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唯一近照

爸爸自醫院回家,步履一天穩過一天,四腳助行器只是輔助。他性格獨立,不願依傍任何東西,哪怕是助行器,記得有一次,我跟他到銀行提款,那時他剛康復不久,手上握住助行器,按常理,他應一枴一枴地行才對,但他沒有,反而提起助行器,嘗試靠雙腳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向前行。「爸爸,為何你不用助行器?」我好奇地問。爸爸沒有回答,繼續行他的路。其實,他是希望鍛鍊雙腿,他不甘心一輩子依賴助行器。這份堅毅,甚至驅使他後來到處散步,是痛,但也要克服,其鐵一般的意志非我所能擁有。

過了半年多,爸爸已全好,只是肩膊仍有一骨頭隆起,畢竟年紀大動手術不太好,他表示不痛,我和弟弟就未有理會。暑假期間,政府派發消費券提振經濟,我和爸爸在之前未有登記,索性趁是次機會,完成登記。爸爸不懂使用電腦,「爸爸,給我你的身份證,我替你登記」,就這樣,爸爸以後可以領消費券。他又給我他的八達通,是一張長者卡,適值政府要長者轉用樂悠卡,否則用長者八達通乘車再無優惠,我承諾到期時會替他申請,豈料後來工作事忙,直至爸爸離世,我都未有幫助他申請樂悠卡。

每逢消費券派發,爸爸總會提醒我到附近便利店領取。2022 年底,政府再有新搞作,今次是換領全新智能身份證。荃薈是當時換證中心的所在地,我不太清楚位置,問爸爸,他也不知道。結果我和他父子倆乘的士前往,原來荃薈是「熊貓酒店」旁的商場,大約二樓的位置,便是換證中心。我和爸爸並肩而行,等待換證的人流眾多,位位臉上帶著口罩,我對爸爸有可能被傳染新冠感擔憂。

換證程序雖然煩瑣,卻為爸爸意外留下一幅近照。爸爸是老派人,平時不喜歡隨便拍照,覺得不好意思。他許多證件相都是年青時拍的,唯一記錄他晚年相貌的,只有在換證中心拍下的這一張。初時我還覺得拍攝不太好,「望鏡頭,微笑……頭低少少……」負責拍照的人不斷指示,爸爸積極配合,始終有偏差,現在回想那天情景,仍令人會心微笑。好不容易完成這張證件照,滿以為僅爸爸身份證使用,豈知道兩年後它竟成為我和弟弟憶記爸爸的唯一相片!

尤其遺憾的是,我和弟弟從未與爸爸拍過一張合照,我們腦海中有很多與爸爸相處的記憶,音容宛在,但見諸相片,一張都沒有。爸爸已走,想再拍都沒可能。

路過荃灣地鐵站旁的天橋,我總依稀看到一年老瘦弱的身影,在奮力地走著路。看著廚房放著的相片,我總想到爸爸就在身旁的日子,我為他截車,他叮囑我小心走路。往後的日子,人生前路漫漫,沒有爸爸在,彷如置身黑夜,四周一片漆黑,怎不教人傷感?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中國人死後世界觀的發展與演變

前言

死後世界,有時被稱為來世。古今中外對死後世界的理解,大致可劃分為三類:

i. 拒絕承認其存在 – 人死如燈滅,隨著死亡,人類個體的存在已經結束。他只能於在生者的記憶中繼續存在,或在比喻的意義上繼續生活。

ii. 承認有來世,並認為是最終狀態 – 人死後會根據他們在世時的行為和信仰,由天神審判決定,在死後進入特定的存在層次,轉變為另一種存有狀態 (接續生活在冥界 / 天堂 / 地獄等)。

iii. 承認有來世,但不認為是最終狀態,最終狀態為投胎輪迴 – 死後人類的靈魂倖存下來,輾轉重生在另一個身體裡。

中國人自商周以降,本其歷史文化傳統,發展出一套極富人文色彩的死後世界觀,所謂「充滿『此世性』(this-worldliness) 的生死觀」(李貞德<讀《東漢生死觀》- 紀念余英時先生遠遊>)。

然而,印度佛教傳入後,中國人的死後世界觀發生大轉變,從第 ii 型向第 iii 型過渡,至明清兩代,十八層地獄、十殿閻王、投胎轉世紛紛成為通俗小說的情節橋段,影響所及,迄於今天華人世界的喪葬儀式。

先秦兩漢的死後世界觀

關於人死後將往何處,亦即死後歸宿的問題,在春秋時,人們的普遍答案是黃泉。寫於春秋末期的《左傳》,有「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其中有以下一段: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武姜偏袒小兒子共叔段,對付長子鄭莊公。鄭莊公恨母親,派人送武姜往城潁,發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此處黃泉等於死的代稱。

成書較後的《戰國策》(由西漢劉向所編),《楚策一》有:

安陵君泣數行而進曰:「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又何如得此樂而樂之。」

所謂「以身試黃泉,蓐螻蟻」,其實即是自願犧牲,先在地下驅趕啃蛀屍骨的螻蟻,比喻竭誠效命,不惜先死。黃泉作為死後歸宿,至東漢仍未改。班固《漢書.武五子傳》:

王自歌曰:「……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

值得留意是「幽深」二字,黃泉這個地方是什麼樣的呢?原來是幽僻寂靜,遙遠而深奧的。這裡或有陰陽學說在背後影響,要之,此為對黃泉之進一步解釋。

黃泉有時又名九泉,《燕丹子》:

若其不然,令丹生無面目於天下,死懷恨於九泉……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指《燕丹子》是「漢前」所作,推定為秦時諸國遺民,孫星衍則認為此書是燕太子丹死後其賓客所撰。姑勿論孰是孰非,黃泉、九泉異名同謂,似乎是春秋戰國時人的共識。今天有成語「含笑九泉」,表示死後也感到欣慰和高興,正脫胎自春秋戰國時人對九泉的理解。

王充《論衡.薄葬》:

孝子之養親病也,未死之時,求卜迎醫,冀禍消、藥有益也。既死之後,雖審如巫咸,良如扁鵲,終不復生。何則?知死氣絕,終無補益 ……親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也,葬之黃泉之下。

范曄《後漢書.皇后紀上》:

如有萬一,援不朽於黃泉矣。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孤負重恩,銜恨黃泉。

據此可知歷東漢至南朝,黃泉概念基本無變。「不朽」、「銜恨」等字眼,反映到了黃泉的死者尚有主觀意志和情感,跟在世時沒有兩樣,只是缺了肉身而已。靈魂與肉身,西漢時稱為「精神」與「形 (骨) 骸」。劉向《說苑.反質》: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而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

靈魂來源於天,有知覺;肉身來自於地,沒知覺。人死後,靈魂離肉身而去,肉身腐朽,靈魂不朽,因各自回到本源,故名為「鬼」,「鬼」者有回歸之意。

東漢太平道的典籍《太平經》,有以下文字:

夫人死,魂神以歸天,骨肉以付地腐塗,精神者可不思而致,尚可得而食之。骨肉者無復存也,付歸於地。

形若死灰守魂神,魂神不去乃長存。

這仍是恪守「精神」與「形 (骨) 骸」二分。人要養生,就要令「精神」不離「形 (骨) 骸」,此需在「形 (骨) 骸」的保養一面下工夫。又人死後,「形 (骨) 骸」雖不復存,「精神」仍在,一切祭祀因此有其具體對象,不是純粹為在生者心安理得而設。關於這一點,可參考余英時《東漢生死觀》以下一段話:

在先秦及後代,只有儒家遵從孔子「祭神如神在」的教導,能夠發展出一種對待祭祀更為理性的觀點。根據孔子的教導,祭祀更是後代紀念的象徵,而非對祖先靈魂的實際供養。

但是,普通百姓不會那樣遵從儒家說教。以漢代為例,人們能與鬼溝通的正常管道是祭祀。據王充:「世信祭祀……謂死者有知,鬼神飲食,猶相賓客,賓客悅喜,報主人恩矣。」《太平經》也說一些鬼神來食祭品的話。所有這種事例似乎表明,儘管在漢代,儒家作為國家祭祀取得勝利,但儒家關於祭祀「如」的哲學過於高深而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效果。

