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相愛相殺萬花筒,留住童話繁華夢

香港日系地下女子偶像組合 Kaleidoscope 6 月 13 日舉行《有「奈」鬼!終止交易白石みぞれx奈鬼羅マイマイ周年 LIVE》。顧名思義,活動以團中兩位成員 Mizore (日文名為白石みぞれ,紫色擔當) 和米米 (日文名為奈鬼羅米米,淺蔥色擔當) 為主角。由參與偶像選秀比賽相識,從互相競爭到欣賞,從不咬弦到成為好姊妹,相愛相殺兩周年,也是 Kaleidoscope 成團一周年,是次演出來得份外有意義。

Kaleidoscope 中文意思是萬花筒,關於成團初心,非常簡單,「大家都想繼續做偶像,機緣巧合下一起組隊」。出道作中文版名叫《星光萬花筒》,細味其中歌詞,

用盡我所有形象,目光都交給我

珍惜了沒有,喜歡我就夠,流淚還是汗接汗,能跟你互接通

我愛你一切,你別要退出,浪漫又期待道出這歡快,凝聚各色,留住童話裡繁華,陪我過嗎?

身處大台上,從不輕鬆,如此刻可聽到  Sukidayo ……可否牽你手  Sukidayo,來跟你共尋夢  Sukidayo,圍住我的苦與樂,盡情玩笑,編織進稜鏡奇幻時光,有你護航

會感受到成員們對支持者的那份真摯,還有對偶像夢的堅持與嚮往。Sukidayo (好きだよ) 是「我愛你」的意思。偶像心意換來 livehouse 內點點星光,每次 Kaleidoscope 演出,總有此起彼落的應援聲,這是一道奇妙的風景。

2023 年 Canvas Project 全民偶像選拔賽,Mizore 和米米一同接受導師乙女新夢 Ai 指導。在 Instagram 一則帖文中,Ai 提到「睇住佢地成長成為閃閃發光嘅 idol 超感動」、「係我自豪嘅孩子」。是次周年 live,Ai 亦是表演嘉賓,一同跳唱《恋のおまじない我愛你》後三人的擁抱,盡見師生情誼。講究音準及歌唱水平,是 Kaleidoscope 一大優勢,Ai 的教導對二人啟發不少。

乙女新夢另一位成員跳舞擔當 Rinka 則是《星光萬花筒》的編舞者。若干舞步動作,依稀會看到舊時乙女奇蹟,特別是當年走可愛少女風的 Rinka 的影子。女團總是薪火相傳,「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Kaleidoscope 的現場演出越來越好,對實力講究,都是有原因的。

《星光萬花筒》沒有精緻 MV,純粹靠歌曲質素,YouTube 瀏覽次數為 9.5K。今年第二首廣東話原創歌《盛夏涼風》,同樣沒 MV,也有 4.6K 瀏覽次數。小本經營,資金不足,致使 MV 未能製作。可是,堅持做廣東歌,而且每首歌都推出日文版,銳意未來開拓日本市場。這一態度未曾動搖,與乙女新夢過去做法也很類近。

7 月 10 日晚上即將舉行的 Acoustic Music Night,Mizore 在社交平台揚言會唱不少廣東歌。須知廣東歌與日文歌唱法有根本出入,全晚唱廣東歌,對 Kaleidoscope 來說可謂極具挑戰性。還要 Acoustic 小清新簡單演出,對唱歌技巧及情感運用更是講究。當晚表演絕對令人引頸以待,亦見這隊地下女團的實力如何。

7 月 28 日 Canvas Project 全民偶像選拔賽決賽,八支入圍隊伍,Kaleidoscope是其中之一,其餘隊伍包括:夜瑠☆エピファニー、Preci♡us、白呪レクイエム、バブルビーム、狂想 Serenade、お酒モンスター、:After

女生青春貌美是短暫的,女團能夠綻放光芒彷彿也有限期,對 Kaleidoscope,不妨問問自己,「珍惜了沒有」,又有沒有「憑手中的美燈」,對她們說「Sukidayo」。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8-06-2025, 日文舞曲 / 韓式速遞 / 香港日系地下女子偶像組合原創歌巡禮)

1. HKT48 – Make Noise

2. AKB48 – River

3. GARNiDELiA – Gokuraku Jōdo

4. ITZY – Girls Will Be Girls

5. ILLIT – Do the Dance

6. Delta T – 純愛夜空

7.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Night Walk

8.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9. Yuzu Bubbly – 透明なストーリー

10. 薄明エルフリーデ – 空のエンドライン

11. Kaleidoscope – 星光萬花筒

12. 怒武霊華 D0NBUREiKA – 臨時愛人

13. Lolly Talk – 五種愛的密語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2591984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北齊舊臣在隋朝 – 薛道衡的得勢與被殺

《北齊書・幼主本紀》:

於是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為經略,若不濟,南投陳國,從之。

可見薛道衡與顏之推在北齊末年同為中央要員,分別擔任中書省及門下省的副官。

「奔陳」建議,薛道衡有份首肯。勸北齊後主禪位,也是薛的主意,《北齊書・斛律孝卿傳》:

又以中書侍郎薛道衡為侍中,封北海王。二人勸後主作承光主詔,禪位任城王。

《隋書・薛道衡傳》: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武成作相,召為記室……武平初,詔與諸儒脩定《五禮》……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齊名友善。復以本官直中書省,尋拜中書侍郎,仍參太子侍讀。後主之時,漸見親用,於時頗有附會之譏。後與侍中斛律孝卿參預政事,道衡具陳備周之策,孝卿不能用。及齊亡,周武引為御史二命士。

讀《左傳》受啟發,且與諸儒修定《五禮》,薛道衡的學問傾向經史之學,同於顏之推。另外,「待詔文林館」亦與顏氏相同,屬祖珽一派。

齊亡入周,後來成為隋朝重臣,薛道衡獲隋文帝重視,見《隋書・薛道衡傳》:

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然誡之以迂誕。後高祖善其稱職,謂楊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驅使勤勞,宜使其朱門陳戟。」於是進位上開府,賜物百段。道衡辭以無功,高祖曰:「爾久勞階陛,國家大事,皆爾宣行,豈非爾功也?」道衡久當樞要,才名益顯,太子諸王爭相與交,高熲、楊素雅相推重,聲名籍甚,無競一時。

不過,隋文帝並非完全對薛推心置腹,「上不欲道衡久知機密,因出檢校襄州總管」,相比關隴武將,薛道衡的北齊舊臣出身,令隋文帝有顧慮。文帝死,煬帝嗣位,道衡終因上《高祖文皇帝頌》,開罪煬帝,「帝覽之不悅」,薛因此獲罪。

細心審視其中細節,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頌》之前,煬帝打算以薛為祕書監,杜佑《通典・職官八・祕書監》介紹祕書監由來:

後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祕書監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屬太常……隋祕書省領著作、太史二曹。

一言以蔽之,祕書監非中央要職,薛道衡可是「久當樞要」。

文帝生前,對薛道衡尚且客氣,薛道衡當然希望新君主繼續感謝他的付出,予以重用,故極力讚頌文帝,以作為對煬帝的無形規範。豈料煬帝早對他不滿,《隋書・薛道衡傳》:

