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中共準備丟失香港吧!

初一「魚蛋革命」發生後,港共官員、主流傳媒開口閉口譴責「暴徒」,結果造就本民前梁天琦在新東補選贏得六萬六千多票。今天,港共重蹈覆轍,利用選管會高姿態取消民族黨陳浩天參選資格,令夕夕無聞的陳一夜成名。「港獨」成氣候了,擔當推手的卻不是什麼極端少數分子,而是港共本身,世事認真諷刺!

英國人管治香港,喜歡透過行政吸納制度,消弭反對聲音於無形,硬碰硬的做法向來並非首選。港共若能從歷任港督身上學會些微政治智慧,根本無需阻攔陳參選,任由其在選舉中低票落敗就可以。況且,就算陳勝選,難道一名「港獨」分子能左右功能組別及建制派佔多數的議會?

港共思慮未周,一錘定音阻止陳浩天參選,等如將「港獨」勢力封鎖在體制外。隨著「阻到一個陳浩天,阻唔到千千萬萬個陳浩天」(陳在「城市論壇」發言) 逐漸成真、體制外抗爭僅留下流血革命一途,加上中共經濟充滿危機,「港獨」極有可能變為事實。

習近平不是要將「港獨」消滅於萌芽狀態嗎?秦始皇一味以高壓手段箝制六國遺民,最後秦朝得出什麼下場?

聽說「歸英派」賴綺雯亦被選管會質問是否支持「脫中」,當越來越多人匯聚至「港獨」陣營,中共派出多少個狗奴才講什麼「所有炎黃子孫唔會容許港獨」、「搞港獨必遭天譴」也是無濟於事,準備丟失香港吧!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不要讓自由在香港消失

《信報》突然在立會選舉前夕取消練乙錚專欄,標誌著香港言論自由進一步收窄。配合選管會嚴打一眾「港獨」候選人 (民族黨陳浩天已被選管會取消參選資格)、政論雜誌《新維月刊》和《臉譜》創辦人王健民及編輯咼中校 (二人同為香港永久居民) 遭深圳法院判刑、林榮基被失蹤八個月,我們不禁要問,香港還有政治自由 (選舉及被選舉權)、出版自由與免於恐懼的自由嗎?

英治年代,香港雖然是殖民地,但基於倫敦政府乃民選產生,加上「間接管治」傳統,港人有很大的自由度。清代改革派思想家王韜選擇在香港辦報針砭時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香港為革命組織「興中會」總部,主要原因是:二人俱覺得香港有自由。自由從何而來?李怡說得好:「係英國人恩賜畀我地,全世界無架。」

隨著前宗主國 1997 年遠去,香港理應盡快實現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雙普選,因民主制度才能最有效保障自由。奈何在一黨專政的中共極權管治下,雙普選落實遙遙無期。港人所擁有的自由本身已經脆弱不堪,近年還要承受習近平上台後種種直接干預和施壓,其自然不能不枯死。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於 1941 年發表演說,提出「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及免於恐懼的自由。很不幸,香港今天僅剩下宗教信仰自由,連退休保障也被視為洪水猛獸了。

巴特里克.亨利 (Patrick Henry) 有一名言:「不自由,毋寧死」。我們不想死,所以要盡力避免自由在香港消失!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雙曾搶閘表態,林鄭還在後頭

立會選舉還未舉行,各路人馬已或明或暗表態有意參選特首。「財爺」曾俊華在商台節目中表示,如果可以對香港有貢獻,自己願意參選。無獨有偶,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一改舊調,說:「始終若有其他人參選,也會給公眾和中央有一個選擇......有這樣條件的人會否因各種考慮而不願出來,我想打破這悶局,希望有一個競爭。若沒人參選那我便參選。」

曾俊華是稱職的公務員,去年曾獲習近平主動握手。然而,高調撐 "We are Hong Kong",且發表理解青年激進行為的言論,未免與習嚴打「港獨」、不准分離主義滋長的路線不相契。故此,其當選機會不大。

至於曾鈺成,老左派出身,堅持維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贊成年青人想法,卻願意互相溝通。如果 9 月立會選舉僅有少量激進本土派候選人獲勝,而梁錦松、葉劉又無意選特首,曾鈺成被看中的機會實在很高。

不過,話雖如此,各位有留意選管會動作的都知道,打壓本民前、民族黨、熱普城的選舉主任,幾乎全部都與林鄭沆瀣一氣 (《蘋果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不少選舉主任因反對政府以政見篩選參選人,遭林鄭「夾死」)!梁天琦有很好的觀察:「張曉明講完說話一日後,林鄭講返同樣嘅說話,跟住一日後我就收到 (選管會) 電郵」。張曉明素來和 689 站在同一陣線,據此看來,林鄭似乎野心勃勃取 689 而代之,最低限度爭取成為此陣營一悍將。

倘若 9 月立會選舉激進本土派候選人成績斐然,屆時習近平必不可能再用懷柔手段。在建制派也討厭 689 的情況下,強硬路線需要一個新面孔持續下去,林鄭今天所做一切,極有可能是要令自己成為這張新面孔。

林鄭做特首好不好?觀乎其刻意確認游蕙禎、黃俊傑提名有效,將青年新政推到香港眾志一邊,受盡本民前、民族黨、熱普城支持者質疑,用心之歹毒,只怕與 689 沒有兩樣,甚至比 689 更變本加厲。

鼠疫對香港的影響

在述說鼠疫對香港的影響之前,我們宜重溫一下整場疫潮發生的經過。

鼠疫爆發概況

1894 年 2 月,鼠疫在廣州大規模爆發。因粵港兩地往來頻繁,鼠疫 5 月傳至香港。首位病者乃國家醫院一名工人。

勞森醫生 (James A Lowson,又譯盧荀) 一直關注廣州鼠疫情況。當其發現香港有華人染上鼠疫後,旋即前往東華醫院了解。原來該處已有 20 人患上鼠疫,而且主要聚居於上環太平山街,屬低下階層市民。勞森將狀況告知港府,5 月 10 日,香港被宣佈為疫埠。