儒家向來重視喪葬、祭祀等儀式,孔子雖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細閱《論語》、《禮記》諸書,竟有不少關於鬼神及死亡的論述。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論語.泰伯》)

第一條的字面意思是「祭奠別人的先人,是諂媚」,換句話說,祭禮對象不是隨意,而必須是自己已過世的親人,至少是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先人。

因為所祭的鬼神都是自己已過世的親人 / 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先人,祭禮參與者預備豐盛的祭品,身穿華美的祭服,乃理所當然,這是為人子孫應盡的責任所在,禹之可貴亦在此,他身體力行當起後世孝子賢孫的典範。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禮記.禮運》)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禮記.禮運》)

在親人死後為其舉行殯葬,與親人在生時奉養他們,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分別,都是人類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此一點真情實感,便足以事鬼神。

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禮記.樂記》)

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禮記.樂記》)

先人過世,盡歸幽冥,在生者唯有通過禮樂,打通幽明,與死者建立聯繫。

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禮記.祭法》)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凄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禮記祭義》)

不是所有東西的死都配叫做鬼,只有人才配,背後理據自然是人有情感。又另一條可見儒家接受「精神」與「形 (骨) 骸」二分。

《論語》、《禮記》都是先秦兩漢的書籍,相當程度反映該時期的死後世界觀。扼要歸納,先秦兩漢的死後世界觀有下列內容:

(1) 死後歸宿為幽深的黃泉 (九泉);

(2) 靈肉二分,靈常存而有知,肉腐朽而不復存;

(3) 以事死如生的態度實踐喪禮、祭禮,便能與已逝親人的靈魂接通。

顯而易見,投胎轉世、十殿閻王等觀念並未出現,直至佛教傳入,與本土道教互相激盪,中國人的死後世界觀才一百八十度轉變。

印度佛教對中國人死後世界觀的影響

明朝吳承恩的《西遊記》,對死後世界有極為豐富的論述。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來看,見他相貌兇惡,即排下班次,應聲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認不得我,怎麼差人來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簾洞天生聖人孫悟空。你等是甚麼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陰間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報名來,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了仙道,與天齊壽,超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錯走了也?」悟空道:「胡說!胡說!常言道:『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來我看!」十王聞言,即請上殿查看。

玉皇覽畢,傳旨:「著冥君回歸地府,朕即遣將擒拿。」秦廣王亦頓首謝去。

<遊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

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

後面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

<金酬外護遭魔蟄,聖顯幽魂救本原>:

那獄神、土地、城隍不安,報與閻君,閻君差鬼使押我來對你說,教你推情察理,快快解放他;不然,就教你去陰司折證也。

扼要言之,

(a) 人死後進入「幽冥地府鬼門關」。

(b) 內裡的最高統治者為十殿閻王,分別是:秦廣王、初 (又名楚) 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c) 十殿閻王掌有生死簿,簿上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d) 獄神、土地、城隍臣屬於閻王,閻王另有鬼使可差遣。

關於「幽冥地府」,又稱「陰曹地府」,據余英時考證,此構思來自《太平經》:

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

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復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復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

「大陰法曹」和「土府」,「曹與土府在後代逐漸隱去,中國流行的死後世界觀念名為『陰曹地府』」(余英時語)。

余英時指出:

據《太平經》,土府的職責是掌死。例如,它取回死者的形骸並調查精魂。也有一個專門機構,叫「大陰法曹」,它根據承負核查其天算以確定其死期。監視精魂不讓它危害生者也是土府的責任。(前引書)

生死簿種種說法,可能脫胎於此。這些仍是中國人本來固有的死後世界觀的一部份。

但是,閻羅王的閻羅便值得留意,乃梵語 Yamarāja 的音譯。Yamarāja 原本指印度教神祇閻魔羅闍,是地獄的君主。

先秦兩漢典籍甚少出現「地獄」一詞,南宋朱子對此早有發現,在《朱子語類.釋氏》中,他說:

至如地獄託生妄誕之說,皆是竊他佛教中至鄙至陋者為之。

釋氏更不分善惡,只尊向他底便是好人,背他底便入地獄。若是箇殺人賊,一尊了他,便可生天。

查「地獄」出處,最早見於唐代,杜佑《通典》記篤信儒家的傅奕與信佛的蕭瑀爭辯,

瑀不能答,但合掌云:「地獄所設,正為是人。」

足證初唐佛徒腦海中已有地獄觀念。

至宋代,地獄觀念獲得進一步發展,變成十八層地獄,小說總集《太平廣記》<再生五>記有劉薛的故事,其中提到:

晉太元九年,西河離石縣有胡人劉薛者,暴疾亡,而心下猶煖。其家不敢殯殮,經七日而蘇。言初見兩吏錄去,向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重地獄,隨報輕重,受諸楚毒。忽觀世音語云:「汝緣未盡。若得再生。可作沙門。今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若壽終,不墮地獄。」語竟,如墜高巖,忽然醒寤。因此出家,法名惠達,遊行禮塔。

十八層地獄後來在明朝通俗小說《封神演義》中被採納,<姜子牙歸國封神>:

乃敕封爾黃飛虎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岳勘對,方許施行。

《西遊記》也有十八層地獄的說法,<遊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

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太宗道:「是那十八層?」

要之,朱子所言絕無失實,閻王、地獄等皆是印度佛教對中國舊有死後世界觀的影響。

《西遊記》<遊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有:

牛頭鬼、馬面鬼,鐵簡銅鎚: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

無數牛頭並馬面,猙獰把守奈河橋。

牛頭馬面負責捉拿及帶領陽壽已終的亡魂到地府審判,竊以為跟《楞嚴經》有關,卷八:

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又《五苦章句經》:

鬼將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

至於奈河橋,「奈河」是梵語「地獄」(Naraka) 一詞音譯的變化,《太平廣記》<鬼三十一>記董觀故事:

董觀,太原人,善陰陽占候之術。唐元和中,與僧靈習善,偕適吳楚間……嗟乎!我家遠,父母尚在,今死此,誰蔽吾屍耶。」習曰:「何子之言失而憂之深乎。夫所以為人者,以其能運手足,善視聽而已。此精魂扶之使然,非自然也。精魂離身故曰死,是以手足不能為,視聽不能施,雖六尺之軀,尚安用乎……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耶。」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又見岸上有冠帶袴襦凡數百。習曰:「此逝者之衣,由此趨冥道耳……

「奈河」出自僧人之口,可見其與佛教的淵源。

民間傳說人死後會經過奈河橋,喝下孟婆給的孟婆湯,忘掉生前記憶,然後投胎轉世。可是,投胎轉世的觀念亦來自佛教的六道輪迴。

接引亡魂入陰曹地府的黑白無常,「無常」是佛教用語,來自「諸行無常」,《地藏經》則有「無常大鬼,不期而至」。「破地獄」則來自佛經故事「目連救母」。

總括而言,今天中國人對死後世界的理解,相當大部份是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徵諸文獻,這個影響始於唐代,而在宋元明三朝持續發展,終致成形。惟這一全新的死後世界觀,已與中國人固有的、先秦兩漢的一套,相距甚遠。

三點補充

未受佛教影響的中國人的死後世界觀,尚有三個地方值得討論。

I. 泰山、酆都兩大冥府系統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

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

岱山即泰山,泰山又名東嶽,以東嶽大帝 (余英時稱「泰山府君」) 為陰間的統治神,這是先秦兩漢至南朝中國人原有的信仰 (不過,將泰山與地獄合而為一,此不免夾雜佛教的污染)。

陶弘景出,撰《真靈位業圖》,在神階第七中位排有「酆都北陰大帝」,「酆都」指「北方羅酆山」,注云:「炎帝大庭氏諱慶甲,為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一更替。」酆都從此成為地府所在地,酆都北陰大帝則成為地府最高統治者。泰山、酆都一直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冥府系統。

II. 既有現世報,也有死後賞罰

《太平經》:

得善應善,善自相稱舉,得惡應惡,惡自相從。……務道求善,增年益壽,亦可長生。……天責人過,鬼神為使……罰惡賞善人所知,何不自改。天報有功,不與無德。

依此,東漢時期的中國人相信,種善因得善果,惡有惡報,居中主宰者則為天,賞罰為現世報。

不過,誠如余英時所言:

據《太平經》,人死,魂魄入陰間,生時的所作所為將受到審查,以決定將其名登錄於何處。由於在陰間鬼也要分類。例如有「遊樂鬼」、「善鬼」與「惡鬼」,陰間也盛行獎罰,尤其突出懲罰。《太平經》裡通過惡人早死,其鬼因其惡行在陰間受嚴懲的告誡,敦促說我們生時要行善。惡鬼所受的苦難將無終結。《太平經》強調,在陰間只有善鬼是值得追求的。

死後賞罰也是中國人本來就有的想法,非佛教傳入才出現。

III. 死後世界乃人間世的延伸

關於這一方面,余英時論之甚詳,他說:

陰間人文性質更為顯著的是它的地方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包括府 ()、縣與郵亭之類分工與屬下。正如一位學者正確指出的 ,這一體系反映了漢代政治制度。可以肯定地得出結論,總體而言,《太平經》中的陰間觀念與其天府觀念一樣,都是對我們人世間的模仿。

又說:

《太平經》中死後生活的觀念需要更多的注意,因為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現世精神與人文精神。

就日常供給而言,亡靈與生者並無多大差別。

亡靈享用活人提供的祭品,這種信仰在漢代大眾文化中廣泛存在……這一描述已被過去三十年出土漢墓中的大量食物和食物容器所證實。(前引書)

結語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彼當然可說佛教的死後世界觀也有一定真實性,值得相信。筆者亦無意否定佛教對死後世界的理解。

本文只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指出中國人對死後世界的理解,實發生過若干根本的轉變,而造成此一轉變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印度佛教的輸入及流通。

及時行樂 (27-04-2024, 中英文歌合集)

1. 李卓庭 – 風中飛花

2. 李卓庭 – 手鎗與紅玫瑰

3. 鍾舒漫 – What You Get

4. 張天穎 – 低調

5. Lolly Talk – 六度相隔理論

6. 周殷廷 – 意外現場

7. Bee Gees – Stayin’ Alive

8. Boney M. – Rasputin

9. David Bowie – Let’s Dance

10. George Michael – Amazing

11. AGA 江海迦 – MIZU

12. 張國榮 – 最愛是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03142447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愛國情懷

爸爸喜歡聽收音機,時事節目及新聞報導更是其不二之選。他是商台《光明頂》的聽眾,及至香港政治氣氛轉變,陶傑移居英國,爸爸覺得節目變了質,彷彿搔不著癢處,他才不再收聽。我和弟弟介紹他聽港台《五十年後》,由前董建華特別顧問葉國華主持,論調傾向親中愛國,爸爸聽了幾次,發現內容有偏頗,而且立場鮮明,決定不聽,「唉,又葉國華呀」更成為我家笑料的一部份。

爸爸雖在內地出生、讀書,少年時正值中共建國之初,親眼目睹毛澤東的雄心壯志,但他對中共歷年暴行並非視而不見,更不願為其粉飾。六七暴動,左仔到處放「菠蘿」(土製炸彈),傷及一對無辜子弟,爸爸不以為然,談及曾鈺成,他總會提到其出身左派學校,昔日有份派傳單。至於工聯會,他認為其非真心為工人服務。在不同政黨選擇中,爸爸更傾向民主派,最記得 2004 年民主黨在立法會選舉大獲全勝,爸爸早上在電視觀看點票結果,非常高興。

2014 – 2019 年香港政治急劇轉變,本民前是什麼組織,爸爸固然不知道,但梁天琦在選舉論壇的表現,他是欣賞的。黎智英被捕、支聯會及教協解散、公民黨亡黨,爸爸看到相關新聞,有時也會對我說。我亦太不懂爸爸心情,「依家香港係咁架啦,冇得救架喇」,爸爸聽見,總是沉默,繼而不再說話。現在回想,或許我跟他一同訴說政府的不是,我們父子間會有多一些溝通交流,只可惜都錯過了。

不過,中共再有不是,無礙爸爸對中國存有深厚的情懷。這一種愛國情懷,不是我讀書後形成的那一種,而更接近對故鄉、故土的歸屬感。當然,沒有他祖母兒時的關愛,沒有童年至少年一段經歷,決不可能有這種情懷。

弟弟見香港狀況不佳,時常對爸爸說他朝移居外國,爸爸總是微笑以對。近年大灣區發展甚囂塵上,爸爸聽到弟弟訴說深圳如何進步,總是異常興奮,連大型超市 Costco 落戶深圳,他都有留意,可見其對大陸發展的留心。我不相信關於大陸的新聞,認為中間含有誇張失實的成分。爸爸轉而與弟弟交談。他離世前個多月,弟弟還對他說已兌換好人民幣準備北上。

弟弟說,爸爸不知是否意識到自己快離世,竟表示想吃家鄉惠陽縣的茶果。茶果是客家人食品,香港哪能容易找到?但由此可見爸爸至老死,仍想念著數十年未回到過的家鄉,也包括家鄉的親朋戚友。

在仁濟醫院的最後時光,弟弟給爸爸用智能手機看有線新聞,爸爸卻全無興趣。這是我出生以來從未見過。爸爸對新聞時事竟不感興趣,全無想知的意欲。原來人的壽命快將終結,再喜歡的東西,都會放下。就在爸爸不看新聞後一個星期,他便永遠離開世上。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重返家中

爸爸在法國醫院完成髖關節手術,可以恢復步行。2022 年 4 月中旬,弟弟安排爸爸回家,那時還有數天我才隔離完畢。由於爸爸不能蹲坐小櫈洗澡,我特別買了一張可調較高度的櫈子給他。另外,為免爸爸有機會感染新冠,弟弟買來地拖,我則買了消毒槍、酒精等,經過一輪清潔,確保無殘餘病毒,才許爸爸返回。

弟弟決意讓爸爸在家也能感受到法國醫院的舒適,毅然改動家中陳設,包括將櫃子移出,添置了一個「尿液轉運站」,透過在小櫈上放一膠兜,以便腎功能不佳的爸爸排尿 (後來我和弟弟亦經常使用)。此外,睡房、廁所添了地毯,久違的香精重新出現於浴室,散發出陣陣芳香。一切準備妥當,弟弟用新買的輪椅接爸爸返家。經過幾個星期住院,爸爸明顯瘦了,負責手術的郭醫生送他一四腳助行器,用作物理治療,過了一段時間,爸爸認為自己能夠安全走路,便不再使用。

據弟弟憶述,爸爸在醫院用平板電腦看電視,很是寫意,這應是他晚年比較享福的時光 (畢竟家中狹窄,電視不時被衣衫覆蓋,爸爸看不到,有時索性回房睡覺)。爸爸為人健談,即使是首次相識的,也能交際幾句。郭醫生會送助行器給他,是因為跟爸爸一見如故。惟對一八旬老人而言,動手術多少對身體元氣有損耗,往後日子,爸爸老得很快,生命力大不如前,這多少和做手術有關。

爸爸年老,卻不願認老,更不想被視為無用。起初煲水、買飯、抽廁紙、交生活雜費,都是我負責。未幾,他將這些重新拿來做,「成日係屋企,唔出去行下,隻腳仲痛」,適值我兼有痛風和風濕,行動不便,一年過去,爸爸再次成為家中的主力跑腿,他對此感到很滿意,我們則擔心他時常外出容易染上新冠,叮囑他留在荃灣中心範圍活動。

爸爸坐著輪椅回家的畫面,我仍記憶猶新。他返家翌日,我想更換浴室的抽氣扇,以往所用的是爸爸購入,中國製造,壞了很久 (因家中財困,爸爸盡選些便宜的,結果自然不耐用),洗熱水浴時水氣充斥浴室。我知會了爸爸,爸爸同意,下午師傅便上門安裝。

「什麼牌子呀?」

「KDK」

「哦,是日本貨,很耐用。」

我有點詫異,原來爸爸對抽氣扇的牌子和產地亦有研究。時至今日,抽氣扇已為我家服務逾兩年,爸爸卻已不在,教人傷感。

弟弟為爸爸的髖關節手術花費十多萬元,兩年前,無人會想到這個髖關節的服務日數竟是如此的短,我們擔心爸爸不適應,行得不順暢,從沒想過他會死。即使入仁濟前一日,他還有說有笑,這邊去那邊去,怎會想到如斯健康的一個人,會突然消失世上?

