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從「尊服鄭」至「宗孔孟」- 清朝中葉至晚期學術思想之變遷

前言

江藩《國朝宋學淵源記》有以下一段文字:

近今漢學昌明,徧於寰宇,有一知半解者,無不痛詆宋學,然本朝為漢學者,始於元和惠氏,紅豆山房半農人手書楹帖云: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不以為非,且以為法,為漢學者背其師承,何哉?藩為是記,實本師說。

「半農」是惠士奇晚年的稱號,其又被稱作「紅豆先生」,「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是惠士奇的人生座右銘,至少江藩是如此理解。

不過,到了皮錫瑞《經學歷史》,同一條格言,竟出現不同版本:

而惠氏紅豆山齋楹帖云:「六經宗孔孟,百行法程朱。」是惠氏之學未嘗薄宋儒也。

「尊服鄭」一轉而為「宗孔孟」,竊以為背後大有文章,涉及江藩、皮錫瑞的學術分歧,足以反映中晚期清朝學術思想之轉變。

「尊服鄭」與江藩學術背景的關係

欲知江藩的學術背景,不得不提阮元為《國朝漢學師承記》所寫的序言,阮元說:

甘泉江君子屏得師傳於紅豆惠氏,博聞強記,無所不通,心貫群經,折衷兩漢。

惠士奇卒於乾隆六年 (1741 年),江藩於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年) 出生,引文中的「紅豆惠氏」,該指士奇子惠棟。袁枚<答惠定宇書>有這麼一段:

聞足下與吳門諸士,厭宋儒空虛,故倡漢學以矯之,意良是也。第不知宋學有弊,漢學更有弊。宋偏於形而上者,故心性之說近玄虛;漢偏於形而下者,故箋注之說多附會……而況其援引妖讖,臆造典故,張其私說,顯悖聖人,箋注中尤難僂指。宋儒廓清之功,安可誣也!

「定宇」乃惠棟的字,據此,惠棟的學術立場是提倡漢儒經學以反宋儒理學。事實上,惠棟評《毛詩注疏》時曾說:「宋儒之禍,甚於秦灰」,在《九曜齋筆記》卷二中,他更明言:

漢有經師,宋無經師。漢儒淺而有本,宋儒深而無本。有師與無師之異,淺者勿輕疑,深者勿輕信,此後學之責。

一條旁證是,孫星衍撰《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兼採近代王鳴盛、江聲、段玉裁諸人書說。惟不取趙宋以來諸人注,以其時文籍散亡,較今代無異聞,又無師傳,恐滋臆說也」(《清史稿・儒林傳二》),王鳴盛、江聲是惠棟的學友與弟子,段玉裁師戴震是惠棟忘年交,孫星衍採王、江、段說而排宋人之說,間接透露惠棟「尊漢反宋」的學術傾向。由於惠棟大張旗鼓倡漢學、反宋學,作為弟子的江藩,再同情宋學,至少在經學層面上,總不能與尊師對著幹,他因此提出「六經尊服鄭」,「服」指服虔,「鄭」指鄭玄,二人皆是東漢經學家。

皮錫瑞《經學歷史》有「(惠) 棟所造尤邃……論者擬之漢儒,在何邵公、服子慎之間」,足證惠棟學問以東漢經生為歸宿,乃有清一代學者之共識,下迄晚清而未改。江藩「尊服鄭」的提法,猶如為其師之學畫龍點睛,這也是漢學家們一直恪守的原則。

向「宗孔孟」轉變 – 皮錫瑞的學術背景與立場

皮錫瑞道光三十年 (1850 年) 出生,同治二年 (1863 年) 考中秀才,光緒八年 (1882 年) 再中舉人。換言之,他是清朝中晚期人。他研治經學,讀《尚書》,卻不把東漢經學家奉為圭臬,改為服膺秦漢之際的伏生,以今文經學為宗。適值康有為以今文經學為基礎,推動變法維新,南學會在湖南成立,皮錫瑞參與其中,主講學術。

關於康有為的師承,可參考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今文學運動之中心,曰南海康有為。然有為蓋斯學之集成者,非其創作者也。有為早年,酷好《周禮》……後見廖平所著書,乃盡棄其舊說。平,王闓運弟子。闓運以治《公羊》聞於時,然故文人耳,經學所造甚淺,其所著《公羊箋》,尚不逮孔廣森。平受其學,著《四益館經學叢書》十數種,頗知守今文家法。晚年受張之洞賄逼,復著書自駁。其人固不足道,然有為之思想,受其影響,不可誣也。

梁乃康之弟子,其言當可信賴。《清史稿・儒林傳三》記王闓運其人其學:

王闓運,字壬秋,湘潭人。咸豐三年舉人……於是年十有五明訓詁,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禮。考三代之制度,詳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達春秋微言,張公羊,申何學,遂通諸經。潛心著述,尤肆力於文……

……又曰:「說經以識字為貴,而非識說文解字之字為貴。」又曰:「文不取裁於古則亡法,文而畢摹乎古則亡意。」又嘗慨然自嘆曰:「我非文人,乃學人也!」

……所著書以經學為多……

儘管離不開對經籍的訓詁考據,王闓運更著重《公羊春秋》的微言大義,且不止步於許慎《說文解字》的講法。此跟惠棟以東漢經學家為宗顯然有不同。

廖平師從王闓運治經學,提出今文經才是孔子真傳,古文經乃劉歆偽作。另外,他把鄒衍的「大九州」說附會為全球的地理學說 (《地球新義》),且說:「吾國當未有六書之前,亦必有字母之時代」(《文字源流論》),用經書為新來的西學「格義」,有助變法進行,卻與惠棟以來那套「古學」大異其趣。

皮錫瑞願意參加維新派的南學會,反映其學術取態與王闓運、廖平等相近。東漢經學家不再是其學問的歸宿,要另覓一新歸宿,而又較東漢經學家更有權威,莫過於孔子。馮錦榮<經學與政治 – 皮錫瑞學術思想初探>提到:

二月初一日,南學會開講,官紳士民聽講達三百多人。皮錫瑞首講學會宗旨,揭櫫「學以孔子為師,講學是孔子所說」之旨。

這是皮錫瑞以孔子為宗的自證辭。對於宋儒理學,皮鍚瑞覺其有弊,他說:

江右故宗宋學,偏重性理,或流禪釋。經訓 (書院為人文所萃。 自以宿學掌教,申明西京微言大義之學,教人以經學當守家法,詞章必宗家數。(《皮鹿門年譜》)

可是,漢學開山人物閻若璩,皮氏對他也有意見:

百詩生於國初,漢學初興,宋學猶盛,狃於先入之說,每以宋儒之見,駁斥《孔 (安國尚書傳》,並驳兩漢古義。既知《孔傳》之偽 ,而不能信今文之真,不特無以服《偽孔》之心,且恐袒《偽孔》者,得以藉口。乃條辨其失,作《古文尚書疏證辨正》。 (《皮鹿門年譜》)