港府一方面把東華病人強行移至醫療船「海之家號」隔離,一方面派軍隊 (總共 300 人,由梅含理率領) 逐家逐戶搜尋疑似病人,並拆毀上環太平山街一整列房屋 (7,000 名居民全數遷出)。前者惹起東華董事局保守派不滿,批評醫院自主受損。後者觸及華人傳統價值 (婦女不可胡亂與陌生人接觸) 及既得利益,令華人忿忿不平,竟襲擊東華主席劉渭川以宣洩怒氣。

港府未幾讓步,東華病人不須再送上檢疫船,改為送往堅尼地城臨時醫院隔離。可是,華人對西醫缺乏認知,心存誤解和偏見,這卒之令無數病人逃至廣州暫避,迫使東華需向港府請求放寬檢疫措施。

港府寸步不退,廣州傳出各式各樣抹黑香港西醫的謠言。威廉‧羅便臣促請兩廣總督李瀚章協助闢謠,李反而助紂為虐。病人終在 6 月分批送返大陸,或在荔枝角醫院隔離。

7 月以後,疫情稍為緩和 (港府向各國專家求救,葉赫森等人從屍體身上分辨出相信是鼠疫的致病細菌,製成血清,疫情自此受控。另外,港府派人「洗太平地」,即以巨型鐵缸盛滿消毒藥水,挨家逐戶,為太平山街居民洗地。完事之後,用硫磺熏屋,滅絕鼠蝨)。至 9 月底,疫潮結束。據官方統計,2,547 人於鼠疫期間死亡,其中 98 % 以上是華人。

四大影響

(1) 潔淨局存廢爭議

潔淨局無法阻止鼠疫蔓延,令威廉‧羅便臣萌生廢局念頭。礙於以西方人為主的選民、立法局中非官守議員反對,1896 年香港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公投,決定潔淨局的存廢。結果,331 票支持保留壓倒 31 票主張廢除。威廉‧羅便臣不得要領。

尤其甚者,公投觸動了倫敦政府神經,殖民地大臣張伯倫 (Joseph Chamberlain) 指責港督在香港發動公投的做法不恰當,建議潔淨局之存廢爭議應暫時擱置,留待下一任總督決定。潔淨局避過一劫,直至 1999 年 12 月 31 日才由董建華政府解散。

(2) 東華醫院受整頓

鼠疫之所以擴散,東華惡劣的衛生狀況和檔案管理需負上很大責任。勞森醫生因此要求,自 1895 年 8 月起,太平紳士須定期巡院。

中醫藥無法有效制止鼠疫,令殖民地官員及歐籍人士相繼質疑中醫為江湖騙術。他們在 1896 年要求關閉東華,促使港府成立調查委員會 (成員包括駱克、遮打、何啟等人) 研究。委員會最後贊成東華交醫務部監管,開始提供西醫服務。院內有曾修習西醫的華人醫生長駐 (費用由港府承擔,鍾本初醫生是東華首位華人駐院西醫),且設「掌院」一名,專門監督東華環境衛生。

又東華在鼠疫後名聲大不如前,社會影響力銳減。這從威廉‧羅便臣於 12 月 23 日當著新一屆總理面前,毫不客氣指責華商一直受惠於港府的政策,理應配合港府施政,否則請離開香港,可見一斑。

(3) 新一代華人精英冒起

鼠疫期間,新一代華人精英與東華總理意見相左,普遍支持港府做法。

這裡所謂「新一代華人精英」,主要指在香港土生土長,透過教育成為律師、西醫等專業人士的華人,非指南來華商。他們欣賞英國人所建立的優良制度,且擁抱科學、自由等現代價值。親英的取態,令他們備受港府重視,透過行政吸納制度參與政治。

何啟、謝纉泰 (輔仁文社發起人、《南華早報》創辦人) 先後不滿東華抗拒西方醫學和妨礙疫情控制,可見東華精英的意見已不能代表所有華人。

(4) 港府衛生政策改變

鼠疫爆發前,港府在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的角色向來消極,盡量不干預原居民生活,以免激起反對聲音。不過,鼠疫大規模爆發,令港府不得不改弦易轍,化消極為積極,強制執行衛生法令。

往後的日子,港府全面改變衛生政策,包括:主動執行衛生法例、提供衛生潔淨服務、為華人提供西醫治療、開展衛生教育等。

鼠疫流行下的華人醜態

一場鼠疫,暴露華人諸多醜態:

(a) 不求甚解,好信謠言

華人不認識西醫防疫方法,卻沒有主動嘗試去了解,只知不斷作主觀臆測,街頭巷尾,以訛傳訛,徒為自己增添憂慮。

(b) 因循閉固,自私自利

中醫成效不彰,華人仍舊依賴,全因拒變心態使然。因為拒變,西醫作為新事物,遂被激烈抗拒。

華人在黑夜中隨便拋棄病死者屍體、痛恨港府拆毀其房屋以進行消毒、寧在家裡等死也不願意接受治療......凡此種種,俱為欠缺公德心、自私閉塞的表現。

(c) 狡獪古惑,擅長欺詐

港府初時獎勵市民捕鼠以杜絕鼠疫,每隻兩至五仙。不料華人為了領取賞金,竟將外地的老鼠帶至香港,增加鼠疫傳播風險。港府發覺有關安排不可行,後來改用老鼠箱 (潔淨局在電燈柱掛上裝滿電油的老鼠箱,收集被打死的老鼠,繼而派出身穿黃色衣褲、膠鞋的工作人員清理。俗語「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電燈柱掛老鼠箱」肇源於此)。

