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 (1375 年),廖永忠被賜死。
廖永忠,巢州 (今安徽巢湖) 人,早年隨兄長廖永安歸附朱元璋,朱元璋說:「汝亦欲富貴乎?」永忠回答:「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自此深受朱賞識。
廖永忠協助廖永安率水師渡江,攻取採石、太平,擒獲陳野先,「定集慶,克鎮江、常州、池州」,討江陰海盜。永安被俘,永忠統領其軍,攻趙普勝江營柵欄,收復池州。陳友諒進犯龍江,他突入敵陣,大敗陳軍。至安慶,克陳友諒水寨;攻江州,「造橋於船尾,名曰天橋,以船乘風倒行」,使天橋與城相接。軍功累積令永忠晉升為中書省右丞。
至正二十三年 (1354 年),廖永忠隨軍攻下南昌,支援安豐。鄱陽湖大戰,張定邊直衝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將他射走。廖永忠駕快船邊追邊射,張定邊身中百餘箭,陳友諒陣營死傷慘重。翌日,廖永忠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又以六艘戰船深入敵陣,然後迅速繞出,震懾敵軍。在涇江口,永忠攔截陳友諒。友諒死,永忠討陳理,陳理投降。回京後,朱元璋「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懸於門」,肯定廖永忠是打敗陳友諒的重要功臣。
徐達攻淮東,張士誠派水師進逼海安,朱元璋命廖永忠退兵回水寨抵禦,徐達卒之攻克淮東諸郡。之後,永忠隨軍征伐張士誠,攻取德清,進克平江,官拜中書平章政事。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平定兩廣等,都是廖永忠的功勞。洪武三年 (1370 年),永忠被封為德慶侯,年祿一千五百石,並授予世券。
廖永忠雖為明朝開國名將,卻犯了以下幾個致命錯誤:
1. 喜歡揣摩上意 (「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2. 未有聽從朱元璋指示,迎韓林兒回應天,反而在瓜步把韓林兒殺死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3. 和喜歡針對「淮西派」的「浙東派」楊憲過從甚密 (「及楊憲為相,永忠與相比。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
汲汲於封爵問題不大,最過份是替朱元璋出主意,兼對付朱元璋的自己人 (李善長等)。「僭用龍鳳」未必真有其事,但朱元璋懷疑廖永忠有僭越不臣之心,是相當清楚的。
廖永忠被賜死,年僅五十三歲。永忠之孫廖鏞、廖銘同為方孝孺之門人。「孝孺死,鏞、銘收其遺骸,葬到處寶門外山上。甫畢,亦見收,論死」。值得留意是方孝孺出身,浙江寧海縣人,和宋濂、劉基齊名。廖永忠和「浙東派」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呼之欲出。
《明史》對廖永忠的評價是:「智勇超邁,功亞宋、潁,皆不得以功名終,身死爵除,為可慨矣。」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楊憲被殺
洪武三年 (1370 年),中書左丞楊憲被殺。他的死,揭示朱元璋陣營內部有矛盾。
楊憲,《明史》無傳,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三月朔,太祖率諸將取集慶路……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得儒士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皆錄用之。
朱元璋攻集慶成功為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年)。夏煜、孫炎、楊憲等加入朱元璋陣營,亦當於此時。三人俱為「儒士」,換言之,他們都是知識分子。
《明史・夏煜傳》:
夏煜,字允中,江寧人。有俊才,工詩,辟為中書省博士。婺州平,調浙東分省,兩使方國珍,咸稱旨。太祖征陳友諒,儒臣惟劉基與煜侍。鄱陽戰勝,太祖所與草檄賦詩者,煜其一也。洪武元年使總制浙東諸府,與高見賢、楊憲、凌說四人以伺察搏擊為事,後俱以不良死。
《明史・孫炎傳》:
孫炎,字伯融,句容人。面鐵色,跛一足。談辨風生,雅負經濟。與丁復、夏煜遊,有詩名。太祖下集慶,召見,請招賢豪成大業。時方建行中書省,用為首掾。從征浙東,授池州同知,進華陽知府,擢行省都事。克處州,授總制。太祖命招劉基、章溢、葉琛等,基不出。炎使再往,基遺以寶劍。炎作詩,以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人臣不敢私,封還之。遺基書數千言,基始就見,送之建康。時城外皆賊,城守無一兵。苗軍作亂,殺院判耿再成,執炎及知府王道同、元帥朱文剛,幽空室,脅降,不屈。賊帥賀仁德燖雁鬥酒啖炎,炎且飲且罵。賊怒,拔刀叱解衣,炎曰:「此紫綺裘,主上所賜,吾當服以死。」遂與道同、文剛皆見害,時年四十。追贈丹陽縣男,建像再成祠。
夏煜「工詩」,孫炎「與丁復、夏煜遊,有詩名」,二人俱擅長文學,非經史。
劉基之所以出山,跟孫炎有關。劉基,浙東青田人。以劉基為首,夏煜、孫炎組成的政治派系,基本上可稱為「浙東派」。
楊憲與夏煜、孫炎同期加入,後與夏煜「以伺察搏擊為事」,他自然是「浙東派」一分子,亦精於文學。
朱元璋對楊憲是什麼一種態度,《明史・張士誠傳》:
是歲,太祖亦下集慶,遣楊憲通好於士誠。其書曰:「昔隗囂稱雄於天水,今足下亦擅號於姑蘇,事勢相等,吾深為足下喜。睦鄰守境,古人所貴,竊甚慕焉。自今信使往來,毋惑讒言,以生邊釁。」士誠得書,留憲不報。已,遣舟師攻鎮江。徐達敗之於龍潭。太祖遣達及湯和攻常州。士誠兵來援,大敗,失張、湯二將,乃以書求和,請歲輸粟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太祖答書,責其歸楊憲,歲輸五十萬石。士誠復不報。
假如朱元璋不重視楊憲,他斷不會安排楊憲跟張士誠通好,也不會「責其歸楊憲」。
楊憲深受朱元璋重用,除了文采,還有情報的提供。《明史・擴廓帖木兒傳》:
張昶仕明,累官中書省參知政事,有才辨,明習故事,裁決如流,甚見信任。自以故元臣,心嘗戀戀。會太祖縱降人北還,昶附私書訪其子存亡。楊憲得書稿以聞,下吏按問。昶大書牘背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太祖乃殺之。而擴廓幕下士不屈節縱出塞者,有蔡子英。
《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四:
會和臥病,憲往候,偶於昶臥內得書稿,遂奏。
楊憲在揭發張昶心懷北元一事上,立下大功,時為至正二十七年 (1367 年)。
《明史・李善長傳》: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 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陽,善長迎謁。知其為里中長者,禮之,留掌書記。嘗從容問曰:「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對曰:「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稱善。從下滁州,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甚見親信。
……太祖為吳王,拜右相國。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太祖有所招納,輒令為書……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
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與中丞劉基爭法而訽。基不自安,請告歸……
……丞相胡惟庸初為甯國知縣,以善長薦,擢太常少卿,後為丞相,因相往來。而善長弟存義子佑,惟庸從女婿也……
論加入朱元璋陣營的年資,劉基不及李善長。李善長出身濠州,與朱元璋為同鄉。胡惟庸獲善長推薦方可進入中央,他是善長的人。李善長、胡惟庸的政治派系,稱為「淮西派」。
劉辰《國初事跡》:
楊憲、凌說、高見賢、夏煜嘗言:「李善長無宰相才。」太祖曰:「善長雖無宰相才,與我同里,我自起兵,事我涉歷艱難,勤勞簿書,功亦多矣。我既為家主,善長當相我,蓋用勛舊也,今後勿言。」
太祖用高見賢為檢校,嘗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太祖知之。又與僉事夏煜惟務劾人,李善長畏之。
根據上述兩條,「浙東派」對「淮西派」步步進逼。
《國初事跡》復有以下一條:
太祖嘗曰:「楊憲可居相位。」憲數言李善長無大材。胡惟庸謂善長曰:「楊憲為相,我等淮人不得為大官矣。」憲因劾汪廣洋不公不法,李善長排陷大臣、放肆為奸等事,太祖以極刑處之。
李善長當時已辭官隱居。胡惟庸的話,對善長退讓頗感不滿。
楊憲本來為朱元璋所賞識,差點「可居相位」,就是因為對「淮西派」攻擊過甚,興風作浪,不給皇帝面子,卒之落得被殺收場,遭「以極刑處之」。
弔詭的是,「浙東派」最高領袖劉基,竟不贊成以楊憲為相,《明史・劉基傳》:
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
劉基認為,楊憲太執持一己偏見,未能做到「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乃其致命傷。竊以為這和楊憲精於文學而疏於經史有關。
「浙東派」受挫,令「淮西派」得以坐大,間接為日後胡惟庸、李善長的悲劇埋下伏筆。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明太祖德政
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一個是漢高祖劉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亦只有兩次北伐成功。一次是徐達、常遇春驅逐蒙古人,一次是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消滅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他即位後,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並改革元朝遺留下來的劣政,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洪武元年 (1368 年),又下令各處荒田,農民墾種後歸自己所有,免徭役三年,原業主若還鄉,地方官於旁近荒田內如數撥與耕種。同時政府組織農民大規模興修水利,開塘堰、浚河、修陂渠堤岸,促進農業。
另外,明太祖尊重老年人,且貶抑商人 (農民可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商人只能穿絹、布兩種衣料。商人考學、當官都有限制),重農抑商。
為了徹底肅清北元的殘餘勢力,明太祖下令向北追擊。洪武二年 (1369 年),明軍俘虜丞相脫火赤等萬餘人。三年 (1370 年),徐達大破王保保,俘虜虎林赤、察罕不花、韓扎兒等十萬餘人。二十年 (1387 年),明軍越過長城,偷襲元軍大寨,俘虜北元殘餘勢力八萬人。蒙古從此一蹶不振,分裂為韃靼、瓦刺、兀良哈三部。
王保保 (擴廓帖木兒) 是元末重要將領,也是北元政權的支柱。洪武三年兵敗後,他逃往和林。五年 (1372 年),王保保擊敗徐達所率領的十五萬北伐軍,斷絕了明太祖佔領元朝全部故地的企圖。明太祖派人到察罕帖木兒的墳前掃墓、拜祭,又多次去信招降,王保保依然不為所動。八年 (1375 年),王保保逝世。
《明史‧職官志》:「洪武十七年 (1384 年) 鑄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置宮門中。」《明史‧宦官傳》:「嘗鐫鐵牌置宮門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明史‧馬皇后傳》:「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可見明太祖極力防止外戚與宦官專權。
洪武三年 (1370 年),明太祖詔令戶部,清查全國戶口。十四年 (1381 年),命令全國各郡縣編纂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賦出於土田,役出於丁口,土田丁口皆歸於戶,故黃冊實為總計土田丁口的戶籍冊。至於魚鱗圖冊,照度量田苗 (禾苗) 之圖,分區為冊,狀如魚鱗。田苗買賣均隨時登記,防止地主漏稅 (明太祖派周鑄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實田畝,在松江編制魚鱗圖冊。洪武二十年,即 1387 年,全國完成編制,以里為單位,一百一十戶為里)。
《明史‧食貨志》:「魚鱗冊為經,土田之訟質焉,黃冊為緯,賦役之法定焉」。
洪武八年 (1375 年),要求天下立社學,招收八至十五歲的兒童入讀。兒童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再學習經、史、曆、算等知識。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他即位後,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並改革元朝遺留下來的劣政,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洪武元年 (1368 年),又下令各處荒田,農民墾種後歸自己所有,免徭役三年,原業主若還鄉,地方官於旁近荒田內如數撥與耕種。同時政府組織農民大規模興修水利,開塘堰、浚河、修陂渠堤岸,促進農業。