扼要言之,皮錫瑞認為閻若璩不夠「漢」,仍沿襲宋儒若干說法。要把漢學治得徹底,該「信今文之真」,即以西漢今文經學為歸宿。他又說:

王先生說《易》先通文理,不用象數义辰,其旨亦本於焦理堂而推闡之……故其說雖新而有據, 異於宋、明諸人,與予說經之旨相同,惟予不敢過求新異耳。

川學即廖季平一派,分別今古文,各自為學,甚是,然多失之附會。

 (案:指康有為說皆從今文,以闢古文,所見相合。惟武斷太過,謂《周禮》等書皆劉歆作,恐劉歆無此大本領。既信《史記》,又以《史記》為劉歆私竄,更不可據。(三條見《皮鹿門年譜》)

此見皮錫瑞與王闓運、廖平、康有為的治學方向相同,只是微有差異。

宋儒好以義理懸斷千載以前之事實,凡自古相傳之事,與其義理少有不合,即憑臆決,以為無有,故其持論雖正,而證經稽古則失之。(《古文尚書疏證辨正》)

惠棟、江藩等不信宋人解經,提出「六經尊服鄭」,坦白說,皮鍚瑞並不反對。其唯一反對的,是不該以東漢經生諸說作為行程之終點,而應更進一步,向上追溯至西漢的今文經,今文經乃孔子思想之精華。

阮元在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序中提及:

兩漢經學所以當尊行者,為其去聖賢最近,而二氏 (案:指佛、道兩家之說尚未起也。

按其邏輯,西漢今文經學又比東漢經學更可取,因去聖賢更近也。由「尊服鄭」到「宗孔孟」,實際是清代漢學「嗜古」、「復古」傾向的深化。

今文經學不時與現實政治聯繫起來,發出社會改革的呼聲,清中葉以後,對外連戰失利,西力東漸,對內政治腐敗,民變四起,皮氏雖以經師自期,但終難免受「戊戌政變」牽累,被革去舉人,交地方官管束。

總結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簡單勾勒「清代思潮」的發展,其中提到:

其全盛運動之代表人物,則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也,吾名之曰正統派……正統派則為考証而考証,為經學而治經學。正統派之中堅,在皖與吳。開吳者惠,開皖者戴……其治學根本方法,在「實事求是」、「無征不信」。其研究範圍,以經學為中心,而衍及小學、音韻、史學、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輯逸等等。而引証取材,多極於兩漢,故亦有「漢學」之目……

其蛻分期運動之代表人物,則康有為、梁啟超也。當正統派全盛時,學者以專經為尚,於是有莊存與,始治《春秋公羊傳》有心得,而劉逢祿、龔自珍最能傳其學。《公羊傳》者,「今文學」也……康有為乃綜集諸家說,嚴畫今古文分野,謂凡東漢晚出之古文經傳,皆劉歆所偽造。正統派所最尊崇之許、鄭,皆在所排擊。則所謂復古者,由東漢以復於西漢。有為又宗公羊,立「孔子改制」說,謂六經皆孔子所作,堯舜皆孔子依托,而先秦諸子,亦罔不「托古改制」。實極大膽之論,對於數千年經籍謀一突飛的大解放,以開自由研究之門……有為、啟超皆抱啟蒙期「致用」的觀念,借經術以文飾其政論,頗失「為經學而治經學」之本意,故其業不昌,而轉成為歐西思想輸入之導引。

「六經尊服鄭」轉為「六經宗孔孟」,恰好反映此一段學術思想史的轉折。梁氏所言,堪稱「尊服鄭」轉為「宗孔孟」的最佳注腳。

誠然,有學者懷疑 (1)「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非出自惠士奇手筆 (2)「紅豆山齋」並不存在 (何冠彪<「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 惠士奇紅豆山房楹帖問題考釋>)。要之,江、皮的記載各自反映其固有的學術立場,這是毫無疑問的。二人講法有別,一先一後,從研究清代中葉至晚期學術思想變遷的角度看,仍是有其價值。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清代學術如何轉向經史考證之學?

前言

關於清代考證學發展蓬勃的原因,眾說紛紜:

(1)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考證學是對宋明理學的一大反動。

(2)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宋明學者的理想是得君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但乾隆時皇帝卻公然表示「以天下治亂為己任尤大不可」,「乾嘉學術一趨訓詁考訂,以古書為神明之林囿」,和滿族對士人壓迫有關。

(3)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

當時因無講學自由,為避免遭禍而埋首陳編。

(4) 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

考證學的興起主要是受到康熙以來「反動文化政策」的影響。這些政策包括文字獄、薦舉山林隱逸與博學鴻詞以及一些像《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等大型的編纂工作。尤其是四庫計畫徵集了數百位包括戴震在內的有名的學者,成為考證學的大本營。皇室的鼓勵與「封鎖」限制了士人的學術興趣,形成了新的學術潮流。

(5)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

宋明以來儒學發展的一個內部動力是程朱學派和陸王學派之間的辯論,這個辯論是長久以來儒學之中「性」與「道問學」之間的衝突。至晚明,二派都各自堅持本身的學術立場而無法說服對方,雙方又都堅持本身所言是儒學的原始義涵,因此義理的辯論就演變為如何發明經典之眞正義涵的辯論,而哲學思考也逐漸為經史考證所取代。

本文嘗試從「發生歷程」(genetic process) 的角度,疏理清楚清中葉考證學者的師友淵源,從而審視清代學術如何轉向經史考證之學。

乾嘉考證學的先驅人物

早在明末清初,顧炎武、胡渭、閻若璩、毛奇齡已憑經史考證成名。他們對乾嘉學者影響甚大,可視為乾嘉考證學的先驅人物。

顧炎武,字寧人,崑山人,「見明季多故,講求經世之學」。其治學風格「主於斂華就實。凡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之屬,莫不窮原究委,考正得失」,另於音韻、禮教皆考證精確,有很深的造詣。遊山東時,讀張爾岐著作,頗為欣賞。張爾岐,字稷若,濟陽人,「遜志好學,篤守程、朱之說」。山東善治經者,尚有馬驌,「考證精詳」,治史「博引古籍,疏通辨證」,與張爾岐齊名。

胡渭,字朏明,浙江德清人,「篤志經義,尤精輿地之學」。徐乾學 (顧炎武外甥) 奉詔修《一統志》(清朝官修的地理總志),「開局洞​​庭山,延常熟黃儀、顧祖禹,太原閻若璩及渭分纂」,可見顧炎武對胡渭學識非常信任。胡渭「博稽載籍,考其同異而折衷之。山川形勢,郡國分合,道里遠近夷險,一一討論詳明」。其又「以朱子為主」,反對王學空談性命理氣,「經術湛深,學有根柢」。