結語

1894 年鼠疫是英國人協助香港擺脫華人陋習,開展現代公共衛生事業的里程碑。

潔淨局制訂《社區公共衛生管理條例》,對監測水源、動物檢疫、殯葬衛生、污水及垃圾處理等,皆有嚴格規定。同時,華人生活習慣亦逐漸改變,意識到擠迫的居住環境容易成為傳染病溫床,日益關注公共衛生。

順帶一提,上環太平山街的房屋遭夷平,該地段被改建成一個公園,即今天的卜公花園。

如欲深入了解鼠疫歷史,可前往位於中西區太平山堅巷 2 號的香港醫學博物館。

[主要參考資料]

1.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修訂版)》。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3.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4.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5.《解密百年香港 - 洗太平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RSOQddzWU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香港建軍芻議

陳雲將「公投制憲」與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相比擬。然而,孫中山正因欠缺真誠效忠「三民主義」的革命武裝而功敗垂成。至於推動「港獨」,更加不能無武裝,特別是「差佬」已經開始加強前線裝備,革命軍的培訓實在刻不容緩。

香港過去曾經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 - 皇家香港軍團 (義勇軍)。1995 年軍團解散後,香港防務旋即交由解放軍負責。美其名是不用港人參軍及承擔軍費支出,實際乃奪取香港既有的軍事自主權。尤其影響深遠的是,新生代長期缺乏軍事及體能訓練,加上欠缺保家衛國意識,他們只知體制內改良 (如參加立會選舉),卻不敢展開體制外革命。隨著「港獨」思潮逐漸化成具體行動,招來中共頻密打壓,年青人似乎有重新武裝的需要。

武裝包括三大方面:心態、體魄和知識。

(1) 心態

每位入伍的士兵須自覺以香港為家,且認同香港歷史文化和核心價值。香港既是育我長我的家園,在這裡居住的市民又與我同屬一個民族,我自無理由捨之不顧,該砥礪奮發,守土安民。

(2) 體魄

基於「差佬」和解放軍武備精良,革命軍不宜硬碰硬。民族黨陳浩天認為小規模巷戰、運動戰比較合適 (中大六四講座發言),確是實情。

小規模巷戰、運動戰需要士兵靈活走動,敏捷還擊。故此,革命軍日常的訓練不可少於「差佬」,甚至應比「差佬」還多。

另外,地勢險要往往有助運動戰發揮成效,士兵宜把行山變為生活習慣一部份。

(3) 知識

士兵要熟知香港各區地理形勢。哪裡有天然屏障可守,哪裡容易被圍剿,哪裡可藏伏兵,必須瞭如指掌,切忌紙上談兵。

逃難南來的中華民國老兵、華籍英兵皆適合任職教官,因他們具備豐富臨陣作戰經驗,並熟悉訓練士兵的種種環節、軍人基本道德等 (當然,英國承認《中英聯合聲明》失效,派專家長官前來執教,講授最新軍事資訊、科技,更佳)。

建立軍隊後,體制外革命固然勝算大增,長遠看來,它亦有助香港與歐美大國平起平坐,免受宰制,百利而無一害。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港獨」風潮,銳不可擋

日前中大民調顯示,17.4% 受訪港人支持 2047 後「港獨」。其中,在 15 至 24 歲群組中,高達 40% 受訪者支持「港獨」;25 至 39 歲群組則有 23.8% 支持。

年青人傾向支持「港獨」,並非純粹出於一時興起 / 缺乏向上流動機會,而是由多種因素導致。

首先,和七、八十年代成長的一代截然不同,90 後乃至千禧後對學習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抱持懷疑態度 (他們會問:「點解我地要學鄰國啲野?」),興趣不大,其大中華情結相對薄弱。部份有興趣深入了解者,又因越發掘越見中國人無盡之污穢,愛你變成恨你,獨立分離意識於是滋長。

其次,由人大「八三一決定」、「雨革」七十九天佔領無功而還,到鉛水事件、689 委任李國章做港大校委會主席、立會強行通過高鐵追加撥款、林榮基「被失蹤」八個月,無一不反映中共日趨專制獨裁,港共施政日腐一日。「民主回歸」以當今中共領導人主動讓權讓利為前提,可惜觀乎目前形勢,這番想望等同緣木求魚。既然苦苦乞求不是辦法,倒不如一轉而為勇武爭獨立。

其三,國民教育、普教中、大媽舞、簡體字等大舉入侵,令年青人萌生家毀族滅的憂慮和恐懼。2047 正值他們壯年,屆時香港卻極可能變成中國大陸的二三線城市。為了下一代著想,遂堅持與中國劃清界線。

加上香港有自己一套歷史發展,與中國史針鋒相對。南越國視秦皇漢武為仇敵,太平天國之亂、國共內戰為香港帶來大量資金和勞動力,國府張發奎沒有收回香港令港人避過了二戰後糧食危機......年青人多讀香港史,心態自然傾向支持「港獨」。

張曉明、范徐麗泰相繼發話警告「港獨」分子,選管會甚至刻意阻礙本民前梁天琦、民族黨陳浩天、熱普城鄭錦滿參選立會,凡此種種,俱為中共畏怕「港獨」的鐵證!「港獨」非情緒宣洩,背後有理由支撐,所以中共怕得要命。

有趣的是,年初一譴責「魚蛋革命」的「財爺」曾俊華,在一個電台節目中竟表示理解香港青年的激進行動。撇開競逐下屆特首的狼子野心不論,連「財爺」也這麼說,可知「港獨」風潮確實「沛然莫之能禦」。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嫪毐作亂

秦王政即位之初,太后趙姬經常與文信侯呂不韋私通。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時時與文信侯私通。(資治通鑑卷六)

及至嬴政年紀漸長,呂不韋恐私通之事被發覺,其於是安排舍人嫪毐入宮為宦者,專門服侍太后。

王益壯,文信侯恐事覺,禍及己,乃詐以舍人嫪毐為宦者,進於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據司馬遷《史記》形容,嫪毐是「大陰人」。所謂「大陰人」者,指陰莖較大之人也。由此可以推知,嫪毐性能力特強,而趙姬的性需求亦比較大 (《史記》「太后淫不止」可作佐證)。

