎遷河朔,吾謂關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復遇薛君矣。」......

......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然誡之以迂誕......

......煬帝嗣位,轉番州刺史。歲餘,上表求致仕。帝謂內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將至,當以秘書監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頌》......

......帝覽之不悅,顧謂蘇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於是拜司隸大夫,將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隸刺史房彥謙素相善,知必及禍,勸之杜絕賓客,卑辭下氣,而道衡不能用。會議新令,久不能決,道衡謂朝士曰:「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憶高熲邪?」付執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過,促憲司早斷。暨於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饌,以備賓客來候者。及奏,帝令自盡。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訣。憲司重奏,縊而殺之,妻子徙且末。時年七十。天下冤之。

儒臣陣營崩塌,朝中再無制衡力量,於是有煬帝暴政,以及後來的群雄並起。

(五) 儒臣陣營的重建與士族大姓之消融

李唐陣營中,不乏反對隋煬帝的儒臣之後,如王珪。

《舊唐書・王珪傳》: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在魏為烏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復姓王氏。祖僧辯,梁太尉、尚書令。父顗,北齊樂陵太守。珪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沉深,能安於貧賤,體道履正,交不苟合。季叔頍,當時通儒,有人倫之鑑,嘗謂所親曰:「門戶所寄,唯在此兒耳。」開皇末,為奉禮郎。及頍坐漢王諒反事被誅,珪當從坐,遂亡命於南山,積十餘歲。高祖入關,丞相府司錄李綱薦珪貞諒有器識,引為世子府諮議參軍。及東宮建,除太子中舍人;尋轉中允,甚為太子所禮。後以連其陰謀事,流於巂州。建成誅後,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諫議大夫。

王珪叔父王頍曾參與漢王楊諒謀反 (楊諒見太子楊勇被廢,內不自安,於是起兵),被誅殺。

《隋書・王頍傳》:

王頍,字景文,齊州刺史頒之弟也。年數歲,值江陵陷,隨諸兄入關。少好遊俠,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盡夜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書》,乃嘆曰:「書無不可讀者!」勤學累載,遂遍通五經,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解綴文,善談論。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門學士。每有疑決,多頍所為。而頍性識甄明,精力不倦,好讀諸子,偏記異書,當代稱為博物。又曉兵法,益有縱橫之志,每嘆不逢時,常以將相自許。

王珪家學淵源,當亦重視通經致用。

《舊唐書・溫彥博傳》:

彥博幼聰悟,有口辯,涉獵書記。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綱常見彥博兄弟三人,咸嘆異曰:「皆卿相才也。」

薛道衡為煬帝所殺,《舊唐書・李綱傳》:

隋開皇末,為太子洗馬。皇太子勇嘗以歲首宴宮臣,左庶子唐令則自請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綱自勇曰:「令則身任宮卿,職當調護,乃於宴座自比倡優,進淫聲,穢視聽。事若上聞,令則罪不測,豈不累於殿下?臣請遽正其罪。」勇曰:「我欲為樂耳,君勿多事。」綱趨而出。及勇廢黜,文帝召東宮官屬切讓之,無敢對者。綱對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過,非太子罪也。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賢明之士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方今多士盈朝,當擇賢者居其任,奈何以絃歌鷹犬之才侍側,至令致此?乃陛下訓導不足,豈太子之罪耶!」辭氣凜然,左右皆為之失色。文帝曰:「令汝在彼,豈非擇人?」綱曰:「臣在東宮,非得言者。」帝奇其對,擢拜尚書右丞。時左僕射楊素、蘇威當朝用事,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會遣大將軍劉方誅討林邑,楊素言於文帝曰:「林邑多珍寶,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綱可任,文帝以為行軍司馬。劉方承素之意,屈辱綱,幾至於死。及軍還,久不得調。後拜齊王府司馬。未幾,蘇威復令綱詣南海應接林邑,久而不召。綱後自來奏事,威復言綱擅離所職,以之屬吏。綱見善卜者,令筮之,遇《鼎》,因謂綱曰:「公易姓之後,方可得志而為卿輔。宜早退;不然,有折足之敗也。」尋會赦免,屏居於鄠。

大業末,賊帥何潘仁以綱為長史。義師至京城,綱來謁見。高祖大悅,授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專掌選。高祖踐祚,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典選如故。

李綱原本是太子楊勇的老師,後與楊素、蘇威交惡,楊、蘇俱獲煬帝重用。

唐太宗一邊吸納站在煬帝對立面的舊儒臣之後,一邊選拔新人才入朝,重建整個儒臣系統。

《舊唐書・馬周傳》:

馬周,字賓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貧,好學,尤精《詩》、《傳》,落拓不為州裡所敬。

《舊唐書・魏徵傳》:

徵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

不過,直至中唐,士族大姓居相位仍是常態,著名的有范陽盧氏出身的盧杞、以及趙郡李氏出身的李德裕。

《舊唐書・盧杞傳》:

盧杞,字子良,故相懷慎之孫。

《舊唐書・盧懷鎮傳》:

盧懷慎,滑州靈昌人。其先家於范陽,為山東著姓。

《舊唐書・李德裕傳》:

李德裕,字文饒,趙郡人。

譚凱 (Nicolas Tackett)《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指出,黃巢之亂後,士族大姓才真正退出歷史舞台,他說:

你看那個墓誌史料,你會馬上注意到公元 880 年 (黃巢佔領長安) 後什麼都改變了。在書裡有一張圖片,我算了一下,在安史之亂之後墓誌少了一點,之後很快回到安史之亂前的數量,可是 880 年之後快沒有墓誌了,墓誌很少。為什麼?是因為 880 年之後,突然沒有人去世,沒有人死掉,所以他們不需要墓誌?這肯定沒有道理。其實最簡單的解釋,就是 880 年之後,社會改變得特別厲害,那些家族如果有足夠多的財富,他們肯定會給去世的親戚做一個比較漂亮的墓誌,880 年之後沒辦法做了,那個時候太亂。所以,你真的感覺到那個時代改變了很多,黃巢之亂比安史之亂對社會的衝擊大多了。尤其是對那些門閥大族來說。

但肯定還有幾個門閥大族的後裔活著,一直到 9 世紀、10 世紀。我們有時候還碰到一個門閥大族的後裔,不是所有人都死掉了,可是有更多人死掉了。所以,還活著的人,現在沒有社會資本,他們的社會網絡都覆滅了。

我討論黃巢之亂之後的時代,我其實沒有辦法用很多墓誌,因為沒有。所以我開始用詩,那些詩裡也描寫了那個時代的混亂,到處都很亂,不僅僅是兩京走廊,其他的地方也很亂。安史之亂之後,很多門閥大族後裔可以去南方,南方那個時候比較安全,不太亂。可是黃巢起義之後,差不多 877 年左右,全國都有很多問題。所以,很多人死掉了,然後還活著的人所寫的詩會說 - 我的朋友、我的親戚,我不知道誰活著,不知道他們在哪裏,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他們已丟了所有的社會資本。

此和孫國棟 1959 年發表的論文<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的見解相符合。孫氏說:

唐代自僖、昭以後,政局極度混亂,先有黃巢之亂,繼有五代之紛爭……在此政治、社會大動亂中,最受摧殘者當為衣冠舊族。

唐代門第至北宋零落淨盡。

唐末五代之亂……而世系無所考。

五季之亂,譜諜散失……不知有郡望者蓋五六百年矣。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80 歲才埋葬

「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80 歲才埋葬」是日本作家本間久雄發人深省的一句話。

「30 歲就死了」,此處的「死」不是指肉身死亡,而是指人因一些挫折,失去了熱情,遺忘了夢想,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到老。胡適稱之為「墮落」(<關於大學畢業後的幾條路>)。30 歲至 80 歲,五十年的「墮落」,不可謂不悲涼。

胡適歸納出兩種「墮落」方式。

第一是拋棄求知識的欲望。「到了實際社會裡,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糊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

第二是拋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𥚃,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

本間久雄「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要避免「30 歲就死了」,活出燦爛人生,胡適提出了三個「延年益壽」的方法:

第一是時常尋找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盤旋,就很難繼續保持追求學問的熱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家私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智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第二是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糊口而作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餘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使我們的剩餘精力有所施展......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是要有一點信心。「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該有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80 歲才埋葬」,此乃人生大限,人存在之局限性,不可違逆,用儒家的話說是「命」。可是,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想人生蒼白抑或多采多姿,操之在我,用儒家的話說是「義」。不甘墮落,挺立自己,是每個人義所當為的事。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美麗新世界

荃灣有人鏈活動,大部份參與者是中學生,在荃灣住了那麼多年,從未見過,點點電話光,彷彿為香港帶來希望,但願這些希望不會戛然而止,而得永續。

林鄭要落區對話,熟識共黨歷史的人都知道,邊談邊打是其慣用技倆,談是一時權宜,終歸是要打的。蔣介石、毛澤東重慶談判,另一邊廂,共軍即攻打東北,便是一好例子。

真的想透過對話解決問題,應該盡量邀請反對派和一般市民,又是找建制派,又是強調要「止暴制亂」,對話還是統戰,不言而喻。

新屋嶺繼續傳出駭人聽聞的謠言。輪姦案有新進展,連登討論區有帖文放風二十名女義士被輪姦,全部染有性病 (羅范「墮落天使為男義士性交」說是故意抹黑受害女義士們淫賤,從而為魔警開脫),當事人精神崩潰,現時只能靠社工機構協助。

東華三院芷若園在面書回應警方「希望所謂 (被姦殺) 受害人拿出證據來」:「性暴力受害人是否求助,佢地嘅擔憂及考慮並不是外人三言兩語能明白。希望大家停止向受害人施壓,停止向受害人傷口撒鹽,令佢地再度受創!」據此,謠言很大機會屬實,魔警是看死受害人不敢公開真相而施以暴行。

另外,大量跳樓、浮屍案出現,有傳死者都是新屋嶺手足,以及手足的家人 (防止他們將事情鬧大,斬草除根)。「因為被打至骨折......所以死因要係跳樓。因為被性侵被強姦......所以死因要係浮屍,沖洗証據。」類似帖文在面書廣泛流傳。

警方迄今仍未用足夠證據駁斥謠言,加上八三一太子站疑似打死人、多次護送社團人士離開而專拉黑衣年青人,仇警、獅鳥 (私了) 似乎會成為常態。

何君堯發起「清潔香港運動」,號召支持者「把影響市容的垃圾撕掉,洗淨牆壁」。此完全不尊重反對陣營的意見表達自由!