另外,明太祖尊重老年人,且貶抑商人 (農民可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商人只能穿絹、布兩種衣料。商人考學、當官都有限制),重農抑商。
為了徹底肅清北元的殘餘勢力,明太祖下令向北追擊。洪武二年 (1369 年),明軍俘虜丞相脫火赤等萬餘人。三年 (1370 年),徐達大破王保保,俘虜虎林赤、察罕不花、韓扎兒等十萬餘人。二十年 (1387 年),明軍越過長城,偷襲元軍大寨,俘虜北元殘餘勢力八萬人。蒙古從此一蹶不振,分裂為韃靼、瓦刺、兀良哈三部。
王保保 (擴廓帖木兒) 是元末重要將領,也是北元政權的支柱。洪武三年兵敗後,他逃往和林。五年 (1372 年),王保保擊敗徐達所率領的十五萬北伐軍,斷絕了明太祖佔領元朝全部故地的企圖。明太祖派人到察罕帖木兒的墳前掃墓、拜祭,又多次去信招降,王保保依然不為所動。八年 (1375 年),王保保逝世。
《明史‧職官志》:「洪武十七年 (1384 年) 鑄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置宮門中。」《明史‧宦官傳》:「嘗鐫鐵牌置宮門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明史‧馬皇后傳》:「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可見明太祖極力防止外戚與宦官專權。
洪武三年 (1370 年),明太祖詔令戶部,清查全國戶口。十四年 (1381 年),命令全國各郡縣編纂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賦出於土田,役出於丁口,土田丁口皆歸於戶,故黃冊實為總計土田丁口的戶籍冊。至於魚鱗圖冊,照度量田苗 (禾苗) 之圖,分區為冊,狀如魚鱗。田苗買賣均隨時登記,防止地主漏稅 (明太祖派周鑄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實田畝,在松江編制魚鱗圖冊。洪武二十年,即 1387 年,全國完成編制,以里為單位,一百一十戶為里)。
《明史‧食貨志》:「魚鱗冊為經,土田之訟質焉,黃冊為緯,賦役之法定焉」。
洪武八年 (1375 年),要求天下立社學,招收八至十五歲的兒童入讀。兒童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再學習經、史、曆、算等知識。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元順帝北走
朱元璋佔據湖北各地,自稱「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立長子朱標為世子。至正二十五年 (公元 1365 年)
冬天,下令討伐張士誠。兩年後,徐達克平江,張士誠被俘。朱元璋全面控制江南。至正二十六年 (公元 1366 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韓林兒至金陵應天府,途中在瓜步渡長江時,韓林兒所乘船隻沉沒,韓溺死水中,有謂朱元璋吩咐廖永忠謀殺小明王。
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 1367 年),朱元璋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同時擬訂北伐策略:先攻山東,再攻河南、入陝西潼關,最後進軍元朝首都大都。徐達奉命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領兵二十五萬,由淮河北上中原。徐達破山東濟南,方國珍不久亦投降,隨著河南、山西落入朱元璋手中,元朝大勢已去。
徐達,濠州鍾離人,曾祖父徐五四,祖父徐四七,父親徐六四,世代務農,目不識丁 (觀其改名可知)。至正十三年 (公元 1353 年) 加入紅巾軍郭子興部隊。
常遇春,懷遠人 (今安徽),《明太祖實錄》:
遇春,懷遠人,性剛毅,有勇力,年二十三。為群盜劉聚所得,愛其驍勇,拔居左右。遇春見聚日事剽掠,無遠圖,察其必敗。聞上
(朱元璋) 居和陽,恩威日著,兵行有律,獨率十餘人來歸。未至,困臥田間,夢神人被金甲擁盾呼之曰:「起起,主君來。」忽寤,見上騎從至,即與其徒迎拜,乞歸附。上喜其壯勇,用以為前鋒。
至正二十八年初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建國號明,改元洪武,是為「明太祖」。同年八月,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元順帝北走,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享祚僅八十九年。
元順帝 (朱元璋認為他「順天應人」,上諡號順皇帝,蒙古人則以惠宗為其廟號) 妥懽貼睦爾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不少人以為順帝北逃後,元朝便滅亡,其實不然。以順帝為首的北元政權,仍以大漠為根據地,跟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對著幹。
元順帝即位初期,也非完全一無是處。當時伯顏當政,倒行逆施,順帝遂聯合伯顏的侄子脫脫,發動政變,將伯顏拉下馬。
脫脫上台後,一洗伯顏年代獨攬軍政大權、大量引用親信為高官、製造冤假錯案、廢除科舉、加大壓制漢人等弊病,實行一連串改革 (史稱「脫脫更化」),包括:
1. 恢復科舉。大興國子監。
2. 置宣文閣,開經筵。
3. 恢復太廟四時祭及其他禮儀制度。
4. 平反冤獄。
5. 允許民間養馬,減鹽稅。
6. 編《遼史》、《金史》、《宋史》。
元順帝亦下令:
a. 裁減宮女、宦官,減少宮廷開支。
b. 頒佈《至正條格》,完善法制。
c. 舉薦守令,加強廉政。
d. 舉薦逸隱之士,選拔人才。
e. 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行,考察地方發展狀況,查辦地方官員違法犯罪行為。
f. 裁減僧尼。
奈何新政並未觸及土地兼併等問題,財困無從解決。
順帝後期怠於政事,沉溺於「行房中運氣之術」。濫發鈔票造成通貨膨脹,加上脫脫派賈魯治理黃河,賈魯竟徵發民工十五萬,軍士二萬,加重了徭役,紅巾軍在至正十一年 (公元 1351 年) 起事,終於激發反元浪潮。
朝廷內部「帝黨」(以元順帝為首) 與「太子黨」(以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為首) 明爭暗鬥,孛羅帖木兒得到順帝支持,擴廓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養子,王保保) 則屬太子黨。至正二十四年 (公元 1364 年),孛羅帖木兒以匿護罪臣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被解除兵權。孛羅帖木兒拒不聽命,舉兵攻京師大都,迫順帝復其職。及後撤軍返回大同。皇太子回京,徵調擴廓帖木兒調動軍隊守衛京師,分道進攻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與老的沙等再次以「清君側」為名,率兵攻大都。皇太子出逃太原。孛羅帖木兒入見順帝。順帝命他為太保、中書左丞相。未幾詔加開府儀同三司、太保、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軍馬。至正二十五年 (公元 1365 年),皇太子與擴廓帖木兒聯軍攻大都,孛羅帖木兒戰敗,不久被順帝派人刺殺。
中央朝政混亂,在外各行省乘機各行其是,元順帝因而控制不住全國。徐達大軍逼近大都,元順宗夜半開大都的健德門北奔,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后妃、臣僚等逃離大都,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漠北。
順帶一提,元順帝皇后奇氏,愛猷識理達臘妻子權氏、金氏,都是高麗 (今韓國)
人。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朱陳大戰
童承敘《平漢錄》:「陳友諒,沔陽人,本姓謝,祖千一,贅於陳,遂從其姓。父普才,黃蓬漁子也。」此說為《明史》所採納。陳友諒年少時略通文義,姿貌豐偉,膂力過人,優於武藝,曾任元沔陽總管府獄吏。
至正十一年 (公元 1351 年) 八月,徐壽輝、彭瑩玉、鄒普勝等人在蘄州 (今湖北) 起事。十月,攻克蘄水,建立政權,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徐壽輝被擁立為帝。倪文俊從徐壽輝起義,陳友諒不久投效倪文俊。
至正十五年 (公元 1355 年) 正月,徐壽輝遣倪文俊破沔陽。八月,陳友諒協助倪文俊攻佔武昌、漢陽,並著手研製大型戰艦。次年 (公元 1356 年),陳友諒晉升為天完「領兵元帥」,率軍水陸並進,一舉攻下江州。
至正十七年 (公元 1357 年) 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陳友諒乘機襲殺倪文俊,因功升為「平章政事」。他領兵攻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八年 (公元 1358 年),陳友諒率軍從武昌沿江而下,攻陷安慶等地。至正十九年 (公元 1359 年),殺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自立為漢王。
徐壽輝,布販出身,全盛時期,以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兵元帥」,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中央六部,有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況普天、歐普祥、陳普文、趙普勝、傅友德等悍將。隨著彭瑩玉戰死,倪文俊手握實權,徐壽輝被架空。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實權轉移至他手中。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 閏五月,陳友諒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在太平路采石五通神廟刺殺徐壽輝,以鐵撾擊碎徐壽輝首級。
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一方面遣胡大海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一方面離間張士誠,使其按兵不動。至正二十一年 (公元 1361 年)、二十二年 (公元 1362 年),朱元璋多次領兵西剿陳友諒,友諒大敗,失去安慶、建昌、龍興等地。
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 1363 年) 四月,陳友諒親率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 (今南昌),朱元璋命侄兒朱文正為洪都大都督,負責洪都軍務,兵力約有四萬 (一說兩萬)。陳友諒親自督戰,不分晝夜對洪都城發動猛烈攻擊,守軍苦戰,邊戰邊修補城牆。最後,朱元璋援軍趕至 (張士誠部將呂珍圍攻退守安豐的小明王韓林兒及丞相劉福通,朱元璋不顧劉基反對,派軍北上解安豐之圍,結果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此後,韓林兒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為皇帝。陳友諒趁朱元璋主力軍北上,率六十萬水師進攻洪都),陳友諒撤退,保衛戰共持續了八十五日。
陳友諒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隊對峙。友諒自恃擁有巨艦,採用砲攻,朱元璋座艦中彈,幾乎被漢軍俘虜。後來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用投石機火攻,漢軍二十幾艘樓船、艦船受損,傷亡慘重。適值鄱陽湖因秋陽久曬導致水位降低,漢軍樓船太重,擱淺、不敢靠岸者不知凡幾。比觀之下,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有利攻擊,也可以靠岸紮水寨作持久戰。結果,漢軍八月下旬企圖突圍退回武昌失敗,陳友諒中流矢死,全軍瓦解。朱元璋乘機攻佔湖北各地,為平定江南奠下基礎。
至正十一年 (公元 1351 年) 八月,徐壽輝、彭瑩玉、鄒普勝等人在蘄州 (今湖北) 起事。十月,攻克蘄水,建立政權,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徐壽輝被擁立為帝。倪文俊從徐壽輝起義,陳友諒不久投效倪文俊。
至正十五年 (公元 1355 年) 正月,徐壽輝遣倪文俊破沔陽。八月,陳友諒協助倪文俊攻佔武昌、漢陽,並著手研製大型戰艦。次年 (公元 1356 年),陳友諒晉升為天完「領兵元帥」,率軍水陸並進,一舉攻下江州。