閻若璩,字百詩,山西太原人,「研究經史,深造自得」。二十歲時,「讀《尚書》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譌。沉潛三十餘年,乃盡得其癥結所在,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之故,古文之偽大明」。顧炎武把自己的著作《日知錄》交閻若璩拜讀,足見其知閻氏有學術水平。閻氏「改定數條,炎武虛心從之」,二人因而建立友好關係。汪琬著《五服考異》,若璩糾正其中錯謬,徐乾學嘆服。乾學奉敕修《一統志》,若璩參與其事,「於地理尤精審,山川形勢,州郡沿革,瞭如指掌,撰《四書釋地》五卷,及於人名物類訓詁典制,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據,旁參互證,多所貫通」。顧炎武、閻若璩、胡渭三人,一時成為名家。以博學為人所尊敬。

有一毛奇齡,字大可,蕭山人,博覽群書,精於經學,好為駁辨,「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詞」。見閻若璩作《疏證》,故意「力辨為真,遂作《古文尚書冤詞》」,求勝於若璩。另作《經問》,點名以顧炎武、閻若璩、胡渭為攻駁對象。毛奇齡的傲慢,反映顧、閻、胡當時名聲顯赫。毛奇齡推闡考證,排擊異學,有功於經義,其弟子李塨,「學務以實用為主,解釋經義多與宋儒不合。又其自命太高,於程、朱之講學,陸、王之證悟,皆謂之空談」。這和顧、胡學宗朱子截然不同,而下開乾嘉漢學對宋人學問的鄙視與否定。

臧琳,字玉林,武進人,「治經以漢注唐疏為主」,曾說:「不解字,何以讀書?不通訓詁,何以明經?」他的學問,深受閻若璩讚賞,閻氏「稱其深明兩漢之學」。錢大昕校定其書,說:「實事求是,別白精審,而未嘗輕詆前哲,斯真務實而不近名者。」錢大昕曾拜謁惠棟,與之結為忘年之交。臧琳玄孫臧庸,「與弟禮堂俱事錢塘盧文弨。沉默樸厚,學術精審。續其高祖將絕之學」,庸後因劉臺拱與阮元結識。臧禮堂「尤精小學,善讎校,為四方賢士所貴。師事錢大昕,業益進」。以漢注唐疏為依據,把解字訓詁看成通曉經義的門徑,此既為閻若璩所首肯,亦影響著乾嘉學者從事經史考證之學。

至於顧炎武對乾嘉學者的啟發,見「江有誥,字晉三,歙縣人。通音韻之學,得顧炎武、江永兩家書,嗜之忘寢食。謂江書能補顧所未及,而分部仍多罅漏,乃析江氏十三部為二十一,與戴震、孔廣森多暗合。書成,寄示段玉裁,玉裁深重之……」據此,顧炎武學術有和江永、戴震、段玉裁等相契接處。

惠氏家學的傳播

清初學術承明代餘緒,崇尚理學,或師程朱,或法陸王,或上追北宋五子。要之未有越宋而直慕漢唐者。至惠周惕出,清代學風始一變,史載:「清二百餘年談漢儒之學者,必以東吳惠氏為首。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其創始者也。」可見惠周惕在清代學術史中的地位。

惠周惕,江蘇吳縣人,「曾受業於汪琬」。「汪琬著《五服考異》,若璩糾其謬,尚書徐乾學嘆服」,「若璩」即閻若璩,其「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之故,古文之偽大明」,換言之,閻氏以考證辨偽成名。汪琬水平雖不如閻若璩,但閻氏願意「糾其謬」,他們的學術應該是一路的。汪琬的考證工夫多少影響惠周惕。

「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子惠士奇、孫惠棟,其學問路數當與惠周惕無大分別。事實上,「周惕邃於經學」,「士奇盛年兼治經史,晚尤邃於經學」,「棟於諸經熟洽貫串,謂詁訓古字古音,非經師不能辨」。

錢大昕評論道:「宋、元以來說經之書盈屋充棟,高者蔑古訓以言誇心得,下者襲人言以為己有。獨惠氏世守古學,而棟所得尤精。擬諸前儒,當在何休、服虔之間,馬融、趙岐輩不及也。」

錢大昕「善讀書。時元和惠棟、吳江沈彤以經術稱,其學求之十三經注疏,又求之唐以前子、史、小學。大昕推而廣之,錯綜貫串,發古人所未發」,謂其私淑惠棟未嘗不可。他對惠棟學問應該很熟悉,所作出的評論亦相對客觀中肯。值得注意是何休、服虔、馬融、趙岐都是東漢經學家,將惠棟跟他們並列,視之為高於宋、元以來學者,惠氏三世的學問大明,即越宋元明而契接東漢。

惠棟有弟子江聲,「最為純實」,「元和人……年三十五,師事同郡通儒惠棟,得讀所著《古文尚書考》及閻若璩《古文疏證》,乃知古文及孔傳皆晉時人偽作,於是集漢儒之說,以注二十九篇,漢注不備,則旁考他書……」惠棟以漢儒為宗,且受閻若璩治學方法影響,事甚顯然。江聲又好與王鳴盛、王昶、畢沅交遊,且和戴震「以學問相推重」,王鳴盛、王昶、畢沅、戴震皆重考證辨偽及師法漢儒可想而知。

有一顧廣圻,亦「元和人」,「讀惠氏書,盡通其義」,曾說:「漢人治經,最重師法。古文今文,其說各異。若混而一之,則轇轕不勝矣。」論調與惠氏一致。「乾、嘉間以校讎名家,文弨及廣圻為最著云」,可見顧廣圻為乾嘉學派一要員。

另有王鳴盛,「從惠棟問經義,遂通漢學」。戴震「與吳縣惠棟、吳江沈彤為忘年友」。

江永一派的流衍

江永,字慎修,婺源人。婺源為朱子故里,江永學問因此深受朱子影響,「博通古今,專心十三經注疏,而於三《禮》功尤深。以朱子晚年治禮,為《儀禮經傳通解》。書未就,黃氏、楊氏相繼纂續,亦非完書。乃廣摭博討,大綱細目,一從吉、凶、軍、嘉、賓五禮舊次,題曰《禮經綱目》,凡八十八卷。引據諸書,釐正發明,實足終朱子未竟之緒。」

江永有三位著名弟子:程瑤田、戴震、金榜。

瑤田「讀書好深沉之思,學於江氏」,曾獲錢大昕、王鳴盛贈詩推重,並與陸隴其齊名。「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同時舉者,推錢大昭、江聲、陳鱣三人,阮元獨謂瑤田足以冠之」。江聲是惠棟弟子。錢大昭為錢大昕之弟,「事兄如嚴師,得其指授」,「善於決擇,其說經及小學之書,能直入漢儒閫奧」。阮元亦以考證經史聞名。其竟謂程瑤田的學術水平高於江聲、錢大昭等,江永造詣可見一斑。