「連儂牆」的便利貼,不是「影響市容的垃圾」,而是一點一滴的民間心聲、民意反映。保留之並予以重視,可改善施政,挽回已喪失的民心。撕毀之並予以漠視,政府只會越來越沒有管治合法性,和市民距離越來越遠。「何妖」的做法是靠害,不是「I Love Hong Kong」。

況且,「連儂牆」未曾阻止親建制人士貼出心聲,親建制人士卻要滅反對陣營的聲?道理上怎說得通?你有你的意見表達自由,但意見表達自由是有界限的,即不以傷容他人的意見表達自由為界。撕紙、拆牆,這是侵犯他人的意見表達自由,做法非常有問題。

英國作家赫胥黎 (Aldous Huxley) 曾寫過一本著名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所謂「美麗」,是反話,實際是一個不得人心、令人恐懼的反烏托邦。今天的香港不正是一個「美麗新世界」嗎?美麗到真不知如何去形容,難怪煙花匯演要取消了。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當我們對重要的事選擇沉默時,就是人生終結的開始

馬丁路德金有一句話:「當我們對重要的事選擇沉默時,就是人生終結的開始。」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 1964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主張非暴力公民抗命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見稱,後世把他和印度甘地並列。

人生在世,除了吃喝拉撒睡,最要緊是學懂分清是非黑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於表態,切勿怯懦。蘇格蘭裔美國人 Patrick Henry 在一次演講中說:「不自由,毋寧死!」「自由」包括表達自己想法意見的自由。無法對重要的事表態,不如死了算,這和馬丁路德金的意見很相似。

胡適十分喜歡 Patrick Henry 的話,補上北宋范仲淹<靈烏賦>「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做人要不平則鳴。

六七暴動期間,商台節目主持人林彬不畏懼左派分子恐嚇,利用大氣電波對暴徒行為鞭撻抨擊。這就是對重要的事不選擇沉默。

林彬卒之被「左仔」焚死,但其敢言的精神仍為商台乃至港人所繼承。今天波瀾壯闊的反送中運動,站出來發聲的公務員、教師、護士、律師......誰對重要的事選擇沉默?林彬沒有死,香港人也沒有死,香港有希望。

馬丁路德金大講和平理性非暴力,「黑暗不能驅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做到;仇恨不能驅除仇恨,只有愛可以做到」,「我決定堅守愛心,因為仇恨是無法承受的負擔」。同期有 Malcolm X,主張採用暴力手段,且以嚴厲用詞指責美國白人對待黑人。最著名是總統甘迺迪被殺,他說「惡有惡報」。他又高呼「黑人權力至上」和「暴力革命推翻美國虛偽的白人統治」。

當年馬丁路德金不割蓆、不篤灰、不分化,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香港人現在亦慢慢明白這個道理。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 (Mahatma Gandhi) 有一段話很有意思:「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是終究總是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甘地 1869 年在英屬印度出生。19 歲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期間恪守母親的教誨,不吃葷、不酗酒。回國後,他到孟買做律師,不久被派到南非工作。

有見於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權利被剝奪,遂開始抗議和遊說,反對針對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種族歧視。1913 年,甘地被捕。不過,當地政府允諾減少對印度人的歧視。

甘地從《薄伽梵歌》、托爾斯泰、梭羅等作品中汲取靈感,慢慢建立起一套公民不服從和非暴力抗爭的理論。1915 年返回印度後,他很快便成為國民大會黨 (簡稱國大黨) 領袖,積極從事印度獨立運動。甘地到處宣傳非暴力抗爭,鼓勵抵制英貨,卻始終未有使用恐怖手段。他攻擊英國政府,但仍尊重英國人,此令大多數英國人佩服他。

甘地最初號召印度人參加英印陸軍,積極投身一戰,以對英國的忠誠博取英國同意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自治政體,實現印度自治。奈何戰後英國拒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甘地於是轉為爭取印度獨立。

甘地用絕食抗議、拒用英貨等來爭取獨立。1919 年阿姆利則慘案 (又稱札連瓦拉園屠殺,英國政府和廓爾喀僱傭兵向和平集會的人群開槍,數以百計的錫克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被殺) 後,甘地支持印度獨立的立場更加堅決。他把行動升級,除了抵制英國產品外,還極力鼓勵人們抵制英國學校和法律機構、辭退政府工作、拒絕交稅、拋棄英國給予的稱號和榮譽。1922 年 3 月,甘地被政府拘捕入獄。

1929 年,甘地復出,再次展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30 年 3 - 4 月間,他率領數以千計印度人徒步到海邊取鹽,不復向政府交稅,以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政府出重手把抗議運動鎮壓下去,甘地第二次被捕入獄。

1933 年,甘地在雜誌上宣傳反暴力、反法西斯、要求獨立的願景,被政府查封,三萬人被逮捕。他絕食抗議,結果招來第三次被捕入獄。1939年3月,甘地又在孟買絕食,抗議印度的獨裁統治。

英國畢竟是一民主政府,英國人是有文明的,做事有底線,亦講究面子。甘地一再絕食而獲得道德名聲,是有特殊的歷史條件使然。

二戰爆發,甘地趁日軍重挫南亞的英軍,起草一個讓英國退出印度的草案。豈知有關做法引起英國殖民政府反撲,國大黨領導層和甘地在孟買被捕入獄,一直到 1944 年。

然而,甘地雖身陷囹圄,「退出印度」草案激發印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爭取獨立運動。此一時期,印度各地展開大量暴力反英爭取獨立的罷工和暴動,僅 1942 年就有 250 個火車站被破壞,500 個郵局受襲,150 個警察局被攻擊。連甘地自己都暗示過想結束對非暴力的支持,「有序的混亂狀態比真正的混亂狀態還壞」(換言之,甘地並非奉和平理性非暴力為金科玉律、無上教條,他是有靈活性的)。

幸好日本的入侵令英國殖民政府認識到國大黨對穩定印度局勢有正面作用,甘地卒之獲釋。二戰結束後,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訂印度獨立,以及印度教徒、穆斯林分治方案。1947 年 8 月 15 日,印度正式獨立。

印巴分治未有消解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衝突。1948 年 1 月 30 日,甘地在新德里遭一名印度教狂熱分子槍擊身亡。中彈的瞬間,他還以手勢表示寬容兇手,說著:「啊......神啊......」為兇手祝福,真正做到以德報怨。

甘地奉行素食、獨身、默想、禁欲,不穿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服,只穿由印度家庭紡織的土布。他也尊重各個宗教,不歧視、不排斥任何與自己民族不同的信仰,曾說:「我是伊斯蘭,是印度教徒,是基督徒,也是猶太人。」

秦朝、元朝、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軍國日本、蘇聯......哪一個如日中天時不是恃勢凌人,壞事做盡,殺人盈野?他們最後有什麼下場?項羽劉邦起兵反秦、蒙古人被逐返塞北、希特拉吞槍自殺、墨索里尼被倒吊在洛雷托廣場一個加油站頂上示眾、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逮捕並判處死刑、蘇聯解體。要之,其立足於世上的時日俱不過百年,這不是印證了「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是終究總是會失敗」嗎?

真理和愛,一時間或許敵不過強權,但長遠來說,其會取得最終勝利。今天被世人記得的偉人如蘇格拉底、耶穌、孔子、釋迦、德蘭修女、若望保祿二世......哪個不是真理和愛的化身?「暴君和兇手」只能令人畏懼,卻無法令人心生敬意,他們雖可風光一時,但終究要失敗。

2013 年,戴耀廷等人提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公民抗命理念,正是啟發自甘地。可惜中共及其傀儡並非民主政府,其野蠻無恥的程度更遠超英國,甘地的理念未必完全適用於香港。

甘地還說過:「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和中國傳統著重心性之教有相通的地方。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曹丕<典論・論文>研究

《典論》是曹丕自撰的文章的總結集。其中<論文>一篇,向來受文學研究者重視,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首篇專論文學的文學批評文章。

(一) 文人的弊病

曹丕在<典論・論文>首先提及文人一個重要的流弊:文人相輕。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何謂「文人相輕」?各自褒揚自己的長處,對他人的則視而不見,只見其短處、不足,所謂「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傅毅,字武仲,扶風茂陵人,東漢文學家,曾與班固、賈逵共事,同校訂內府藏書。班固看不起傅毅,批評他「下筆不能自休」,換言之,即是好長篇大論。曹丕覺得此為「文人相輕」之一例。

另外「敝帚自珍」是文人只見自己之長,不見自己之短的證明。

(二)「建安七子」略考

曹丕說: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乃「建安七子」,曹丕是東漢末年人,可見七子在漢末已甚出名。

《後漢書・孔融傳》: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

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歎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州里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

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融兄褒有舊,亡抵於褒,不遇。時融年十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後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

......後辟司空掾,拜中軍候。在職三日,遷虎賁中郎將。會董卓廢立,融每因對荅,輒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轉為議郎。時黃巾寇數州,而北海最為賊衝,卓乃諷三府同舉融為北海相。