至正十七年 (公元 1357 年) 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陳友諒乘機襲殺倪文俊,因功升為「平章政事」。他領兵攻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八年 (公元 1358 年),陳友諒率軍從武昌沿江而下,攻陷安慶等地。至正十九年 (公元 1359 年),殺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自立為漢王。
徐壽輝,布販出身,全盛時期,以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兵元帥」,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中央六部,有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況普天、歐普祥、陳普文、趙普勝、傅友德等悍將。隨著彭瑩玉戰死,倪文俊手握實權,徐壽輝被架空。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實權轉移至他手中。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 閏五月,陳友諒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在太平路采石五通神廟刺殺徐壽輝,以鐵撾擊碎徐壽輝首級。
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朱元璋一方面遣胡大海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一方面離間張士誠,使其按兵不動。至正二十一年 (公元 1361 年)、二十二年 (公元 1362 年),朱元璋多次領兵西剿陳友諒,友諒大敗,失去安慶、建昌、龍興等地。
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 1363 年) 四月,陳友諒親率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 (今南昌),朱元璋命侄兒朱文正為洪都大都督,負責洪都軍務,兵力約有四萬 (一說兩萬)。陳友諒親自督戰,不分晝夜對洪都城發動猛烈攻擊,守軍苦戰,邊戰邊修補城牆。最後,朱元璋援軍趕至 (張士誠部將呂珍圍攻退守安豐的小明王韓林兒及丞相劉福通,朱元璋不顧劉基反對,派軍北上解安豐之圍,結果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此後,韓林兒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為皇帝。陳友諒趁朱元璋主力軍北上,率六十萬水師進攻洪都),陳友諒撤退,保衛戰共持續了八十五日。
陳友諒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隊對峙。友諒自恃擁有巨艦,採用砲攻,朱元璋座艦中彈,幾乎被漢軍俘虜。後來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用投石機火攻,漢軍二十幾艘樓船、艦船受損,傷亡慘重。適值鄱陽湖因秋陽久曬導致水位降低,漢軍樓船太重,擱淺、不敢靠岸者不知凡幾。比觀之下,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有利攻擊,也可以靠岸紮水寨作持久戰。結果,漢軍八月下旬企圖突圍退回武昌失敗,陳友諒中流矢死,全軍瓦解。朱元璋乘機攻佔湖北各地,為平定江南奠下基礎。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起兵反元
朱元璋出身於濠州鍾離縣一個貧農家庭。至正四年四月 (公元 1344 年),淮北大旱,引發饑荒。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兄長相繼離世,他於是入皇覺寺為僧。入寺五十日,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被迫離鄉別井,為行腳僧。
至正十二年 (公元 1352 年) 二月,湯和來信勸朱元璋投靠紅巾軍郭子興。
元順帝在位期間,朝政腐敗,天災不斷,韓山童、劉福通等人,以「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為號召,率領群眾反元。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紅巾軍。郭子興是紅巾軍中濠州五帥之一。
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屢立戰功,子興將養女馬氏 (即後來的馬皇后) 許配給他,朱元璋搖身一變成為朱公子。當時,郭子興和孫德崖、趙均用不和,朱元璋為免捲入其中,主動要求返家鄉招募新兵。他不久領兵攻下滁州。
至正十四年 (公元 1354 年) 是關鍵的一年。馮國用與弟弟馮勝投靠朱元璋。馮氏兄弟喜愛讀書,精通兵法,朱元璋常詢問二人天下大計。
另外,李善長亦加入朱元璋陣營。善長有謀略,通曉法家學說。朱元璋曾從容地問:「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善長回答:「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深受朱元璋賞識及重用。
郭子興在濠州被孫德崖及趙均用迫走,前來滁州投靠朱元璋。張士誠據高郵,元朝丞相脫脫率大軍討伐,分兵攻六合,六合乃滁州屏障,朱元璋於是領兵援六合。脫脫和哈麻有嫌隙,哈麻挑撥奇皇后、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順帝與脫脫的關係,並指使別人彈劾脫脫兄弟罪惡,勞師費財。脫脫卒之被免職,交出兵權。滁州轉危為安。朱元璋以滁州地小,進攻長江北岸的和州。
郭子興未幾病逝。郭子興次子郭天敘被立為都元帥,朱元璋與郭子興妻弟張天祐為副元帥,遙奉韓林兒的大宋龍鳳政權。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先後歸附,令朱元璋部隊聲勢大振,著手渡江攻采石、太平路,並計劃取集慶 (今南京)。
元軍降將陳野先表示願協助紅巾軍攻集慶,郭天敘與張天祐感軍功不及朱元璋,決定聯合陳野先,搶先揮軍進攻。結果迎來陳野先叛變,郭、張二人被殺。朱元璋成為都元帥,統領郭子興舊部。至正十六年 (公元 1356 年),朱元璋領軍再攻集慶,取得成功,以此為根據地,改名應天府。
朱元璋攻佔應天後,徐達克常熟,「蘇常熟,天下足」,自此朱元璋不愁沒糧食。至正十八年 (公元 1358 年),取婺州,翌年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地區。朱升、宋濂、劉基在這時加入朱元璋陣營。
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為朱元璋所採納。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陳友諒崛起,朱元璋即將面臨考驗。
至正十二年 (公元 1352 年) 二月,湯和來信勸朱元璋投靠紅巾軍郭子興。
元順帝在位期間,朝政腐敗,天災不斷,韓山童、劉福通等人,以「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為號召,率領群眾反元。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紅巾軍。郭子興是紅巾軍中濠州五帥之一。
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屢立戰功,子興將養女馬氏 (即後來的馬皇后) 許配給他,朱元璋搖身一變成為朱公子。當時,郭子興和孫德崖、趙均用不和,朱元璋為免捲入其中,主動要求返家鄉招募新兵。他不久領兵攻下滁州。
至正十四年 (公元 1354 年) 是關鍵的一年。馮國用與弟弟馮勝投靠朱元璋。馮氏兄弟喜愛讀書,精通兵法,朱元璋常詢問二人天下大計。
另外,李善長亦加入朱元璋陣營。善長有謀略,通曉法家學說。朱元璋曾從容地問:「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善長回答:「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深受朱元璋賞識及重用。
郭子興在濠州被孫德崖及趙均用迫走,前來滁州投靠朱元璋。張士誠據高郵,元朝丞相脫脫率大軍討伐,分兵攻六合,六合乃滁州屏障,朱元璋於是領兵援六合。脫脫和哈麻有嫌隙,哈麻挑撥奇皇后、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順帝與脫脫的關係,並指使別人彈劾脫脫兄弟罪惡,勞師費財。脫脫卒之被免職,交出兵權。滁州轉危為安。朱元璋以滁州地小,進攻長江北岸的和州。
郭子興未幾病逝。郭子興次子郭天敘被立為都元帥,朱元璋與郭子興妻弟張天祐為副元帥,遙奉韓林兒的大宋龍鳳政權。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先後歸附,令朱元璋部隊聲勢大振,著手渡江攻采石、太平路,並計劃取集慶 (今南京)。
元軍降將陳野先表示願協助紅巾軍攻集慶,郭天敘與張天祐感軍功不及朱元璋,決定聯合陳野先,搶先揮軍進攻。結果迎來陳野先叛變,郭、張二人被殺。朱元璋成為都元帥,統領郭子興舊部。至正十六年 (公元 1356 年),朱元璋領軍再攻集慶,取得成功,以此為根據地,改名應天府。
朱元璋攻佔應天後,徐達克常熟,「蘇常熟,天下足」,自此朱元璋不愁沒糧食。至正十八年 (公元 1358 年),取婺州,翌年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地區。朱升、宋濂、劉基在這時加入朱元璋陣營。
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為朱元璋所採納。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陳友諒崛起,朱元璋即將面臨考驗。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小女孩 N
第一次認識小女孩 N,她手上拿著一隻小狗毛公仔,校長問:「這隻小狗叫什麼名字?」小女孩 N
興奮地回答:「牠叫喵喵!牠叫喵喵!」校長大惑不解,喃喃自語:「明明是小狗,怎會叫做喵喵?」小女孩 N 卻依然故我:「牠叫喵喵!牠叫喵喵!」
清湯掛麵的髮型、圓圓的臉蛋是她討人歡喜的原因之一。不過,最要命還是她的眼神,以及那份天真無邪。當你跟她談話,你望著她,她彷彿可以看穿你內心所想,繼而逗你高興。年齡不是障礙,總之她知道你,你亦慢慢覺得她與別不同。這種感覺很奇妙。她又喜歡大聲向各位老師講再見,無論於商場、公園、學校皆然。真情流露,有時換來老師們冷淡回應,頗替其感到可悲。
小女孩 N 有兩個母親。親生媽媽已和爸爸離異,另結新歡,不想有負累隨身。爸爸則愛上大陸少女,對其疏於照顧。有一段時間,小女孩 N 因沒有交齊功課、通告,經常給老師們責備,沉默取代了微笑。
其實,她是很想別人在意自己的。今天放學,她在校門前手舞足蹈,老師們未有給予反應,我倒注視著她一舉一動。卒之,她主動告訴我往昔學過跆拳道、跳舞、畫畫等。我了解她更多。
但願很想受到注視的小可愛,將來有更多人懂得欣賞她。
清湯掛麵的髮型、圓圓的臉蛋是她討人歡喜的原因之一。不過,最要命還是她的眼神,以及那份天真無邪。當你跟她談話,你望著她,她彷彿可以看穿你內心所想,繼而逗你高興。年齡不是障礙,總之她知道你,你亦慢慢覺得她與別不同。這種感覺很奇妙。她又喜歡大聲向各位老師講再見,無論於商場、公園、學校皆然。真情流露,有時換來老師們冷淡回應,頗替其感到可悲。
小女孩 N 有兩個母親。親生媽媽已和爸爸離異,另結新歡,不想有負累隨身。爸爸則愛上大陸少女,對其疏於照顧。有一段時間,小女孩 N 因沒有交齊功課、通告,經常給老師們責備,沉默取代了微笑。
其實,她是很想別人在意自己的。今天放學,她在校門前手舞足蹈,老師們未有給予反應,我倒注視著她一舉一動。卒之,她主動告訴我往昔學過跆拳道、跳舞、畫畫等。我了解她更多。
但願很想受到注視的小可愛,將來有更多人懂得欣賞她。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剎那燃起、剎那熄滅的火花
2016 年 8 月 23 日是令我心醉的日子,2016 年 8 月 29
日則是令我心痛的日子。同一個女生,既帶給我最深刻難忘的回憶,但也帶給我終身難以平復的刺痛。
事過境遷,人去樓空,馬姑娘早已消失了,在另一時空間擔當馬老師,繼續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呢?仍舊在故地逗留,為過去的種種回憶守夜。
歷史從來未有消逝,卻因無人述說而得不到彰顯。現在我嘗試將這兩天種種仔細交代,亦算是盡了我對自身生命史論述的一分責任。
(一)
馬姑娘在 8 月 30 日離開趙小。她是我一位很要好的同事。我本來打算約她 8 月 22 日吃午飯餞別,卻因趙小某某副校給我面色,我心有不甘,連帶放了姑娘飛機,8 月 22 日的午飯告吹了。
我第一次邀約女生吃飯,第一次放人飛機。當天晚上,我抑鬱難平,留了一段很長的留言給姑娘,我想一切都不可再的了。怎料到姑娘翌日早上竟主動邀約我說:「不如今日下晝一齊食飯丫」。那時我真的喜出望外,再無拒絕的理由。我還記得她說感受到我留言裡表白心靈的威力呢!