兩人一拍即合。未幾,趙姬誕下兩名兒子,嫪毐更被封長信侯,以太原為封國。

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為長信侯,以太原為毐國。(資治通鑑卷六)

由於朝中一切政事皆取決於嫪毐,求為嫪毐舍人者越來越多。

政事皆決於毐;客求為毐舍人者甚眾。(資治通鑑卷六)

可惜到了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身邊有人「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史記》語)。消息又指嫪毐與太后合謀,殺害當今國君,改立自己兒子。秦王政聽罷,打算治嫪毐的罪,不料嫪毐先發制人,假傳聖旨起兵作亂,意圖攻打蘄年宮。

王左右有與毐爭言者,告毐實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懼,矯王御璽發兵,欲攻蘄年宮為亂。(資治通鑑卷六)

幸得相國昌平君、昌文君提供援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嫪毐最後兵敗被擒。

王使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毐敗走,獲之。(資治通鑑卷六)

九月,嫪毐被夷三族,黨羽俱受車裂滅宗之刑。舍人罪名較輕者,一律徙至巴蜀,合共四千餘家。

秋,九月,夷毐三族;黨與皆車裂滅宗;舍人罪輕者徙蜀,凡四千餘家。(資治通鑑卷六)

嫪毐兩個兒子被殺,太后則被遷往雍萯陽宮居住。

遷太后於雍萯陽宮,殺其二子。(資治通鑑卷六)

秦王政為了令大臣不「敢以太后事諫」,先後殺死 27 人。

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斷其四支,積於闕下!」死者二十七人。(資治通鑑卷六)

殘暴的行為令齊客茅焦看不過眼,冒死進諫。秦王政後來恍然大悟,封茅焦為上卿,且與太后和好如初。

齊客茅焦上謁請諫。王使謂之曰:「若不見夫積闕下者邪?」對曰:「臣聞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來固欲滿其數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盡負其衣物而逃。王大怒曰:「是人也,故來犯吾,趣召鑊烹之,是安得積闕下哉!」王按劍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聖主所欲急聞也,陛下欲聞之乎?」王曰:「何謂也?」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車裂假父,囊撲二弟,遷母於雍,殘戮諫士;桀、紂之行不至於是矣!今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嚮秦者,臣竊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質。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願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駕,虛左方,往迎太后,歸於咸陽,復為母子如初。(資治通鑑卷六)

基本大法好野

選管會利用「不擁護《基本法》」阻礙本民前梁天琦參選立會。梁天琦旋即刪去過往在網上發表的港獨言論,另建「頭盔版」新專頁,宣稱「熱愛《基本法》」,反應不可謂不快。

最令人動容的是,本土派各路人馬竟紛紛響應梁天琦,盡訴對《基本法》「愛護」之情。先有城邦派中出羊子借鑒法輪功提出「基本大法好」,再有墳總青永屍大玩舊曲新詞:「《基本法》讓我下沉,《基本法》讓我哭」、「I love 悲釋籮 (Basic Law),日夜鍛練去取勝」,並主張出版《大基元》時報。青年新政二子黃俊傑、梁頌恒更模仿電影《少林足球》經典場口,大唱「基本大法好野,好好野」。鬼馬惹笑之餘,背後流露出對選管會無理做法的不滿和譏嘲。

有指本土派這樣做是玩「膠」。然而,筆者想指出,本土派今次把「忠誠擁護《基本法》」「膠」化,能夠:(1) 帶出自身「擁護」《基本法》的立場,反駁選管會指控;(2) 取笑那些口口聲聲真心效忠《基本法》的人言不由衷,貿疑選管會審查毫無成效。如此玩「膠」,未嘗不可取。

況且,本土派怎樣玩「膠」,也不及大陸蝗民圍堵肯德基以宣示反美決心、遠征歌舞伎町以毋忘歷史仇怨荒誕吧!在此僅以拙作一首,獻給親愛的選管會:「《基本法》,好狠勁,香港出了個狼振英,他為人民謀港獨,呼嚕唏唷,他是香港大救星!」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鼠疫對東華醫院與華洋關係造成傷害

1894 年 5 月,香港爆發大規模鼠疫。

這場鼠疫,令東華醫院嚴重受挫,同時也觸發了華洋之間的衝突。

東華醫院腹背受敵

首批患者中,有好幾位曾入住東華醫院,院方卻並未發現他們染病,做好檢疫隔離措施。政府醫官介入後,發現東華病人登記資料不齊全,擔心疫情會迅速擴散,遂決定將所有病人送上檢疫船「海之家號」(Hygeia,由西醫監督) 隔離。

病人對隔離安排甚為抗拒,港府作出讓步,允許東華醫師上船應診。

然而,醫師在船上診症時,往往受到西醫掣肘。東華董事局的保守派人士認為,港府做法有損醫院自主。

尤其甚者,港府派男性檢查人員逐戶搜尋病人,且拆毀上環太平山街一整列房屋,令華人覺得閨中婦女隱私被侵犯,既得利益受到傷害。適值東華要與港府合作處理鼠疫問題,華人於是將滿腔鬱結發洩在東華身上。

5 月 20 日,東華主席劉渭川在前往醫院途中,遭到暴民襲擊,由此可見當時群情之洶湧。

放寬檢疫措施爭拗

在華人不滿呼聲日益高漲下,港府同意東華病人不須再送上檢疫船,改為送往堅尼地城臨時醫院隔離。

可是,臨時醫院仍舊採取西醫方法檢疫,令華人深感厭惡。其紛紛遷到鄰近的廣州逃避,致使東華醫院需向港府要求放寬檢疫措施。

惜乎東華的訴求無法得到港督威廉‧羅便臣正面回應 (威廉‧羅便臣指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理應用西醫方法檢疫)。未幾,廣州有人造謠,指香港的西醫殘害病人,包括:

(1) 醫生剖開孕婦肚子,剜出嬰兒的眼睛製藥;

(2) 政府計劃從本地學校挑選兒童,施手術摘取他們的肝臟以獲得膽汁,因為膽汁是唯一能治鼠疫之物;

港督呼籲市民切勿聽信這種「荒誕無稽的謠言」,促請英國駐廣州領事、兩廣總督李瀚章協助闢謠。不料李瀚章反而建議港府應該批准病者移居大陸。

港府卒之妥協。6 月 13 日,首批病人抵達中國。6 月 30 日,清廷在華界設立荔枝角醫院。因該院不設西醫,華人較為受落。港府後來將病人移送至此。

鼠疫觸發華洋衝突

詳細登記病人病歷、做好檢疫隔離措施,需要對西方健康衛生觀念有若干認知。東華醫院成立以來,一直提倡中醫中藥,創院總理又多為廣東南來華商,其不了解、不依從西式醫院做法,實屬情有可原。

奈何鼠疫擴散速度快,迫使港府不得不採取果斷、有效的防制措施。當時西方醫學界普遍相信「疫症爆發源於居住環境擠擁及衛生情況惡劣」(直至 19 世紀末細菌學革命後,醫學界才發現傳染病由帶菌者傳染,與環境、氣候無干),港府因此下令軍隊進屋搜查,移走及焚化屍體,把病者隔離在「海之家號」。

東華醫師獲邀上船,已表現出港府對華人最大的尊重。不過,從治療效果及速度上看,中醫遠不如西醫般顯著、快速。據此,西醫在船上不時提點,甚至干預東華醫師診症,未嘗不可被諒解,非故意損害東華醫院之自主也 (換句話說,東華董事局的保守派看法不準確)。

誠然,港府能事先做好知會和溝通工作,東華內部反對聲音或會減少。但縱使如此,病人長期對強調消毒和手術的西醫心存誤解,加上堅持「男女授受不親」等傳統價值觀、痛恨港府戕賊其既得利益 (拆毀其屋宇),這始終會令不滿呼聲此起彼落。除非西醫全面普及、傳統觀念遭打破、港府給予足夠補償,否則華人不合作必定出現。

港府將東華病人改送堅尼地城臨時醫院,用心良苦,卻「治標不治本」,無助舒緩華人怨憤。

東華要求放寬檢疫措施,乃站在病人立場講說話,未嘗有錯。只是,從盡快控制疫潮的角度、從減少香港整體損失的角度,威廉‧羅便臣的回應亦有其道理 (謂威廉‧羅便臣的回應是白人至上、殖民宗主心態作祟,未免失於膚淺)。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基本上已上升至政治衝突層面,猶如高馬可所言:「在華人眼中,政府的政策極具侵擾性,他們對之的反抗既理性,又與其他殖民地和非殖民地社會的反應大同小異。」

政治衝突之消解,取決於任何一方有沒有破局的條件。華洋衝突以港府進一步妥協告終,關鍵是華人得到第三勢力 - 清廷 (李瀚章) 的支持。

結語

華人雖在政治角力上稍勝一籌,徹底根治鼠疫者,仍然是港府。

鼠疫過後,中醫治療被政府醫官大肆韃伐,斥之為江湖騙術。

部份醫官要求關閉東華醫院,為殖民地部所反對。東華不久被重新整頓,開始提供西醫服務,並在 1897 年設立「掌院」(由華人擔任) 一職,專門監督院內環境衛生。

潔淨局方面,威廉‧羅便臣本來以「鼠疫期間表現欠佳,未能有效控制疫情擴散」為理由,打算廢除之。礙於選民們、立法局內非官守議員反對,未能成事。

[主要參考資料]

1.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修訂版)》。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封殺「港獨」派參選無助消除「港獨」

選管會連番出招封殺「港獨」派參選立會,正好反映中共無法收拾日益壯大的本土思潮,為此深感困窘。

本民前梁天琦於新東補選取得六萬六千多票。如無意外,他在 9 月選舉必能順利取得一席 (長毛梁國雄於 2012 年總得票為 48,295)。有別於熱普城主張較為保守的「全民制憲」,梁由始至終支持「港獨」。分離主義者很大機會進入香港立法機關,而現行法例竟無力阻止,中共見勢色不對,於是只好使橫手、出口術。由新增多此一舉確認書,到張曉明發聲干預,再到特別要求梁交待「港獨」立場,謂「港獨」乃中共之夢魘,實不為過。

誠如黃毓民所言:「『港獨』是一個偽命題」。誰令這個偽命題逐漸變真呢?還不是中共、港共自己!沒有 689 高調批判《香港民族論》,「香港民族」這個概念會成為本民前、青年新政、民族黨所歸宗?沒有「雨革」以來累積對「差佬」的憤恨,暴徒掟磚會得到市民同情?

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妄想封殺梁天琦就可以杜絕「港獨」派入立會?曾衝擊支聯會大台的「港獨」派人士 Simon Sin 說得好:「假若不能參與體制內改革,那就進行體制外革命吧!」。當社會上充斥著千千萬萬具有獨立自主思想、香港民族意識的年輕抗爭者,就算立會全為親共人士所把持,此不代表「港獨」沒有機會成事。

鯀用加堤設防的方式治水,使得洪水變本加厲。禹改用疏導方式治水,水患驟平。應付「港獨」,應付本土思潮,並非一味嚴打恫嚇可以了事。認真讀讀歷史吧!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莫讓感憤之心平復下來

習近平治下的中共國,比江、胡年代更專制,更不堪。擁有超過 25 年歷史的自由派時政雜誌《炎黃春秋》,近日因領導層全被官方人馬進駐而無奈宣告停刊。台灣演員戴立忍無故被扣上「台獨」帽子,不許擔綱趙薇執導電影《沒有別的愛》的男主角。《沒》片另一女角水原希子,甚至被翻辱華舊賬,成了周子瑜第二,在鏡頭面前道歉不止。

儘管上述種種俱發生於大陸,但歌手何韻詩不是「被港獨」嗎?林榮基等人不是因出售政治敏感書籍而遭未審先判嗎?妄想自己能夠置身事外,大量賺取人民幣而不被其禍,根本是自欺欺人,駝鳥心態作祟!