......歲餘,復拜太中大夫。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歎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與蔡邕素善,邕卒後,有虎賁士貌類於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坐,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刑。」融聞人之善,若出諸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稱所長,薦達賢士,多所獎進,知而未言,以為己過,故海內英俊皆信服之。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搆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云『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於言,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莳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贊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荅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荅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每戒融剛直。及被害,許下莫敢收者,習往撫尸曰:「文舉舍我死,吾何用生為?」操聞大怒,將收習殺之,後得赦出。

魏文帝深好融文辭,每歎曰:「楊、班儔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輒賞以金帛。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文帝以習有欒布之節,加中散大夫。

孔子後人,年少時收留張儉,親近黨人,長大後頂撞董卓、曹操,性格剛直,連兒女亦深受父親影響,可見孔融屬世家大族。曹操執意殺孔融全家,背後涉及寒門對門閥士族的仇恨、妒忌。

《三國志・魏書・陳琳傳》:

琳前為何進主簿。進欲誅諸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並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髮。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違經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於他。大兵合聚,彊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不成功,祇為亂階。」進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太祖愛其才而不咎。

陳琳原為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欲引涼州兵殺宦官,陳琳不認同,不久何進被殺,董卓弄得天下大亂,陳琳轉投袁紹,為其幕僚。官渡之戰,袁紹大敗。曹操圍袁尚,袁尚派陳琳求降,被曹操拒絕。陳琳未幾被曹軍俘獲,為曹操所重用。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 (張璠《漢紀》指他與李膺齊名),皆為漢三公。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於家。

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太祖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原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後遷軍謀祭酒。魏國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釭,局壞,粲為覆之。釭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複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從征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

有別於孔融、陳琳,王粲似乎是真心佩服曹操。

至於徐幹,《三國志・魏書・徐幹傳》:

北海徐幹字偉長......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

曹丕<與吳質書>: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業,辭義典雅,足傳於後,此子為不朽矣。

漢無名氏撰《中論》序:

世有雅達君子者,姓徐名幹,字偉長,北海劇人也......年十四,始讀《五經》,發憤忘食,下帷專思,以夜繼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學《五經》悉載於口,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矣。此時靈帝之末年也。國典隳廢,冠族子弟,結黨權門,交援求售,競相尚爵號,君病俗迷昏,遂閉戶自守,不與之群,以六籍娛心而已,君子之達也。學無常師,有一業勝己者,便從學焉,必盡其所知,而後釋之;有一言之美,不令過耳,必心識之。志在總眾言之長,統道德之微,恥一物之不知,愧一藝之不克。故日夜亹亹,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晝則研精經緯,夜則歷觀列宿,考混元於未形,補聖德之空缺,誕長慮於無窮,旌微言之將墜,何暇讙小學,治浮名,與俗士相彌縫哉?故浮淺寡識之人,適解驅使榮利,豈知大道之根?......

於時董卓作亂,劫主西遷,奸雄滿野,天下無主。聖人之道息,邪偽之事興;營利之士得譽,守貞之賢不彰,故令君譽聞不振於華夏,玉帛安車,不至於門。考其德行文藝,實帝王之佐也;道之不行,豈不惜哉?君避地海表,自歸舊都,州郡牧守禮命連武欲致之。君以為縱橫之世,乃先聖之所厄困也,豈況吾徒哉?有譏孟軻,不較其量,擬聖行道,傳食諸侯,深美顏淵、荀卿之行,故絕跡山谷,幽居研幾,用思深妙,以發疾。潛伏延年,會上公撥亂,王路始辟,遂力疾應命,從戍征行。歷載五六,疾稍沈篤,不堪王事,潛身窮巷,頤誌保真,淡泊無為,惟存正道,環堵之墻以庇妻子,並日而食不以為戚。養浩然之氣,習羨門之術。時人或有聞其如此而往觀之,或有頗識其真而從之者。君無不容而見之,厲以聲色,度其情誌,倡其言論,知可以道長者,則微而誘之,令益者不自覺,而大化陰行。其所匡濟,亦已多矣。君之交也,則不以其短,各取其長,而善之取,故少顯盡已之交,亦無孜孜和愛之好。統聖人中和之業,蹈賢哲守度之行,淵默難測,誠寶偉之器也。

君之性,常欲損世之有餘,益俗之不足,見辭人美麗之文,並時而作,曾無闡弘大義,敷散道教,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廢詩、賦、頌、銘、選之文,著《中論》之書二十二篇,其所甄紀,邁君昔誌,蓋千百之一也。文義未究,年四十八,建安二十三年春二月遭厲疾,大命隕頹,豈不痛哉!余數侍坐,觀君之言常怖,篤意自勉,而心自薄也。何則?自顧才誌,不知之遠矣耳。然宗之仰之,以為師表。自君之亡,有子貢山梁之行,故追述其事,粗舉其顯露易知之數,沈冥幽微、深奧廣遠者,遺之精通君子,將自贊明之也。

綜上所引,徐幹是典型儒者,既將儒家義理身體力行,也把它融鑄於《中論》一書,傳之後世。

《中論・治學第一》:

孤居而願智,不如務學之必逹也。故君子心不苟願,必以求學;身不苟動,必以從師;言不苟出,必以博聞。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繼也......人雖有美質,而不習道,則不為君子。

強調後天學習,要博聞強記,要跟從師長,否則只有美質,不能成君子,這是荀子、董仲舒的路數。

《中論・法象第二》:

夫法象立,所以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愼威儀。是故先王之制禮也,為冕服采章以旌之,為珮玉鳴璜以聲之。欲其尊也,欲其莊也,焉可懈慢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義存;仁義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為法象,斯謂之君子矣。

要「正容貌,愼威儀」,必先學習先王所制之禮。「正容貌,愼威儀」可治情性,則情性有未被治的狀態,此一情性為自然之質,為材質性。材質性經後天雕琢方能成就出仁義,此仁義非孟子「我固有之」的四端之心。

《三國志・魏書・阮瑀傳》:

瑀少受學於蔡邕。建安中都護曹洪欲使掌書記,瑀終不為屈。太祖並以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門下督,瑀為倉曹掾屬。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是阮瑀的兒子。阮咸則是阮瑀的孫子。

《三國志・魏書・應瑒劉楨傳》:

瑒、楨各被太祖辟,為丞相掾屬。瑒轉為平原侯庶子,後為五官將文學。楨以不敬 (據裴注所引: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楨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楨,減死輸作) 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賦數十篇。

大體上,「建安七子」都是效忠於曹魏門下,他們和「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並稱,曹魏文學之昌盛,可見一斑。

(三) 曹丕點評「建安七子」作品

I. 王粲、徐幹

曹丕說: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王粲擅長辭賦,徐幹亦然,後者的辭賦帶有齊地舒緩語氣,但二人的文學水平對等。

<初征>賦:

違世難以回折兮,超遙集乎蠻楚。
逢屯否而底滯兮,忽長幼以羈旅。
賴皇華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
超南荊之北境,踐周豫之末畿。
野蕭條而聘望,路周達而平夷。
春風穆其和暢兮,庶卉煥以敷蕤。
行中國之舊壤,實吾願之所依。
當短景之炎陽,犯隆暑之赫曦。
薰風溫溫以增熱,體燁燁其若焚。


<登樓>賦: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
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堦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驟眼看,多用「兮」字,以四、六、八言為主,亦有抒發個人感懷,近《楚辭》。

徐幹<玄猿>、<漏卮>、<圓扇>、<橘賦>今日難睹原文,但其<西征>賦:

奉明辟之渥德,與遊軫而西伐。
過京邑以釋駕,觀帝居之舊制。
伊吾儕之挺力,獲載筆而從師。
無嘉謀以云補,徒荷祿而蒙私。
非小人之所幸,雖身安而心危。
庶區宇之今定,入告成乎后皇。
登明堂而飲至,銘功烈乎帝裳。


少用「兮」字,傾向國家大事。

<齊都>賦其中兩段:

齊國者,元龜之精,降為厥野,實坤德之膏腴,而神州之奧府。其川瀆則洪河洋洋,發源崑崙,九流分逝,北朝滄淵,驚波沛厲,浮沫揚奔。南望無垠,北顧無鄂,蒹葭蒼蒼,莞菰沃若。鴐鵝鶬鴰,鴻雁鷺鴇,連軒翬霍,覆水掩渚。瑰禽異鳥,羣萃乎其閒。戴華蹈縹,披紫垂丹,應節往來,翕習翩翻。靈芝生乎丹石,發翠華之煌煌。其寶玩則玄蛤抱璣,駮蚌含璫。

構夏殿以宏覆,起層榭以高驤,龍楹螭角,山𡵒雲牆。其後宮內庭,嬪妾之館,眾偉所施,極朽窮變。然後修龍榜,遊洪池,折珊瑚,破琉璃,日既仄而西舍,乃反宮而棲遲。歡幸在側,便嬖侍隅。含清歌以詠志,流玄眸而微眄。竦長袖以合節,紛翩翩其輕迅。往如飛鴻,來如降燕。王乃乘華玉之輅,駕玄駮之駿。翠幄浮遊,金光皎𤽂。戎車雲布,武騎星散。鉦鼓雷動,旌旗虹亂,盈乎靈圃之中。於是羽族咸興,毛群盡起,上蔽穹庭,下被皋藪。

四、六言之外,雜以三、五言,屬北方文風,而有別於南方之重格律,近《詩經》。

「張蔡不過也」的「張蔡」指張衡及蔡邕。「然於他文,未能稱是」指王、徐以辭賦勝,卻失色於其他文體。

II. 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孔融

曹丕說: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陳琳有<為袁紹檄豫州文>:

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擬也。

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后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𤡑狡鋒協,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脩完補輯,表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跋扈,肆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後會鑾駕反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脩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寮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網。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聽,改容加飾。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細政苛慘,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挂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幕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橈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爾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醜,消淪山谷。於是操師震懾,晨夜逋遁,屯據敖倉,阻河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車之隧。

幕府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雷霆虎步,並集虜庭,若舉炎火以概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

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自出幽、冀,或故營部曲,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餘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揚之遺眾,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夷,人為讎敵。若迴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衝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託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勗哉!