那天的她,異常地漂亮。我曾跟她提過,她把長髮放下是最美的,穿著長裙是最美的。她都做了,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吃飯前的早上,我們談了很多話題。最有印象是她談往浸大宗哲系面試,讀《蘇菲的世界》。她未曾看畢此書,笑說自己蠢,我安慰說:「不蠢,你冰雪聰明。」如斯畫面,現在重看,令人回味。
午飯時間將至,我見姑娘不在教員室,猜想她可能於圖書館。果然不出所料,姑娘在靠窗的書櫃旁坐下休息。她問我是否來找她,我說我猜到她一定在這裡。她表示身體有點不舒服,我勸她看醫生,吃飯可以另擇時間再吃,她不願。
回到教員室,我見姑娘用手按著肚子,狀甚痛苦。我再次勸她放棄和我吃飯,她始終堅持。最後,她向學校請了半天假,跟我的飯局則如常進行。看著她,我一方面十分擔心,一方面很是感激。她的堅持,尤其令我動容。
我們從趙小出發前往青衣城。天公總算造美,陽光普照。姑娘畢竟是女生,撐起傘子擋陽光,儼如英式淑女模樣。我則依然故我,被太陽灑得汗如雨下。姑娘沒有嫌棄我粗野,我也沒有怪責姑娘「姿整」。大家做回自己,一起談天說地。我問姑娘平時有沒有用美白用品,她說會買便宜的。我又跟她分享亡母生前愛往旺角購買面膜。姑娘則分享下廚、在家中造肥皂的心得。
其實,談什麼話題並不重要,最要緊是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陪伴自己,如斯光景,人生幾何?當時,我不禁吐了句:「都唔知第日仲有冇機會好似而家咁」,姑娘笑說:「有」,她自然不知人生充斥種種曲折、無奈、不如意。
(二)
進入青衣城,姑娘問我有什麼不可以吃。我說:「冇所謂」。姑娘知我患有痛風,不可吃海鮮,最後她選了一家台式餐廳 - 「小王牛肉麵」。我倒是第一次吃台式食品。
看著她細心觀望餐牌,感覺很夢幻。我的人生向來悲苦,從來吃飯只是自己一個吃,大家樂、燒味店乃我迫於無奈愛上。我那會想到可以跟一名漂亮可愛的女生同檯品嚐台式食品呢?但現實卻發生了,很奇怪。
姑娘的善解人意,更是令我心動。她要求侍應安排靠牆的座位,方便我倆安靜談天。聽見我表示想喝可樂,她二話不說替我問侍應。我看著她點菜、問我吃什麼、微笑,再看看四周的陳設,越是覺得身處夢境,好不真實。
坦白說,「小王牛肉麵」的食物不太好吃,「五香牛肉麵」並沒有五香和辣味。我對姑娘如實說了,她笑得合不攏嘴。不過,食物不好吃無損整頓飯的難能可貴。整個過程中,我目不轉睛欣賞著姑娘的一顰一笑、手上的小飾物、貼肩的長髮,我知道,這頓飯之後,我再沒有這樣的機會見到她了。
姑娘和我談起往事來。原來她過去曾在深水埗住過一段時間,視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與中老年人交談為家常便飯。適值我亡母年幼時在荃灣海壩村長大,也有類似經歷,聽著聽著,不禁覺得眼前這位小妮子多了一份親切感。
她又提到兒時喜歡到保安道公共圖書館借「白雪公主」影片看,覺得很滿足快樂,與圖書館的不解緣亦因此結下。我則告訴她自身的文史知識主要來自荃灣公共兒童圖書館。
另外,她表示喜歡盪長宏邨那個用樹藤結成的鞦韆。我急不及待幻想相關畫面,想想已夠心醉。
我們當日還談了很多東西 (如姑娘表示想前往台灣旅行),但現在我都記不起了。最有印象是我跟她談到弟弟的問題,她竟然給予我建議改善與弟弟的關係。她又罕有地談起政治議題來,覺得主權移交後較好的年代是董建華主政期間。姑娘談政治,我真的從未聽過,願聞其詳。我說:「姑娘你難得講政治,我遲返學校又點話?」姑娘再次笑得合不攏嘴。
時間過得很快,我不想時間過得那麼快,我希望它停留。由思想化成言辭,我對姑娘喃喃自語:「如果時間係呢一刻停留,你話幾好呢?」姑娘不為意我心中鬱悶,但我自己很清楚內心感受,眼前種種美好光景都是會消逝的。它本來就不屬於我,我是借來享受,又或者是上天恩賜給我的。我希望留得一分得一分,一秒得一秒。我開始奢求,開始多貪。馬姑娘是第一個女生令我萌生這種念頭。
可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賬始終要結。結賬的時候,也有一段小插曲可說。且說我和姑娘都以為要在櫃檯結賬,走至櫃檯前,侍應竟說要回到原來座位等候,我和姑娘笑了笑,我心想:「我地真係大鄉里出城,未見過世面」。
姑娘硬要請我,但我堅持要自己付款。離開餐廳的一刻,我們約定會有下一次吃飯會面的日子。
當天的承諾,未來還有機會兌現嗎?
(三)
姑娘請了半天假,我卻要回到趙小繼續下午的工作。
回程途中,我慨嘆:「第日都唔知有冇機會好似今日咁」,姑娘笑說:「我地咁後生,邊會冇機會?」其實,我所憂慮的,不是年齡大限將至令大家無法見面,而是各走各路後大家還能否繼續保持相知及熟悉,會不會漸生隔閡,繼而走遠。或許姑娘年紀尚小,不太明白我的憂慮。
她告訴我吃完飯後十分開心,連身體的不適都感覺不到了。我勸她盡快看醫生,不要勉強,吃飯可以下次吃。她則回答:「我覺得有啲野應該做,就即刻要做」我心頭感到一陣溫暖。她又安慰我:「只要你相信,我地將來一定會再見!」
看著她走遠,我不捨得,反覆觀望,這一切,姑娘當然不知。
(四)
八二三的一頓飯,本來是替馬姑娘餞別,卻意外令我對姑娘心生情素。
當然,如同世上一切歷史事件般,我對姑娘有好感,也不純粹因為一頓飯,但這頓飯加深了我對她的欣賞、我對她的珍惜,甚至我想她永遠留在我身邊陪伴我,此乃事實。
往後的日子,我們把握僅餘時間聊天,我不只一次對姑娘說:「你對我好重要。冇事業冇哂其他野唔緊要,最緊要有你陪住我,你肯理我。你係我人生入面係獨一無二嘅」,姑娘永遠微笑回答:「多謝」,也不知她真懂還是不懂。
然而,到了 8 月 29 日,一切都幻滅了。一早上的對話令我知道幻想畢竟是幻想,並非現實,現實很殘酷。
8 月 29 日早上,我們幫一位老師執拾視藝室。前一晚,我在面書留言質問姑娘日後能否繼續維持友誼?姑娘未有正面回應。猶記得當天早上,整個氣氛很冷漠。姑娘在玩手機,我則埋頭苦幹,未有說上一句話。後來不知誰先開口,我們才再度交談。
我重覆我種種顧慮,姑娘盡是說不會如我所想,做不做朋友由我自己決定。未幾,談到中學會考,原來她是 2009 年應考的,比我晚四年,我開始明她想法為何與我迥異。
最震撼要算是她透露自己身邊原來有一位多年在意她的男生,在美國工作,希望和她發展成情侶。那一刻,我實在不知如何反應,該高興麼?傷心麼?眼見她興高采烈地談他如何守候多年、有心思送一個音樂盒給自己、凌晨四五點打長途電話來了解自己近況,我知她很快心有所屬,成為他人女朋友了。八二三的美好與殘酷現實對撞,首先扭曲了我的表情。姑娘問:「點解我覺得你聽左好似唔係幾開心?」「冇呀,冇,我冇唔開心」我只能裝作滿不在乎。
我本來沒打算再和她吃飯,我決定不再理睬她,讓時間沖洗情感和記憶。不料半分鐘的灑脫竟因在校門前重遇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她約我一同吃飯,我想拒絕,但情感上做不到,只能不停怪責她:「你真係好衰,每當我決定揮慧劍斬情絲,你總係做啲野令我放唔低你。」馬姑娘也不介意,說:「咁係你自己決定同我食吖嘛」她其實說得對,是我自作孽,自受苦,陷入無盡苦痛都是我的錯。
和八二三的歡樂不同,八二九那頓飯充斥著我的嘆息聲、說教聲,姑娘不會和我在一起,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提點,令她少受些情傷。一邊說,一邊心痛,痛得受不了,就喝口茶故作鎮定,再說下去。
姑娘固然不知我心中所想,我不用她請喝可樂,她還是要請,「5 號呀,你 5 號生日,我地又坐到呢張檯,你話我地今日幾幸運!」她的天真可愛,和我的愁眉苦臉成一對照。這已不再是令人心醉的夢境,而是折磨人感情的畫面。
回程的時候,我刻意重提八二三一些事,姑娘說:「你咁都記得?」我盡力享受那段從青衣公園回到趙小的路程,我相信以後未必會再有這樣的光景。她成為鄰校的同工、他人的女朋友,與我陌生多了。
(五)
8 月 30 日,馬姑娘正式離開趙小。臨走前,她知悉我 9 月 5 日生日,弄了一件芝士蛋糕給我吃,又送了我一份禮物。作為舊友、舊同事,馬姑娘算是盡了所有責任,我衷心感激她所做一切。
9 月 1 日,我按耐不住心中牽掛,打電話給她。電話另一端傳來熟悉的聲音,精神意態卻完全不同。「我見到好多靚姐姐」、「原來呢度係用視像做早會」、「啲同事都幾 friendly」、「我諗我係時候要進修喇」。我無言以對,隨便附和幾句了事。要發生的終於發生,她不再是馬姑娘,是馬老師。
9 月 3 日,我約她見面,她不斷說笑,前所未有的亢奮,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她。我問她:「我地仲可唔可以好似以前一樣,做好朋友?」,她不經意答了一句:「我唔知,你成日諗野諗到咁負面,我唔知。」我默然。
9 月 10 日,我打電話了解她為何不回覆我在面書上的留言?她說:「俾朋友出賣,全身冇力,唔想多講」。我問她戀情,她表示已在建立關係,覺得對方是個可以依靠的人。
9 月 11 日下午,我拆開她 8 月 30 日給我的禮物,有一張卡,字體非常工整,下方署名為「馬姑娘」,不是「馬老師」,撰寫日期為 11-08-2016。我慢慢讀下去,終於明白她對我的心意,妹妹對哥哥的那份情,只可惜這位好妹妹已漸漸遠去,不知會否有一日連影蹤也遍尋不獲。
我再忍受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六)
面對這剎那燃起、剎那熄滅的火花,我尚在平復當中。如何面對一個全新的「好朋友」/「好妹妹」,如何淡化她在我愛戀歷程中的烙印等,我嘗試尋找出路。
無論如何,馬姑娘是我的好同事、好知己,也是我心目中賢妻 (不是女朋友那麼簡單,是賢妻) 的典型。這是定了格的,不會因歲月而改變。
至於其他一切,隨緣吧!
事過境遷,人去樓空,馬姑娘早已消失了,在另一時空間擔當馬老師,繼續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呢?仍舊在故地逗留,為過去的種種回憶守夜。
歷史從來未有消逝,卻因無人述說而得不到彰顯。現在我嘗試將這兩天種種仔細交代,亦算是盡了我對自身生命史論述的一分責任。
(一)
馬姑娘在 8 月 30 日離開趙小。她是我一位很要好的同事。我本來打算約她 8 月 22 日吃午飯餞別,卻因趙小某某副校給我面色,我心有不甘,連帶放了姑娘飛機,8 月 22 日的午飯告吹了。
我第一次邀約女生吃飯,第一次放人飛機。當天晚上,我抑鬱難平,留了一段很長的留言給姑娘,我想一切都不可再的了。怎料到姑娘翌日早上竟主動邀約我說:「不如今日下晝一齊食飯丫」。那時我真的喜出望外,再無拒絕的理由。我還記得她說感受到我留言裡表白心靈的威力呢!