晉王廣時在揚州,陰令人諷道衡,從揚州路,將奏留之。道衡不樂王府,用漢王諒之計,遂出江陵道而去。尋有詔徵還,直內史省。晉王由是銜之,然愛其才,猶頗見禮。

加上煬帝在江南受文學薰陶,一眼看穿薛是借古諷今,「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詩經》其中一篇,借讚頌武王飲酒的平和安樂,諷刺周幽王) 之義也」。道衡卒之失勢,只有房彥謙來關心他,《北史・房彥謙傳》:

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其後受學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年十八,屬齊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時禁網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及周師入鄴,齊主東奔,以彥謙為齊州中從事。彥謙痛本朝傾覆,將糾率忠義,潛謀匡輔,事不果而止。齊亡,歸於家。

據此,房為北齊文官系統一分子,與薛道衡出身背景及學問路數相同。道衡後來再發「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令煬帝大為震怒:「汝憶高熲邪?」道衡最終被縊殺。

煬帝仍為晉王時,長期領兵在外,與關隴武將親近,北齊文官舊臣反而是太子楊勇籠絡爭取的對象。太子勇倒台,不純粹是楊勇個人的事,更牽涉背後整個利益集團 (即太子黨) 的倒塌。首當其衝是與楊勇有姻親關係的高熲 (高熲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薛道衡喊出「向使高熲不死」,撇開實情不論,煬帝誤會他是廢太子楊勇一派,殆無疑義,被殺可謂必然結局。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西魏「八柱國」淺探

西魏有「八柱國」,指八位柱國大將軍,今考查各人背景如下:

1. 宇文泰

代郡武川人。六鎮兵變,隨父親加入鮮于修禮的起事隊伍,亂事被爾朱榮平定後,宇文泰成為其部將賀拔岳麾下。爾朱氏敗滅,高歡掌權。北魏孝武帝密詔賀拔岳,欲以之牽制高歡。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殺,宇文泰代領其眾。

2. 李虎

賀拔岳的心腹,賀拔岳遇害後,諸將擁戴宇文泰,李虎最初不同意,後歸附宇文泰。

3. 元欣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以宗室身份位列八柱國,周旋於宮廷而不領兵,所謂「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闈而已」(見《周書.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傳》)

4. 李弼

祖上曾為後燕官員,跟隨爾朱天光征戰,隸屬於侯莫陳悅。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岳,李弼對賀拔岳之死持同情態度,《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

魏南秦州刺史隴西李弼說侯莫陳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今奉宇文夏州以來,聲言為主報仇,此其勢不可敵也,宜解兵謝之!不然,必及禍。」悅不從。

李弼後來投奔宇文泰。

5. 獨孤信

雲中 (今山西大同) 人,其祖先出自匈奴。祖父為武川鎮防禦柔然的鮮卑貴族。獨孤信初投葛榮帳下,後投北魏爾朱榮。高歡掌權,他單騎跟隨北魏孝武帝西奔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與他是同鄉,世居武川。

6. 趙貴

祖父趙仁,舉家遷到武川。趙貴為爾朱榮別將 (配合主力軍作戰的部隊將領),從賀拔岳平關中,賀拔岳死後擁戴宇文泰。

7. 于謹

祖先是北魏初期大將,鮮卑勿忸于部落首領。從爾朱天光與高歡交戰,天光敗,于謹西行入關投奔宇文泰。

8. 侯莫陳崇

來自鮮卑族侯莫陳,代郡武川人,十五歲隨賀拔岳和爾朱榮征葛榮,賀拔岳死後投奔宇文泰。

不難發現,除了元欣,其餘七位都曾為爾朱氏、賀拔岳部將,後西入關中。另外,他們要麼是胡人 (宇文泰、元欣、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要麼是胡化漢人 (李虎、李弼),胡人中宇文泰、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出身代郡武川鎮。

爾朱榮,鮮卑化的羯人,憑借鎮壓六鎮兵變,迅速壯大軍事實力。在北魏孝明帝與胡太后的鬥爭中,他站到皇帝一邊。孝明帝被殺,爾朱榮藉口為帝復仇,殺奔洛陽,沉胡太后等人於河,史稱「河陰之難」。

值得注意是「河陰之難」非只針對胡太后,更針對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以及出仕北魏政權的漢人世家大族。受害者中,盧仲宣出身范陽盧氏 (《北史.盧玄附盧仲宣傳》),崔忻出身博陵崔氏 (《魏書.崔鑒傳》),崔勵出身清河崔氏 (《魏書.崔光附崔勵傳》),這些都是地方郡望。又從他對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 爾朱榮顯然厭惡漢化及遷都,此也是代郡武川軍人喜歡跟隨他的主要原因。

賀拔岳,祖父為武川鎮軍主,父親為懷朔鎮統軍。「河陰之難」中,賀拔岳領二千鐵甲騎兵充當先鋒,盡數圍殺滿朝文武百官。換句話說,他是爾朱榮理念的忠實支持者、貫徹執行者。「八柱國」多出賀拔岳麾下,或對賀拔岳同情,有價值觀相契合的因素在。

相比之下,高歡雖為胡化漢人,卻標榜自己出身渤海高氏,接受門閥歧視的歪風。這在代北武川軍人看來,無疑是教人側目甚至忿恨 (近日讀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黃氏提到「創建東魏政權的高歡父子雖習於鮮卑,但東魏、北齊確能繼承北魏遷都洛陽後漢化的傳統,其文化遠高於西魏、北周……其實宇文泰建立的關隴集團……更是一種落後的表現」)。尤其甚者,他竟密令侯莫陳悅斬殺賀拔岳,並派侯景接收賀拔岳的部隊。《周書.賀拔岳傳》:

三年,岳召侯莫陳悅於高平,將討之,令悅為前驅。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岳,(弗之知也,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令其婿元洪景斬岳於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

《周書.文帝紀上》:

時齊神武遣長史侯景招引岳眾。太祖至安定,遇之,謂景曰:「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存,卿何為也?」景失色,對曰:「我猶箭耳,隨人所射,安能自裁!」景於此即還。太祖至平涼,哭岳甚慟。將士且悲且喜,曰:「宇文公至,無所憂矣。」

價值觀不合,還要使出陰謀詭計殺人、收兵,所殺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好上司,難怪「八柱國」棄高歡而入關中!