操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而給與,強寇弱主,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並進,書到荊州,便勒見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於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

如律令!

阮瑀則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離絕以來,於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恩情已深;違異之恨,中間尚淺也。孤懷此心,君豈同哉!每覽古今所由改趣,因緣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變。若韓信傷心於失楚,彭寵積望於無異,盧綰嫌畏於已隙,英布憂迫於情漏,此事之緣也。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屬本州,豈若淮陰捐舊之恨。抑遏劉馥,相厚益隆,寧放朱浮顯露之奏。無匿張勝貸故之變,匪有陰構賁赫之告,固非燕王淮南之舋也。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為變觀。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昔蘇秦說韓,羞以牛後,韓王按劍作色而怒,雖兵折地割,猶不為悔,人之情也。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齎見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加劉備相扇揚,事結舋連,推而行之。想暢本心,不願於此也。

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長享其福。而姻親坐離,厚援生隙,常恐海內多以相責,以為老夫苞藏禍心,陰有鄭武取胡之詐,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常思除棄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榮,流祚後嗣,以明雅素中誠之效。抱懷數年,未得散意。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舡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穀殫,無所復據,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能敗也。荊土本非己分,我盡與君,冀取其餘,非相侵肌膚,有所割損也。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高帝設爵以延田橫,光武指河而誓朱鮪,君之負累,豈如二子?是以至情,願聞德音。

往年在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之形,定江濱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戰之計。將恐議者大為己榮,自謂策得,長無西患,重以此故,未肯迴情。然智者之慮,慮於未形;達者所規,規於未兆。是故子胥知姑蘇之有麋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禽。穆生謝病,以免楚難;鄒陽北遊,不同吳禍。此四士者,豈聖人哉?徒通變思深,以微知著耳。以君之明,觀孤術數,量君所據,相計土地,豈勢少力乏,不能遠舉,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甚未然也!若恃水戰,臨江塞要,欲令王師終不得渡,亦未必也。夫水戰千里,情巧萬端。越為三軍,吳曾不禦;漢潛夏陽,魏豹不意。江河雖廣,其長難衛也。

凡事有宜,不得盡言,將修舊好而張形勢,更無以威脅重敵人。然有所恐,恐書無益。何則?往者軍逼而自引還,今日在遠而興慰納,辭遜意狹,謂其力盡,適以增驕,不足相動,但明效古,當自圖之耳。昔淮南信左吳之策,漢隗囂納王元之言,彭寵受親吏之計,三夫不寤,終為世笑。梁王不受詭勝,竇融近逐張玄,二賢既覺,福亦隨之。願君少留意焉。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觀。上令聖朝無東顧之勞,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榮,孤受其利,豈不快哉!若忽至誠以處僥倖,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謂小人之仁,大仁之賊,大雅之人,不肯為此也。若憐子布,願言俱存,亦能傾心去恨,順君之情,更與從事,取其後善。但禽劉備,亦足為效。開設二者,審處一焉。

聞荊楊諸將,並得降者,皆言交州為君所執,豫章距命,不承執事,疫旱並行,人兵減損,各求進軍,其言云云。孤聞此言,未以為悅。然道路既遠,降者難信,幸人之災,君子不為。且又百姓國家之有,加懷區區,樂欲崇和,庶幾明德,來見昭副,不勞而定,於孤益貴。是故按兵守次,遣書致意。古者兵交,使在其中,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歎,而慎周易牽復之義。濯鱗清流,飛翼天衢,良時在茲,勗之而已。

兩篇都寫得很出色。

「和而不壯」指文章氣勢平和不夠雄壯,此為應瑒之缺點。

劉楨「壯而不密」,文章氣勢雄壯卻不夠細密,鍾嶸後來在《詩品》批評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然自陳思以下,楨稱獨步」、「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和曹丕見解是一致的。

孔融才情氣質高超美妙,過於常人,其所擅長的,成就足以媲美揚雄和班固。可惜他不擅議論,文辭之美勝過理據之堅實,夾雜嘲諷戲謔的語句,乃其不足。

(四) 文辭與氣稟

曹丕點評「建安七子」的作品後,說: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貴遠賤近」指褒揚上古先秦的作品而賤視秦漢以後的作品,「向聲背實」指崇尚作品的虛名而不重視作品的實質內涵。「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即上文提及過的「文人相輕」、「敝帚自珍」。合而觀之,曹丕此處是進一步闡述文人之弊病。

「文本同而末異」這句要緊。什麼是「文」?什麼是「末」?「文」者,文辭也,文采也,文筆也。幾乎所有文學作品都由文辭、文采、文筆組合而成,故曰「文本同」。「末」者,不同文體之所以為不同文體的本質 (essence)、形式 (form),即因應不同文體而有的不同作法。「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這不是徒有文辭、文采、文筆的人可以應付,而更講求運用文辭、文采、文筆的人的先天稟賦和後天修養,這即是「氣」的問題。

稟氣好的人,讀得書又多,輕易滿足各種文體的要求,謂之「通才」。稟氣有所不足,雖讀得多書,僅能勉強在一兩種文體有優秀表現,「建安七子」屬此類。

(五) 文辭受氣稟決定、規範,以及文學作為一種天才事業

文辭、文采、文筆,跟運用文辭、文采、文筆的人的先天稟賦和後天修養,彼此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曹丕說:

文以氣為主。

即後者凌駕前者,決定著、規範著前者。

由於文辭、文采、文筆受寫作人的稟氣影響,氣本身有清濁厚薄,不同人的文辭、文采、文筆因此截然不同,人不能勉強自己寫不擅長的文體,勉強為之,亦難有成就。曹丕說:

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揭示文學是一種天才的玩意,天才只能是你自己,你不能把自己的天才轉移讓渡給他人。

(六) 文學的價值與意義

曹丕最後說: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撰寫文章有兩重價值和意義。

一是政治上的,有助於經營及治理國家。

一是文化上的,個人透過文章表達自己的思想,寄託自己的生命,從而突破肉體生命有限性的拘束,擺脫及身而止的榮華富貴,令名聲隨著文章的流傳而達於不朽。叔孫豹言「三不朽」,其中「立言」就是寫文章。

「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指周文王被囚時仍然推演易卦,不因困厄不得志而不努力著述。「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指周公旦顯達後仍制作周禮,不因生活安樂而轉移創作的念頭。

曹丕援引文王、周公之例,是要對比今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借此鼓勵今人以古人為師,「賤尺璧而重寸陰」,勿待「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才後悔自己沒有著作傳世。

(七) 劉勰《文心雕龍》對曹丕「文氣說」的繼承

南梁劉勰撰《文心雕龍》,<原道>篇: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

劉勰似乎亦是從氣稟的角度談文學何以出現。

<體性>篇:

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儁,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儁,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此跟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無大分別。

莊耀郎在《元氣》中指出:

經兩漢氣化宇宙論思想瀰漫之後,氣義則落實在藝術文學方面討論……人物之鑒賞,其義蘊則為人之氣性,《人物志》即以之為對象建立系統理論。以氣性論人,可盡人生實然內容,然無法通透應然之領域……曹丕首先將氣引進文學領域討論,並據以建立文學批評之準則,揭示文學與生命根根相連之奧秘,進而以氣之所在即風格所在,為藝術創作最高之準則,開出氣之另一論述方向。

李松駿<論劉勰《文心雕龍》之氣論間架及其工夫論實踐>甚至認為:

基本上,曹丕「文氣說」乃根源於兩漢氣性論而來,並落實傳統批評家「文人合一」的指證,因而出現「徐幹時有齊氣」、「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等評語,呈現出風格即是作者個性的表現。

其後,劉勰《文心雕龍》中亦徵引了曹丕<論文>的字句,並在<體性>篇揭示了他對作家「才」、「氣」、「學」、「習」的認識......

......劉勰的這段文字明白地肯定「情 / 性」之於作家先天才性的地位,是對曹丕「文如其人之氣」之說更進一步的發揮。可是,劉勰並沒有拋棄「稟氣為性」的觀點,在《文心雕龍》中我們可以確見他對「氣」的重視。

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接續於劉勰的《文心雕龍》,成就出一套魏晉南北朝獨有的氣稟文學觀。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今日人類的處境,是由兩種文明疾病造成的:科技和國族主義的自大狂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對現代歐洲的困境有一個精準的論斷:「今日人類的處境,是由兩種文明疾病造成的:科技和國族主義的自大狂。這兩者賜予我們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的斷垣殘壁,甚至引發其他類似戰爭,直到它們平息下來。」

赫曼.赫塞,德國作家、詩人,生於德國,1919 年遷居瑞士,1923 年 46 歲入瑞士籍,曾榮獲多個文學獎項,包括 1946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 年在瑞士家中去世,享年 85 歲。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帶有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代表作有《鄉愁》、《流浪者之歌》、《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游戲》等。

科技本來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但過份濫用、依賴,即導致大災難。法蘭克福學派 (Frankfurt School) 的賀爾克海姆 (Max Horkheimer)、亞登諾 (Theodor Adorno) 在《啟蒙辯證法》(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指出,科技以征服、支配自然為出發點,一面倒靠攏科技,將造就工具理性的霸權,使人文理性遭受貶抑。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本身出現極度異化,足以毀滅自然和人類。極權主義的誕生,源自工具理性的專橫跋扈,即間接由科技造成矣。

況且,冷冰器年代,死傷較少,反抗暴政亦較容易。有了原子彈、核彈等,死傷就可以很大,反抗暴政亦難得多。二戰時,日本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廣島有九萬至十六萬六千人死亡,長崎有六萬至八萬人死亡,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有謂中共不如秦朝般倒台,也和軍隊、武警握有裝甲車、坦克車、種種監控設施有關。