那天的她,異常地漂亮。我曾跟她提過,她把長髮放下是最美的,穿著長裙是最美的。她都做了,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吃飯前的早上,我們談了很多話題。最有印象是她談往浸大宗哲系面試,讀《蘇菲的世界》。她未曾看畢此書,笑說自己蠢,我安慰說:「不蠢,你冰雪聰明。」如斯畫面,現在重看,令人回味。
午飯時間將至,我見姑娘不在教員室,猜想她可能於圖書館。果然不出所料,姑娘在靠窗的書櫃旁坐下休息。她問我是否來找她,我說我猜到她一定在這裡。她表示身體有點不舒服,我勸她看醫生,吃飯可以另擇時間再吃,她不願。
回到教員室,我見姑娘用手按著肚子,狀甚痛苦。我再次勸她放棄和我吃飯,她始終堅持。最後,她向學校請了半天假,跟我的飯局則如常進行。看著她,我一方面十分擔心,一方面很是感激。她的堅持,尤其令我動容。
我們從趙小出發前往青衣城。天公總算造美,陽光普照。姑娘畢竟是女生,撐起傘子擋陽光,儼如英式淑女模樣。我則依然故我,被太陽灑得汗如雨下。姑娘沒有嫌棄我粗野,我也沒有怪責姑娘「姿整」。大家做回自己,一起談天說地。我問姑娘平時有沒有用美白用品,她說會買便宜的。我又跟她分享亡母生前愛往旺角購買面膜。姑娘則分享下廚、在家中造肥皂的心得。
其實,談什麼話題並不重要,最要緊是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陪伴自己,如斯光景,人生幾何?當時,我不禁吐了句:「都唔知第日仲有冇機會好似而家咁」,姑娘笑說:「有」,她自然不知人生充斥種種曲折、無奈、不如意。
(二)
進入青衣城,姑娘問我有什麼不可以吃。我說:「冇所謂」。姑娘知我患有痛風,不可吃海鮮,最後她選了一家台式餐廳 - 「小王牛肉麵」。我倒是第一次吃台式食品。
看著她細心觀望餐牌,感覺很夢幻。我的人生向來悲苦,從來吃飯只是自己一個吃,大家樂、燒味店乃我迫於無奈愛上。我那會想到可以跟一名漂亮可愛的女生同檯品嚐台式食品呢?但現實卻發生了,很奇怪。
姑娘的善解人意,更是令我心動。她要求侍應安排靠牆的座位,方便我倆安靜談天。聽見我表示想喝可樂,她二話不說替我問侍應。我看著她點菜、問我吃什麼、微笑,再看看四周的陳設,越是覺得身處夢境,好不真實。
坦白說,「小王牛肉麵」的食物不太好吃,「五香牛肉麵」並沒有五香和辣味。我對姑娘如實說了,她笑得合不攏嘴。不過,食物不好吃無損整頓飯的難能可貴。整個過程中,我目不轉睛欣賞著姑娘的一顰一笑、手上的小飾物、貼肩的長髮,我知道,這頓飯之後,我再沒有這樣的機會見到她了。
姑娘和我談起往事來。原來她過去曾在深水埗住過一段時間,視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與中老年人交談為家常便飯。適值我亡母年幼時在荃灣海壩村長大,也有類似經歷,聽著聽著,不禁覺得眼前這位小妮子多了一份親切感。
她又提到兒時喜歡到保安道公共圖書館借「白雪公主」影片看,覺得很滿足快樂,與圖書館的不解緣亦因此結下。我則告訴她自身的文史知識主要來自荃灣公共兒童圖書館。
另外,她表示喜歡盪長宏邨那個用樹藤結成的鞦韆。我急不及待幻想相關畫面,想想已夠心醉。
我們當日還談了很多東西 (如姑娘表示想前往台灣旅行),但現在我都記不起了。最有印象是我跟她談到弟弟的問題,她竟然給予我建議改善與弟弟的關係。她又罕有地談起政治議題來,覺得主權移交後較好的年代是董建華主政期間。姑娘談政治,我真的從未聽過,願聞其詳。我說:「姑娘你難得講政治,我遲返學校又點話?」姑娘再次笑得合不攏嘴。
時間過得很快,我不想時間過得那麼快,我希望它停留。由思想化成言辭,我對姑娘喃喃自語:「如果時間係呢一刻停留,你話幾好呢?」姑娘不為意我心中鬱悶,但我自己很清楚內心感受,眼前種種美好光景都是會消逝的。它本來就不屬於我,我是借來享受,又或者是上天恩賜給我的。我希望留得一分得一分,一秒得一秒。我開始奢求,開始多貪。馬姑娘是第一個女生令我萌生這種念頭。
可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賬始終要結。結賬的時候,也有一段小插曲可說。且說我和姑娘都以為要在櫃檯結賬,走至櫃檯前,侍應竟說要回到原來座位等候,我和姑娘笑了笑,我心想:「我地真係大鄉里出城,未見過世面」。
姑娘硬要請我,但我堅持要自己付款。離開餐廳的一刻,我們約定會有下一次吃飯會面的日子。
當天的承諾,未來還有機會兌現嗎?
(三)
姑娘請了半天假,我卻要回到趙小繼續下午的工作。
回程途中,我慨嘆:「第日都唔知有冇機會好似今日咁」,姑娘笑說:「我地咁後生,邊會冇機會?」其實,我所憂慮的,不是年齡大限將至令大家無法見面,而是各走各路後大家還能否繼續保持相知及熟悉,會不會漸生隔閡,繼而走遠。或許姑娘年紀尚小,不太明白我的憂慮。
她告訴我吃完飯後十分開心,連身體的不適都感覺不到了。我勸她盡快看醫生,不要勉強,吃飯可以下次吃。她則回答:「我覺得有啲野應該做,就即刻要做」我心頭感到一陣溫暖。她又安慰我:「只要你相信,我地將來一定會再見!」
看著她走遠,我不捨得,反覆觀望,這一切,姑娘當然不知。
(四)
八二三的一頓飯,本來是替馬姑娘餞別,卻意外令我對姑娘心生情素。
當然,如同世上一切歷史事件般,我對姑娘有好感,也不純粹因為一頓飯,但這頓飯加深了我對她的欣賞、我對她的珍惜,甚至我想她永遠留在我身邊陪伴我,此乃事實。
往後的日子,我們把握僅餘時間聊天,我不只一次對姑娘說:「你對我好重要。冇事業冇哂其他野唔緊要,最緊要有你陪住我,你肯理我。你係我人生入面係獨一無二嘅」,姑娘永遠微笑回答:「多謝」,也不知她真懂還是不懂。
然而,到了 8 月 29 日,一切都幻滅了。一早上的對話令我知道幻想畢竟是幻想,並非現實,現實很殘酷。
8 月 29 日早上,我們幫一位老師執拾視藝室。前一晚,我在面書留言質問姑娘日後能否繼續維持友誼?姑娘未有正面回應。猶記得當天早上,整個氣氛很冷漠。姑娘在玩手機,我則埋頭苦幹,未有說上一句話。後來不知誰先開口,我們才再度交談。
我重覆我種種顧慮,姑娘盡是說不會如我所想,做不做朋友由我自己決定。未幾,談到中學會考,原來她是 2009 年應考的,比我晚四年,我開始明她想法為何與我迥異。
最震撼要算是她透露自己身邊原來有一位多年在意她的男生,在美國工作,希望和她發展成情侶。那一刻,我實在不知如何反應,該高興麼?傷心麼?眼見她興高采烈地談他如何守候多年、有心思送一個音樂盒給自己、凌晨四五點打長途電話來了解自己近況,我知她很快心有所屬,成為他人女朋友了。八二三的美好與殘酷現實對撞,首先扭曲了我的表情。姑娘問:「點解我覺得你聽左好似唔係幾開心?」「冇呀,冇,我冇唔開心」我只能裝作滿不在乎。
我本來沒打算再和她吃飯,我決定不再理睬她,讓時間沖洗情感和記憶。不料半分鐘的灑脫竟因在校門前重遇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她約我一同吃飯,我想拒絕,但情感上做不到,只能不停怪責她:「你真係好衰,每當我決定揮慧劍斬情絲,你總係做啲野令我放唔低你。」馬姑娘也不介意,說:「咁係你自己決定同我食吖嘛」她其實說得對,是我自作孽,自受苦,陷入無盡苦痛都是我的錯。
和八二三的歡樂不同,八二九那頓飯充斥著我的嘆息聲、說教聲,姑娘不會和我在一起,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提點,令她少受些情傷。一邊說,一邊心痛,痛得受不了,就喝口茶故作鎮定,再說下去。
姑娘固然不知我心中所想,我不用她請喝可樂,她還是要請,「5 號呀,你 5 號生日,我地又坐到呢張檯,你話我地今日幾幸運!」她的天真可愛,和我的愁眉苦臉成一對照。這已不再是令人心醉的夢境,而是折磨人感情的畫面。
回程的時候,我刻意重提八二三一些事,姑娘說:「你咁都記得?」我盡力享受那段從青衣公園回到趙小的路程,我相信以後未必會再有這樣的光景。她成為鄰校的同工、他人的女朋友,與我陌生多了。
(五)
8 月 30 日,馬姑娘正式離開趙小。臨走前,她知悉我 9 月 5 日生日,弄了一件芝士蛋糕給我吃,又送了我一份禮物。作為舊友、舊同事,馬姑娘算是盡了所有責任,我衷心感激她所做一切。
9 月 1 日,我按耐不住心中牽掛,打電話給她。電話另一端傳來熟悉的聲音,精神意態卻完全不同。「我見到好多靚姐姐」、「原來呢度係用視像做早會」、「啲同事都幾 friendly」、「我諗我係時候要進修喇」。我無言以對,隨便附和幾句了事。要發生的終於發生,她不再是馬姑娘,是馬老師。
9 月 3 日,我約她見面,她不斷說笑,前所未有的亢奮,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她。我問她:「我地仲可唔可以好似以前一樣,做好朋友?」,她不經意答了一句:「我唔知,你成日諗野諗到咁負面,我唔知。」我默然。
9 月 10 日,我打電話了解她為何不回覆我在面書上的留言?她說:「俾朋友出賣,全身冇力,唔想多講」。我問她戀情,她表示已在建立關係,覺得對方是個可以依靠的人。
9 月 11 日下午,我拆開她 8 月 30 日給我的禮物,有一張卡,字體非常工整,下方署名為「馬姑娘」,不是「馬老師」,撰寫日期為 11-08-2016。我慢慢讀下去,終於明白她對我的心意,妹妹對哥哥的那份情,只可惜這位好妹妹已漸漸遠去,不知會否有一日連影蹤也遍尋不獲。
我再忍受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六)
面對這剎那燃起、剎那熄滅的火花,我尚在平復當中。如何面對一個全新的「好朋友」/「好妹妹」,如何淡化她在我愛戀歷程中的烙印等,我嘗試尋找出路。
無論如何,馬姑娘是我的好同事、好知己,也是我心目中賢妻 (不是女朋友那麼簡單,是賢妻) 的典型。這是定了格的,不會因歲月而改變。
至於其他一切,隨緣吧!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姑娘,再見!