刻下爸爸坐過一次的輪椅、洗澡用的高櫈、地拖、地毯等仍存留家中,卻永遠喪失其主人,獨自承受歲月的洗禮。望著它們,想到弟弟昔日的心思,爸爸使用他們的片段,不禁感慨萬千。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禍不單行

近年荃灣中心被打造成上車盤,而且特別歡迎養寵物的兩小口子搬進。遇到修養好的新住戶,問題尚且不大,但部份縱容寵物隨處便溺,管理處又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結果尿跡處處,老人家首當其衝遭殃。本來媽媽計劃成功,我讀完大學有份穩定工作,有一筆可觀收入,「細屋換大屋」,爸爸在一較新的屋苑居住,未必會跌倒,奈何我不濟,爸爸終被連累,走不到路。

爸爸雙手拿著枴杖支撐,一跳一跳的移動,初時尚可應付,但已不能外出,買飯皆由我負責。及至一次我買東西回家,一開門,爸爸竟跌坐在地,無法起來。我頓時感到手足無措,推了一個箱子,讓爸爸雙手撐住,借力起身。他的肩膊有一骨頭隆起,顯然是脫位,原來他扶著摺椅的椅背步行,一不小心,椅子受不到力,他便跌倒。諷刺的是,前一天弟弟才叫他不要用摺椅借力。我不知如何是好,爸爸亦無可奈何,一切要待到弟弟回家才能作決定,他正在上班。驚惶之下,我買給爸爸的上海麵都倒瀉了,以後我再沒機會為他多買一次。

弟弟卒之回來,我告訴他情況,提議到港安醫院看醫生,但苦於移動爸爸身子。弟弟怪責爸爸不聽他勸告,搞出事來,爸爸性格不願連累人,流淚道:「送我去老人院囉!」「去老人院?你就想,我地邊有咁多錢?」這個困局最後由弟弟解決,翌日我上班去,弟弟請假送爸爸到聖德肋撒醫院 (俗稱「法國醫院」) 求醫,為了便於移動爸爸,他特別買了一架新輪椅,又召叫混能的士接送,這應該是爸爸第一次乘搭混能的士。

聖德肋撒醫院是私家醫院,所費不菲,投資讀哲學以來,我家的經濟水平根本承擔不起到這些地方求醫。到港安已經很勉強。爸爸可享受高質素的醫療服務,不久更做手術換了髖關節,可以重新走路,全賴弟弟透支他的青春、時間乃至整個人生換錢回家。不止於此,弟弟還買了一部 iphone 給爸爸「點點下」,閒時看新聞之餘,以備下次出事可第一時間通知。可惜預備充足,iphone 終究未有發揮其關鍵作用,爸爸中新冠,並未用它通知弟弟求救。

2022 年頭同時是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候,爸爸入院未幾,我即意外染疫,學校要我申請隔離令,我被迫關在家十四日,避免外出。到醫院探望爸爸的重任,全部落在弟弟身上。弟弟與我同住,我「中招」了,他怎能倖免?據他憶述,他當時在爸爸面前扮作很健康,一離開醫院便呼吸困難,須至附近公園吸一大口煙。回家至巴士站下車,更一度咳到吐血。弟弟的困窘,反映我家一個問題,人手極度短缺。以往爸媽是支柱,媽媽走後,爸爸獨力維持,至他不行了,本來我要出來承擔,奈何我病了,最後僅剩下弟弟獨力奔走。

四月中旬,爸爸返家,疫情高峰已過,我和弟弟也痊癒了。這段時間,許多高齡長者因感染新冠離世,偏偏爸爸在法國醫院留醫,法國醫院不收新冠患者,爸爸變相避過一劫。我們萬萬沒想到兩年後他會感染新冠,更間接因此離世。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中晚唐墓葬胡俑數目大減原因考辨

 前言

「昔珍薈舍虛擬中華文物館」中有對唐三彩胡人俑的介紹,其中一段是這樣的:

唐朝因安史之亂由盛轉衰,以致後來唐朝全國上下皆視胡人、胡俗為禍害, 用胡俑作為陪葬品也隨即不再盛行,這便是胡俑在唐後期墓葬中幾近消失的原因。

這段文字,與中國大陸學者高文文的文章的遣詞用字,如出一轍。

假如高氏解釋合符史實,為史學界普遍共識,尚無可爭議的地方。惟翻查關於唐代墓葬胡俑銳減的二手研究,不難發現其他學者提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有些甚至更有文本的根據。據此,高氏的文章未必不值得商榷,「昔珍薈舍虛擬中華文物館」全面抄襲其說法,亦有欠史學上的嚴謹。

尤其不幸的是,「昔珍薈舍虛擬中華文物館」舉辦文物研習專題報告比賽,中小學教師紛紛鼓勵學生參加,學生在研習過程中若無足夠的一手史料及二手研究的鑒別、甄選能力,教師們又忙於教務及行政工作,把關不嚴,指導欠奉,莘莘學子隨時習非成是,忽略了箇中史實的部份關鍵面向。

本文嘗試指出高文文說法的由來及其局限,同時提出程玉萍、齊東方研究值得參考的地方,從而探索中晚唐墓葬胡俑銳減的較為確切的原因,以糾正視高氏說法為史實全部的錯誤見解。

安史亂後全國集體排胡,導致墓葬中胡俑數量大幅下降?

對於公元八世紀以後墓葬中的胡俑數量大幅下降,高文文在<唐代胡人與胡俑>中指出:

安史之亂的爆發使這種厚葬之風有所減弱,安祿山以胡亂華,使得當時的唐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胡俗看成是災禍的象徵。因此安史之亂後唐朝全國上下皆視胡人、胡俗為禍害,用胡俑作為陪葬品也隨即不再盛行,這便是胡俑在唐後期墓葬中幾近消失的原因。

安史之亂引發排斥胡人的心理,最早由傅樂成提出,在<唐代夷夏觀念之演變>,他說:

安史亂後,唐室對於武人,深懷顧忌;夷夏之防,亦因而轉嚴。然一種具有悠久傳統之觀念,往往不易於短時間完全改變,故有唐後期國人之夷夏觀念,猶不若宋人之嚴,如不細心體察,即難知其真相。故歷來史家,類皆強調唐人華夷一家之精神,以說明此段時間內國人民族思想之特色,然於此種觀念之演變,則鮮有論及。實則有唐後期國人之民族思想,已較前期頗有不同,殊不應混為一談也。

傅氏借用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新樂府・上陽人》的觀察,指中晚唐人實存有深刻的夷夏觀念,換言之,排胡為當時主流價值觀。

唐代後期,唐人對異族文化,亦漸有歧視之意。玄宗時,士女多衣胡服。胡服之特徵,為窄衣短袖。安史亂後,唐人衣著已恢復舊風,改尚寬長……然胡風尚未盡滌,國人猶有椎髻赭面之習……至如韓昌黎之痛斥佛教,實亦有濃厚之夷夏觀念,存於其間也。

傅樂成的見解在榮新江手上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安史之亂後粟特胡人的動向>,榮氏說:

安史亂後,一方面,唐朝出現排斥胡人的情緒,許多粟特人蒙受打擊,紛紛向河北三鎮轉移,尋求新的生存之地。大量粟特胡人遷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鎮的力量。

在安史之亂的平定過程中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唐朝境內出現了對胡人的攻擊和對「胡化」的排斥。

這種對胡人厭忌心理的極端做法,就是對胡人的殺戮。

這不能不說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君臣對胡人的厭惡,特別是對於與安祿山、史思明同種的粟特人,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這種由於對安、史以及胡人的厭惡感,逐漸形成了一種對唐朝前期胡化現象的否定,並且把這種胡化看成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

大陸學者普遍接納榮氏立場,而在其上予以引伸、發揮,除了高文文,還有李其平,<唐代胡商的社會地位考察>有以下文字:

由於唐代社會「胡風」濃厚,社會上曾一度出現「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的「胡化」浪潮,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受到胡風的浸染,包括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宗教、遊樂等諸多方面。在整個社會逐漸沾染「胡化」的同時,唐人逐漸認識到這種「胡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和對中原主導文化的衝擊與破壞……即認為范陽羯胡之亂根源在於胡風日烈。在唐人筆記中,甚至把當時社會生活中所呈現出的具有「胡化」特點的現象稱之為「妖異」。對「胡化」的排斥和抵制,也造成了民眾心理上疏遠胡商,抵制和排斥胡商。因此,在社會上時常出現歧視胡商,或打擊胡商的現象。