「八柱國」配上「十二大將軍」,形成「關隴集團」的雛型。「十二大將軍」有元贊、元育、元廓、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幾乎全是鮮卑人。

楊忠是隋文帝楊堅之父。獨孤信生三女,其中一位嫁楊堅而為獨孤后,另一位嫁唐國公李昞,李昞是唐高祖李淵之父。李弼是「蒲山公」李密的曾祖父。可以說,隋唐歷史的發展,不能離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其與西魏、北周一脈相承,乃一延續體。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顏之推與北齊的胡漢角力

顏之推的生平見於《北齊書・文苑傳》。其為「瑯邪臨沂人」,「九世祖含,從晉元 (帝) 東渡」,可見顏之推先祖為中原人士。「父 (顏) 勰,梁湘東王 (蕭) 繹鎮西府諮議參軍」。不過,值得注意是蕭繹「自講《莊》、《老》」,顏氏家學卻是《周官》、《左氏》,之推習《禮》、《傳》,博覽群書,他因此與當時南朝玄談風尚格格不入,而偏近經史之學。

侯景之亂期間,顏之推「被囚送建業」,亂事平息,之推重返江陵 (蕭繹根據地)。西魏陷江陵,之推輾轉逃至北齊,「顯祖見而悅之」,「顯祖」即北齊開國皇帝文宣帝高洋 (高歡次子)。之推「聰穎機悟,博識有才辯,工尺牘 (擅長文書)」,令他很快成為北齊重要官員。祖珽奏立文林館,召引文學士,顏之推「待詔文林館」,「大為祖珽所重」。

據《北齊書・祖珽傳》,「祖珽,字孝征,范陽狄遒人也」,父親為祖瑩。查《魏書・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瑩以文學見重」。簡言之,祖瑩深受儒學薰陶,愛讀書兼擅長文學。儘管祖珽在胡化嚴重的北齊不得不作出調整讓步,見「帝於後園使珽彈琵琶,和士開胡舞,各賞物百段」,他對有學問的人仍是相當敬重。他獲和士開提拔,卻對士開「專弄威權,控制朝廷」、「賣官鬻獄,政以賄成」深感不滿,尤見其家學淵源。

北周武帝派大軍攻伐北齊,晉陽失陷。關於晉陽的戰略價值,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西方輿紀要序》有「苻堅之取燕也,破壺關,克晉陽,乃一舉而入鄴」,晉陽本為鄴城的屏障。晉陽守不住,鄴城 (北齊國都) 岌岌可危。故此,顏之推才會同意鄧長顒提出「奔陳 (投奔南方陳朝)」的建議。然而,建議被丞相高阿那肱「不願入陳」否決。

據《北齊書高阿那肱傳》,「高阿那肱,善無人也……又諂悅和士開,尤相褻狎,士開每為之言,彌見親待」、「士開死後,後主謂其識度足繼士開,遂致位宰輔」,高阿那肱是和士開的接班人。《北齊書・和士開傳》「和士開,字彥通……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又能彈胡琵琶,因此親狎」,和士開並非漢人,而為西域商胡之後。正因為此,他與武成帝皇后胡氏通姦而不以為恥。高阿那肱與穆提婆、韓鳳「損國害政」,據《北齊書・韓鳳傳》,韓鳳甚至有不屑漢人士大夫的態度,「每朝士諮事,莫敢仰視,動致呵叱,輒詈云:『狗漢大不可耐,唯須殺却。』若見武職,雖廝養末品亦容下之。」北齊滅亡,某程度是亡在其胡化深重。

北齊滅亡後,顏之推入北周為官。隋朝建立,開皇年間,太子楊勇召顏之推為學士,以禮相待,敬重有嘉。換句話說,顏之推屬於太子楊勇一派。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以幽默嘲諷貫徹批判,Cozy Syndrome 拆穿職場扮工西洋鏡

五人女子樂隊 Cozy Syndrome 推出新歌《頹廢員工手冊》,有別於過往由 Asana、Forky 負責作曲,今次 Bass 手 Sarah 亦參與其中。歌詞則找來梁栢堅。不一樣的班底,成就有趣的化學作用,最明顯是 bass solo 異常突出,歌詞抵死過癮,也是 Cozy 以前歌曲所無。

歌曲一開始,是相當 funky 和 groovy 的結他聲,營造一片歡樂喧鬧氛圍。跟《Cozy☆200%!!!》不同,這片歡樂喧鬧來得有點誇張,跡近荒誕。猶如一齣幽默劇的背景,擔崗演出的,自然是一眾頹廢員工。

員工如何頹廢?此處見出填詞人功力,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卸膊」、有「唔妥照辦,緊貼著規範」、有「苟且偷懶」待「收錢」、有「濫竽充數」「精雕仔細不要問」交次貨、有死不認錯、有「走精面做戲迫真」……不同樣相,只要你身處職場或曾在其中打滾,不能不會心微笑,其中一個必定就是自己。全首歌直至莎華姐「喂,其實世界係咁㗎喎」為止,甚至可以視為現實職場的求生指南或智慧。當然,堅叔或 Cozy 目標更遠大,鉅細靡遺描述員工不同面向的頹廢,是為了突顯劣幣驅逐良幣的可怕的職場實相。

這裡或可交代一下搖滾為何物。搖滾不純粹是一種外表的型格,或者少年叛逆。它是一種態度和精神,戳穿世間的虛假與荒誕,直面醜陋的真實,並通過作品將之展示給大眾。某種意義上,搖滾必然是挑戰權威,顛覆既有秩序及社會主流價值,彰顯特立獨行的解放意識。假如 Cozy Syndrome 去年的《我不回去》、《21 Grams》是從存在主義擷取養分,今年的《防御作戰中止》和《頹廢員工手冊》便是貫徹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意識,通過對社會現象予以批判,揭示現存的壓迫和不平等,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改變社會。

關於員工耍廢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梁栢堅舉出兩個標誌性 icon,幽了他們一默,「蒙羅麗莎都枉費,一早轉身」、「看次貨都流行,高手無用真身,難怪最終畢加索亦有憾」。冗員充斥,廢人當道,長此下去,自我毀滅無可避免。莎華姐冷冷一句「喂,其實世界係咁㗎喎」,精彩在猶如一當頭棒喝,又像極一銳利的尖刀,把種種假面孔、假歡樂盡數拆穿。拆穿後的實相,就是歌詞最後一段,這亦是由衷的肺腑之言。有了前面細緻的「扮工」作鋪墊,這段真話尤其震撼人心。

創作來自生活,Cozy Syndrome 五位平時都有正職,工作上的感受可能是今次作品的靈感泉源。

上世紀七十年代,許冠傑一曲「半斤八兩」,道盡打工仔心聲,站在基層立場,揭示老闆剝削無良的實相。因為老闆吝嗇,員工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久而久之,養成 hea 做扮工蒙混過關的陋習。《頹廢員工手冊》堪稱當下香港職場寫照,與民間同呼同吸,則和《半斤八兩》是一脈相承。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魏晉北朝「都城軍事化」及「兩都制」現象

受過高考 (A-Level) 中史科洗禮的香港學生,無不認識「呂振基」這個名字。他是《中國史析論》系列的作者。查其研究論文,有<魏晉北朝都城發展研究>,其中對「都城軍事化」,以及「兩都制」現象的剖析,今天讀來仍甚具啟發。

都城軍事化

按照呂氏看法,自東漢末至北朝,有一「都城軍事化」現象,這個現象有兩種表現形式,或在已有都城的舊規制下作出翻新,或索性在新興軍事要衝另建新城。鄴城屬於前者,統萬城則屬於後者。

A. 鄴城

鄴城位於漳水以南、洹水以北,屬大河以北地,東漢末,袁紹在河北發展勢力,便是以鄴城為中心。曹操打敗袁紹後,考慮到對河北地方勢力的安撫與吸納,遂選擇以鄴城為據點。

從交通路線論,鄴城東北可出遼東,北可通於平原,西面至太行山,南面可抵江淮,暢通無阻,有效控制中原地區。從經濟論,其所處的冀州,是一發達農業區。種種優勢令鄴城在十六國及北朝時期仍為建都之首選。舉例言之,後趙石勒便曾多次攻取鄴城,後燕慕容垂甚至說:「洛陽四面受敵,北阻大河,至於控馭燕趙,非形勝之便,不如北取鄴都,據之而制天下。」(《晉書.慕容垂載記》),棄洛陽而選鄴城。