寫這篇長文,和我近日心情反覆不安有很大關係。遙想牟宗三先生當年,身心俱疲,有很多感慨,發而為文,遂成《五十自述》。我沒有牟生本事,但依樣劃葫蘆,排遣心中久久無法消去的情緒,似乎對我自己有益。於是,振筆草此,寫了三個多小時,算是將種種事和情交代了。
這篇文字將成為我的生命史構成一重要部份。
-------------
還有十餘天的時間,馬姑娘就在趙小消失了。九月一日開始,趙小不再有馬姑娘。或許,某年某月某日,另一位馬姑娘會到趙小來,但那位馬姑娘已不是這位馬姑娘。從這個意義上講,謂趙小的馬姑娘已然逝去,亦未嘗不可。
友人將走,無從挽留,唯有書寫若干腦海中的片段,以備日後回憶之用,順便抒發部份對人生的感慨。
(一)
我認識馬姑娘是在去年 10 月左右,那時候中文科黃老師要整理圖書館,將館內圖書按序排列,我於是在黃的介紹下認識馬姑娘。
馬姑娘雖然有「姑娘」之名,卻無「姑娘」之實,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小學慣常會稱呼女社工為「姑娘」,馬姑娘未有修讀大學社工課程,純粹憑愛惜小朋友之心,擔負起「特殊教育助理」的職務。她曾表示不用稱呼她做「姑娘」,但直到現在,我還是喜歡「馬姑娘」前「馬姑娘」後稱呼她,想到 9 月要改口,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經過多次交談,我開始知道她是專門照顧一名六年級的女學生。那位女生很有趣,打人、不了解他人想法,卻又很喜歡幫助低年級同學。由於馬姑娘要貼身照顧她,我們很多時都是在放學後於圖書館才可交談幾句。
剛入職時,我遭教學助理 Z 女士嫌棄,指責我凡事不主動,又常常做錯些什麼。我心想,我初入職,當然不知你們的運作,做錯有什麼大不了,我至少可以改正。內心滿腔鬱結,面對著圖書館裡排山倒海的藏書,有時不禁連聲悲嘆,打算辭職不幹。
有一次,我將苦水吐給馬姑娘知曉,姑娘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覺得 Z 女士過份。Z 女士未幾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據說她知道我是中文大學畢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Z 女士的勢利與馬姑娘的無私仁慈恰好成一強烈對比。
(二)
我為人被動、慢熱,不太喜歡說話,加上學校裡不少人喜歡炫耀自己的學識、資歷,結果我成了「獨家村」,沒有人可以傾訴。
英文教學助理 A 女士與我同級,人工亦相同,卻喜歡吹噓以前教中學如何風光,我跟她談得格格不入,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社工黃先生,教院助理教授,在趙小打半職,我和他可以談較高深的學術問題,大家都是中文大學出身,但一到了人生態度、私人感受,我就不願跟他說,他總是左一套 Carl Roger,右一套 irrational belief,我討厭這種學究氣。
馬姑娘為人親切和藹,我也不知什麼,對著她,很自然就會說出我想講的說話來。尤其難得的是,她總是一貫正能量,說到悲慟處,她會主動安慰你。我自 2011 年喪母以來,基本上未曾接受過人細心安慰,很多苦是自己掯了算,不想別人知道。難得有一人對自己苦況有共鳴,安慰自己,我實在衷心感激。只是人在江湖,很多感謝說話不說出口罷了。
印象之中,我好像跟她分享過石小校長問題、沙崙那位郭同學、油天 (海泓) 的做事風格等,那時我對趙小認識較淺,我真心覺得趙小的校風較自由,老師及校長較親力親為,少玩權力鬥爭。姑娘當時好像也認同「老師較友善」,但對於校長,她頗有微言,因為去年校長為了節省一個月薪金,7 月 31 日合約期滿後就沒有和她續約,直至 9 月才通知她。
(三)
今年農曆新年,馬姑娘教我包圖書。小弟不才,包得不太好,但她笑說:「已經包得好靚喇」。我看看她包的圖書,比我自身的工整多了,我知道姑娘是在安慰我。
我們在圖書館工作時,會聆聽一些電台節目打發時間。真想不到比我少數年的她,竟然會是音樂情人「陰謀誠」的粉絲!校長譚詠麟還要是她的至愛。在今天到處都是韓流之下,願意聽舊歌的,可算是異數。學校一名主任聽到我在播放陳慧嫻<逝去的諾言>,大為驚訝:「呢首歌好多年前架喎,聽啲咁嘅老歌呀」,如斯心態,難怪要將十多年前的教學大綱和工作紙一律撕毀不留!
(四)
馬姑娘又和我分享她的戀愛經歷。提到沒有成就的男子應否拍拖?姑娘說:「拍拖唔一定要用錢,可以去下公園,行下博物館,甚至圖書館。」我冷笑,心想:「香港邊有女仔肯同你去行博物館、圖書館?」
馬姑娘原本有一名很疼愛她的男朋友 A 先生,喜歡打機,卻愛纏在她身邊說悄悄話、求認同。情人節那天,A 先生送了一張自製的卡和 hand cream 給姑娘。姑娘嫌物品不太鄭重,更介意 A 先生無男子氣慨,卒之決定分手跟一個在美國做壽司的 B 先生開始。
B 先生很闊綽,情人節送的是手錶,見家長又再送 Linda 巧克力禮盒。我說過喜歡吃 Linda 巧克力,姑娘於是送了幾顆給我,用精美袋子盛載,很窩心。不過,我同時知道,送禮這個人未必是姑娘真命天子。
我嘗試從馬姑娘口中探聽 A、B 兩位先生優劣,得出「A 先生愛情至上,與他一起將成為白手興家的幸福兩小口子。B 先生事業為重,與他一起必不愁衣食,卻不一定有浪漫甜蜜回憶」的結論。姑娘似懂非懂,最後還是選擇了與 B 先生 Long D。近日姑娘說 B 先生講電話必問:「你今日學左邊啲英文生字?」,又說:「你第日過美國跟我,冇野做到,為生活,搬運都要做啦」,我聽了,知道當初估計無誤,目前情況甚至可能比我想像中差。
人家的感情,無謂介入太多。我自問要提點的都提了。
馬姑娘就是這樣一個可和我分享感情事的好同事。
(五)
今年七月對我和馬姑娘來說都是異常難忘的,由快樂到憤怒,由希望再到絕望,就好像坐過山車一樣,說不出的難熬。
七月初,學校辦了個「中文故事演講比賽」,姑娘有份參與「西遊記」故事演出,乃首次粉墨登場,飾演觀音大士。還記得在教員室內,她誠意邀請我觀看她演出。我最後看了,做得很到位。上星期,我找回當日的照片重看,又親自走至漆黑的禮堂看著無人的表演台,「上次做得唔好,今次我會做好啲」,我幻想下年姑娘如果有機會表演,她應該會表現得更好,可惜一切都是我在幻想。
女學生升中了,派到「皇」字頭的中學,和馬姑娘昇華為師姐妹。可是,女學生一走,學校就覺得姑娘無用武之地,派姑娘往觀塘派位中心招攬新來港學童。姑娘不願,痛哭,某主任拋出:「一係就留,一係就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接連七日,姑娘一人隻身前赴觀塘。我初時不知內情,一個星期六早上,姓「梁」的主任按耐不住,告訴給我聽,我才知姑娘受委屈。我勸姑娘將就應對,但已經太遲了,我做不到什麼。
在我以往任職的學校,員工盡力完成不想完成的任務,理應得到嘉許,至少不被留難。很不幸,姑娘苦盡沒有甘來,反而是受到學校連番戲弄。
學校限一個月內盤點圖書館所有藏書,姑娘二話不說和我合力完成,正在上位的 IT 哥哥反而揶揄姑娘偷懶。書盤點好了,某某老師「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要求我們將雜亂無章的書按序準確排好,姑娘亦無怨言,埋頭苦幹。
最卑鄙是,某主任放風可讓姑娘來年轉職英文教學助理,月薪減至一萬,增至五日半工作。姑娘聽了,心裡本來有意思。我最記得我跟她說「我們來年未必會再見」,她笑著回答我:「可能下年我仲係度呢!」。誰料到一切盡是謊言,連面試機會也不給予。我很氣結,抑鬱難平,在面書上寫了很長一段 status,但又有何用?姑娘要走了,到荃灣一所小學做回老本行 - 圖書館管理。她本來是讀圖書館出身的。
走是走定了,我們打算把握多些時間,談得一天是一天。怎料到暑假期間,主任們仍然喜歡指點江山,她被安排在 3/F 工作,我在校務處處理來年時間表。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今天我們再見的時候,我已不知說些什麼了。這個局面我一早預計到,只是沒想過來得那麼快。
我感覺到,那份親切感在一分一分的消散,再也拿捏不住了。
(六)
我嘗試用種種哲學理論疏解我內心的痛苦、執著,什麼佛家「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什麼存在與虛無,但好像全起不到作用。每當我經過圖書館,蒼涼寂靜的氣氛就令我想起姑娘在說笑。進入教員室,我循例會看看她原來的位置。不料今天下班再看時,桌子已經不見了。
我想哭,但年紀大了,再不能說哭就哭,只能忍泣。我太了解人生如何殘酷,我知道一切都無法回頭。今天姑娘提到與退休老師們聚會,只有自己一個人在說話,老師們都沉默了。她又怪責一舊朋友多次「放飛機」。其實,除了沉默和放飛機,我們可以做什麼?絕交心有不忍,共同話題及親密又不如從前,唯有沉默和放飛機。不然可以怎樣?
本乎理性,我如實告訴姑娘「我們第日不會再見」、「不會好似以前咁傾計」,但她越明白,我們其實越少機會再見。這是理性與個人情感的衝突,我飽受折騰,痛苦萬分。
我有時不明白,我過去一年默默苦幹,為何會捱出如此局面,面對如此痛苦?假如一切沒有改變,姑娘可以調回趙小圖書館,薪金多了,不是更好嗎?偏偏一切全部走錯了,走歪了,熟人漸漸走遠,獨留下一個不願接受改變的我。
(七)
我反覆思索,慢慢開始感受到因緣的偉大和恐怖。因緣能令彼此互不相識的人親密交談,也能無聲無息摧毀一對熟人的友誼。
最令人無奈的是,任你付出幾多,努力過幾多,一切盡如手中取沙,一邊取一邊失去。我疲倦了,不想再記起,但又耿耿於懷。
(八)
面對一個熟人離開,我可以做些什麼呢?除了事事靠自己、工作時默言不語外,我想不到可以做些什麼。
把握十餘天時間盡興談話是可以的,但姑娘自己也心知肚明,談了又有什麼意思?畢竟時間一到,大家各散東西,各有各忙,與其交談,不如無言。
落得這個結局,沒有誰對誰錯,我只能說這是人生一不能逆轉之無奈,我現在信「眾生皆苦」了。
(九)
聽姑娘說,她有和趙小部份同學聯絡,但她同時說:「最初可能回兩句,跟住一句,最後只讀不回。慢慢斷易啲接受」。只讀不回很要命,我領教過,我替那班同學可悲。
隨著讀書、時間的洗禮,我的腦袋記憶力衰退了好幾年。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事、古聖先賢,我固然記得。但是,現實發生過的人和事,我遺忘了很多。
今次寫這篇文字,純粹為提醒自己,留下紀錄,並且排遣情感。一年過後,根據我以往的經驗,同事幾乎全數不會再見。馬姑娘應該也不會例外。
但願來年再讀這篇文字時,我已能全面釋懷。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馬姑娘能放下名實不符的「姑娘」身份,做回擅長的圖書館工作,本應值得慶賀。她若能忘記了這間學校發生種種,擺脫鬱悶,重新上路,我何必苦纏打擾?自斟自酌好了。
況且,善良的天使應該回歸天堂,趙小不是天堂,是地獄,我是凡夫俗子,苦應該由我們繼續受。姑娘既然是時候走了,就讓她安心離開吧!