鐵屋已然起火,無論屋中人如何故作昏睡,火勢依舊猛烈,且越燒越旺。革命樣板戲看似是陳年老古董,與香港沾不上邊,李居明偏偏弄個《毛澤東》在新光戲院上演,還有大家喜歡的河國榮擔當演出。《十年》裡的紅小兵情節癡人說夢?當參加解放軍青少年夏令營的人數較去年多出一倍時,紅小兵來臨實屬遲早之事。香港受赤禍煎熬久矣,目前就只看港人選擇反抗,抑或投降。

筆者明白,周遭親戚朋友、上司同事相率向中共國下跪,自己很難不跟著下跪。可是,誠如新儒學大師徐復觀所言:「最奈何不得的就是自己這顆感憤之心」。切勿看得多跨境執法、亂扣帽子、拍片認罪、大媽跳舞就視作等閒,將滿腔鬱悶壓平。時刻保存感憤之心,不平則鳴,拒絕麻木,久而久之,它將會蛻變成獨特的香港民族意識,此也是人尊嚴所在。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鼠疫大流行

1894 年 2 月,鼠疫開始在廣州大規模爆發,短短三個月已有超過 5 萬人死亡。適值香港當時與廣州交往頻繁,鼠疫於是迅速蔓延至香港。

勞森 (James A Lowson) 原為國家醫院 (Government Civic Hospital,1874 年由港府創立,主診用西方醫學方法治病) 主管醫生。5 月 8 日發現首位疑似染上鼠疫的病者後,其立即前往東華醫院了解狀況,該處竟有 20 人患上鼠疫,而且病情嚴重。他們大都來自上環太平山街,屬低下階層華人 (港督羅便臣 5 月 17 日發表報告,說:「疫症完全局限在較貧窮的華人階層」,可以為證)。

直至 10 月,鼠疫總共造成 2,547 人死亡。

尤其不幸的是,羅便臣第二任夫人也因鼠疫離世。羅便臣傷心欲絕,形容 1894 年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悲哀和慘痛的一年」。

為免鼠疫持續擴散,港府 5 月 10 日宣佈香港為疫埠,隨即頒佈緊急防疫條例,規定:(1) 將鼠疫患者隔離治療;(2) 鼠疫死者屍體必須交政府處理;(3) 對曾有人染上鼠疫的民居進行清洗消毒。

港府逐家逐戶搜尋病人,將之送往醫療船「海之家號」(Hygeia,由歐籍醫生監督) 隔離。未幾,堅尼地城警署亦充當醫院,收容鼠疫病者。

鼠疫爆發期間,超過 100,000 人 (佔總人口一半) 逃離香港,商業及貿易發展受到沉重打擊。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3. 《解密百年香港 - 洗太平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RSOQddzWU。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鼠疫爆發前港府改善衛生的嘗試

自開埠以來,港府一直未有強行改變華人的居住環境及衛生狀況 (這和大英帝國奉行間接管治,盡量不干預殖民地原有民族的生活和習慣有關)。

直至 1882 年,皇家工程師查維克 (Osbert Chadwick) 在調查報告中提到:「當地居所通風極差,不少華人在家中飼養雞、豬等牲口,尿糞污水隨處排放」,並促請港府成立專責部門處理環境衛生問題,寶雲遂於次年 (即 1883 年) 成立潔淨局。

潔淨局成立之初,效果不彰,環境衛生依然惡劣。德輔抵港時,數千名市民在碼頭向其遞交不滿衛生狀況抗議信 (共收集了幾萬個簽名),此卒之令港府於 1887 年通過《公共衛生條例》草案,積極完善食水及排污系統,且對房屋的人均居住空間、屋前應留空地、窗戶設備、廁所規格、廚房面積等,有所規定。

奈何新例要求業主自費更改其物業規格,惹起一眾華人精英不滿,其中潔淨局成員何啟甚至說:「(貧苦華人) 情願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也不會計較居住環境是否擠迫不堪。」港府最後決定讓步,不再堅持強制入屋檢查、修葺樓宇。

又華商為了彌補損失,往往在歐人住宅區購買洋房,改建成唐樓,租給華人居住,致使歐人住宅區衛生每下愈況。1889 年初,港府頒佈「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方案」(European Reservation scheme,規定堅道至威靈頓街之間只能興建西式洋房),後世將之視作種族歧視,實則其乃針對歐人住宅區衛生問題而設。

[主要參考資料]

1.《解密百年香港 - 洗太平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RSOQddzWU。

2. <CACHe x RTHK 香港歷史系列教學及活動資源套>,http://cache.org.hk/rthk/teachingmaterials/rthk_book20151123.pdf

3. 劉潤和,《香港市議會史,1883 - 1999》。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多災多難

1891 年 5 月 7 日,德輔正式離任,由白加爵士 (Sir George Digby Barker) 署理港督。

白加是軍人出身,1890 年派駐香港,出任駐港英軍司令。今天太平山頂的白加道,就是以他命名。

德輔 1903 年出版了一部回憶錄 "My colonial service in British Guiana, St. Lucia, Trinidad, Fiji, Australia, Newfoundland and Hong Kong, with interludes",交代其殖民地公職生涯的點滴,此書保留了不少珍貴史料。