在這裡,我們要問的是,安史亂後對胡人及其風俗的排斥,是不是墓葬中胡俑數量急降的唯一 (one and only one) 原因?高文文似認為是,但實情未必如此。換句話說,中晚唐胡俑數目的下跌,是有其他因素導致。

程玉萍的兩點觀察

在<唐代絲路胡俑與喪葬制度關係蠡測 – 以兩京地區為例>,程玉萍提及兩個被人忽略的要點,值得注意。

I. 開元二十九年的《喪葬令》限制明器隨葬數量

《唐會要》卷三十八記載:

開元二年 (公元 714 六月二日敕。緣喪葬事,非崇舊德,別有處分,不得輒請官供。

程氏據此稱這是唐玄宗「縮小官供的物件範圍和朝廷支援力度,宣導個人承擔」的表示。

至開元二十九年 (公元 741 年),唐代喪葬制度出現大變革,《喪葬令》的頒佈,可視為唐代前期與中後期喪葬制度的分水嶺。《唐會要》卷三十八:

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敕。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於舊數內遞減。三品以上明器,先是九十事,請減至七十事。五品以上,先是七十事,請減至四十事。九品以上,先是四十事,請減至二十事。庶人先無文,請限十五事。皆以素瓦為之,不得用木及金銀銅錫。其衣不得用羅錦繡畫。其下帳不得有珍禽奇獸,魚龍化生。其園宅不得廣作院宇,多列侍從。其輀車 (喪車不得用金銀花,結彩為龍鳳,及垂流蘇,畫雲氣。其別敕優厚官供者,准本品數十分加三等,不得別為華飾。

此《喪葬令》一直延續至唐朝末年,並未進行大修改。令文主要是抑制厚葬之風,降低官員喪葬標準,

劉瀟<從胡俑看胡人在唐朝的生活>:

唐代胡俑多為明器。胡俑基本上都是在墓葬中出土的,多為陪葬時放入墓中的陪葬品。唐朝厚葬之風盛行,陪葬物品種類、數目更是驚人。

《喪葬令》規定「明器墓田等,令於舊數內遞減」,陪葬胡俑數目受影響,大幅減少,完全可以想像。程玉萍因此說:

該令文限制了明器,即俑的隨葬數量、材質等。之前喪葬制度中的「偶人」已不再出現…… 《喪葬令》中這些新的變化也許是造成這一時期隨葬胡俑出土數量驟減、造型尺寸變小的重要原因。

II.《封氏聞見記》所反映的中晚唐喪葬習俗的轉變

除了開元二十九年的《喪葬令》,中晚唐喪葬習俗的轉變亦令墓內胡俑銳減。

《封氏聞見記》卷六<道祭>記載熱鬧的喪葬場面:

玄宗朝,海內殷贍,送葬者或當衢設祭,張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獸之屬。然大不過方丈,室高不逾數尺,議者猶或非之。喪亂以來,此風火扇。祭盤帳幙,高至八九十尺,用紙三四百張。雕鎸飾畫,窮極精巧。饌具性牢,復居其外。大歷中,太原節度辛景雲葬日,諸道節度使使人修祭,范陽祭盤最為高大,刻木為尉遲鄂公與突厥鬥將之戲,機關動作,不異於生。祭訖,靈車欲過,使者請曰:「對數未盡。」又停車設項羽與漢高祖會鴻門之象,良久乃畢。縗絰者皆手擘布幕,收哭觀戲。事畢,孝子陳語與使人:「祭盤大好,賞馬兩匹。」滑州節度令狐母亡,鄰境致祭,昭義節度初於淇門載船桅以充幕柱,至時嫌短,特於衛州大河船上取長桅代之。及昭義節度薛公薨,絳、忻諸方并管內,滏陽城南設祭,每半里一祭。南至漳河二十餘里,連延相決。大者費千餘貫,小者猶三四百貫。互相窺覘,競為新奇,柩車暫過,皆為棄物矣。蓋自開闢至今,奠祭鬼神,未有如斯之盛者也。

值得留意是「柩車暫過,皆為棄物」,全新的喪葬習俗,著重死者埋葬前一次性的表演儀式,娛樂儀式結束,物件便被丟棄,不隨葬於墓中。這麼一種喪葬習俗的變化,自然令人們對隨葬明器不再熱衷。換言之,胡俑不再受寵,取而代之是熱鬧非凡的娛樂性表演活動,成為厚葬的新形式。

高文文以為「安史之亂的爆發使這種厚葬之風有所減弱」,這其實是錯誤的,誠如張長臺<唐人厚葬風氣概述>所言:

天寶之後,雖經戰亂,然奢靡之風,似未衰歇。穆宗時,丁公署論時俗云:「國家自天寶以後,風俗奢靡,宴席以諠譁沉湎為樂,而居重位、秉大權者,優雜倨於公吏之間,曾無愧恥。公私相效,漸以成俗,由是物務多廢。」是則流俗之所趨向者,確然可明。厚葬固為奢侈之表現,而民生富庶,奢風倡行,更可助長厚葬之俗,則無可置疑。

另牛志平<論唐代的厚葬之風>:

面對厚葬之風越刮越盛,唐朝政府曾多次下令禁止厚葬……然而收效甚微,僅具文而已。

中晚唐厚葬並未消失,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繼續進行罷了,而此一新形式,因重視一次性,所以很少有隨葬胡俑在墓中出現。

中唐「李黨」領袖李德裕,有《論喪葬逾制疏》(收入《全唐文》卷七百零一),其中云:

應百姓厚葬,及於道途盛陳祭奠,兼設音樂等。閭里編甿,罕知教義,生無孝養可紀,沒以厚葬相矜,器仗僭差,祭奠奢靡,仍以音樂,榮其送終。或結社相資,或息利自辦,生產儲蓄,為之皆空,習以為常,不敢自廢。人戶貧破,抑此之由。

郝春文據此,指「唐俗重厚葬,所費往往超出民戶的負擔能力,是導致小農和小手工業者破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會功能>),這固然是一個方面。可是,更為關鍵,「道途盛陳祭奠,兼設音樂」,完全與隨葬明器無干,而為一次性的表演儀式。李氏說辭,恰好證明程玉萍的判斷屬實。

齊東方研究的啟發

齊東方在<唐代的喪葬觀念習俗與禮儀>中雖反對《喪葬令》使明器減少:

制度規定一次次重複原有的內容,很少花樣翻新,但每次變化都在逐漸放寬,允許明器可以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多次重申都是步步退讓……可見每次規定後收效並不大。

卻同意中晚唐喪葬制度與習俗在形式上有側重點的轉變:

唐後期的墓葬規模小、形制簡陋、隨葬品大大減少等特徵,其原因不過是採用更為實際的做法,即以大張旗鼓的外在方式,來炫耀自己的權勢、孝道等。

唐後期喪葬活動的操作者意識到光天化日之下豪華的喪和祭更能達到宣教目的……一些原本應在墓內用壁畫或俑類表現的內容,拿到了墓外進行演示。

喪葬活動的主體與其說是死者,不如說更反映送葬的生人的思想行為,於是借葬禮表達生人的意圖更有直接的社會功能,也許在一些人看來,與其將「禮儀」埋在地下,何不讓路人皆知呢?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喪葬制度與習俗的形式做法終於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變革。這才是唐後期墓葬形制變化、隨葬品減少的根本原因。

安史之亂爆發,雖然沒有導致觀念習俗與禮儀制度本質破壞,喪葬活動的具體做法的合理地位卻發生動搖,發生了操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的變革。八世紀中期唐代墓葬的變革,甚至可以擴展為中國古代墓葬演變上的大轉折。變化的關鍵,在於整個喪葬中的喪、祭地位被提升,使得葬的直接表現形式墓葬變得簡陋起來。

要之,他覺得

唐代墓葬厚葬之風越演越烈應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研究中的以政局動盪、經濟衰落等解釋唐後期簡陋的現象顯然缺乏堅實的論據。