由於鄴城地位重要,不能失守,連帶有種種軍事佈防的設立,其中以「三台」為最。「三台」位於鄴城西北部,因地勢較高,利於眺望,可觀察敵人行軍進展。又「三台」中的冰井台,是一大貯藏庫,貯存不少戰時必需品,石勒謀士張賓常提「三台之固」,便是指「三台」令鄴城牢不可破。另鄴城城西設有兵馬庫等,供應兵器及馬匹。

B. 統萬城

位於陝西省靖邊縣北,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定都於此。「統萬」二字,極具野心。有關建都的考慮,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群臣勸都長安,勃勃曰:「朕豈不知長安累帝舊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荊、吳僻遠,勢不能為人之患。東魏與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數百餘里,若都長安,北京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彼終不敢濟河,諸卿適未見此耳!」

據此,統萬城的營建,純為軍事需要。

北魏太武帝攻打統萬城,臣下俱言「統萬城堅」,足證統萬城堅固非常,防禦力極高。呂氏引用考古發現說:

在統萬城址之中,發現建置了不少城防的設施。統萬城的城基厚約十六米,城牆之厚可想而見,而基建築材料乃是由十分堅固的三合土夯築而成,即《晉書》中所謂的「蒸土築城」,而其土色灰白而且堅固,從城垣、隅墩,到台基均用夯版築成。從其堅固的台基可以看出其於戰爭時所起的作用。

大夏國敗亡,不是因為統萬城被攻破,乃由於北魏太武帝伏兵於城外深谷,並施誘騙之計,使赫連昌出城方致軍潰國亡。

呂氏又特別強調,統萬城牆四周設有「馬面」,宋人沈括說:

延州故豐林縣城,赫連勃勃所築,至今謂之赫連城。緊密如石,劚之皆火出。其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予親使人步之,馬面皆長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馬面密,則城不須太厚,人力亦難攻也。余曾親見攻城,若馬面長則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則矢石相及,敵人至城下,則四面矢石臨之。須使敵人不能到城下,乃為良法。(《夢溪筆談官政一》)

赫連勃勃如何利用馬面進行城防,沈氏論之詳矣,要之,這也是統萬城固若金湯之一因。

「兩都制」現象

早在曹魏時期,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而自己以鄴城為相府,作為號令所出,這已是「兩都制」的開始。

北魏後期,國都在洛陽,但權臣爾朱榮以晉陽為根據地,作為政令中心,實施「遙控統治」,「晉陽—洛陽」兩個中心於是出現。

高歡當權,仍以晉陽為基地,但為了更有效控制北魏孝武帝,建議其遷都鄴城 (高氏勢力範圍),孝武帝不肯讓步,西入長安,投奔宇文泰,「晉陽—鄴城」兩都並立維持了一段時間,以鄴城地位下降,晉陽成為北齊諸帝登基、居住及崩殂之地告終。

西魏首都在長安,但宇文泰相府設在長安以東不遠的華州,兩地設有不同的禁衛軍系統 (長安的禁衛力量比較薄弱)。北周建國,宇文護為丞相,權力極大,總攬朝政,相府仍設於華州,與長安分庭抗禮。呂氏認為,此時華州明顯已成為新的「中央」,有名的府兵制所建立及保衛之地,並非在長安,而是在華州,毛漢光「府兵制以長安—華州地區為中心,向外幅射出去」一說因此不成立 (<西魏府兵史論>)。

「兩都制」的出現,與政治上的「君相分裂」密不可分。此外,基於行軍方便,於政權中心以外另立一都,作為支援,此一軍事傳統,亦影響「兩都制」出現。

<魏晉北朝都城發展研究>乃呂氏二十多年前的碩士論文,內裡尚有不少精闢的觀點,今只取其若干精華,以作分享。由此也可窺見鄴都、統萬、晉陽諸城在魏晉北朝何以重要。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彈珠式戀愛》的背後故事

香港日系女子偶像組合夜瑠☆エピファニー發表首支廣東話原創歌《彈珠式戀愛》,並剛於 6 月 5 日完成其 MV 暨新衣裝發佈會。筆者有幸參與其中。特典會與成員們影 Cheki 時,言談間大約了解到新歌背後的創作緣起,這段故事實在有必要讓公眾知道,從而令各位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歌曲與 MV。以下嘗試就當晚談及,如實記述。

作為夜瑠☆エピファニー的元祖成員之一,Miyabi 留意到近年香港女團如雨後春筍。不只地上有 COLLAR、Lolly Talk,即使地下,不同名字及風格的日系偶像女團林立,要突圍而出,殊非易事。以往地下圈慣例,女團多些出席「拼盤 live」,讓觀眾看見你,「一見鍾情」,粉絲數量自然增加。但 Miyabi 覺得這不是一個辦法,「一見鍾情」只能有限度提升人氣。要團體廣為人知,擴大粉絲群,團體需有被人記得的記憶點,這裡只能透過音樂作品。

資金所限,地下女團出 show,許多只選擇翻唱日本歌手或組合的歌曲。不過,Miyabi 對此有另一番見解。她認為,綜觀香港及外國樂壇,翻唱而廣為人所認識甚至追捧者屈指可數,大部份歌手、組合能夠走紅,是因為其有屬於自己的原創作品。哪怕在演繹及錄音過程稍有瑕疵,因為作品是原創的緣故,聽者很少「雞蛋裡挑骨頭」,反而覺得這是歌者特有的演唱風格。相比之下,珠玉在前,翻唱要唱得比原唱好,超越原唱,是非常吃力不討好。夜瑠☆エピファニー要走一條相對平坦的路以提升知名度,翻唱並非合適選項,但製作原創歌,又談何容易,僅僅是用何種語言,就是一大煩惱所在。

喜歡觀看日系地下偶像的,大多仰慕日本流行文化,視之為品味的象徵。他們許多更是懂得日文,對本地廣東歌感到不屑。製作廣東歌沒問題,但有機會流失原有客群,實在不得不嚴肅考慮。況且,以日系地下偶像身份出廣東作品,聽廣東歌的本地樂迷容易會用地上資源較多的女團與之比較,繼而負面批評不絕。避免兩面受敵,出師未捷身先死,故地下圈一直很少有女團做廣東歌。

《彈珠式戀愛》最終得以問世,靠的是一份熱血,一份堅持。作為在香港出道、扎根香港的女團,決計不能只有外語翻唱歌,一首廣東話歌也沒有。某種意義上,發表《彈珠式戀愛》,是成員們一次進取的博奕。她們希望憑藉這首歌,博得地下圈以外的樂迷關注及欣賞,走出團隊發展的瓶頸。

由於種種現實考量,歌曲始終未有正式錄音室版本。今次能順利推出,Miyabi 付出不少金錢、時間、心血。通宵剪片,執導 MV,務求在有限資源下盡量做到最好,精益求精,結果成就水準之作。

首次唱廣東話,對黃色擔當 Cjai (團內另一元祖成員,第三位是 Cha Cha) 是項挑戰。來自台灣的她,雖在香港很多年,但廣東話的咬字發音仍在進步當中,她花了相當努力去克服困難,唱好《彈珠式戀愛》,值得讚賞。另外,紅色擔當 Ayamai 也在努力學習和適應廣東歌的咬字和發音。總之,每位成員都在為這件熱血的事貢獻自己的一分力,走出舒適圈,務求讓你和我看見。