瑤田「平生著述,長於旁搜曲證,不屑依傍傳注」,竊以為這也是江永治學法門。

戴震與瑤田相比,不如其精密,但「讀書好深湛之思」,與瑤田同。他在婺源跟從江永,把作品交江永審閱,江永「為之駭嘆」,足證二人學問路數相同。江永之學,戴震能全盤繼承。他又與惠棟、沈彤友好,且廣結紀昀、朱筠、錢大昕、王鳴盛、盧文弨、王昶,清一色精於經史考證。

戴震治學,扼要言之,主張「由聲音、文字以求訓詁,由訓詁以尋義理」,他曾說:「義理不可空憑胸臆,必求之於古經。求之古經而遺文垂絕,今古懸隔,必求之古訓。古訓明則古經明,古經明則賢人聖人之義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義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訓、義理而二之,是古訓非以明義理,而義理不寓乎典章制度,勢必流入於異學曲說而不自知也。」此處所謂「古經」、「古訓」,便是惠棟眼中的漢儒經訓。

王念孫、段玉裁、孔廣森、任大椿皆是戴震的弟子。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 1772 年) 開四庫館,劉臺拱、朱筠、程晉芳、邵晉涵等曾與戴震及其弟子共事、交游,「稽經考古,旦夕討論」。臺拱之學,「比之閻若璩,蓋相伯仲也」,可見其擅考證。有一汪中,潛心經術,與王念孫、劉臺拱為友,互相討論。其擬作《六儒頌》,列出顧炎武、胡渭、梅文鼎、閻若璩、惠棟、戴震作為有清一代漢學復興的代表性人物,這是「乾嘉學派」系譜的雛型。

另有丁杰,「初至都,適四庫館開,任事者延之佐校,遂與朱筠、戴震、盧文弨、金榜、程瑤田等相講習」,「長於校讎,與盧文弨最相似。得一書必審定句讀,博稽他本同異」。

又有畢亨,「初從休寧戴震游,精漢人古訓之學,尤長於書。星衍撰《尚書今古文注疏》,多採亨說,每稱以為經學無雙」。

至於凌廷堪,字次仲,「慕其鄉江永、戴震之學」,是戴震私淑弟子。為阮元參訂古籍的王聘珍,常與凌廷堪論學,獲廷堪嘉許。

金榜「師事江永,友戴震」,「治禮最尊康成,然博稽而精思,慎求而能斷」,堅持「鄭義所未衷者必糾正之,於鄭氏家法不敢誣也」。鄭康成即東漢經學家鄭玄。以漢儒為依歸,非惠氏學派如是,江永一脈亦然。

陸王心學的轉折

以上從惠氏家學、江永一脈看清代學術如何轉出考證學,今不妨轉換角度,由心學的發展切入。

劉宗周作為陽明心學的殿軍,提出「誠意慎獨」之教。惟其死後,門下弟子意見分歧,所謂「宗周身後傳其學者頗滋諍訟」。儘管沈國模、史孝咸等仍「講明良知之說」,王朝式亦「守致知」,宗周門下大弟子黃宗羲卻開始著重經史實學,心學因而轉入經史考證,開出「浙東學派」。

史載「山陰劉宗周倡道蕺山……而越中承海門周氏之緒,授儒入釋,姚江之緒幾壞。宗羲獨約同學六十餘人力排其說。故蕺山弟子如祁、章諸子皆以名德重,而禦侮之功莫如宗羲」,足證宗羲為宗周學問之極力守護者。可是,他「嘗謂明人講學,襲語錄之糟粕,不以六經為根柢,束書而從事於游談。故問學者必先窮經,經術所以經世。不為迂儒,必兼讀史。讀史不多,無以證理之變化;多而不求於心,則為俗學。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無不精研。」其子黃百家,「傳宗羲學,又從梅文鼎問推步法……明史館開,宗羲以老病不能行,徐乾學延百家入史館,成史志數種」,徐乾學是顧炎武外甥,梅文鼎獲汪中推重,與閻若璩、惠棟、戴震並列,則宗周之學傳至百家,已和經史考證之學合流,至少是有互相往還。

又萬斯選「學於黃宗羲」,治學要求「學者須驗之躬行,方為實學。於是切實體認,知意為心之存主,非心之所發。理即在氣中,非理先氣後」,扼要言之,就是反對束書不觀的空談。其弟萬斯大,曾「從黃宗羲游」,「斯大治經,以為非通諸經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亦無由悟傳注之失。其為學尤精《春秋》、三《禮》」。至於萬斯大的兒子萬經,長大後「學於應撝謙、閻若璩」,應撝謙「殫心理學,以躬行實踐為主,不喜陸、王家言」,閻若璩以考證成名,此是宗羲學派折入經史實學一條旁證。

李紱學宗陸象山,著《陸子學譜》、《陽明學錄》諸書。其對朱陸異同,曾表示「朱子道問學,陸九淵尊德性,不可偏廢」,跟昔日陸王學派「揚陸抑朱」大異其趣。全祖望,鄞縣人,精通經史,為李紱所賞識:「此深寧 (王應麟)、東發 (黄震) 後一人也!」祖望為學,傾向泛觀博覽,「淵博無涯涘,於書無不貫串」。他更「與紱共借《永樂大典》讀之,每日各盡二十卷」,謂李紱為其師亦不為過。不過,值得留意是,全祖望「生平服膺黃宗羲,宗羲表章明季忠節諸人,祖望益廣修枌社掌故、桑海遺聞以益之,詳盡而核實,可當續史。宗羲《宋元學案》甫創草槁,祖望博採諸書為之補輯,編成百卷。」在祖望心目中,他是以黃宗羲的私淑弟子自居。這位宗羲私淑弟子,後來獲阮元讚賞,「儀徵阮元嘗謂經學、史才、詞科三者得一足傳,而祖望兼之。其《經史問答》,實足以繼古賢,啟後學,與顧炎武《日知錄》相埒」。他的弟子蔣學鏞,「從祖望得聞黃、萬學派,學鏞尤得史學之傳」。全祖望得到長期從事經史考證辨偽工作的學者肯定,尤其可以看出黃宗羲是令陽明蕺山心學轉進至考證學的關鍵人物,「浙東學派」也對經史考證相當地強調。

邵晉涵,餘姚人。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館,他曾與戴震等人共事,入館編纂。然而,在此一「漢學家大本營」(梁啟超語) 中,邵晉涵「尤長於史,以生在浙東,習聞劉宗周、黃宗羲諸緒論,說明季事,往往出於正史之外」。尤其甚者,他與會稽章學誠友好,曾說:「宋人門戶之習,語錄庸陋之風,誠可鄙也。然其立身制行,出於倫常日用,何可廢耶?士大夫博學工文,雄出當世,而於辭受取與、出處進退之間,不能無簟豆萬鐘之擇。本心既失,其他又何議焉!此著宋史之宗旨也。」學誠「聞而聳然」,深表認同。由黃宗羲以降所開創的「浙東學派」,雖重經史考證之學,卻從未放棄對道德義理的追求,對宋人學問人格的肯定。這和閻若璩、惠棟、戴震一派明顯有別,後者極力否定宋學,兼對道德輕視 (如閻若璩見雍正、戴震與惠棟結交即不認江永為師,見徐復觀<清代漢學衡論>)。