「國族主義的自大狂」始於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的四圍擴張。法軍所到之處,激起德意志、俄國的民族意識。尤其甚者,法國鼓吹自由、民主、人權等進步理念,觸發德意志、俄國之保守浪潮。

統一德國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主張「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血來解決」。

沙皇尼古拉一世更請來教育部長謝爾蓋・烏瓦羅夫 (Sergey Uvarov) 提出一套官方意識形態,揭櫫「東正教,君主專制,民族性」(Orthodoxy, Autocracy and Nationality) 大旗,對抗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謝爾蓋・烏瓦羅夫解釋「民族性」:要堅持自己的傳統,拒絕外來影響,打擊西方鼓吹的思想自由、個人主義、理性主義。

普魯士終於演變成納粹德國,俄國則演變成赤色蘇俄,二者同為人類文明史的兩大逆流,給世界帶來極大損害。

「如何恰當地運用科技?」、「如何有效地限制國族主義?」是兩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關於前者,新儒家唐君毅先生有一種講法:人文之全體和協發展之理念,必須取代科技至上的理念。換言之,道德意識、仁愛必須凌駕並規範著科技的應用,只有這樣,科技才不致為禍人間。

至於後者,康德倡議的國際和平,《大學》把修身齊家置於治國平天下之先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皆有助淡化「國族主義的自大狂」。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羅爾斯 (John Rawls) 有一句話:「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Justice is the first virtue of social institutions)。」

羅爾斯,美國政治哲學家、倫理學家,1921 年生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Baltimore),二戰時入伍服役於太平洋戰區,後來拒絕升軍官的機會以士兵身份退伍返回大學唸書。1943 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50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任教。其代表著作有《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政治自由主義》(Political Liberalism)、《萬民法》(The Law of Peoples)、《公平式的正義 - 一個重申》(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 等。

羅爾斯《正義論》1971 年出版前,政治哲學界沉寂已久。除了「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的壟斷,更重要是當時流行的「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 使然。「邏輯實證論」主張,一切有意義的命題必須與經驗世界的事實相符合。而規範性命題 / 價值命題剛好在經驗世界中找不到事實對應,令學者無法判斷其真偽。有見及此,「邏輯實證論」批評道德、政治哲學的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對之無心加以探究。政治哲學進入了「死局」。

《正義論》令政治哲學重振聲威。羅爾斯以洛克、盧梭和康德的社會契約論為基礎,建構一套「公平式的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 的理論,以反對效益主義,論證自由主義政治的合理性。由於其著重財富再分配,收窄貧富差距,學界標籤羅爾斯的學說為「左翼自由主義」。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正義」專指「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即在社會中合理、公平地進行權益的分配。為何合理、公平地進行權益的分配那麼重要?這裡涉及羅爾斯對人的理解。

羅爾斯認為,每個人都是自由、平等的公民 (free and equal citizen),積極參與社會合作 (social cooperation)。他們共同擁有兩種能力:正義感的能力 (capacity of sense of justice) 和形成、計劃、修正自己人生觀的能力 (capacity for the conception of good)。自由、平等的公民理應享有幸福的人生,而只有當兩種能力得以充分發揮、運用時,公民才稱得上幸福。合理、公平地分配權益令每個公民都有條件、空間運用兩種能力,過上幸福的人生,其因此是應該實現,是「首要美德」,非常重要。

人不能擺脫政治憲法、經濟體系、法律體制等基本結構 (basic structure,即「社會制度」) 而活,分配正義必須體現於其中。分配正義的具體內容為何?正義兩原則 (two principles of justice)。

「正義兩原則」的內容如下:

(1) 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與他人的自由並存的同樣的自由。

(2) 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該這樣安排,使得:

(a) 這兩種不平等能夠最大限度地增進最不利者的利益。(差異原則)

(b) 這兩種不平等所依繫的職務和地位,應該基於機會平等條款向所有人開放。

其中, (1) 比 (2) 優先,基本自由只有在追求其他基本自由時才可被限制。(b) 比 (a) 優先,公平機會原則優先於差異原則。「正義兩原則」比效益原則 (使總體利益最大化) 優先。

值得注意的是,羅爾斯並沒有支持某種一般的自由原則,以至於任何似乎可被稱作自由的東西都要被賦予壓倒一切的優先性。他只是給予「諸基本自由」(basic liberties) 特殊的保護。

什麼是「諸基本自由」?「諸基本自由」是指:在自由主義的民主國家裡普遍得到承認的、那些標準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如投票權、競選權、享有正當審判程序的權利、自由言論權、自由遷徙權等。

何解公民會接受「正義兩原則」?羅爾斯做了一個思想實驗 (thought experiment),假設你身處「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不知離開幕後自己會是富是貧,是當權者還是弱勢社群,基於最大最小化原則 (maximin principle),你必然會選擇一個令自己承受最低風險、最小不良後果的分配原則作為正義原則。而相比效益原則、共產原則,正義兩原則是最令公民們承受最低風險、最小不良後果的,它們因而會被公民接受。

《正義論》第二部份談到「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羅爾斯從五方面定義它:

(1) 針對不正義法律或政策的行為:不僅包括直接的「公民抗命」(直接違反要抗議的法律),也包括間接的「公民抗命」(如通過違反交通法規引起社會關注某種不公義)。

(2) 違法行為:以違法方式來抗爭。

(3) 政治行為:它是向擁有政治權力者提出來的,是基於政治、社會原則而非個人的原則,它訴諸的是構成政治秩序基礎的共有正義觀。

(4) 公開行為:訴諸公開原則,公開地作預先通知而進行,不是秘密的。故此,它具有教育的意義。

(5) 道德的、非暴力的行為:它表達深刻和認真的政治信念,通過公開、和平、願意承擔違法後果來體現。它著重道德的說服,一般都是和平、非暴力的。

羅爾斯認為,「公民抗命」如果引起社會動盪,其責任不在「抗命」的公民,而在那些濫用權力和權威的人。又「公民抗命」僅適用於「一個近乎公正的社會」(a nearly just society)。

諾齊克 (Robert Nozick)、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是羅爾斯在哈佛的同事。二人從不同向度批評羅爾斯的《正義論》,都取得豐碩的成果。諾齊克在《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以「放任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 的立場攻擊羅爾斯的「差異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至於桑德爾,則在《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一書中批判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康德義務論成分。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共匪反擊

當全城高唱《願榮光歸香港》時,中共及其傀儡暗地裡已部署反擊。

周庭選舉呈請勝訴,表示區諾軒「非妥為當選」,隨時喪失議席,另啟補選。昨日 (9 月 13 日) 劉穎匡選舉呈請亦勝訴,表示范國威「非妥為當選」。兩場補選勢必引致反對陣營內耗。尤其甚者,補選未必是泛民 / 本土勝出,DQ 可以重覆發生,建制派 / 自稱獨立的候選人有當選的可能。在當下的政局,什麼事都有機會發生,反對派在議會內的聲音隨時因兩次補選被收細,牽連到街頭衝擊時調停警民雙方的議員數目也可能減少。

周庭、劉穎匡用「慘勝」形容,其實不恰當,中共及其傀儡是以退為進,司法則和行政合作。

這邊廂意圖削弱議會內的反對勢力,那邊廂汲汲於剝奪香港人的基本政治自由。

首富李嘉誠一句「希望執政者能夠對我們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何其婉轉!何其含蓄!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自由吧!此乃受《基本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偏偏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信公眾號「長安劍」發文,指李嘉誠有關言論是「縱容犯罪」,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現時香港亂局與樓價高問題有關,不少香港年輕人把房價高、租金貴的不滿,甚至憤怒發洩到政府頭上,為何他 (指李嘉誠) 不平價賣樓給未來主人翁?」

首先,要求執政者網開一面,是希望政府寬容,不是縱容。李嘉誠有叫警察不要執法嗎?沒有。有叫政府全面釋放被捕人士嗎?也沒有。怎麼稱得上「縱容犯罪」?抹黑別人只反映彼之人格低賤!

其次,正是為香港著想,才要勸執政者網開一面。曾鈺成被問及《願榮光歸香港》,他表示,歌曲的技巧和質素相當高,相信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整場反送中運動,站到反對一方的,差不多全是專業界別,醫生、護士、律師、機師、空姐、公務員......打壓這群人,與這群人對著幹,香港有運行嗎?誠哥在地,政法委則離地!

最後,買樓、賣樓是由市場決定,價格亦由市場供求及炒賣狀況決定,焉可為了令香港不出現亂局,就叫富商平價賣樓?市場有市場的規矩,經濟有經濟的玩法,夾硬要求商人愛國,要有社會責任,不惜放棄賺到盡,此對商人而言無疑是過份的。

況且,「五大訴求」哪個訴求是要求上樓?fight for freedom,不自由,毋寧死,亂局果真是樓價高造成?抑或中共強行殖民導致?為何抗爭者會把納粹與中共國相提並論?

中秋佳節,民陣九一五遊行被警方反對,香港人的和平遊行集會權利被陳腐的中國價值取代,中區警署署理助理指揮官 (行動) 郭進傑說:「最令人擔心和痛心的是社會受到嚴重的撕裂,家人反目、朋友絕交。適逢中秋佳節,警方希望不論持何種立場的市民,都能在周末放低成見,花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社會活動不會因一星期冷卻而停下來,但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可能因為大家踏出第一步而得以修補」。

將維持家庭和睦凌駕對基本政治權利的行使,長此下去,香港將再無民主與自由,淪為跟深圳河以北無異的中國城市。香港死矣!