Miyabi 表示,未來想製作一個廣東歌 playlist,內裡可能有不同風格的廣東話原創歌,不只局限於二次元卡通動漫歌,更希望團體音樂多元化。「我哋想做到 Lolly Talk 咁」,有清晰的學習目標,有遠大的眼光,想盡可能吸納不同類型的樂迷,非常難得。

新衣裝在日本由專人製作,成員在台上閃閃發亮,份外耀眼。未知《彈珠式戀愛》會為夜瑠☆エピファニー帶來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認,今次必定是成員們最熱血、最無悔的一次。若干年後,重看 MV,每個青澀害羞的表情、可愛真摯的笑容,都是成員們無價的、寶貴的青春印記。

今天的香港,人們普遍生活不愉快,學習、工作壓力大,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難得有一首流行曲,能帶給人甜蜜、心跳感覺,於苦悶中發放一點甜,夜瑠☆エピファニー的努力,絕對值得支持。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4-06-2025, 新舊歌合集 / 香港日系地下偶像女團: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Rinka《Sad Song》cover 背後故事)

1. 蔡依林 – Pleasure (ZACKiSS Melodic Techno Mix)

2. Evanescence ft. K.Flay – Fight Like A Girl

3. Evanescence – Missing

4 Suede – Trance State

5. Alison Goldfrapp – Sound & Light

6. Cozy Syndrome – 頹廢員工手冊

7.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8. Lolly Talk – 六度相隔理論

9.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Night Walk (浮現祭 2023 live version)

10. Rinka @ 乙女新夢 – Sad Song

11. 湯令山 Gareth. T – 用背脊唱情歌

12. Kaleidoscope – 盛夏涼風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1457349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東南互保是洋務派的聯合共識

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對付洋人,激發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當時盛宣懷倡議東南各省互保,避免跟隨中央政府步調,向洋人宣戰。《清史稿.盛宣懷傳》:

二十六年,拳禍作,各國兵艦紛集江海各口。宣懷倡互保議,電線、江、鄂、閩諸疆吏,獲同意,遂與各領事訂定辦法九條,世所稱東南保護約款是也。

細查盛宣懷背景,其與李鴻章淵源甚深。《清史稿.盛宣懷傳》:

盛宣懷,字杏蓀,江蘇武進人……嘗贊置輪船招商局,開採湖北煤鐵礦,李鴻章頗信任之……時鴻章督畿輔,方鄉新政,以鐵路、電報事專屬宣懷……於是之洞賞其才,與王文韶交薦之,遂擢四品京堂,督辦鐵路總公司。入覲,奏言築路與練兵、理財、育才互為用,並請開銀行,設達成館,稱旨,補太常寺少卿……

值得留意是他對修築鐵路的立場。李鴻章等從軍事支援、物流運輸的角度論證築路有必要性,盛宣懷完全同意,換言之,其為李之同路人。又推動教育、財金機構、通訊現代化,盛宣懷不遺餘力,他屬於洋務派陣營,實無疑問。

響應東南互保倡議的地方官員,包括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清史稿.劉坤一傳》:

拳匪亂起,坤一偕李鴻章、張之洞創議,會東南疆吏與各國領事訂約,互為保護,人心始定。

《清史稿.張之洞傳》:

二十六年,京師拳亂,時坤一督兩江,鴻章督兩廣,袁世凱撫山東,要請之洞,同與外國領事定保護東南之約。及聯軍內犯,兩宮西幸,而東南幸無事。

劉坤一在甲午戰爭的取態甚為可觀,《清史稿.劉坤一傳》:

日本犯遼東,九連城、鳳凰城、金州、旅順悉陷,北洋海陸軍皆失利。召坤一至京,命為欽差大臣,督關內外防剿諸軍。坤一謂兵未集,械未備,不能輕試,詔促之出關。時已遣使議和,坤一以兩宮意見未洽為憂,瀕行,語師傅翁同龢曰:「公調和之責,比餘軍事為重也。」

一言以蔽之,他認為光緒及帝黨大臣堅持對日作戰的立場根本不切實際,尤其是黃海海戰及平壤陸戰慘敗後,負隅頑抗已不可能,反不如及早議和,平息干戈。這裡他對李鴻章存有同情,對翁同龢不以為然,是明顯的。

至於張之洞,據《清史稿.張之洞傳》,其為洋務派的中堅分子:

(a)    設廣東水陸師學堂,創槍砲廠,開礦務局;

(b)    上疏請整頓水師,每年提專款購置兵艦;

(c)    積極申述修築鐵路的好處,促成其事;

(d)    設槍砲鋼藥專廠;

(e)    於荊襄地區設織布、紡紗、繅絲、制麻革諸局;

(f)    廣立武備、農工商、鐵路、方言、軍醫諸學堂;

(g)    購新出後膛砲,改築西式砲臺,設專將專兵帶領。招募德國人擔任教練,名曰「江南自強軍」。

不過,相比康有為「全變則強,小變仍亡」(<應詔統籌全局折>) 的激進主張,張之洞傾向在保留原有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改革,在「廢四書五經,改試策論」上,張氏的看法是這樣:

時國威新挫,朝士日議變法,廢時文,改試策論。之洞言:「廢時文,非廢五經、四書也,故文體必正,命題之意必嚴。否則國家重教之旨不顯,必致不讀經文,背道忘本,非細故也。今宜首場試史論及本朝政法,二場試時務,三場以經義終焉。各隨場去留而層遞取之,庶少流弊。」

他又提議武舉試火器。

又言:「武科宜罷騎射、刀石,專試火器。欲挽重文輕武之習,必使兵皆識字,勵行伍以科舉。」

張之洞對盛宣懷賞識,更見他跟李鴻章政見一致。

《清史稿.選舉志二.學校二》:

八月政變,由舊黨把持朝局,卒釀成庚子之禍。逮二十七年,學校漸有復興之議。其首倡者,則山東巡撫袁世凱也。初,世凱奏陳東省開辦大學堂章程,有旨飭下各省仿辦,令政務處會同禮部妥議選舉鼓勵章程。

此見袁世凱有份推動教育現代化。

《清史稿.兵志三.陸軍》:

陸軍新制,始於甲午戰後,步軍統領榮祿疏保溫處道袁世凱練新軍,是曰新建陸軍。復練兵小站,名曰定武軍。

此見袁世凱有份建立現代化陸軍。

《清史稿.裕祿傳》:

義和拳起山東,入直境。初,義和會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聚黨直、魯間,為臨清郜生文餘孽,後稱團,專仇教。裕祿初頗持正論,主剿,捕其酋姚洛奇置之法。逾歲,開州傳舉烽,言匪復至,擒渠率斬以徇。居無何,毓賢撫山東,縱匪,匪散入河間、深、冀,而裕祿承風指,忽主撫。袁世凱方將武衛軍,語裕祿:「盍不請嚴旨捕治?」裕祿曰:「拳民無他伎,緩則自消,激則生變。且此委璅事,何煩瀆天聽邪?」已而毓賢去,世凱代之,自興兵疾擊,以故匪不敢近山東,而紛紛入畿疆矣。