1891 年 12 月 10 日,威廉‧羅便臣爵士 (Sir William Robinson) 抵港履新,是為香港第十一任總督。

羅便臣 1836 年出生於英格蘭東部的沙福郡 (Suffolk)。1874 年獲委任為巴哈馬島 (Bahama Isles) 總督,任職長達六年之久。1881 年,他轉任向風群島 (Windward Islands) 總督。三年後又出任巴巴多斯 (Barbados) 和千里達 (Trinidad) 總督。適值多巴哥 (Tobago) 1889 年與千里達合併,羅便臣順理成章成為這個新殖民地的第一任總督。1891 年,羅便臣接替德輔,繼任港督,是年他 55 歲。

張連興批評:「威廉‧羅便臣任內,香港可謂多災多難」。佘義 (二十世紀初港府公務員) 則認為,羅便臣甫到埗,香港即接二連三發生不幸事件。

1894 年,上環太平山街爆發鼠疫,奪去無數寶貴生命,政府開支大增。緊接港元隨白銀價格貶值,港府須大幅增加公務員薪金。沉重的財政壓力,致使庫房短絀,港府被迫向倫敦借二十萬英鎊,才能夠解決當前經濟危機。

政治方面,在倫敦施壓下,港府需要承擔部份軍費 (佔每年總收入 17.5%),惹起英商 (包括遮打、昃臣) 不滿。他們希望阻止政府加稅,且於未來的公帑運用上有更多決定權,遂建議展開政制改革,要求非官守議員佔立法局的多數,大部份議席交由英籍居民普選產生。政改訴求最後遭倫敦以捍衛華人權益之名否決 (由此可見華人勢力抬頭與倫敦抗拒在港英商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羅便臣第二任妻子於香港感染鼠疫離世,香港卻沒有任何地方以羅便臣命名。

[主要參考資料]

1.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2.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3.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是時候挫挫中共國氣燄

南海仲裁結果快將公佈,《人民日報》刊登署名文章<究竟誰在破壞國際法>,重申「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

「自古以來」云云,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新彊、西藏、台灣......在中共眼裡,哪個不是「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又哪個不曾受到恫嚇?此純粹是中共合理化侵略意圖的說辭而已!

至於反覆強調自己受害者身份,這是為了博取同情,轉移國民視線,令其不再斟酌做法本身合理與否。

二次大戰前夕,納粹德國領袖希特拉一度借口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自古以來有不少日耳曼人聚居,強行吞併兩地。當時,英、法兩國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堅決採取姑息政策,卒之引致波蘭被德軍大舉入侵。

所謂前車可鑑,習近平說:「中國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但「和平」會在南海島礁建造可以發射導彈的軍事基地?「可親」會蔑視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文明」會動輒質疑美國、日本、菲律賓聯手針對自己?

說到底,中國仍然是一個野蠻、封閉、好鬥的國家。對付這類國家,軟弱退讓注定行不通,防微杜漸實屬必須。

以香港為例,正因為上一代對中共沒有戒心,今天「我搵大飛押你返大陸受審」(出自電影《表姐,妳好嘢!》) 才會一語成讖。

所以,假若美國今次能夠用強硬姿態應對中國,筆者是樂於看見的。挫挫中國銳氣,使之不敢胡作非為,也是一件好事。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既是族群鬥爭,也是階級鬥爭

吳得掂將教師在觀塘學位註冊組門外「拉客」歪曲成「老師主動外展接觸學生」。然而,據筆者了解,部份學校派出的「經紀」,乃月入萬餘元的教學助理,非常額正規教師。如是,吳得掂之說固然不攻自破,更重要整件事反映出當前教育界存在著嚴重的階級壓迫。

同事 A 入職時主要負責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隨著學期已告尾聲,適值收生旺季,A 近日連續多天被派往觀塘招攬新來港學童。消息人士透露,A 曾一度向上司投訴,但苦無成效。一名待人友善的年輕女子,收入僅夠糊口,合約行將屆滿 (校方無意來年續約),竟被一群坐在冷氣房、月入至少兩三萬的所謂學校高層頤指氣使,有功教師領,有鑊自己揹,這不是階級壓迫是什麼?

請緊記,學校高層打算招攬,是新來港學童,是大陸人。換句話說,在中、港勢不兩立之下,他們選擇了向中國獻媚。何以他們親中叛港?說到底還是為了錢。

中共祖師毛澤東曾說:「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身處今日香港,進行捍衛本土權益的族群鬥爭,同時即是進行階級鬥爭。因為是階級鬥爭,中產、專業人士注定不會支持。縱使支持,也不過是象徵式行禮如儀,非真的作出激烈抗爭行動。要掟磚?要坐牢?不太好吧,頂多選舉時投票給之鋒哥、王維基。

筆者不知同事 A 政治立場為何,只知越是堅持本土抗爭,什麼高層、權貴越早滅亡!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奇貨可居

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因在韓國陽翟經商,販賤賣貴,以致家財豐厚,人稱「陽翟大賈」。

呂在趙國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被派往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異人生母乃夏姬,父親為安國君 (昭襄王之子),即後來的秦孝文王。基於安國君有子二十多人,加上夏姬只是妾侍,異人無緣繼任國君。其不久更被送往趙國作質子,遭受冷待,抑鬱失意。

夏姬生子異人。異人質於趙;秦數伐趙,趙人不禮之。異人以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資治通鑑卷五)

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正室,可惜一直無所出,未有子嗣。

秦太子之妃曰華陽夫人,無子。(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覺得,只要順利安排異人返秦繼任秦國君主之位,日後即可獲取無窮利益,其因此說:「此奇貨可居!」,把異人視作珍奇的寶貨。

陽翟大賈呂不韋適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初晤呂不韋,並不將他放在眼內。

乃往見異人,說曰:「吾能大子之門!」異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資治通鑑卷五)

及至呂不韋將心中大計詳細陳述,異人才放下傲慢,願意和呂合作。

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異人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不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夫人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傒有秦國之業,士倉又輔之。子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爭為嗣矣。」異人曰:「然則奈何?」不韋曰:「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子為嗣。」異人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異人的交情,可以說是純粹的互惠互利。呂希望透過異人進入政壇,獲取權力。異人則希望借助呂取得秦國國君之位,擺脫質子之屈辱。