高文文的說法並不可取,至低限度,不是史實的全部。

總結

錢穆在《國史大綱》「書成自記」有以下一段話:

學者所得惟系統、條貫,而無史實。卒之所謂系統、條貫者,皆空談,皆私見。空談私見可以萬異,而歷史事實只有一真。

言下之意,治史必須立足於準確的對歷史事實的把握,準確的對歷史事實的把握又不能離開整全歷史材料的搜集與鑒別。

高文文的觀點確能言之成理,亦有一定史料佐證。可是,一些關鍵的史料,其說法無法顧及,亦是事實。相反,程玉萍、齊東方的看法能植根於一些關鍵的史料,其應被看作對相關史實一個可能解釋,而不宜對之視而不見。

順便一提,趙維娜<從出土胡俑看唐代百戲>提到

目前可見到的百戲胡人俑主要集中於安史之亂以前的唐墓中。安史之亂後唐人對胡人的態度轉變很大,宮廷再度強調莊嚴肅穆的古典音樂,從官方途徑來到唐朝的百戲藝人減少,這樣一來就割斷了外來影響的潮流……這種狀況反映在墓葬中便是安史之亂後墓葬中出土的胡俑大量減少,胡人對唐代百戲的影響也隨之減弱。

劉高珅<唐代女性胡風服飾興衰>亦言:

初盛唐時期婦女胡風和男裝盛行背後,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上升時期、優勢地位的唐人自信下的寬容,而中晚唐對胡風服飾的排斥則是安史之亂後自信喪失的體現。

女性胡風服飾興衰背後,是唐朝文化深層次因素的影響。初盛唐時期婦女胡風和男裝盛行背後,固然有女性地位相對較高、文化上對外開放的因素,然而其背後的實質並非打破華夷天下觀或突破男權社會,而是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處於上升時期、優勢地位的唐人自信下的寬容。這種自信建立在初盛唐繁盛的基礎之上,當安史之亂如平地驚雷般打破了盛世大唐的美夢後,初唐時期的自信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帶有恐懼意味的保守,於是京洛士人表現出排外之思想,女性地位下降,胡風服飾便遭到排斥,而女著男裝幾乎消失不見。

綜合實力的升降,所衍生出來的國民心理上的自信與保守,也是影響墓內胡俑數目增減一重要因素。

及時行樂 (20-04-2024, 中文新歌)

1. 鍾舒漫 Sherman - What You Get

2. 鍾舒漫 Sherman - 小碎步

3. 張天穎 Jaime - 低調

4. 泳兒 - 撞到正

5. ALPHA TONE - 321

6. Anson Kong - 千億個或許

7. 周殷廷 - Louder

8. Depeche Mode - My Favourite Stranger (Boris Brejcha Remix)

9. FIESTER - 愛情當入樽

10. 洪嘉豪 - 黑玻璃

11. 徐嘉蔚 Emiko - 星河馳騁

12. 雲浩影 - 慢性分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02702072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爸爸倒下

2018 年以後,弟弟仍有嘗試入公營醫院體系,但年紀已大,遭人歧視,只好退到私營機構做化驗工作。他不久想轉文職,奈何文職薪金偏低,其頗為躊躇。眼見爸爸一天天年老,弟弟決意轉行,告別輪班,想抽多些時間陪伴爸爸。他還讀了個證書課程,加強自己轉文職的競爭力,可惜爸爸等不到他成功,已離開人世。

或許看到弟弟在為家付出,默默受苦,爸爸恤衫長期袋有弟弟兒童時的照片,面貌雖變,父親對兒子的擔心始終如一。弟弟跟他訴苦,他不時慨嘆「陰功囉」,年紀老邁,無能為力,這一嘆含有多少悲苦,多少無奈!

家中地方有限,有時弟弟衣衫阻礙我上床睡覺,我會叫他處理,他往往惡言相向,指我的文史哲書籍佔用地方更多,應該盡數丟棄,我耐不住脾氣,有次扔掉他的化驗書,「你再嘈,連你都掟埋出去」,弟弟聽了,自然記恨,最後是爸爸把弟弟的書籍拾回、放好。

我與弟弟鬧得面紅耳赤,爸爸則夾在中間做磨心,「唔好再嘈喇!家嘈屋閉,俾出面啲人睇到都唔好!」可悲這種情況出現不只一次,而是近年的常態。

我與弟弟交惡,對家庭有破壞無建設,但爸爸並未因此待我不好。隨著年紀漸大,身體肥胖,缺少運動,開始有痛風問題。每次痛風到訪,輕則不良於行,重則臥床不起。日常買飯、拿衣服到洗衣店、配藥,不時要年老的爸爸代勞,他從來無一句怨言。

最記得有一次,膝蓋痛得無法屈曲,雖告了假,但畢竟要下樓往診所看醫生取醫生紙。如何是好?我正苦惱。此時,爸爸拿了一支鐵打酒,替我慢慢揉起來,一邊揉,一邊叮囑我要嘗試屈曲、伸直,及後又叫我試試讓膝蓋受力,過了好幾個小時,膝蓋疼痛有所減輕,我即扶著爸爸的肩膊,下樓搭的士看醫生。

直至入院前一晚,他還用心為我的左膝搽上新買的藥酒。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感受到爸爸的溫暖,往後再沒有此一機會。

我有困難,總是爸爸替我解拆,令我反思以往追求的都是錯。為了心儀女神,我自問付出全部心力和時間。可是,當我被痛風纏擾,行不到路,人不似人時,誰去關心我、理會我?是爸爸。誰在意我有沒有飯吃,叮囑我要小心走路?是爸爸。誰二話不說給我幫助?是爸爸。偏偏我對他最為冷淡,最為忽略!想念至此,儘管我仍未能走出陰霾,「沉船」的痛楚已然減少,取而代之是愧疚。

2022 年 1 月,爸爸在買飯途中誤踩寵物便溺,跣倒在地。他忍著痛楚,一枴一枴回到家中,我起初以為他沒事,直至他行不了路,需要我買支架,我才知道問題嚴重。未幾,支架都助不了他,他再次在家坐倒地上,無法站立。爸爸絕望至極,我苦無對策,出來挽救局面的人,正是弟弟。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矛盾加深

我從未對爸爸透露過自己喜歡上哲學系的女同學,不知道他會如何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確實很想弄孫為樂。我家隔鄰有對新婚夫婦,誕下女嬰,每當爸爸開門看見,都會跟她互打招呼。女嬰一天天長大,會叫爸爸做「叔叔」、「伯伯」,刻下她已是高小,即將升讀中學,爸爸卻不在人世。一老一幼真摯的互動,令我知道他是想抱孫的,奈何我不爭氣,娶不到妻,更有甚者,這十多年,連一杯新抱茶也給不到他,我都算失敗。

弟弟不知從何處得知我「沉船」,告訴爸爸,爸爸的反應是「佢淨係識胳肋底」,言下之意,是我只知哲學,為人納悶乏味,「追女仔」怎能成功?事實上,與爸爸相比,我確實既無外形,亦欠風趣幽默。我卒之迎來失敗,爸爸則從自身的人生經歷,覺得三十多歲的成年男子心思向外望,在所難免,無特別怪責。

反而弟弟對我「沉船」反應極大。在他看來,家中財政已非常不堪,彼賺不到錢,長期被迫從事低薪工作,應該痛定思痛,把握年青的時間,上進奮發,或報讀提升職場競爭力的課程,如會計、電腦之類,或多打一份工,再不然,回家做乖兒子,照顧好健康不佳的爸爸。彼實在不應於賺不到錢的文史哲上用心,更不應全副精力做「熱狗」(即過份關心時政),工作無成就,原生家庭守護不住,還要去「追女仔」(我其實只出了三次街),這簡直是荒謬!