袁世凱對義和團嚴厲鎮壓,把他們趕出山東,跟裕祿、毓賢的縱容大相逕庭。「裕祿,字壽山,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撫崇綸子」、「毓賢,字佐臣,內務府正黃旗漢軍」,維新思想與漢人背景,令袁站到洋務派一邊,不跟從慈禧太后的主旋律。

假如上文分析無誤,謂東南互保是親李鴻章勢力 (洋務派) 的聯合共識,亦未嘗不可。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五胡十六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綜合十六國基本資料,鮮卑建立國家最多,共 5 個 (前燕、後燕、南燕、西秦、南涼),蕩平北方的北魏,亦由拓跋鮮卑所建立。

另外,十六國將近一半位處河西地區。其中,前涼、後涼、北涼以姑臧 (甘肅武威) 為都,北涼之前以張掖為都,又西涼以敦煌、酒泉為都。漢武帝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劃為「河西四郡」,換言之,「河西四郡」乃胡漢文化激烈碰撞、交流的地域,敦煌石窟之所以可貴,正因為其壁畫及出土文物反映此一階段胡漢文化的交融。

十六國有 3 國亡於北魏之手,3 國亡於東晉,亡於前秦、後秦各 2,亡於後趙、冉魏、北燕、夏、西秦、北涼各1。特別值得留意是東晉。有謂晉室只知偏安,但至少在東晉末年,劉裕統率北府兵北伐的時期,晉室是有意收復長江以北的領土,故才有入成都、破長安之舉。

又十六國經常發生宗室骨肉相殘,例如:前趙 (劉聰殺劉和)、後趙 (石虎父子相殘)、前秦 (苻堅殺苻生)、後秦 (姚懿、姚恢反叛,被姚泓消滅) 等。及後隋朝有楊廣迫逼楊勇、楊秀和楊諒,唐朝有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元朝蒙古人每於帝位繼承上起紛爭,血腥收場,竊以為這是胡漢混合政權的常態。

最後,十六國中,後趙、前燕、後燕皆據鄴城以成就帝業。鄴城有何重要?逯耀東指出:

a. 經濟方面

當時中原最富庶的地區在河北,這是糧食和絹布的產地,冀、定二州的戶調絹,一年便在三十萬匹以上,可負擔王朝主要財政支出。

b. 軍事戰略方面

鄴城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山河四塞」,兼在黃河以北,可以控制河北地區。(《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

關於「三台之固」,《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五》記載:

石勒諸將佐議,欲都於鄴,將攻三台。張賓進曰:「三台險固,攻守未可卒下。」於是進據襄國。

可見三台的地理形勢有利鄴城不易被攻下。至於「平陽」,即今山西臨汾市。「山河四塞」的「四塞」,指四面皆有天險,可作屏障,防守非常堅固,地理位置優越。

北魏遷都,鄴城是作為首選被考慮,選擇洛陽純粹出於孝文帝個人對漢文化的推崇。東魏、北齊俱以鄴城為國都。鄴城失去重要性,要到北周末年,尉遲迥據鄴城反抗楊堅失敗,楊堅遂將鄴城焚毀。

補充一點,據陳寅恪的意見,

胡人為部落兵制,領兵酋長與他的部屬情誼如父子,所以組織嚴密。兵種以騎兵為主,戰鬥力很強。騎兵要用斥候。南人同北兵打仗,每於夜間劫北兵營寨,即在躲避北兵的斥候 (偵察兵)。北朝軍事勝於南朝,可用組織之密、騎術之精、斥候之明三語來概括……北魏之初藉之以橫行中國的,也正是代北的部落兵。西魏府兵制的前期,為鮮卑兵制,為部酋分屬制。府兵八柱國,即自北魏鮮卑八國、八部之制而來。(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這是五胡軍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晚安莉莉憑歌寄意,狠狠地錯才能成長

以往 Lolly Talk 的作品經常看到周國賢作曲、小克填詞、Goro Wong 監製。今次晚安莉莉《當昨日凝視着我》的創作班底卻略有不同,填詞部份由周國賢負責,曲是主音 Sinnie 吳倩怡加上結他手 Yam 的手筆。脫胎自國語版《三天是我單戀你的時間》,廣東話版將主題由愛情移至個人成長,探索過去與當下的相互關係。這首歌也是樂隊第一首派台歌。

佛學中有「小乘」、「大乘」的區分,「小乘」求一己情執的破除,「大乘」講究普渡眾生。據 Sinnie 一次現場演出分享,《三天是我單戀你的時間》靈感來自 threads Gen Z 的戀愛故事。且說 Gen Z 談戀愛,第一天結識,愛得很深,但發現性格不合及欠新鮮感,即可在第三天馬上分手,頭也不回。男女愛情是《三》的主軸,非常清晰。然而,落到周國賢手上,受當代存在主義哲學家尼采的名言啟發,「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出自《善惡的彼岸》),愛情向轉到人生存在的嚴肅議題上,這令作品境界提高了一層,不是兒女私情的掏心掏肺,而是關乎人生的種種抉擇。

官方文案有「昨日之日不可留」,此乃引用唐代詩人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首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過去塑造現在的我,但不代表其要作為現在的我乃至未來的我的牢籠,現在的我乃至未來的我,該由當下每個選擇和決定去定義,人敢作出選擇,且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切後果,成長方才可能,存在方有意義。此處跟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 (Jean-Paul Sartre) 的想法一致。沙特認為,存在先於本質,存在的意義是由人自己去賦予,人亦是命定為自由的,每個重大抉擇,只能自己負責,亦由自己承擔。

細味歌詞,存在主義傾向異常鮮明。「記憶通通已火化」、「別過過去的錯」是要跟過去道別,重新出發。副歌「必須做錯,不管後果,好好做錯,成長必經過折磨」、「狠狠地錯,惋惜什麼,狠狠做錯,無非想成熟更多」、「通通做錯,忐忑什麼,終於做錯,去吧承受結果」,以當下的選擇及承擔作為成長、變得成熟的必經階段。「或要等待到死才勇敢」,死亡 (存在有限性) 作為契機激發人鼓起勇氣做出選擇,跟海德格談死亡若合符節。「只想做我,聲嘶力竭麼,不需認可,摧毀所有枷鎖」,不願跟隨大眾,屈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下,決心特立獨行,活出真我,這是擺脫齊克果眼中的「壓平」(leveling down,即將自己的獨特性磨平)。

勉強要批評,可能是詞中對過去的描述太側重於負面,用上「殘局」、「迷宮」、「黑暗」形容,容易導致過激的破壞與否定,反失掉了循序漸進良性改善的從容。畢竟存在主義以外,也有英國哲學家伯克 (Edmund Burke) 在提倡「保守主義」,人是天性脆弱、易犯錯誤的,故舊時經驗、前人意見、傳統價值不可完全廢棄。青春需要躁動,但青春不能只有躁動。

音樂方面,開首的木結他帶來一片芬芳美好的氛圍,呼應做抉擇時滿懷憧憬。中段電結他及 keyboard 的介入,混亂嘈雜闖進淨土,寓意人生抉擇總有失誤之時,陷入困苦、掙扎甚至迷失。最後復歸平靜,「通通做錯」,但至少我成就了真實的自己,無悔這一生。編曲豐富之餘,有層次地遞進,而且緊密配合歌詞內容,藝術表達方式上堪稱完美。

過往晚安莉莉的作品偏近文學抒情,今次是富有哲學深度地帶出一種人生態度,殊為難得。

衣著造型上,有日系搖滾樂隊的型格。據說他們還會陸續推出新作品,值得拭目以待。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07-06-2025, 新舊歌合集)

1. Cozy Syndrome – 頹廢員工手冊

2. Beyond – 半斤八兩

3. 晚安莉莉 – 當昨日凝視着我

4. KIRA CHAN 陳葦璇 – NEED YOU

5.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6. 乙女新夢 – 戀愛禁止

7. 黎明 – 一夜傾情

8. 安全地带 – ワインレッドの心

9. 譚詠麟 – 捕風的漢子

10. 關淑怡 – 繾綣星光下

11. 趙學而 – 尋開心

12. 林峯 – Let’s Get Wet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0921883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黃霑是牟宗三的知音人?