章學誠撰《文史通義》,提到「良史」必兼史才、史學、史識。「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謂著書者之心術也。」(<史德>) 在<朱陸>,他一方面認同「天人性命之理,經傳備矣。經傳非一人之言,而宗旨未嘗不一者,其理著於事物,而不託於空言也。師儒釋理以示後學,惟著之於事物,則無門戶之爭矣」,且說:「凡戴君所學,深通訓詁,究於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將以明道也」。可是,另一方面,他批評「戴君學問,深見古人大體,不愧一代鉅儒,而心術未醇,頗為近日學者之患」、「戴君學術,實自朱子道問學而得之,故戒人以鑿空言理,其說深探本原,不可易矣」、「而信之過者,遂有超漢、唐、宋儒為孟子後一人之說,則皆不為知戴者也」。對朱子及宋學予以尊重,未有一筆抹殺,可見「浙東學派」的基本性格與「漢學家」迥異,非純粹看重經史考證。

總結

觀乎顧炎武、閻若璩、胡渭、江永篤信程朱理學,謂「考證學是對宋明理學的一大反動」明顯不準確,反而稱「考證學是宋明理學某種意義上的延續」,比較貼切。即使黃宗羲一派,重視經史考證,也是為了挽救王學末流空疏之弊。直至顏元、李塨 (毛奇齡受其影響) 出,加上惠棟之反宋儒 (戴震受其影響),考證學才呈現與宋明理學對立的態勢,但惠士奇手書紅豆山房楹帖有「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見江藩《國朝宋學淵源記》),惠氏在經學上反宋儒,等不等於其在道德上反宋儒,此仍是可以斟酌。

至於指滿族對士人壓迫,令士人埋首考據,事實恐怕恰好相反。正因為清朝皇帝對漢文化的重視,以及極力收編士人,令考據學蓬勃發展。以閻若璩為例,他獲雍正皇帝重視,《尚書古文疏證》因此廣為流傳。又康熙皇帝命徐乾學編纂《一統志》,成就顧祖禹、閻若璩、胡渭共事。乾隆皇帝開四庫館,更令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等有機會與劉臺拱、朱筠、邵晉涵等「稽經考古,旦夕討論」。侯外廬認為康熙以來「反動文化政策」「封鎖」了士人的學術興趣,形成考證新風潮,似乎和史實貼近 (黃克武引外國學者蓋博堅書,指四庫計劃非完全貫徹皇帝旨意,知識分子在其中不但沒受到壓迫,反而積極利用計劃為自身牟利,考證新風潮可能和士人自身學術思想發展有更多關係,不能盡以滿族壓迫、籠絡解釋,見<清代考證學的淵源——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

值得一提盧文弨這個人,「父存心,乾隆初舉博學鴻詞科。文弨,乾隆十七年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上書房行走。歷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年,充廣東鄉試正考官。三十一年,提督湖南學政……」他與戴震及其弟子友好,「歷主江、浙各書院講席,以經術導士,江、浙士子多信從之,學術為之一變。」由盧文弨身上,亦見滿清懷柔政策如何刺激經史考證之學的發展。

《尚書》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個字,程朱、陸王各有自己的理解,遂成爭論。閻若璩說:「有宋程朱輩出,始取而推明演繹,日益加詳,殆真以為上承堯統,下啟孔教者在此。其蓋以所據之地甚尊,而所持之理原確也。噫!孰料其乃為偽也乎?」(《尚書古文疏證》) 惠棟作《古文尚書考》,明言十六字乃抄襲《荀子》和《論語》而成。傾向以考證解決哲學義理的紛爭,確實令考證學興盛。不過,沒有「為知識而知識」的求知態度,誠如閻若璩所言「或謂輕議先儒。愚曰:輕議先儒其罪小,曲循先儒使聖賢之旨不明於天下後世其罪大,愚固居罪之小者已。」(<潛邱劄記序>) 考證學亦蓬勃不起來。「知識主義」的萌芽與發皇,令清代經史考證蔚為奇觀。

補充一點,有名望的官員學者願意嘉許稱譽,如阮元盛讚程瑤田、全祖望,令後進入行受認可的機會增多。又考證學者大多來自江南地區,江南自明朝中葉以來,經濟日益繁榮、富庶,商人的獎掖,推動了文化出版事業,間接幫助考證學發展。

[註]

文中引用古文未有標明者,皆來自《清史稿・儒林傳二》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1-05-2024, 新舊歌合集 / PSB《Nonetheless》新碟試聽)

1. 蔡楓華 – 倩影

2. 李克勤 – C3PO

3. 容祖兒 – 九秒九

4. 蔡國權 – 不裝飾你的夢

5. 陳奕迅 – 阿牛

6. 周殷廷 – 三生有幸

7. Pet Shop Boys – Why am I dancing

8. Pet Shop Boys – Dancing Star

9. Pet Shop Boys – Being boring (2024 version)

10. 盧巧音 – 好心分手

11. MP4 + 張茵 – 乜野係戀愛

12. Lolly Talk – 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04043545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溝通障礙

在人文學科沉浸得久了,對政治事態不免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種理解,看似比平常人站高一層,但放在與親人閒話家常上,往往造成障礙。我與爸爸近年甚少聊天,這是其中一關鍵因素。

以往說過,爸爸同情民主派,每遇民主派遭受有關方面打擊,他必拿出來傾談。誠然,我知道他是想宣泄內心的情緒,甚至乎,有些時候,他是希望和我有共同話題,兩父子可以聊一聊天,不致令家中寂靜無聲。可是,熟知中共歷史的都明白,共黨何曾真正容許過異見聲音的存在?彼或礙於形勢,縱容反對派一段時間,但時候一到,終究要亮劍,此乃中共的慣性。有這一番認識,我許多時都冷冷對爸爸說:「中共管治,係咁架啦,都冇計架。」爸爸本想與我溝通交流,突然被我劃上句號,他自然感到不是味兒。但要我陪他一同氣憤、傷心,我理智上又做不到。

又例如港人北上租樓,弟弟說個興起,指深圳的單位如何價廉物美,爸爸聽得入神,甚表同意。我則基於深港兩地法律差異,加上以前媽媽大陸買舖的教訓,總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世上哪有平價而高質素的單位呢?即使有,必然有手尾跟,這是我的看法。當然,我提醒爸爸別盡信弟弟所言,爸爸默不作聲,他可能是認為閒聊何需如斯認真。