弟弟對爸爸抱怨我的不知所謂,同時積極用自己的方法去「穩住頭家」。他用工餘時間到理大進修化驗專業,積貯了一筆錢,預備申請進入公營醫院體系,從事化驗工作,成功的話,收入足夠支撐家中運作,大大減輕爸爸財政壓力。又他在理大讀書時結識了一心儀女生,只要有工作,水到渠成,屆時便可開展關係,成家立室。他萬萬沒想到此一如意算盤最後打不響,入不了公立醫院,心儀對象亦嫁人去了,而導致他功敗垂成的,正是我這個哥哥。

2018 年對我來說無甚特別,對爸爸、弟弟卻意義重大。弟弟能否入到公營醫院體系,便是看這年。惟同年亦是媽媽葬於和合石逾六年,按政府規定,需要執骨入金塔,再另覓新址造位。一番折騰,耗費金錢少不了,還要找石廠、請師傅做儀式,每項都要錢。弟弟回家,主張支出攤分,每人負擔幾萬。我的想法是,媽媽已去世多年,這只是一具遺體罷了,有必要花費幾萬重新放置、安葬嗎?當時我的月薪是萬餘元,幾萬元相當於我幾個月的收入,來年合約續期為未知數,銀行存款雖可觀,卻是失業時賴以為生的老本。加上爸爸還在節衣縮食,哪有人一心想著已逝者,棄在生者於不顧?故此,我堅決不出錢。

「你咁樣做,媽咪會俾人放去亂葬崗!」

亂葬崗即沙嶺公墓。

我嚴辭回答:「冇錢可以點?第日有錢,幫佢風光大葬,打造埋牌匾記述佢一生事跡都仲得。」

「到時媽咪條屍都唔見左啦,做呢啲形式野有咩用?」

我與弟弟鬧得很僵,他最後全數出十多萬為媽媽完成執骨入金塔和另造新位。爸爸有前列腺問題,無法親自往和合石。只有弟弟一人在場打理、見證,兼燒衣包、上香。堅持做孝子,下場是錢盡數花光,籌備多年的計劃,因為我一個決定,徹底破滅。他與我的關係逐漸不如從前。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沉錯了船

除了埋首工作和被政治氛圍牽動,我還執迷不悔地為一名女子「沉船」,竟致錯過了入職做小學教師的機會,令原生家庭更無法翻身。刻下回想,覺得自己很傻之外,亦對爸爸和弟弟有萬分愧疚。

一切須回到中大哲學系說起。

迎新日系內講座,我和她首次遇上,為其仙姿所吸引,怦然心動。之後因事休學,仍不時思憶其芳容。至重返校園,她身邊已有另一個他,二人形影不離,我心很酸。

當時媽媽尚健在,有時陪我上學,一日黃昏,見她和他離開馮景禧樓,媽媽拋出一句:「第日識女仔千祈唔好識呢種,有男朋友嘅女仔,你走去識,點知會唔會俾人打?」我正沉迷局中,旁觀者的睿智,怎聽得入耳?不過說也奇怪,如斯絕色,系內竟無男同學搭訕,後來我知原因了,她當時已在校外有一男朋友,三十多歲的,經常駕車管接送,男同學們都知她名花有主,自然不去招惹。可憐我懵然不知,一頭栽進去,結果弄得遍體鱗傷。

大學時的我有衝勁,相信世間一切障礙,只要透過自身努力和時間,便可克服。那時我沒想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認命更是我不情願。此一心態驅使下,我主動找那女同學的 email 地址、facebook 帳戶,更嘗試在 MSN 跟她聊天。儘管她每次都以覆 email、很忙來推搪,我始終一天一天的等。終於,我有機會結識她,但那時距離畢業只有年半。

2010 年 12 月 4 日黃昏,我在火車看見她跟一陌生男子甜蜜牽手,我始知她有男朋友。可是,我沒放棄,「有男朋友罷了,將來可以分開啊」,我利用工餘時間不斷寄電郵給她,對她敞開心扉,分享生活所思所想,愚公終能移山,只要我交出真心,她再冷傲,必有被融化的一天。我每星期日早上在電腦前打字,所吃的早餐,正是爸爸買給我。

印象中她約過我吃飯,我怕失禮她,推辭了。現在回望,她可能想在見面時拒絕我。但要來的始終要來,2012 年我在網上對她表白,她嚴正回覆「我大部份時間只會陪男友,其餘則陪神交」,言下之意,她的世界沒我的份。竹籃打水一場空,我一度將全部心思放到香港政治上。然而我尚未死心,猶如上癮的賭徒,「我們還年輕,或許有朝一日她會回心轉意,考慮我呢」,我萬萬沒想到另一邊廂她已和新男友前往澳洲展開 working holiday,我知道事情始末,她和他已環遊了半個地球,相處共對無數天。

人總是這樣,被冷落越久,便越渴望溫暖。2015 年在趙小工作,結識了一位女同事,雖無仙姿絕色,卻有委婉溫柔。那位女同學返回香港,與男友同居於太子,見我心思不在她身上,而在那位同事,有意協助我追求那同事,以便和我建立正常朋友關係。我卻誤認她態度有變,以為自己尚有機會。久別重逢,三次見面,昔日仙女已有婦人態,我視而不見。後來她覺得我心思好像又回轉到她身上,遂決意「斬纜」。2017 年 9 月,她借口我言辭「性騷擾」她,在 facebook 封鎖了我,遑論見面。

她最初表示會從輕發落,我則意志消沉,絕望失落到一個點,我認為就算當了老師,沒有她,我的人生都是不完滿的。我看不到爸爸年紀已經很大,他等不到我成才。我看不到弟弟已經捱得很辛苦,喘不過氣。我只看到自己失去了她,永遠地失去她。結果,我拒絕了趙小彭校長給我升格當教師的機會。

之後數年,我不時在自己的網誌表示思念她。她沒回應。2019 年我按耐不住,打電話給她,她由從輕發落轉為叫我 move on,說是她男友意思,cut 我線。2020 – 21 年前後,我說掛念她,可否出來見面,她交出「三個沒有」,「我沒結婚但已有終身伴侶。我從沒思念過你。我認為我們沒需要再見面。」2022 年 11 月,我在她 Instagram 輾轉找到類似結婚照,電郵她是否替婚紗公司拍照,她未有回覆。2023 年的年初四,偶然之下,我在一婚禮策劃師的 Instagram 看到 2022 年 2 月 4 日我的女神原來已經結了婚,大量的影片及相片,反映婚禮籌備經年,好不熱鬧,她嫁人了,卻對我一句都沒吐露過。

我反來覆去想種種可能,越想越見無出路。2023 年底,我認命,接受現實,學習放下。2024 年 2 月 3 日,爸爸入院,未幾離世。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3-04-2024, 中英文新歌 / COLLAR 演唱會片段 / 韓式速遞)

1. Lolly Talk – 六度相隔理論

2. COLLAR – Back in the game

3. COLLAR – Chosen Family

4. 雲浩影 – 回憶半分鐘

5. 周殷廷 – 三生有幸

6. 周殷廷 – 遲了悔改

7. Candy@COLLAR – 說好的未來

8. 芯駖@COLLAR – 好時辰

9. LE SSERAFIM – Smart

10. ILLIT – Magnetic

11. Depeche Mode – Ghosts Again

12. Depeche Mode – My Favourite Stranger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02263928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健康轉差

文學、歷史是我個人生命一重要部分,由歷史又進而愛上哲學。讀書時,文史哲為我贏得好成績,奈何出來工作,這些知識全部報廢,不能應用。我一方面學職場要我學的,一方面嘗試用工餘時間保住自己的學問知識,以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整個過程是孤獨的,爸爸和弟弟不了解,同事亦不知。尤其甚者,花了時間在電腦前找資料寫文章,往往少了時間理會家中困難。文史哲需要參考書,偏偏家中地方狹小,金錢亦缺乏,好幾次因為買書及放置書籍,與弟弟爭吵,亦令爸爸有微言,「唔好再買書囉」。

或許看見我的事業沒起色,爸爸心中漸有一番盤算。適值弟弟在科大讀生物,爸爸決定典當媽媽的首飾,加上他僅餘的金錢,全力支持弟弟讀到畢業為止。勉力支撐,在第三年維持不住,要向學生資助辦事處申請借款,打破了媽媽生前「決不借錢」的原則 (此亦見爸爸因事制宜,靈活變通),慶幸弟弟出來找到工作,直到爸爸臨終,他仍訴說著是爸爸成就其事業,使他得以出人投地。