游順釗<年少氣盛,大言不慚>提到:

牟先生教學態度是很直率的,你不行,他就當面說你不行,從不轉彎抹角的。例如我在習作裡,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就常常在卷子的天頭批寫,要參閱他某篇文章。

牟宗三當面直接指點,以及要學生看他的專書論文,極有可能是受其師熊十力啟發。

徐復觀<我的讀書生活>談及被熊十力破口大罵的一段往事,他形容為「起死回生的一罵」:

看他時,請教應該讀什麼書,他老先生教我讀王船山的《讀通鑒論》。我說那早年已經讀過了。他以不高興的神氣說:「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過了些時候再去見他,說《讀通鑒論》已經讀完了。他問:「有點什麼心得?」於是我接二連三的說出我的許多不同意的地方。

他老先生未聽完便怒聲斥駡說:「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這一罵,罵得我這個陸軍少將目瞪口呆。腦筋裡亂轉著。原來這位先生罵人罵得這樣凶!原來他讀書讀得這樣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出每一部的意義!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另牟宗三<我與熊十力先生>:

你不要拿書給熊先生看,他是不會看的,「你拿書給我看幹什麼?你應該看我的書。就是不看我的,也應看聖賢的書,你的狗屁東西算什麼作品呢?」世俗之見的人都喜歡拿自己的書給別人看;假如你不看,便是對我的輕視,那怎受得了。

事實上,就行事作風及做人態度看,熊十力亦近於「魏晉人物」,這一點,王元化<記十力先生二三事>說得很清楚:

他雖然最不喜六朝清談名士,但從生活上來看,我覺得他頗有魏晉人的通脫曠達風度。有一次,我去訪問他,他正在沐浴,我坐在外間,可是他要我進去,他就赤身坐在澡盆裡和我談話。他不是性格深沉內向的人。他的感情豐富,面部常有感情流露,沒有儒者那種居恭色莊的修身涵養。

牟宗三在性格及教學上沿襲熊十力,令嚮往西化自由學習的游順釗感到不舒服。游順釗想牟宗三指導他寫佛學相關的碩士論文,被牟以「沒有佛性」棒喝拒絕。後來游請牟寫推薦書,牟亦例行公事地應付 (見前引文)。這其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一個縮影。

回到<狂人夢話>,牟宗三覺得「很有點意思」,應是從哲學層面上講。「狂人」的「狂」,表現在對家國歷史念念不忘,還有太易動情,容易感傷。

其實我也沒有幹了些什麼?我只對朋友說過,這是我們的國,這是我們的家。說這樣的話,是人之常情,再普通,再淺白些也沒有了。但,我錯了嗎?……歷史是我們的尾巴,我們不能一下子忍痛把它割掉的。我又想著,希望苦思而有所得。我女朋友的舊案也翻了。有一天,我的女朋友要和我分手了。我哭了,誰之過呢?我也沒有錯,我只有弱點,我受不了人間愛的重擔。我太動情了。

相比之下,普通人只有當下的縱欲與享樂,麻木不仁,「狂人」內心因此惴惴不安。

作為反對五四「全盤西化」的健將,且對儒學仁心有深刻體會,牟宗三評語決非隨意偶然發出,背後是有理由的。黃湛森妄作知音,向各位有理想,有感情的同學推薦<狂人夢話>,他是牟宗三的知己,縱使二人有相當的年齡差距。

1982 年無線電視劇《蘇乞兒》主題曲《忘盡心中情》,是由黃霑填詞,黃霑即黃湛森。細味其中文句,欲忘情而不得,只好強顏歡笑及用美酒澆愁度日。任意遊走、玩世不恭是因為「昨天種種夢,難望再有詩」。「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竹林七賢之一王戎語) 的魏晉風度,字裡行間俯拾皆是。從牟宗三到黃湛森 (周啟生笑指黃霑是現代的「竹林七賢」),無師徒傳承,但二人性格及價值觀出奇地相似,亦是一有趣的歷史巧合。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五胡十六國史略 (下)

六、後燕 (公元 384 – 409 年)

前秦在淝水戰慘敗後,投降前秦的前燕貴族慕容垂在苻堅同意下回到鄴城,未幾叛秦自立。公元 386 年,慕容垂稱帝,定都中山,建立後燕。

慕容垂滅亡西燕 (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乘苻堅兵敗,起兵反秦,自稱濟北王。因其地在陝西,處於後燕、南燕、北燕之西,史稱「西燕」。全盛時期,西燕有兵眾十萬。惜其內部政變不斷,終為後燕所滅,國祚僅十年),同時趁東晉衰亂,取青、兗二州。拓跋珪建立北魏,初時與後燕友好,後來兩國關係破裂,拓跋珪親自率領部隊進擊後燕,後燕兵敗,史稱參合陂之役。

慕容垂再度伐魏,期間病死,子慕容寶繼承帝位。北魏攻下中山,自此後燕疆域被切斷為南、北二部,國勢一蹶不振。

七、南燕 (公元 398 – 410 年)

後燕南部領土的延續。東晉將領劉裕領兵北伐,南燕歷兩代而亡。

八、北燕 (公元 409 – 436 年)

馮跋,胡化漢人,馮和之孫,其父馮安曾任西燕將軍。西燕亡,馮跋東遷後燕,任中衛將軍。因得罪後燕皇帝慕容熙,心生殺機,慕容熙死後,馮跋擁立高雲為天王,建都龍城。未幾,高雲被殺,馮跋自即天王位。任內勤於政事,獎勵農桑,輕徭薄賦,國家粗安。奈何難敵強鄰北魏壓逼,北燕最後為北魏所滅。

九、後秦 (公元 384 – 417 年)

原本降於前秦的羌人貴族姚萇,乘關中空虛,在渭北叛秦,公元 385 年擒殺苻堅,次年稱帝於長安,建國號「秦」,史稱後秦。統治地區包括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姚萇卒,子姚興繼位,掃除前秦殘部,並趁後燕滅西燕,盡取原本屬於西燕的河東之地。東晉桓玄內亂,姚興揮軍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國勢與後燕相當。

姚興之子姚泓即位,後秦馬上被內部政變纏繞。東晉北伐,先陷洛陽,再圍攻長安,姚泓舉家投降,被劉裕滅族,後秦滅亡。

十、後涼 (公元 386 – 403 年)