事實上,爸爸在深切治療部,我與弟弟傾談,再反省往昔所為,爸爸可能未必想聽我講大道理、大分析,他只想和經常要上班的兒子「吹水」,打發一下時間。他經歷五、六十年代,仰慕過毛澤東,難道不知中共作風?他喜歡聽收音機,片刻不離,難道不知深港存有差異?他通通都知,但人有感情,對兒子如是,對香港、對家鄉亦然。奈何我不了解,猶記得李克強逝世,爸爸分享新聞,我一堆陰謀論拆解拋過去,其實,何用分析,跟爸爸應和一下,逗得他老人家歡喜便是。此一方面,弟弟確實做得比我出色。

唯一一次我父子倆能夠對頻,是我在 YouTube 看到深圳的住房租金便宜,卻有家具、露台,電梯有冷氣,樓下有食肆,跟爸爸分享。爸爸說:「而家深圳有間大型連鎖超市,叫 Costco」,我未聽過「Costco」的名字,不甚了了。至爸爸入院,我上網搜尋,才知「Costco」是什麼一回事。爸爸知道很多東西,只是我沒花時間關心他。

今年一月,台灣大選,侯友宜、柯文哲對賴清德,爸爸十分在意選舉結果,我則本乎對 2016 大選的觀察,認為誰當選對台灣政局影響不大,回應「邊個做咪一樣」。怎料到這是爸爸最後一次跟我分享新聞,以後再沒有這個機會……

文史哲令我有自信,開拓了我的視野,但視野開闊了,即是做不回尋常普通人。偏偏父母正是用尋常普通人的眼光,看世界過人生,活了一輩子,人文學科的薰陶孰好孰壞,從我的人生經歷看去,亦殊難判斷。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陪同就醫

以前爸爸有帶手錶的習慣。印象中,那手錶不是電子錶,也不是普通平價膠錶,而是男裝鋼腕錶。好此道者都知,鋼腕錶價值不菲,勞力士、奧米茄……能夠擁有是男仕身份的象徵。因其能保值及升值,許多人還買來作投資之用。爸爸為人務實,沒有大買特買,只買一隻用來看時間。有時我沒帶手錶,也會問爸爸借,爸爸從未拒絕。由這隻錶,可窺爸爸做人做事並非無準繩,他也在意世俗對成熟男仕的要求。後來家中財困,鋼帶錶不見了,換成膠錶,前幾年爸爸把膠錶給我,我在工作中遺失。

高中以後,有病看醫生,很少前往港安醫院,因醫療費用實在太昂貴,而且我肥胖,血壓水平永遠不達標。取而代之是光顧新村街周醫生,每次都是爸爸陪伴,一看便看了將近二十年。我為人沉默寡言,即使交代病徵,亦覺吃力。爸爸在旁,除了避免我中途跌倒,更重要是他會把我的病況簡單扼要告知周醫生。周醫生為人嚴肅,應診時不發一言。爸爸的話,多少讓他準確了解我的病情,繼而能夠對症下藥。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出來工作,爸爸跟周醫生逐漸熟落,最近一次看他是在今年一月,周醫生有心地問:「你爸爸仲係度嘛?」那時爸爸尚未離世,我回答:「係度,剛做了手術,現在行得很好。」豈料二月爸爸便入院,沒多久逝世。

因為長期光顧,周醫生見證我成長,亦看著爸爸日益變老。醫者父母心,有時他都會問及我的就業及感情狀況,我和爸爸則支吾以對。在周醫生看來,我於學校工作,自然是做教書的,按道理,教師結識教師,應該不太困難,單身肯定是「眼角高」。誰知我在學校只不過從事文書工作,教師一層,我根本無法高攀,獨身是迫不得已,跟「眼角高」全無關係。爸爸深知箇中內情,縱然抱孫心切,亦未有怪責。可是,看在周醫生眼裡,他便覺得我未有考慮年老爸爸的感受,也未在盡三十多歲人應該盡的責任。

每次看醫生,爸爸總會帶備足夠金錢,他又替我保管藥物,兼提醒周醫生為我寫醫生紙。一言以蔽之,有爸爸在,我的煩惱少許多。今年一月,我獨自在放工後去看醫生,竟因未準備好足夠金錢繳費,弄得需分日付款。尤其甚者,沒錢乘的士回家,被迫等待小巴,臨上車的一剎那,跌倒在地,拉傷韌帶,影響所及,爸爸要為走不了路的我配藥、交費、買藥膏,新冠可能是在這段時間感染。他間接因為我患病,賠上性命。

弟弟愛錫爸爸,對我歷年不孝又極痛恨,爸爸因我而病,他覺得是我一手造成,是天要對我所作所為予以懲罰。我無意辯解,亦辯解無從。近日乘車看見周醫生的醫務所遷址,回想爸爸昔日關懷備至的光景,份外感慨!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Lolly Talk 藉「追擊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霸佔波板糖的心

女團 Lolly Talk 以 City Hunt 活動宣傳新歌《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順便為 Chill Club 年度推介組合拉票。以往歌手、組合宣傳新歌,或透過巴士廣告,或藉電視宣傳。拉票的話則有開篷巴士巡遊各區,高高在上呼籲大家投票。與粉絲直接互動,打成一片,以達到宣傳、拉票的目的,在香港可謂罕見,相當新穎。

活動前一日,天公不造美,狂風暴雨,LT 團隊堅持活動如常進行,眼見其要碰壁,再看 telegram,原來負責人「波板糖大將軍」已詢問一眾波板糖,活動若在雨中進行,「驚唔驚?」波板糖說不怕。從善如流,依據粉絲意願決定活動是否進行,相信許多歌手藝人不會這樣做,由此亦見 Lolly Talk 對波板糖的重視。

活動在《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MV 首播當日的 Instagram live 宣佈,分明專為波板糖而設,非為一般街客,有效凝聚支持者。值得留意是,活動資訊的發放,除了經 telegram,還通過一非官方的 instagram 帳戶「lollytalkvision」。以官方形式舉行,容易令整件事變得 formal,隔開了偶像和粉絲,窒礙交流。反之,將活動包裝成遊戲,加上一非官方渠道,偶像和粉絲更容易無隔閡地互動。

遊戲卡設計,略帶中二病,波板糖卻相當受落,誰不想 LT 成員「征服 / 暗戀 / 熱戀 / 相戀」自己,對自己「癡心一片 / 一見鍾情」?不過,話分兩頭,Lolly Talk 如此設計,也是有意思的。她們希望和各個波板糖「建立關係」(Ahyo 在 Thread 中所說)。有此番心意,活動就不純粹是為了新歌宣傳及拉票,它更是以粉絲為主,希望給波板糖帶來美好的回憶。