弟弟出身,爸爸健康卻開始轉差,有前列腺增生的問題。排尿困難,嚴重的話非同小可。那時我忙於工作,爸爸隱忍不發,發現問題乃至陪伴爸爸到醫院覆診者,正是弟弟。聽弟弟說,爸爸一個人在醫院,也有擔憂和害怕的時候,他因此責怪我為何不關心爸爸,為何由得爸爸自生自滅。往後的日子,爸爸覆診,總是自己一個人去,家中缺錢,被迫在公立醫院輪候,手術也不敢做,爸爸一直是依靠吃藥控制病情,他離世時腎功能特別差,不知與此長期病患是否相關。

除了前列腺增生,爸爸的牙齒逐漸退化,吃不到東西,要吃流質食物。2020 年前後一次農曆新年,我從愉景新城買了盆菜回家,拿得滿頭大汗,以為爸爸可以吃到,豈知爸爸竟拒絕,我起初心裡不快,但原來爸爸不是有意,他是牙齒無力,再吃不到,整個盆菜,他只吃了幾件芋頭,嚐了些汁,卻因看見我吃得快樂,滿足笑了。爸爸就是這麼一個人,可惜我對他不孝順。

長年累月沉迷文史哲,2014 年以後又被香港的政治氛圍牽動,2016 年我在大學時期心儀的女同學忽然變得親切,凡此種種,都令我的心思不斷向著外面轉。我擔心失業,但從未擔心過爸爸的健康,更對弟弟苦況視而不見,「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是我的口頭禪,這番心境下,我慢慢契接自由主義 (實際是個人至上),哲學上的信仰復加深我對爸爸和弟弟的冷漠,視之為理所當然,我甚至嚴詞訓斥起弟弟來,批評他不應把家庭放第一位,要有自己的人生。弟弟當然覺得我發瘋,「讀完哲學,成個人變哂」。

2015 年底我轉到趙小工作,一年後,學校有意給我機會做教師,這是第二次難能可貴的機會。我膽怯,還有心儀女生突然失聯,心情失落,放棄了。我萬萬沒想到這決定對我家打擊甚大。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一場歡喜一場空

和讀哲學系不同,我報讀小學常識教育文憑,是詢問過同事們的意見,還有看到不少成功案例,才毅然投考。故此,那時我常說「今次一定會成功」。對爸爸和弟弟而言,他們也希望我的再出發會為家中困局帶來轉變,簡言之,我們三人都是充滿期望。奈何事情後來的發展遠超我們預期,我終於沒有執教鞭,爸爸、弟弟依舊在拮据下過日子。

本來我可兼修中文,中文加上常識,在小學取教席可謂十拿九穩。不知什麼緣故,我被評為不適合修讀中文。數學搭常識,成功率已低了一截。尤其不幸的是,也跟自己性格有關,我不願「埋堆」,文雅一點是不願交際應酬,偏偏常識其中一教授喜歡這一套,結果順理成章我實習的分數不太高,只有 B,其他同學在她協助推薦下,都找到教席,順利入行了,我卻因缺乏這一點助力,最後回到小學繼續當教學助理,時為 2014 年 8 月。

誠然,未有準備好教案、滿山放火求教席,自己的教學技巧不純熟,都是令我未有入行的因素。但姑勿論如何,最要緊是,我全職讀了一年書,爸爸、弟弟已捱得崩潰,刻下我竟任性要做回助理,薪金更要比以前少,願望落空都算,艱難未有逆轉,方是大問題。我的堅持己見,換來是爸爸、弟弟輾轉呻吟。弟弟性格不如我,比較顧家,眼看爸爸年老受苦,不忍心,畢業後決意投身化驗,不惜卑躬屈膝求他人給予機會入行,洗底褲、買奶茶、苦苦哀求,都不過是為爸爸有好生活,不致晚景淒涼,可悲我當時全然不知,還以為弟弟到港島工作是「攞苦黎辛」,冷嘲熱諷一番。

2014 – 2015 學年,我在油天 (海泓) 工作,薪金低於一萬,根本連車費都填補不了,但因財政由爸爸掌管,我對實情並未了解,還以自己辛勞賺錢自豪。2014 年 9 月 28 日,香港爆發大型社會抗爭運動,基於高中至大學文史哲知識的薰陶,我雖未有身體力行參與其中,卻在輿論上寫過不少評論文章。我以為自己是在盡知識分子的責任,是做應該做的事,原來看在弟弟眼中,他覺得我是浪費時間,棄窮困的家、年邁的爸爸於不顧,他批評我不去進修、為人懶惰,「淨係識聽『熱狗』(網台熱血公民的節目,當時較緊貼社運動向)」,直至今日,他仍不時用此譏諷我。儘管當中不乏弟弟的主觀情緒,我對弟弟、爸爸不住也的確是事實。

重回小學做助理,乃至不斷在網上寫政治評論,爸爸始終未有苛責我。弟弟抱怨,他一兩句附和,是有的,卻始終未有正面責罵我,這是他大量,他包容。2015 年 9 月,油天 (海泓) 想轉我做支援老師,若那時入了職,光景亦不一樣,可惜我心高氣傲,覺得一年來被投閒置散,決意離開,輾轉在青衣趙小落戶,薪金回到一萬畢竟是杯水車薪,弟弟未幾在港大醫學院當研究助理,薪金比我高,他成為了爸爸的得力助手、好戰友,共同肩負起整個家,我則漸漸被排除在外。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彼此也在捱

2011 年在小學工作,發現有同事兼讀小學教育文憑,待遇相對較好,可入班代課,亦獲副校長、主任青睞。我初時認為自己不適合教小學,申請中學通識,未能成功。次年再試,改選小學常識,終於獲取錄。幫我交申請表格及文件者,正是爸爸,是他一人赴中大給我放信件。

除了同事鼓勵,報讀的另一原因是太久找不到工作。2012 年 8 月,我被迫離開小學。9 月欲找學校相關工作,大部份學校早已開課,人也請定了。我一度嘗試報考 Mphil,回中大哲學系找師長求救,但熟悉的都不太願幫忙,遑論陌生的,結果只能在職場大海無止境投信,無止境失落。爸爸也發現等下去不是辦法,建議我考政府,依然無功而還。讀書某程度上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避免賦閑在家,2013 年 2 月轉到另一所小學當助理,是後話了。

哲學系畢業的我,電腦知識本甚貧乏,只知酌量使用 Word 和 Power Point,Excel 完全是外行,此已令商業機構卻步。加上公開試英文口試成績不佳,膝蓋移位傷患等問題,許多服務性行業都難以勝任。我唯一可以做,是等待文職,但家中財困,每等待一日,實際就是加重爸爸負擔多一天。弟弟那時也要進大學,須交學費。爸爸要在極狹窄的隙縫中覓出路,對一個七旬老人而言,其實是極艱難。

慶幸弟弟在餐廳工作,自行料理生活費之餘,不時將收入拿回家協助爸爸交生活雜費。爸爸在長俸、生果金和弟弟的補助下,總算捱得過去。奈何弟弟賺錢是要付出代價的,年紀輕輕於餐廳做侍應,被客人奚落嘲笑讀書差不在話下 (他本來讀書還要比我好,所以才特別介意),最要命是為了在工作環境不被欺負,必須融入其中,染髮、講粗口、夜歸,這非弟弟意欲為之,卻不得不如此。媽媽在時,堅持家規,時有微言。弟弟感不悅。至爸爸,門禁稍寬,但弟弟仍覺內疚。原來窮人是沒家風可言,不是不去守,而是守不住。一個家窮,甚至連最基本的父慈子孝都無法做到,倘無弟弟,我又失業,爸爸一個人捱,我如何盡孝減輕爸爸的經濟重擔?

往後的日子,2013 – 2014 年,我雖有工作,但人工微薄,車費又貴 (在大角咀上班),實際等於貼錢返工。大學取錄我,我是全職去讀,連工作都放棄了。最初打算副修中文,將來有中文教,入行機會較大,豈料有關方面覺得我不適合讀中文,拒絕了我的申請,退而求其次副修數學,此已與副修中文不可同日而語,坊間數學、常識教師何其多!硬著頭皮讀下去,成績是不俗,家中困境更見嚴重,因我全沒收入,更需車費、生活費,添以弟弟的學費、家中雜費,爸爸根本無力承擔。弟弟加強補貼,卒之弄得本科成績一落千丈。second low 畢業,失去好工種的入場券,弟弟常引以為憾,覺得是我拖累他,令他沒選擇。此亦是我與他關係失和、他對我改變觀念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