這篇文字將成為我的生命史構成一重要部份。
-------------
還有十餘天的時間,馬姑娘就在趙小消失了。九月一日開始,趙小不再有馬姑娘。或許,某年某月某日,另一位馬姑娘會到趙小來,但那位馬姑娘已不是這位馬姑娘。從這個意義上講,謂趙小的馬姑娘已然逝去,亦未嘗不可。
友人將走,無從挽留,唯有書寫若干腦海中的片段,以備日後回憶之用,順便抒發部份對人生的感慨。
(一)
我認識馬姑娘是在去年 10 月左右,那時候中文科黃老師要整理圖書館,將館內圖書按序排列,我於是在黃的介紹下認識馬姑娘。
馬姑娘雖然有「姑娘」之名,卻無「姑娘」之實,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小學慣常會稱呼女社工為「姑娘」,馬姑娘未有修讀大學社工課程,純粹憑愛惜小朋友之心,擔負起「特殊教育助理」的職務。她曾表示不用稱呼她做「姑娘」,但直到現在,我還是喜歡「馬姑娘」前「馬姑娘」後稱呼她,想到 9 月要改口,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經過多次交談,我開始知道她是專門照顧一名六年級的女學生。那位女生很有趣,打人、不了解他人想法,卻又很喜歡幫助低年級同學。由於馬姑娘要貼身照顧她,我們很多時都是在放學後於圖書館才可交談幾句。
剛入職時,我遭教學助理 Z 女士嫌棄,指責我凡事不主動,又常常做錯些什麼。我心想,我初入職,當然不知你們的運作,做錯有什麼大不了,我至少可以改正。內心滿腔鬱結,面對著圖書館裡排山倒海的藏書,有時不禁連聲悲嘆,打算辭職不幹。
有一次,我將苦水吐給馬姑娘知曉,姑娘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覺得 Z 女士過份。Z 女士未幾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據說她知道我是中文大學畢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Z 女士的勢利與馬姑娘的無私仁慈恰好成一強烈對比。
(二)
我為人被動、慢熱,不太喜歡說話,加上學校裡不少人喜歡炫耀自己的學識、資歷,結果我成了「獨家村」,沒有人可以傾訴。
英文教學助理 A 女士與我同級,人工亦相同,卻喜歡吹噓以前教中學如何風光,我跟她談得格格不入,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社工黃先生,教院助理教授,在趙小打半職,我和他可以談較高深的學術問題,大家都是中文大學出身,但一到了人生態度、私人感受,我就不願跟他說,他總是左一套 Carl Roger,右一套 irrational belief,我討厭這種學究氣。
馬姑娘為人親切和藹,我也不知什麼,對著她,很自然就會說出我想講的說話來。尤其難得的是,她總是一貫正能量,說到悲慟處,她會主動安慰你。我自 2011 年喪母以來,基本上未曾接受過人細心安慰,很多苦是自己掯了算,不想別人知道。難得有一人對自己苦況有共鳴,安慰自己,我實在衷心感激。只是人在江湖,很多感謝說話不說出口罷了。
印象之中,我好像跟她分享過石小校長問題、沙崙那位郭同學、油天 (海泓) 的做事風格等,那時我對趙小認識較淺,我真心覺得趙小的校風較自由,老師及校長較親力親為,少玩權力鬥爭。姑娘當時好像也認同「老師較友善」,但對於校長,她頗有微言,因為去年校長為了節省一個月薪金,7 月 31 日合約期滿後就沒有和她續約,直至 9 月才通知她。
(三)
今年農曆新年,馬姑娘教我包圖書。小弟不才,包得不太好,但她笑說:「已經包得好靚喇」。我看看她包的圖書,比我自身的工整多了,我知道姑娘是在安慰我。
我們在圖書館工作時,會聆聽一些電台節目打發時間。真想不到比我少數年的她,竟然會是音樂情人「陰謀誠」的粉絲!校長譚詠麟還要是她的至愛。在今天到處都是韓流之下,願意聽舊歌的,可算是異數。學校一名主任聽到我在播放陳慧嫻<逝去的諾言>,大為驚訝:「呢首歌好多年前架喎,聽啲咁嘅老歌呀」,如斯心態,難怪要將十多年前的教學大綱和工作紙一律撕毀不留!
(四)
馬姑娘又和我分享她的戀愛經歷。提到沒有成就的男子應否拍拖?姑娘說:「拍拖唔一定要用錢,可以去下公園,行下博物館,甚至圖書館。」我冷笑,心想:「香港邊有女仔肯同你去行博物館、圖書館?」
馬姑娘原本有一名很疼愛她的男朋友 A 先生,喜歡打機,卻愛纏在她身邊說悄悄話、求認同。情人節那天,A 先生送了一張自製的卡和 hand cream 給姑娘。姑娘嫌物品不太鄭重,更介意 A 先生無男子氣慨,卒之決定分手跟一個在美國做壽司的 B 先生開始。
B 先生很闊綽,情人節送的是手錶,見家長又再送 Linda 巧克力禮盒。我說過喜歡吃 Linda 巧克力,姑娘於是送了幾顆給我,用精美袋子盛載,很窩心。不過,我同時知道,送禮這個人未必是姑娘真命天子。
我嘗試從馬姑娘口中探聽 A、B 兩位先生優劣,得出「A 先生愛情至上,與他一起將成為白手興家的幸福兩小口子。B 先生事業為重,與他一起必不愁衣食,卻不一定有浪漫甜蜜回憶」的結論。姑娘似懂非懂,最後還是選擇了與 B 先生 Long D。近日姑娘說 B 先生講電話必問:「你今日學左邊啲英文生字?」,又說:「你第日過美國跟我,冇野做到,為生活,搬運都要做啦」,我聽了,知道當初估計無誤,目前情況甚至可能比我想像中差。
人家的感情,無謂介入太多。我自問要提點的都提了。
馬姑娘就是這樣一個可和我分享感情事的好同事。
(五)
今年七月對我和馬姑娘來說都是異常難忘的,由快樂到憤怒,由希望再到絕望,就好像坐過山車一樣,說不出的難熬。
七月初,學校辦了個「中文故事演講比賽」,姑娘有份參與「西遊記」故事演出,乃首次粉墨登場,飾演觀音大士。還記得在教員室內,她誠意邀請我觀看她演出。我最後看了,做得很到位。上星期,我找回當日的照片重看,又親自走至漆黑的禮堂看著無人的表演台,「上次做得唔好,今次我會做好啲」,我幻想下年姑娘如果有機會表演,她應該會表現得更好,可惜一切都是我在幻想。
女學生升中了,派到「皇」字頭的中學,和馬姑娘昇華為師姐妹。可是,女學生一走,學校就覺得姑娘無用武之地,派姑娘往觀塘派位中心招攬新來港學童。姑娘不願,痛哭,某主任拋出:「一係就留,一係就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接連七日,姑娘一人隻身前赴觀塘。我初時不知內情,一個星期六早上,姓「梁」的主任按耐不住,告訴給我聽,我才知姑娘受委屈。我勸姑娘將就應對,但已經太遲了,我做不到什麼。
在我以往任職的學校,員工盡力完成不想完成的任務,理應得到嘉許,至少不被留難。很不幸,姑娘苦盡沒有甘來,反而是受到學校連番戲弄。
學校限一個月內盤點圖書館所有藏書,姑娘二話不說和我合力完成,正在上位的 IT 哥哥反而揶揄姑娘偷懶。書盤點好了,某某老師「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要求我們將雜亂無章的書按序準確排好,姑娘亦無怨言,埋頭苦幹。
最卑鄙是,某主任放風可讓姑娘來年轉職英文教學助理,月薪減至一萬,增至五日半工作。姑娘聽了,心裡本來有意思。我最記得我跟她說「我們來年未必會再見」,她笑著回答我:「可能下年我仲係度呢!」。誰料到一切盡是謊言,連面試機會也不給予。我很氣結,抑鬱難平,在面書上寫了很長一段 status,但又有何用?姑娘要走了,到荃灣一所小學做回老本行 - 圖書館管理。她本來是讀圖書館出身的。
走是走定了,我們打算把握多些時間,談得一天是一天。怎料到暑假期間,主任們仍然喜歡指點江山,她被安排在 3/F 工作,我在校務處處理來年時間表。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今天我們再見的時候,我已不知說些什麼了。這個局面我一早預計到,只是沒想過來得那麼快。
我感覺到,那份親切感在一分一分的消散,再也拿捏不住了。
(六)
我嘗試用種種哲學理論疏解我內心的痛苦、執著,什麼佛家「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什麼存在與虛無,但好像全起不到作用。每當我經過圖書館,蒼涼寂靜的氣氛就令我想起姑娘在說笑。進入教員室,我循例會看看她原來的位置。不料今天下班再看時,桌子已經不見了。
我想哭,但年紀大了,再不能說哭就哭,只能忍泣。我太了解人生如何殘酷,我知道一切都無法回頭。今天姑娘提到與退休老師們聚會,只有自己一個人在說話,老師們都沉默了。她又怪責一舊朋友多次「放飛機」。其實,除了沉默和放飛機,我們可以做什麼?絕交心有不忍,共同話題及親密又不如從前,唯有沉默和放飛機。不然可以怎樣?
本乎理性,我如實告訴姑娘「我們第日不會再見」、「不會好似以前咁傾計」,但她越明白,我們其實越少機會再見。這是理性與個人情感的衝突,我飽受折騰,痛苦萬分。
我有時不明白,我過去一年默默苦幹,為何會捱出如此局面,面對如此痛苦?假如一切沒有改變,姑娘可以調回趙小圖書館,薪金多了,不是更好嗎?偏偏一切全部走錯了,走歪了,熟人漸漸走遠,獨留下一個不願接受改變的我。
(七)
我反覆思索,慢慢開始感受到因緣的偉大和恐怖。因緣能令彼此互不相識的人親密交談,也能無聲無息摧毀一對熟人的友誼。
最令人無奈的是,任你付出幾多,努力過幾多,一切盡如手中取沙,一邊取一邊失去。我疲倦了,不想再記起,但又耿耿於懷。
(八)
面對一個熟人離開,我可以做些什麼呢?除了事事靠自己、工作時默言不語外,我想不到可以做些什麼。
把握十餘天時間盡興談話是可以的,但姑娘自己也心知肚明,談了又有什麼意思?畢竟時間一到,大家各散東西,各有各忙,與其交談,不如無言。
落得這個結局,沒有誰對誰錯,我只能說這是人生一不能逆轉之無奈,我現在信「眾生皆苦」了。
(九)
聽姑娘說,她有和趙小部份同學聯絡,但她同時說:「最初可能回兩句,跟住一句,最後只讀不回。慢慢斷易啲接受」。只讀不回很要命,我領教過,我替那班同學可悲。
隨著讀書、時間的洗禮,我的腦袋記憶力衰退了好幾年。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事、古聖先賢,我固然記得。但是,現實發生過的人和事,我遺忘了很多。
今次寫這篇文字,純粹為提醒自己,留下紀錄,並且排遣情感。一年過後,根據我以往的經驗,同事幾乎全數不會再見。馬姑娘應該也不會例外。
但願來年再讀這篇文字時,我已能全面釋懷。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馬姑娘能放下名實不符的「姑娘」身份,做回擅長的圖書館工作,本應值得慶賀。她若能忘記了這間學校發生種種,擺脫鬱悶,重新上路,我何必苦纏打擾?自斟自酌好了。
況且,善良的天使應該回歸天堂,趙小不是天堂,是地獄,我是凡夫俗子,苦應該由我們繼續受。姑娘既然是時候走了,就讓她安心離開吧!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嫪毐作亂
秦王政即位之初,太后趙姬經常與文信侯呂不韋私通。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時時與文信侯私通。(資治通鑑卷六)
及至嬴政年紀漸長,呂不韋恐私通之事被發覺,其於是安排舍人嫪毐入宮為宦者,專門服侍太后。
王益壯,文信侯恐事覺,禍及己,乃詐以舍人嫪毐為宦者,進於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據司馬遷《史記》形容,嫪毐是「大陰人」。所謂「大陰人」者,指陰莖較大之人也。由此可以推知,嫪毐性能力特強,而趙姬的性需求亦比較大 (《史記》「太后淫不止」可作佐證)。
兩人一拍即合。未幾,趙姬誕下兩名兒子,嫪毐更被封長信侯,以太原為封國。
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為長信侯,以太原為毐國。(資治通鑑卷六)
由於朝中一切政事皆取決於嫪毐,求為嫪毐舍人者越來越多。
政事皆決於毐;客求為毐舍人者甚眾。(資治通鑑卷六)
可惜到了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身邊有人「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史記》語)。消息又指嫪毐與太后合謀,殺害當今國君,改立自己兒子。秦王政聽罷,打算治嫪毐的罪,不料嫪毐先發制人,假傳聖旨起兵作亂,意圖攻打蘄年宮。
王左右有與毐爭言者,告毐實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懼,矯王御璽發兵,欲攻蘄年宮為亂。(資治通鑑卷六)
幸得相國昌平君、昌文君提供援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嫪毐最後兵敗被擒。
王使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毐敗走,獲之。(資治通鑑卷六)
九月,嫪毐被夷三族,黨羽俱受車裂滅宗之刑。舍人罪名較輕者,一律徙至巴蜀,合共四千餘家。
秋,九月,夷毐三族;黨與皆車裂滅宗;舍人罪輕者徙蜀,凡四千餘家。(資治通鑑卷六)
嫪毐兩個兒子被殺,太后則被遷往雍萯陽宮居住。
遷太后於雍萯陽宮,殺其二子。(資治通鑑卷六)
秦王政為了令大臣不「敢以太后事諫」,先後殺死 27 人。
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斷其四支,積於闕下!」死者二十七人。(資治通鑑卷六)
殘暴的行為令齊客茅焦看不過眼,冒死進諫。秦王政後來恍然大悟,封茅焦為上卿,且與太后和好如初。
齊客茅焦上謁請諫。王使謂之曰:「若不見夫積闕下者邪?」對曰:「臣聞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來固欲滿其數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盡負其衣物而逃。王大怒曰:「是人也,故來犯吾,趣召鑊烹之,是安得積闕下哉!」王按劍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聖主所欲急聞也,陛下欲聞之乎?」王曰:「何謂也?」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車裂假父,囊撲二弟,遷母於雍,殘戮諫士;桀、紂之行不至於是矣!今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嚮秦者,臣竊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質。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願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駕,虛左方,往迎太后,歸於咸陽,復為母子如初。(資治通鑑卷六)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時時與文信侯私通。(資治通鑑卷六)
及至嬴政年紀漸長,呂不韋恐私通之事被發覺,其於是安排舍人嫪毐入宮為宦者,專門服侍太后。
王益壯,文信侯恐事覺,禍及己,乃詐以舍人嫪毐為宦者,進於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據司馬遷《史記》形容,嫪毐是「大陰人」。所謂「大陰人」者,指陰莖較大之人也。由此可以推知,嫪毐性能力特強,而趙姬的性需求亦比較大 (《史記》「太后淫不止」可作佐證)。
兩人一拍即合。未幾,趙姬誕下兩名兒子,嫪毐更被封長信侯,以太原為封國。
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為長信侯,以太原為毐國。(資治通鑑卷六)
由於朝中一切政事皆取決於嫪毐,求為嫪毐舍人者越來越多。
政事皆決於毐;客求為毐舍人者甚眾。(資治通鑑卷六)
可惜到了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身邊有人「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史記》語)。消息又指嫪毐與太后合謀,殺害當今國君,改立自己兒子。秦王政聽罷,打算治嫪毐的罪,不料嫪毐先發制人,假傳聖旨起兵作亂,意圖攻打蘄年宮。
王左右有與毐爭言者,告毐實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懼,矯王御璽發兵,欲攻蘄年宮為亂。(資治通鑑卷六)
幸得相國昌平君、昌文君提供援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嫪毐最後兵敗被擒。
王使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毐敗走,獲之。(資治通鑑卷六)
九月,嫪毐被夷三族,黨羽俱受車裂滅宗之刑。舍人罪名較輕者,一律徙至巴蜀,合共四千餘家。
秋,九月,夷毐三族;黨與皆車裂滅宗;舍人罪輕者徙蜀,凡四千餘家。(資治通鑑卷六)
嫪毐兩個兒子被殺,太后則被遷往雍萯陽宮居住。
遷太后於雍萯陽宮,殺其二子。(資治通鑑卷六)
秦王政為了令大臣不「敢以太后事諫」,先後殺死 27 人。