活動分四回合,由九龍灣至九龍城,再到深水埗,最後至尖沙咀文化中心,九龍一日遊,呼應新歌「九」的主題。LT 成員現身的地點,如九展、Megabox、九龍寨城等,都是之前波板糖們在 Instagram 建議。提示不得不講,全部充滿心思,呼應歷次派台歌主題,以及 LT 成軍歷史。波板糖可以跟心儀偶像聊天、個別合照,此證明 Lolly Talk 在去年簽書會後表示喜歡與粉絲互動並非謊言,她們是真的想為波板糖製造快樂。

誠然,活動進行期間,有波板糖出動私家車,有的使出「鈔能力」(出錢搭的士),但換個角度看,活動成功檢驗 Lolly Talk 作為女團,其動員能力及潛在商業價值有多少,「波板糖大將軍」在活動完結後提出新口號「有你哋,有客戶」,不是沒有原因的。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永遠最能感染身邊人。有波板糖表示,有阿婆、嬸嬸向來不認識 Lolly Talk,見人群聚集,馬上詢問:「呢隊係咩女團?」從毫不認識到嘗試想認識,Lolly Talk 的宣傳可以落地,全靠她們不擺架子,尊重波板糖。

有波板糖過馬路衝紅燈,「lollytalkvision」馬上發訊息提醒注意安全。見波板糖東奔西跑,疲累不堪,兼拿不到貼紙,有關方面把小地點由四個改為兩個,增加粉絲取得貼紙的機會率。懂得因應活動發展作相應調整,在乎粉絲感受,團隊的成熟、盡責周到,值得讚賞。

活動結束,成全的那張合照,還有彷如親筆信的海報,充滿著熱度,教人暖心。須知道大合照不是必然,親筆簽名已甚寶貴,是什麼驅使 Lolly Talk 多做一步?難道真為了點擊率和 Chill Club 得獎?當偶像願意將光環卸下,待之以真心,粉絲自然反過來關懷偶像,所以有波板糖擔心 Elka 站太久,沒時間去洗手間,又怕 Ahyo、妹在戶外易中暑。

Sinnie 向來給人的感覺是知性的,但經過昨日的活動,她在 telegram 群組說「有糖飲水醉」、「糖,可以係波板糖」,連老師都為波板糖的付出及支持而心表感激,如此人性化、充滿感情的偶像女團,怎能不投她們一票?

以前人常有一觀念,覺得偶像是明星,如歌星、影星……既是星,自然高高在上,閃閃發光,吸引人跟隨,我只需跳好舞、唱好歌、拍好戲,便可以交代。其實,星之所以為星,更重要是有人支持。明星的星光來自粉絲支持,粉絲支持又和明星的親民態度密不可分。Lolly Talk 唱歌跳舞未必最完美,但勝在親民,這已足夠令她們發光發亮。在她們身上,體現著真正的「全民造星」的精神。

總而言之,Lolly Talk 不只在音樂上有所突破,她們亦正在為香港的偶像文化帶來新衝擊。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舌尖上的幽默

今天的荃灣中心增加了許多小店,有賣兩餸飯的,有賣台式食品的。然而,十多年前,小店尚未出現,福利來、大家樂壟斷,要在當中二選其一,實在非常困難。爸爸替我們買飯前,往往經歷一番「討論」,現在這些「討論」成為珍貴回憶的一部份。

大家樂近年不時轉餐牌,越轉越難吃,教人揀不落手。其中兩道堪稱「皇牌」,即永遠不會更換,一是「一哥焗豬扒飯」(簡稱「焗豬」),一是「咖喱牛腩飯」(簡稱「咖喱腩」)。爸爸買飯,遇到我們猶豫不決,無法作出決定,時常提議:「大家樂啦,焗豬、咖喱腩,一定有!」電影《麥兜故事》有一幕大排檔點餐,麥兜與麥太不斷點,侍應不斷重覆「冇魚蛋喎」、「冇粗麵喎」,爸爸說話的重覆,令我和弟弟想到《麥兜故事》中的侍應,雖然最後還是選擇不了,卻多了愉快歡樂的時光。

至於福利來,任何東西也可以點來吃,味道始終不太好,有時甚至不新鮮。爸爸提及福利來,總用帶鄉音的語調說:「一係食 fu~li~lai」,我和弟弟又是捧腹大笑。大概爸爸天生有幽默感,能從沉悶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切入點,提煉出逗人發笑的笑話。台灣學者沈中元認為,「幽默是『轉念』的過程。同樣一件事情,有幽默感的人懂得正向思考。當病痛和意外來臨時,也較能應對人生的挫折與危機。幽默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的生活態度」。弟弟於這方面亦有天份,爸爸去世前一個月,弟弟買了本 Mofusand 簿冊,「爸爸,呢隻貓係雪糕筒入面爬出黎」,引得爸爸特意去瞧瞧那本簿上的貓貓。爸爸去世,弟弟心情低落,我為人沉默嚴肅,家中少了許多歡樂。

關於福利來,還有許多值得講的趣事。

且說爸爸牙齒退化,只能吃流質食物,好一段時間,他的晚餐便是麵醬蒸倉魚配白粥,都在福利來買。人總是這樣,吃得多了,再美味的東西都會厭倦。況且,等候麵醬蒸倉魚需時,他不想我和弟弟等太久,有時會轉轉口味,選另一些小菜。印象中,他提議吃「蕃茄煮魚柳球」。不是「炒」,因為「炒」會令魚柳球變硬。「魚柳球」也不是「斑球」,「斑球」外層的炸粉他咀嚼不到。這就麻煩了。更要配白粥而不是飯,有時我照爸爸原話點餐,頗感尷尬。儘管我知道爸爸牙齒不佳才會吃得如此刁鑽,如此點餐確實有點滑稽和奇怪。幸好沒多久爸爸嫌福利來的白粥太稀,「好似水咁」,他自行出外購買。

弟弟回憶最後一次拍著爸爸的肩膊,向街外人介紹「他是我的爸爸」,是在福利來門口,爸爸當時正為我買飯。爸爸從深切治療部移往普通病房的第一晚,弟弟拿著 Mofusand  雨衣貓公仔,逗爸爸笑「佢係雪糕筒入面爬出黎架」。情境不同,同一地點,同一番話,感受迥異。現在我看到福利來、家中的雨衣貓公仔,總感到一陣悲涼。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中國歷史精神

今天研究中國歷史者,普遍好用實證方法,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分史料說一分話」,為學界基本恪守。然而,實證方法畢竟為一方法,非中國歷史本身。在未來的日子,他人大可改用另一些方法治中國史,但這仍是方法,非中國史本身。直面中國史本身,其特質、獨特處、精神為何,此決非訴諸方法可以回答,而必須審視各歷史材料從何而來。