香港人不能輸,也不能退。唱唱歌激勵軍心可以,但戰爭仍然繼續。據說淘大商場魔警保護愛國藍絲亂棍揮打青年人,對香港土生土長的新一代又鎖又拉,百般凌辱,擁護北方政權的就奉如上賓,這已經是族群鬥爭,是種族滅絕。

香港人要生存,不可以輸!退此一步,即無死所!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享有四項基本自由

羅斯福 (F. D. Roosevelt) 提出的「四大自由」,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他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享有四項基本自由:人人享有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之自由;人人享有宗教信仰之自由;人人享有免於匱乏的自由;人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羅斯福,第 32 任美國總統。他曾於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推行新政 (New Deal) 以挽救美國經濟。二戰爆發,納粹德軍攻打英國,羅斯福利用《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 向英國提供經濟及軍事援助。「珍珠港事件」後,他領導美國加入盟軍。隨著盟軍劣勢逐漸扭轉,羅斯福著力重建戰後世界秩序。聯合國成立,「聯合國」一詞乃羅斯福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盟軍諸國。1945 年 4 月,羅斯福因腦溢血逝世,終年 63 歲,杜魯門 (H. S. Truman) 接任總統。

「四大自由演講」發表於 1941 年 1 月 6 日。時值日本剛偷襲珍珠港,美國亦向日本宣戰,整篇演講主要是關於美國國家安全,以及肆虐東半球的軸心國對其他民主國家構成的威脅。羅斯福又概述美國對參戰盟友所做出的貢獻。

羅斯福說:

「在未來我們力求安定的日子裡,我們期待一個建立在四大人類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個是言論和表達的自由 - 在世界各地。

第二個是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敬拜上帝的自由 - 在世界各地。

第三個是免於匱乏的自由 - 翻譯成世界經濟的表達,這意味著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居民健康和平的生活的經濟理念 - 在世界各地。

第四個是免於恐懼的自由 - 其中,從全球的角度說,意味著世界範圍的裁軍是如此徹底,以至於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做出任何對鄰居的物理攻擊行為 - 在世界任何地方。

這不是對遙遠的千禧年的幻想。

它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世代的人可以達到的世界的堅實基礎。

那樣的世界和暴政下獨裁者企圖用炸彈的威力創造的所謂新秩序是截然對立的。」

自由不是一盤散沙,也不是放任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有界限,以不傷害他人的自由為準則,它是一系列受憲法保障的基本政治權利,故云「基本自由」(basic liberties)。

言論表達自由為何是「四大自由」之一?密爾 (John Stuart Mill) 指出,如果沒有言論表達自由,真理就永遠被埋沒,無法驅逐謊言,因而令人不可從錯誤中認清真實,窒礙科學、法律及政治上的進步。

宗教信仰自由成為另一「四大自由」,是血的教訓。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十字軍東征,基督教、伊斯蘭教戰爭不斷,造成大量人民傷亡。戰爭的可怖使不同教派意識到,宗教寬容和政教分離才是和平共處的最佳辦法。宗教寬容被寫於憲法上,受憲法保障,即是宗教信仰自由。

要本乎良心講真話,堅持敬拜自己心中的上帝 (即運用言論及宗教自由),需要有經濟條件支撐。一個朝不保夕、窮得只剩下生存的人,言論表達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永遠不過是一紙空文。李敖說:「讀書人只有經濟獨立了,人格才能獨立」,所言非虛。「免於匱乏的自由」意味著講究分配正義 (distributive justice)、經濟保障,觀乎新政核心以「救濟」為首出,由政府出面,透過政策幫助窮人和失業者,「免於匱乏的自由」是羅斯福奉行社會民主主義的標誌。

二戰打得如火如荼,德、意、日三國肆無忌憚,「免於恐懼的自由」旨在為美國加入盟軍對抗軸心國正名,說明與殘民以逞的侵略國對著幹,與殘民以逞的政府對著幹,是應有之義。

「四大自由」被《世界人權宣言》吸收,《宣言》序言有:「鑑於對人權的無視和侮蔑已發展為野蠻暴行,這些暴行玷污了人類的良心,而一個人人享有言論和信仰自由並免予恐懼和匱乏的世界的來臨,已被宣布為普通人民的最高願望……」可以為證。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願榮光歸香港

《願榮光歸香港》火速成為香港抗爭運動的主題曲,馬鞍山、葵芳、屯門、旺角、黃大仙、觀塘、將軍澳、大角咀、荃灣、油塘、黃埔等商場都有大批市民聚集頌唱,此在抗爭境況越趨艱困的當下,殊為難得。儘管有人批評歌詞寫得不美、不雅,這首歌卻反映香港人的心聲。香港人用三個月的血、汗、淚水、身心煎熬乃至獻出性命為這首歌賦予靈魂,故此,當我們聽著唱著,會淚流滿面。

猶如「時代革命,光復香港」,2016 年梁天琦用這八個字參選,並無什麼特別,他甚至說「到時你就知」,跡近隨口嗡。可是,今時今日,「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是什麼一種意思,相信參與過近三個月抗爭運動的香港人應該很清楚,就算無法道出,都能心領神會。弄熄催淚煙、義士死諫、罵走魔警、七一光復立法會、七二一元朗恐襲、萬人和你飛、塞鐵、罷工罷課、人鏈、尖沙咀激光中集會、八三一太子死人......這些就是「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是近三個月抗爭運動的概括語,也是香港人之所以為香港人的一個核心部份。

香港人為「時代革命,光復香港」創造出新意義,充實了它。《願榮光歸香港》則是用稚嫰的字詞表達出最深沉的希冀,「盼自由歸於這裡」、「建自由光輝香港」、「祈求民主與自由萬世都不朽」。最深沉的希冀又在「淚再流」、「憤恨」、「吶喊」、「恐懼」、「血在流」、「晚星墜落徬徨午夜」、「迷霧」中萌芽生長,遙想新屋嶺受難手足,還有死諫的義士們,如果他們拿起歌詞,定必點頭首肯,因為詞中所講,正是他們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華美、典雅得過份反而少了親切感。

年青人奮不顧身為香港,感動中老年人,成就「不分和勇」、「不割蓆、不譴責、不篤灰、不分化」的神話,再而成就世紀大合唱。中共及其傀儡一意孤行鎮壓,或可遏止於一時,但終究是擋不住民眾的覺醒。《環時》總編胡錫進教人「利」字行先,「香港和內地是最高的利益共同體」,他不知道建基於利益的聯繫是暫時,志同道合的觀念的聯繫才是長久。很簡單,沒有十多萬薪金、沒有可以作威作福的權力,魔警尚會效忠中共及其傀儡嗎?銅鑼灣那位女中豪傑說得好:「你地敢唔敢為共產黨冇咗條命呀!」義士可以殉港,魔警不可以,這就是義利的分野。

中秋將至,縱使太子站沒有死人,我們已痛失九條人命 (梁凌杰、盧曉欣、鄔幸恩、麥小姐、梅先生、范先生、郭先生、姬先生、何小姐)。本來他們是可以一家團圓的,就是因為林鄭、因為共產黨,致使其與家人陰陽永隔,今後人月再難兩圓。此筆血債,是必須償還的。

加上一輸,越來越多新屋嶺一類鬼地方會出現,休班警可用伸縮警棍任意施暴,篤灰熱線掀起告密風,香港將變得比中國大陸更不堪。

為死去義士、為受難手足、為自己,我們都要堅持抗爭到底,絕不妥協,盼望有朝一日榮光盡歸香港。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社會評論家喬治・奧威爾 (George Orwell) 說過:「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奧威爾 1903 年生於英屬印度,家境並不寬裕。1905 年隨家人返回英國牛津,因無法就讀貴族學校,只能進入二流的私立寄宿學校。1917 年,奧威爾考獲獎學金,進入伊頓公學。可是,窮學生的背景使他備受歧視。奧威爾早年的成長經歷,令他對社會底層予以同情,致力追求平等和個性解放。

1921 年畢業後,奧威爾投考公務員,加入英國在緬甸的警察部隊,服役五年。作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權,能夠近距離觀察審判、笞刑、監禁和絞死囚犯。此一經歷讓奧威爾更細緻地觀察到人性中殘暴的一面。其對西方殖民政策、極權主義亦有進一步認識。1927 年,他離開警察部隊,返回英國,開展長達四年的流浪生涯。期間,他做過酒店洗碗工、教師、書店店員、碼頭工人,「貧困的生活和失敗的感覺增強了我天生對權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存在」,這時的奧威爾深深接受社會主義思想。

1928 年開始,奧威爾執筆寫作,1933 年發表第一部作品,接著持續有小說出版。西班牙內戰爆發,奧威爾參加由西班牙共產黨領導的共和軍,過程中他和妻子經歷了由共產國際 (實際是史太林下命令) 策動的權力鬥爭和清洗,被視為「狂熱的托派分子」,受到嚴密監控。權力與支配無所不在、不容存在任何個人意志的史太林式極權主義,使奧威爾的「左傾」發生轉變,「西班牙內戰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間發生的事件改變了態勢,此後我就知道我的立場如何。一九三六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1945 年,奧威爾寫成《動物農莊》一書,正式從單純地關注底層社會生活,轉向捍衛真正的民主社會主義,在烏克蘭文版的序言中,他說:「在過去十年中,我一直確信,如果我們想使社會主義運動恢復生機,就必須得摧毀俄國神話。」

《動物農莊》好評如潮,奧威爾生命卻已走到盡頭。1946 - 48年,他在病中寫出傳世之作《一九八四》。書中描繪了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可怕社會,身處其中,思想自由是一種死罪,獨立自主的個人會被消滅殆盡。每個人的思想都受到嚴密監控,掌握權力的人們以追逐權力為終極目標並對權力頂禮膜拜。《一九八四》和《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奧威爾談及撰寫《一九八四》的初衷:「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還相信,極權主義思想已經在每一個地方的知識分子心中紮下了根,我試圖從這些極權主義思想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引出其發展下去的必然結果。」《一九八四》耗盡了奧威爾全部精力,1950 年,奧威爾因肺結核病逝。

新儒學大師牟宗三曾說:「30 歲以前不相信社會主義是沒出息,40 歲後你還相信社會主義,你就是沒見識。」英國分析哲學家羅素亦說過:「一個人 30 歲以前不相信社會主義是沒有良心,30 歲以後還相信就是沒有頭腦。」

年少輕狂,總愛抱打不平,加上有浪漫主義的革命情懷,理想主義的思想趨向,社會主義一套平等觀非常吸引人。社會主義的平等觀,不像資本主義的平等觀,不講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而集中講結果平等、分配平等。

結果本來人人不一,要達至結果平等、分配平等,需要經過再分配過程,誰去負責執行再分配?強而有力的政府。問題出現了,這個政府既然強而有力,何不直接將人民的勞動成果盡數據為己有,為什麼還要按人民意願做再分配?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並沒有錯,錯是錯在汲汲於追求結果平等、分配平等,容易造就一高度集權、肆意剝削老百姓的專制政府,「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更平等」是諷刺語,「有些動物」指專權政府中諸位官員,「其他動物」指無權無勢、辛勤勞動的老百姓。

長大後,明白到追求結果平等、分配平等會帶來恐怖後果,而依然把頭栽進去,當然是「沒見識」、「沒有頭腦」啦!