呂不韋先給予異人五百兩黃金,叮囑他廣結賓客。

不韋乃以五百金與異人,令結賓客。(資治通鑑卷五)

再而用五百兩黃金親自購買些奇珍異寶,入秦見華陽夫人的姊姊,宣稱欲獻寶物給華陽夫人。

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獻於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獻寶當然是借口,遊說華陽夫人才是實質。經過呂不韋曉以利害,華陽夫人終於請求安國君立異人為嗣子。安國君同意。

因譽子異人之賢,賓客徧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異人也以夫人為天!」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今夫人愛而無子,不以繁華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以為適,即色衰愛弛,雖欲開一言,尚可得乎!今子異人賢,而自知中子不得為適,夫人誠以此時拔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也,則終身有寵於秦矣。」夫人以為然,承間言於太子曰:「子異人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因泣曰:「妾不幸無子,願得子異人立以為子,以託妾身!」太子許之,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嗣,因厚餽遺異人,而請呂不韋傅之。(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從此告別委屈,前路一片光明。

異人名譽盛於諸侯。(資治通鑑卷五)

不過,換取美好前途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呂不韋為了確保整個投資萬無一失,竟把自己已懷孕的寵姬獻給異人為夫人。此一寵姬即是趙姬,嬴政之生母。

呂不韋娶邯鄲諸姬絕美者與居,知其有娠,異人從不韋飲,見而請之。不韋佯怒,既而獻之,孕期年而生子政,異人遂以為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秦乘勝包圍邯鄲,激發趙人憤恨,欲殺異人而後快。幸得呂不韋用金收買守城者,異人才成功脫身。

邯鄲之圍,趙人欲殺之,異人與不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脫亡赴秦軍,遂得歸。(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後來改名子楚,因華陽夫人出身楚國,視異人如己出之子。

異人楚服而見華陽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當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資治通鑑卷五)

公元前 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次年,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

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以子楚為太子。(資治通鑑卷六)

在位僅三日,孝文王即離世,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

冬,十月,己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為莊襄王。尊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夏姬為夏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呂不韋先被委任為相國,再獲封文信侯。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呂不韋為相國。(資治通鑑卷六)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以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相國不韋為文信侯。(資治通鑑卷六)

公元前 247 年,秦莊襄王逝世,太子嬴政繼立,乃趙姬、呂不韋之親生骨肉。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資治通鑑卷六)

文信侯呂不韋部署多年,至今終於得償所願,成為政壇上呼風喚雨之人物,號曰「仲父」。

國事皆決於文信侯,號稱仲父。(資治通鑑卷六)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香港值得英國人引以為傲

德輔 1889 年底因病離港。當時,他可能已經覺得,自己身體無法繼續勝任港督一職,故此在 10 月 31 日提早發表演說,總結任內香港種種變遷。

德輔於演說中指出,香港各方面已經改變。它能夠改變,原因有二:

(1) 得益自和大英帝國直接接觸,致使無數不同種族的人願意離鄉別井,來港發展。

(2) 大量華人因深受自由主義制度、公平待遇、規則正義所吸引,主動 (非被迫) 進入英資企業工作,提供了足夠勞動力。

德輔認為,香港在物質及道德方面的成就,值得世界各國借鏡。另外,英國人應該從香港建設成功,對自己國族身份感自豪。

1891 年是香港開埠 50 周年,英國國務大臣 (the Secretary of State) 特意發出賀電,祝願這座城邦繼續保持繁榮穩定。是年香港非華裔人口已增加到超過 10,000,華人高達 200,000,總體收入約 $ 2,000,000,航運系統能承受 10,000,000 噸貨物,可謂繁盛至極。

儘管「家長威權主義」仍舊存在 (最明顯莫過於國務大臣向港府施壓,不理會立法局內非官守議員及庫務署反對,強行通過增加駐港英軍軍費開支),英商始終喜歡香港,寇松 (George N. Curzon)《遠東問題:日本 - 韓國 - 中國》(Problems of the Far East: Japan - Korea - China) 有以下一段記載,清楚說明他們看法:

與此同時,這裡 (指香港) 的商業競爭明顯較以前激烈......人現在不再期望僥倖,他們相信能力......旅客到處皆可發現由英商聯合組織的強大同盟......他們慢慢累積足夠財富,以確保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返回家鄉,頤養天年。

由於香港崇尚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給予有能者機會創造財富,很多英商前來建立自己一番事業,好讓日後能衣錦還鄉。

不過,長期旅居外地,定必思念家鄉。所以,英商們刻意嚴格保存英國傳統,特別是整潔 (neatness) 和有禮 (decorum)。他們又仿照家鄉建築風格建造私人花園、堤岸等,務求在香港留下永遠的印記。

佘義說得好:

在英商資本和華人勞工奇妙碰觸下,香港這個無利可圖的小島,產生出屬於自己的寶藏。一個用自然花崗岩建成的現代城市已經出現。

今天有人認為「本地華人過去備受英國殖民宗主壓迫」、「香港做到深圳一半就好」,這完全昧於史實。只有在英國殖民管治下,華人才成為「自由人」(free men)。香港亦擁有獨特發展優勢,深圳沒法與之相比。

誠然,倫敦政府未必重視香港,但歷屆港督 (獲殖民地部委派)、英商確實付出了不少心力,此乃無容致疑。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在香港複製英國,一個比英國本土更公平、更傳統、更拼搏的新國度。

他朝香港獨立,仇英情緒固屬多餘,另尋一套主流文化也注定騎驢覓驢,枉費精神。請緊記歐威爾 (George Orwell)《1984》的話:「誰掌握過去,誰就掌握未來」,用心發掘香港屹立百年之道,並將歷史古蹟完好保存,才是正途。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