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斷其四支,積於闕下!」死者二十七人。(資治通鑑卷六)
殘暴的行為令齊客茅焦看不過眼,冒死進諫。秦王政後來恍然大悟,封茅焦為上卿,且與太后和好如初。
齊客茅焦上謁請諫。王使謂之曰:「若不見夫積闕下者邪?」對曰:「臣聞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來固欲滿其數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盡負其衣物而逃。王大怒曰:「是人也,故來犯吾,趣召鑊烹之,是安得積闕下哉!」王按劍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聖主所欲急聞也,陛下欲聞之乎?」王曰:「何謂也?」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車裂假父,囊撲二弟,遷母於雍,殘戮諫士;桀、紂之行不至於是矣!今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嚮秦者,臣竊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質。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願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駕,虛左方,往迎太后,歸於咸陽,復為母子如初。(資治通鑑卷六)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奇貨可居
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因在韓國陽翟經商,販賤賣貴,以致家財豐厚,人稱「陽翟大賈」。
呂在趙國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被派往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異人生母乃夏姬,父親為安國君 (昭襄王之子),即後來的秦孝文王。基於安國君有子二十多人,加上夏姬只是妾侍,異人無緣繼任國君。其不久更被送往趙國作質子,遭受冷待,抑鬱失意。
夏姬生子異人。異人質於趙;秦數伐趙,趙人不禮之。異人以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資治通鑑卷五)
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正室,可惜一直無所出,未有子嗣。
秦太子之妃曰華陽夫人,無子。(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覺得,只要順利安排異人返秦繼任秦國君主之位,日後即可獲取無窮利益,其因此說:「此奇貨可居!」,把異人視作珍奇的寶貨。
陽翟大賈呂不韋適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初晤呂不韋,並不將他放在眼內。
乃往見異人,說曰:「吾能大子之門!」異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資治通鑑卷五)
及至呂不韋將心中大計詳細陳述,異人才放下傲慢,願意和呂合作。
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異人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不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夫人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傒有秦國之業,士倉又輔之。子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爭為嗣矣。」異人曰:「然則奈何?」不韋曰:「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子為嗣。」異人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異人的交情,可以說是純粹的互惠互利。呂希望透過異人進入政壇,獲取權力。異人則希望借助呂取得秦國國君之位,擺脫質子之屈辱。
呂不韋先給予異人五百兩黃金,叮囑他廣結賓客。
不韋乃以五百金與異人,令結賓客。(資治通鑑卷五)
再而用五百兩黃金親自購買些奇珍異寶,入秦見華陽夫人的姊姊,宣稱欲獻寶物給華陽夫人。
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獻於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獻寶當然是借口,遊說華陽夫人才是實質。經過呂不韋曉以利害,華陽夫人終於請求安國君立異人為嗣子。安國君同意。
因譽子異人之賢,賓客徧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異人也以夫人為天!」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今夫人愛而無子,不以繁華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以為適,即色衰愛弛,雖欲開一言,尚可得乎!今子異人賢,而自知中子不得為適,夫人誠以此時拔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也,則終身有寵於秦矣。」夫人以為然,承間言於太子曰:「子異人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因泣曰:「妾不幸無子,願得子異人立以為子,以託妾身!」太子許之,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嗣,因厚餽遺異人,而請呂不韋傅之。(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從此告別委屈,前路一片光明。
異人名譽盛於諸侯。(資治通鑑卷五)
不過,換取美好前途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呂不韋為了確保整個投資萬無一失,竟把自己已懷孕的寵姬獻給異人為夫人。此一寵姬即是趙姬,嬴政之生母。
呂不韋娶邯鄲諸姬絕美者與居,知其有娠,異人從不韋飲,見而請之。不韋佯怒,既而獻之,孕期年而生子政,異人遂以為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秦乘勝包圍邯鄲,激發趙人憤恨,欲殺異人而後快。幸得呂不韋用金收買守城者,異人才成功脫身。
邯鄲之圍,趙人欲殺之,異人與不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脫亡赴秦軍,遂得歸。(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後來改名子楚,因華陽夫人出身楚國,視異人如己出之子。
異人楚服而見華陽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當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資治通鑑卷五)
公元前 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次年,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
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以子楚為太子。(資治通鑑卷六)
在位僅三日,孝文王即離世,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
冬,十月,己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為莊襄王。尊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夏姬為夏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呂不韋先被委任為相國,再獲封文信侯。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呂不韋為相國。(資治通鑑卷六)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以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相國不韋為文信侯。(資治通鑑卷六)
公元前 247 年,秦莊襄王逝世,太子嬴政繼立,乃趙姬、呂不韋之親生骨肉。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資治通鑑卷六)
文信侯呂不韋部署多年,至今終於得償所願,成為政壇上呼風喚雨之人物,號曰「仲父」。
國事皆決於文信侯,號稱仲父。(資治通鑑卷六)
呂在趙國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被派往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異人生母乃夏姬,父親為安國君 (昭襄王之子),即後來的秦孝文王。基於安國君有子二十多人,加上夏姬只是妾侍,異人無緣繼任國君。其不久更被送往趙國作質子,遭受冷待,抑鬱失意。
夏姬生子異人。異人質於趙;秦數伐趙,趙人不禮之。異人以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資治通鑑卷五)
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正室,可惜一直無所出,未有子嗣。
秦太子之妃曰華陽夫人,無子。(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覺得,只要順利安排異人返秦繼任秦國君主之位,日後即可獲取無窮利益,其因此說:「此奇貨可居!」,把異人視作珍奇的寶貨。
陽翟大賈呂不韋適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初晤呂不韋,並不將他放在眼內。
乃往見異人,說曰:「吾能大子之門!」異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資治通鑑卷五)
及至呂不韋將心中大計詳細陳述,異人才放下傲慢,願意和呂合作。
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異人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不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夫人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傒有秦國之業,士倉又輔之。子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爭為嗣矣。」異人曰:「然則奈何?」不韋曰:「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子為嗣。」異人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資治通鑑卷五)
呂不韋、異人的交情,可以說是純粹的互惠互利。呂希望透過異人進入政壇,獲取權力。異人則希望借助呂取得秦國國君之位,擺脫質子之屈辱。
呂不韋先給予異人五百兩黃金,叮囑他廣結賓客。
不韋乃以五百金與異人,令結賓客。(資治通鑑卷五)
再而用五百兩黃金親自購買些奇珍異寶,入秦見華陽夫人的姊姊,宣稱欲獻寶物給華陽夫人。
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見華陽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獻於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獻寶當然是借口,遊說華陽夫人才是實質。經過呂不韋曉以利害,華陽夫人終於請求安國君立異人為嗣子。安國君同意。
因譽子異人之賢,賓客徧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異人也以夫人為天!」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今夫人愛而無子,不以繁華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以為適,即色衰愛弛,雖欲開一言,尚可得乎!今子異人賢,而自知中子不得為適,夫人誠以此時拔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也,則終身有寵於秦矣。」夫人以為然,承間言於太子曰:「子異人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因泣曰:「妾不幸無子,願得子異人立以為子,以託妾身!」太子許之,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嗣,因厚餽遺異人,而請呂不韋傅之。(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從此告別委屈,前路一片光明。
異人名譽盛於諸侯。(資治通鑑卷五)
不過,換取美好前途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呂不韋為了確保整個投資萬無一失,竟把自己已懷孕的寵姬獻給異人為夫人。此一寵姬即是趙姬,嬴政之生母。
呂不韋娶邯鄲諸姬絕美者與居,知其有娠,異人從不韋飲,見而請之。不韋佯怒,既而獻之,孕期年而生子政,異人遂以為夫人。(資治通鑑卷五)
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秦乘勝包圍邯鄲,激發趙人憤恨,欲殺異人而後快。幸得呂不韋用金收買守城者,異人才成功脫身。
邯鄲之圍,趙人欲殺之,異人與不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脫亡赴秦軍,遂得歸。(資治通鑑卷五)
異人後來改名子楚,因華陽夫人出身楚國,視異人如己出之子。
異人楚服而見華陽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當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資治通鑑卷五)
公元前 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次年,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
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以子楚為太子。(資治通鑑卷六)
在位僅三日,孝文王即離世,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
冬,十月,己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為莊襄王。尊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夏姬為夏太后。(資治通鑑卷六)
呂不韋先被委任為相國,再獲封文信侯。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呂不韋為相國。(資治通鑑卷六)
(莊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 以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相國不韋為文信侯。(資治通鑑卷六)
公元前 247 年,秦莊襄王逝世,太子嬴政繼立,乃趙姬、呂不韋之親生骨肉。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資治通鑑卷六)
文信侯呂不韋部署多年,至今終於得償所願,成為政壇上呼風喚雨之人物,號曰「仲父」。
國事皆決於文信侯,號稱仲父。(資治通鑑卷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