1944 年,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 (F. A. Hayek) 出版《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書中批判所有奉行集體主義的社會,從希特拉的國家社會主義到史太林的共產主義,都無可避免地會邁向專制極權,威脅到個人的政治自由。社會錯誤地試圖通過中央計劃來確保持續繁榮,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極權主義,令人民走上受「約束和奴役」的道路。

海耶克的看法,和奧威爾所見,是一脈相承。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

「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是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的名言之一。邱吉爾二戰時期出任英國首相,曾領導英國聯合盟軍對抗軸心國,取得最後勝利。他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邱吉爾 1874 年出生於牛津郡,1888 年入讀哈羅公學。頑皮、叛逆的個性,令他經常被老師責罰。學業方面,邱吉爾特別擅長英文和歷史。另外,他也是校內劍擊冠軍。

1892 年 12 月,邱吉爾離開哈羅公學,入讀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894 年畢業時,在 130 名畢業生中排名 20,可謂「名列前茅」。他不久以陸軍中尉的身份加入女皇第四輕騎兵團。

1896 年,邱吉爾隨部隊調往印度,除熱衷打馬球,他也花了不少時間閱讀歷史、哲學書籍。1899 年,他離開軍隊,打算投身國會,可惜失敗。他正式步入政壇,是 1900 年的事,代表保守黨參選奧耳丹選區,結果獲勝。26 歲的邱吉爾是最年輕的下議院議員之一。

邱吉爾雖出身保守黨 (前身為托利黨),卻嚴厲抨擊保守黨政府多項政策,反對擴軍,主張取消貿易壁壘政策,崇尚自由貿易。1905 年 1 月,邱吉爾被取消黨籍,他輾轉加入自由黨 (前身為輝格黨),成為反對黨成員。

1911 年 10 月,邱吉爾獲任命為第一海軍大臣。任內大力發展坦克和航空技術,堅決守護英國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石油利益,同時與德國展開海上軍備競賽、大量製造無畏艦 (dreadnought),以保持英國在海軍方面的領先優勢。一戰爆發,邱吉爾批准了海軍攻取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竟付出了沉重軍事代價。他未幾被免去第一海軍大臣職務,但仍保留下議院議員身份。

1917 年 7 月,勞萊・喬治 (Lloyd George) 任命邱吉爾為軍需部長,邱吉爾重返政府。他建議英國迅速擴大坦克的生產規模,並推動飛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影響深遠。1919 年 11 月,英國大選,選後邱吉爾在內閣任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開始調整英軍結構,兼積極干預俄國內戰。他以堅定的反共立場聞名,覺得英國應該讓布爾什維克主義「胎死腹中」。

隨著選民變得左傾,自由黨在 1922 年的大選中慘敗,工黨崛起。邱吉爾失去議席,逐漸疏遠自由黨,1924 年重返保守黨。步入三十年代,納粹德國野心勃勃,英國國內卻瀰漫著一片和平主義的氣氛,鼓吹裁軍呼聲不絕。邱吉爾力排眾議,反對綏靖政策 (appeasement policy),「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歷史證明邱吉爾有先見之明。

二戰爆發後,邱吉爾獲重新任命為第一海軍大臣,繼而取代張伯倫 (Neville Chamberlain) 出任戰時首相。鄧寇克 (Dunkirk) 大撤退、不列顛空戰,都是在邱吉爾領導下進行。他又和美國總統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保持良好關係,取得美國大量支援物資。

日本偷襲珍珠港,迫使中立的美國參戰,加入盟軍,形勢逆轉。邱吉爾著力於戰後秩序重建,先後出席開羅會議、雅爾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與羅斯福、史太林等會面,商討國際局勢。

二戰卒之結束,離開相位的邱吉爾,在接下來的大選中慘敗,敵不過工黨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口號。

下台後的邱吉爾開始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946 年訪問美國,期間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 (iron curtain speech):「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鐵幕演說標誌著冷戰的開始。

邱吉爾後來復任首相,處理過茅茅之亂和馬來亞危機,1955 年以 80 歲高齡退休,1965 年 1 月 24 日因中風離世。

「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出自邱吉爾 1940 年 6 月一篇國會演說,當時英軍剛從鄧寇克狼狽撤退,邱吉爾透過廣播向全體英國國民發表了這篇振奮人心的演說,其中一段文字如下:

「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為何「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背後是什麼動力驅使?邱吉爾說:

「世界文明的存亡繫此一戰。英國人民的生死繫此一戰,我國制度以及大英帝國的國祚能否延續亦繫此一戰......如果我們能抵禦他 (希特拉),整個歐洲便可得到自由,全世界便可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大道。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包括我們所熟悉所熱愛的—切,將陷入一個新黑暗時代的深淵。發達的科學使這個黑暗時代更險惡,更漫長。」

這是一場文明與野蠻的戰爭,自由與獨裁的戰爭。對文明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成就「我們將永遠不會投降」的堅毅和勇氣。

當下香港人奮起對抗著了魔的中共及其傀儡,何嘗不是另一場文明與野蠻的戰爭,自由與獨裁的戰爭?背後的動力何嘗不是對文明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

談到香港,蔣介石當年想收回香港,邱吉爾曾斬釘截鐵說過一句話:「中國要收回香港,除非跨過我的屍體!(Hong Kong w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over my dead body)」香港之所以享有自由、人權、法治,全靠這位大英帝國的最後英雄挺身捍衛。各位香港人不妨捫心自問,香港淪亡,我們對得住邱吉爾嗎?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乞援美國

香港人手持美國國旗、口唱美國國歌遊行至美國領事館,表態支持《香港民主及人權法案》通過。中共定然要大造文章,說什麼「外國勢力介入」、「顏色革命」之類。然而,何解主權移交廿載,美國國旗才會在香港上空飄揚?難道真的不關中共及其傀儡施政的事?

香港人一直愛國,《紐約時報》有一篇題為<香港曾經對中國充滿熱情。現在,這是無所謂或輕蔑>的文章,其中提到:「當時 (指六、七十年代) 的香港人對邊境生活充滿好奇,並且在家庭,文化和政治的束縛下,將他們的城市視為更大的中國故事的一部分」。

香港人從未否定華人身份,他們捐錢、北上投資、聲援中國民主化,奈何隨著「大國崛起」,中共不斷縱容大陸人南下搶奪香港人的資源和生存空間,高度自治要配合國家發展,最新是支持香港警隊和社團合作,傷害香港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人士,剝奪《基本法》賦予港人的遊行集會自由。這種勢態,愛國如何可能?

劉曉波夠愛國吧,《零八憲章》其實不過是要求實現西方文明社會一些基本價值,他最後得到什麼下場?他的妻子劉霞又得到什麼下場?一張照片教人深刻,劉霞去到德國,竟展露出前所未有的笑容。離開祖國,理應傷心,但她沒有,反而重獲新生,中共是什麼樣的國度,其如何對待自己的子民,還不清楚?

1988 年 11 月,香港《解放月報》(現《開放雜誌》) 主編金鐘採訪劉曉波:「什麼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 (香港式) 歷史變革?」,劉曉波回答:「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三百年殖民地,成為誰的殖民地?劉曉波未有明言,但心水清的人都知道,是成為英國或美國的殖民地。這是一位愛國者的肺腑之言。

手持美國國旗、口唱美國國歌不是汲汲於要做洋奴,而是認同美國的民主憲政、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符合人性,也欣賞其開國先賢對自由民主人權的捍衛。遊行隊伍中另有龍獅香港旗,此亦不是眷戀英國殖民,而是懷念英治年代廉能高效的香港政府、專業優秀的皇家警隊和英國人賜予香港人的自由。動輒扣以「賣國」、「顏色革命」帽子,是無法看出真相。

前幾天 (9 月 4 日),一名 27 歲女義士在粉嶺嘉盛苑跳樓殉港。據說魔警上門搜捕,女義士死前要求在場勸阻的急救員高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並希望他取出反光衣穿上。留下遺言「加油,不要放棄」後,女義士一躍而下,離開人世。女義士 9 月 5 日生日,可惜她永遠再沒法慶祝了。

正因為看見許多同路人「永遠再無法在中秋人月團圓」,而始作俑者就是中共及其傀儡的極權暴虐統治,香港人方會拿出從未高舉過的美國國旗,唱出從未唱過的美國國歌。就算真是「外國勢力介入」、「顏色革命」、「賣國」,沒有中共及其傀儡的壓迫,怎能成事?乞援於美國,目的只有一個,反抗暴政。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血債幾時還?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未經證實的消息當然不可公開。可是,筆者寫時評乃本著紀錄歷史的角度,遙想史公撰《史記》,遠古神話、地方傳說無所不包,今未嘗不可以同一態度記下太子站打死人及新屋嶺輪姦、殺人事件。而由種種謠言及陰謀論,香港人對港共、魔警、中共國的仇恨亦可見一斑。