中國為何會出現官修史書、民間史書乃至各式各樣的史料筆記?請注意,這些史書和筆記,歷朝歷代都有,從未中斷過,中國堪稱歷史紀錄最為完備的國家,何解會這樣?有謂中國人文字較發達,又傾向相信借古鑑今。這些固然有其道理,但其他國家難道沒有文字?至於借古鑑今,韓非「守株待兔」早說破了,昨天有兔子撞樹不代表今天都有,過去的經驗、模式用到今日乃至未來,未必適用。功利的借古鑑今的信念其實是沒有足夠理由支持,既然如此,中國人選擇記舊人、舊事、舊物,背後可能純粹出於一份情,一份不願舊人、舊事、舊物被歲月磨走的感情。

中國人擁有豐富的感情,這是中國人的民族性,孔子稱之為「仁」。對舊人、舊事、舊物乃至舊時代的種種生活面貌心生不忍,希望用文字保留,供後代參考,於是有史書、史料筆記的出現。舉個例子,清朝初年有莊廷鑨明史獄,那部《明史》實際不是莊氏所寫,而是明朝大學士朱國禎的遺稿,由吳炎、潘檉章等人加以編輯。為何清人要修《明史》?因他們都經歷過明朝種種,亦知道滿清為一異族入主的政權,刻下承受著其侵略之不公。他們不願前明事跡被清朝統治湮沒,所以要修史,而且直呼努爾哈赤為「奴酋」、清兵為「建夷」。某種意義上,追念、保存過去便是要對抗現在的艱難和痛苦,中國歷史許多材料都是在這樣的心態下出現。

又例如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撰於抗日戰爭時期,日寇敵機狂轟,生活朝不保夕,參考書復不足,錢先生卻堅持寫下,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為中國人寫中國最後一本史書,盼若中國不幸戰敗覆亡,至少留給後人一本中國史書,讓後人知道中國的歷史及文明成就,激勵後人復興中國之心。此與清人修明史的心態是一貫的。徐復觀有一番說話:

我所發掘的卻是以各種方式反抗專制,緩和專制,在專制中注入若干開明因素,在專制下如何多保持一線民族生機的聖賢之心,隱逸之節,偉大史學家、文學家面對人民的嗚咽呻吟,及志士仁人、忠臣義士,在專制中所流的血與淚。因而認為在專制下的血河淚海,不激蕩出民主自由來,便永不會停止。(<良知的迷惘:錢穆先生的史學>)

徐氏之所以用心於思想史,也是為了讓聖賢之心、隱逸之節、文史學者的嗚咽呻吟、志士仁人及忠臣義士的血與淚得以保存,不致被歲月磨平。竊以為此正是中國歷史的精神所在。

現代人崇尚理智,憧憬未來,我們因而會寫無窮無盡的計劃書 (proposal),不會寫史。殊不知計劃書的計劃可以出錯,最後可以被徹底否定,反不如歷史多少具有參考價值。抗戰期間,哲學家馮友蘭撰《新理學》,給書稿錢穆過目,錢先生提議馮氏考慮朱子的心性及鬼神觀,馮氏卻以發明朱子理氣觀自豪,聲稱自己治「神學」,錢氏治「鬼學」。「神」者伸也,示意哲學面向未來。「鬼」者已死,示意史學只知過去。直至今日,仍讀《新理學》者有幾人?所謂發明,實為曲解,只是用「共相—殊相」強姦朱子之理氣觀。反而錢穆的《國史大綱》,中學生多少都聽過、讀過,足證一味崇尚理智、憧憬未來,未必可取。

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有一段「大哉問」,亦是大感嘆,他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中國人之所以要寫歷史,是因為現實善人總不得好報,若不筆之於書,他們的善行將永遠隱沒不彰。基於仁心惻隱,對舊人、舊事、舊物乃至舊時代不忍其消亡,遂有史書、筆記的出現。此是中國人對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方式。後人讀這些作品,亦應該對作者及其所記,懷有「溫情與敬意」,只有這樣,方能把握中國歷史的真精神,實證方法、社會科學於此無能為力。

及時行樂 (04-05-2024, 廣東歌 / 韓式速遞 / PSB 新碟試聽)

1. Lolly Talk – 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

2. Lolly Talk – 五種愛的蜜語

3. COLLAR – Back in the Game

4. Jace 陳凱詠 – 百妖夜行的修行

5. 林家謙 – 喃嘸師感官漫遊

6. SERRINI – 網絡安全隱患

7. NEWJEANS – BUBBLE GUM

8. ZICO + Jennie – STOP

9. IVE – HEYA

10. SEVENTEEN – MAESTRO

11. Pet Shop Boys – Loneliness

12. Pet Shop Boys – Feel

13. 容祖兒 – 九秒九

14. 許靖韻 + 芯駖 – 失約巴黎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03609545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Lolly Talk 化身恐怖情人,9999 個「我」都要把你佔有

經過大球場七人欖球賽的表演,Lolly Talk 繼續向一線女團的目標邁進。最新單曲《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帶有病嬌、暗黑、Girl Crush、小性感的風格,跟以往甜蜜青春可愛截然不同。作曲人 Y.Siu 曾和姜濤合作,填詞人小克和監制 Goro Wong 則是 Lolly Talk 相當信任的夥伴,兩相結合,成就出一首頗有 K-pop 特色的作品,這對波板糖而言絕對充滿新鮮感。

歌詞圍繞「平行時空」的概念而展開,講述一女生為了令男生永遠死心塌地愛她,不惜召喚各「平行時空」的「我」,來發動一場侵佔男生的心的行動,「行動目的只有一個:把你全面佔有」,「就算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只可惜在行動過程中,各個「我」都對這個男生愛得太深,竟致彼此「造謠、妒忌、爭鬥」,女生最後不得已,「摧毀平行宇宙」,高呼「真愛歸向我先合理」。整個故事天馬行空,相當戀愛腦。有波板糖甚至說「有恐怖情人 feel」。要之,Lolly Talk 過往作品從未有這類題材,今次是很好的新嘗試。

音樂風格上,有《五種愛的密語》的影子,但多了一重嫵媚、型格。值得留意是各人的演繹,Sinnie、阿蛋、灘姐、Ahyo 的歌聲都非常有個性,辨識度很高。

MV 方面,首次與男主角戴玉麒有親熱場口,妹豬們成熟起來。跳舞部份無論是打歌服,抑或舞步,分明向韓國女團取經。椅子舞性感而有型。Elka 的冷酷,灘姐、阿妹和 Yanny 的自信,尤其令人眼前一亮,表情管理相當好。

跟過去不同,今天要以女團身份立足樂壇,多少要以韓團為師。準確點說,是彼要有駕馭到 K-pop 風格作品的能力,不會人仰馬翻。自去年演唱會後,Lolly Talk 眾成員持之以恆地鍛鍊體能,改善舞姿,提升臨場演唱的能力。《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中破格的演出,若看成是考核,對一隊出道兩年的女團來說,絕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