先談八三一太子站速龍打死人事件。

據網民新近整合,共有十六個疑點:

1. 9 4 日美國眾議院議長Nancy Pelosi,聲明指港府使用武力導致 “tragic loss of life” (https://www.speaker.gov/newsroom/9419)

2. MTR 堅拒交出 CCTV,之前元朗都有俾

3. 消防處開頭報 control 10 個傷者,但後來聲稱點錯,7 人送院

4. 消防員確認消防處配合警察作數

5. 警察公布傷者人數,前後不一

6. 太子站化學劑味極濃烈

7. 有指失蹤 3 人屬於第一類嚴重

8. 民間記者會上,831 喺太子站嘅龍小姐指出有人被打到口吐白沫,當場無反應,女警叫佢「唔好訓」,後被消防抬走

9. 太子站當晚無嚴重損壞,卻關閉 2

10. 蘋果直播錄到,有女聲大叫「醒醒呀」,而警察神色慌張,驅趕記者

11. 突然宣布撤回條例,是否犯下嚴重事件而要 spin focus

12. 事件發生後,警方每晚處理群眾活動手法及使用武力明顯轉為溫和

13. Whatsapp 對話流出,有新西聯網醫管局職員證人士指上頭確認死左人但要封鎖消息

14. 警妻確認有人當場打死

15. MTR 職員確認 CCTV 影到,職員被滅聲

16. 事件發生 48 小時後一日,接連報出多宗命案,部分極可疑:有浮屍,有女子被棍打死全家被捕,有男子從 2 米高台墮斃

關於站內死亡人數及死法,初時指有一人當場被打死,後來變成三人被打死,幾天後三人變六人。民主黨中委、觀塘社區主任梁翊婷 9 6 日有帖文一篇:

晚上做完翠屏放映會,有街坊走埋黎話,太子站死了 6 個人,佢朋友在殮房做親口同佢講,6 人都是斷頸死,是警察從後 90 度拗斷頸,我話好多這種消息難證實,佢好焦急話一定真,醫護警察都知,網上的料是警察爆,西貢浮屍是否關事就不清楚。

如果屬實,能夠從後 90 度拗斷 6 人頸,這種體能、這種狠毒,當為中共國武警所為,未必是本地警察。不過,武警掛香港警隊銜頭殺人,港共及警方要隱瞞掩飾是必然的。

Hong Kong Free Press》意外拍攝到太子站女死者朋友。該名女士見到外籍記者後,激動非常。她表示,朋友在地鐵站內被打死,死者父母要求取回屍體,竟被魔警軟禁於警署。

此或可解釋為何死者家屬未有出來說話。

有陰陽眼的人士在太子站內見到有靈體求助:

個靈體一個係 15, 16

但冇咩力講唔到太詳細

另一個係 20 姓梁 住火炭

兩個靈體話想返屋企

未立神主牌,未誦經超度,站內又有鐵閘和保安員看守,假如真的有人死,冤魂離不開車站而求助,是有可能發生的。

另外,據《明報》報導,太子站外有尼姑誦經,她相信地鐵站內有人死亡。

再看新屋嶺輪姦、殺人事件。

輪姦傳聞,見於八三一前,8 27 日有網民帖文:

網上流傳錄音,新屋嶺除咗有數十名被捕義士俾警犬打到骨折送院,當晚仲有女義士俾警犬強姦

聽到後好震驚,聯絡咗其中一個當日入左新屋嶺被打既傷者 Fact Check,證實係有呢件事發生,而且有女仔係

(俾人輪足一晚無停過)

之後係醫院瞓左好多日,精神都好崩潰,唔肯開口講 detail

大家俾多啲時間佢地,等佢哋平復到先可以企出嚟

呢件事相比起濫暴開槍警黑更嚴重,完全唔係為左執法 / 鎮壓示威者,唔關政治黃藍黑白陣營事,完全係為左私慾,絕對唔能夠接受!!

要阻止再有同類暴行發生!!一定要班黑狗警付出代價!!

這是最初在網上流傳的版本。

未幾傳聞不只一名女抗爭者被輪姦,而是多名。部份更是未成年少女。

最新版本見連登帖文 (原帖已被刪,下文參轉帖),細節較清晰,也比較合理:

po

無需再叫人 FC

新屋嶺輪姦 係大陸武警做

有無香港既唔確定

班禽獸捉到人以為可以好似上面咁為所欲為

香港果班知道既時候已經發生左

因為比 2 - 3 個禁係台上面睇唔到究竟有幾多人

歷時 最少兩個鐘

當時人其後失蹤
 
 
同一日 係肯定有其他女仔被強姦
 
主要係一啲斷到正暴動
 
佢地諗住唔會出得返去既女仔

 
有另一個男仔睇住佢女朋友比人強姦

然後班武警為左滅聲打佢 虐待佢

之後已經失去蹤影

 
每一次我地放風出黎

好多人都想要 fc

點解我地唔企得出黎

因為我地想保護另一班身邊既人

佢地出示曬我地身邊既人地址電話工作親人

全部準確

同我地講其實係香港要被消失一啲都唔難

原諒我地賭唔起

 
我已經無任何方法可以控訴呢個社會

既然大家都唔信 就算以死相諫

都唔會有人做野
 
「有另一個男仔睇住佢女朋友比人強姦」之前也有連登帖文談及,魔警毒打該名男子,其女友求饒,魔警們於是捉了那女友到另一個倉「玩左成晚」,之後停止毒打那男子。唯那篇帖文未有說明魔警就是大陸武警,亦未指出二人「被自殺」。
 
連登最新有<緊急 ! 大量被捕人士被活活打死>,原文如下:

當你地只關注 831 嘅時候有冇諗過新屋嶺嘅手足?

有位同大陸高官有聯繫嘅香港商人爆料

之前爆嘅唔響呢到講住,講左最緊急嘅先

就係關於近日接連有浮屍,跳樓嘅事

大部份都關 11/8 後黑警開始將拉左嘅人運去新屋嶺有關

因為響裡面有好多非香港嘅武警打死左被捕人士

跟住就接連發生好多跳樓同浮屍案

我自己都響網上努力搵左啲資料證實,11/8 後到昨日,對比 9/6 ~ 10/8 跳樓案同浮屍案嘅比例的確多左好多!

而以知情人所講,打到骨折嘅就掉響街扮跳樓(同呢幾日有市民響唔同地方見到大批黑警可能有關係),因為當跳樓驗唔出骨折點做成

其他輪姦死,窒息死嘅就掉落海,(用艇運去近岸嘅海域,等條屍容易漂埋岸比人發現)

知情人士透露數字並非而家網傳 831 嗰幾位,係有好多個

而上頭已 set target,總數要拉 2000 人,每區拉到人當區警署都有錢派!

呢兩日黑警克制左,目的係令林鄭到時有把柄揸手,話控制唔到要立緊急法

所以要出嚟嘅手足呢段時間務必小心,以免送頭,可以和平表達盡量和平,見到有手足做激進嘢盡力勸阻,免得黑警講到好合理拘捕,咁我地又會小一個人,唔係單單被拉坐監,係會死!!!

以上資料千真萬確!可是我無法 FC,試問可以點 FC?佢地擺明想冚住事件!

綜合八三一以來命案:

(1) 9 2 日約 13 歲沙田官中中二生離世

(2) 9 2 21 歲西貢女子離奇倒斃屋內

(3) 9 3 25 歲柴灣地盤男工人墮樓

(4) 9 3 日天星碼頭發現 40 歲女浮屍

(5) 9 5 39 歲沙田水泉澳邨女子墮下亡

(6) 9 6 81 歲青衣長安邨男子墮樓亡

(7) 9 6 72 歲秀茂坪南邨老翁墮下亡

(8) 9 6 39 歲女子灣仔商廈墮樓亡

(9) 9 6 55 歲女子葵涌怡勝花園墮下亡

(10) 9 6 73 歲女子鑽石山火葬場墮下亡

(11) 9 7 81 歲男子浮屍在北角海濱公園被發現
 
數目之多,確實不尋常。有網民甚至懷疑,「年紀大果啲會唔會係示威者既父母?」如果是,殺人滅口抄家都算狠毒!
 
重申一次,以上是筆者本著「紀錄歷史宜盡量收入各種可能的原始材料」的精神,所收集的種種傳聞傳說。它們是否真實發生過,有待他人乃至日後史學家進一步考證。
 
太子站外的白花陣、香燭、哭喊絕非偶然,港共及魔警若然未有做過,「黨鐵」為何不公開八三一當晚的 cctv?警方為何反唇相譏「指控人士請拿出證據,不要躲藏在口罩及面具後說了便是」而不是理直氣壯地解釋?
 
教育大學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會長梁耀霆指出,一名便衣警員與他閒聊,說:「其實我哋警察呢兩個月咁辛苦,OT 咁多個鐘,有時見到好似呢啲女仔 (示威者),我哋想同佢發生性行為係正常。」此又可否看成新屋嶺強姦的旁證?
 
當一筆筆血債未還,謠言未止,講「撤回」講對話是無意思的,大家根本對港共政府、對魔警不信任!要重建互信,拿出證據解釋吧!發聲明還不了自己清白!
 
據聞林鄭在廣西說:「香港青年人的未來就在內地!」被毒打、被輪姦、被自殺滿天飛,仍然可以說出這番話,她似乎對香港的年青人恨之入骨,「撤回」更似是大規模搜捕鎮壓的前奏,絕無善意、悔疚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