呂光本為前秦將軍,受命領兵討平西域。苻堅淝水兵敗後,前秦瓦解,呂光據有姑臧 (今甘肅武威),建立後涼。

後涼以氐人軍事力量為基礎,勢力孤弱,刑法峻重,社會局勢不穩,叛者眾多。呂光死後,帝位繼承出現紛爭,國勢益衰。加上連年戰爭,經濟凋敝,後涼最後亡於後秦。

十一、南涼 (公元 397 – 404 年,408 – 414 年)

由河西鮮卑貴族禿髮烏孤建立。河西鮮卑禿髮氏是塞北拓跋氏鮮卑之一支,漢魏時徙至河西,聚族而居。禿髮烏孤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

南涼一度降附後秦,輾轉與後秦決裂。連年用兵,先敗於北涼沮渠蒙遜,後又敗於夏國赫連勃勃,最後亡於西秦。

十二、西秦 (公元 385 – 400 年,409 – 431 年)

由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隴西建立,位處甘肅,一度為後秦所滅,後復國,再被夏國滅亡。

十三、西涼 (公元 400 – 421 年)

由李暠 (前涼武衛將軍李昶的遺腹子) 建立,初都敦煌,後遷酒泉。與北涼交戰,屢戰屢敗,亡於北涼。

十四、北涼 (公元 397 – 439 年)

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建立,首都為張掖,後遷姑臧,全盛時控制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一帶,是河西最強大的勢力。公元 420 年滅西涼。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涼滅亡。

十五、成漢 (公元 304 – 347 年)

巴氐族領袖李特佔據益州蜀郡,及後其子李雄在成都稱帝,建國號「成」。李雄死,其兄之子李班繼位,不久李雄之子李期殺李班自立。李驤 (李特之弟) 之子李壽殺李期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大修宮殿,生活奢侈,人民飽受壓迫。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衰弱。東晉桓溫率兵入蜀,李勢投降,成漢滅亡。

十六、夏 (公元 407 – 431 年)

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攻陷長安稱帝,國都位於統萬城。北魏太武帝出兵攻陷統萬城,俘虜赫連昌 (赫連勃勃三子,夏第二任皇帝)。赫連昌之弟赫連定隨後被擁立為君主,並在公元 430 年滅亡西秦。公元 431 年,赫連定被吐谷渾俘虜,次年被送往北魏處死。夏歷經三代君主而亡。

附:北魏

鮮卑首領拓跋猗盧曾被西晉封為代王。公元 338 年,拓跋猗盧後代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以盛樂為首都。什翼犍未幾被自己親兒殺死,前秦苻堅進攻代國,代國覆滅。直至前秦瓦解,拓跋珪才重建代國,改國號魏。

後燕攻北魏,反被北魏敗於參合陂,元氣大傷。拓跋珪率領大軍征討後燕,攻下後燕都城中山,後燕分裂。拓跋珪建都平城,是為北魏道武帝,任內完善官僚制度、修訂律法、興漢學等,鞏固北魏統治。到北魏太武帝,先後攻陷夏國首都統萬城,並且滅北燕,吞北涼。西涼殘餘勢力投降,至此北魏完成北方的統一,與南方劉宋政權對峙。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從游順釗的文章窺看新儒家在香港大學

近日讀游順釗<憶故友黃湛森 (霑)》,發現一段文字:

「狂人夢話」是好文章,「狂人夢話」作者的老師,一位知名的學者,看了「狂人夢話」之後,曾經不住地點頭,說「狂人夢話」「很有點意思。」所以筆者才敢妄作知音,向各位有理想,有感情的同學推薦「狂人夢話」。

<狂人夢話>是游氏 1963 年在《學苑》連載的小說,小說發表後,受人攻擊,當時仍在香港大學就讀的黃湛森 (即後來的黃霑) 有見及此,撰文為游氏發不平鳴。上述引文即來自黃氏文章。

據余晃英<悼念游順釗學長>摘要:

順釗兄,比我年長七歲,是港大比我早五屆的學長。1963 年入讀英文系,他也在同一系,因為他讀兩個學士位,先中文後英文。唸英文學位時兼任語言學小組導師,指導修該專業的同學,人稱「游友」(或「游游」)1966 年他取得碩士學位,是香港本土培養出來第一個現代語言學碩士。

值得留意是 1963 年前游順釗正就讀香港大學中文系,黃湛森 1960 年升讀香港大學中文系,1963 年憑學士論文《姜白石詞研究》本科畢業。換言之,二人實為同校同系之同學。

游氏說:

文中的「作者的老師,一位知名的學者」,指的是牟宗三先生,這是湛森兄親自告訴我的。

據此,覺得<狂人夢話>「很有點意思」的人是牟宗三,當代哲學家、新儒學大師。

查「中文大學校史館」關於牟宗三的簡介,有

1960 年應聘至香港大學主講中國哲學。1968 年由港大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主任。

游順釗另一篇文章<年少氣盛,大言不慚>,詳細交代牟生至港大是經唐君毅先生介紹:

六十年代,香港大學的中國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牟宗三先生 (1909 -1995)。初時,我選修了唐君毅先生的哲學課,沒到半年,他就辭職去協助創辦新亞書院,臨時找了饒宗頤先生代課,講的是楚辭目錄。這門課,對幾個國學水平高的同學也許可以,我呢,還沒看過楚辭,簡直是車前牛後式的本末倒置,怎能引起我的興趣呢!其實.他的課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好在.半年後.唐先生介紹他的師弟牟宗三先生來接替他的哲學課。他們倆原是熊十力的入室弟子。我的學習勁頭才回過來。

簡單來說,唐君毅原在香港大學中文系負責中國哲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 (時任兼任講師),他離開前往新亞書院參與行政工作,港大中文系無人能教中國哲學,牟宗三遂經唐氏引介至港大任教,一教教了八年,期間游順釗、黃湛森曾聆聽教益。

牟宗三在《中國哲學十九講》憶述《心體與性體》(疏理宋明理學的學術專著) 寫作經過:

那時我在香港大學,沒有事做,很清閒,所以可以完全把心思收回來,凝聚住,關起門來,好好想一想以前的學問;於是便寫了「心體與性體」共三冊,一氣寫成。

至於牟氏上堂講課的特色,見游氏以下文字:

他從不帶書來上課。所有典籍的引文,他一邊念,一邊在黑板上寫。同學們,拼命地抄,拼命地做筆記。就只有這一點,我不習慣,甚至有點反感。我心裏說,這樣學習,教出来的,將來頂多做個牟宗四,是沒法超越他的,甚至不能繞過他!(<年少氣盛,大言不慚>)

余英時<追憶牟宗三先生>提到:

我們曾討論及新亞哲學系的未來。他忽然很鄭重地表示,他和唐先生都應該趕快站遠點,好讓下一代的人有機會發抒自己的思想。他回憶在北大追隨熊先生的時期,雖然已完全認同了熊先生的論學宗旨,卻不願亦步亦趨地跟著熊先生講《新唯識論》。相反地,他轉而去研究西方哲學,因此後來才能在不同的基礎上發揚師說。他並且用了一個比喻,說他和唐先生好像是兩棵大樹,這樹蔭太濃密,壓得樹下的草木都不能自由成長了。我只是聽他說,未便贊一詞。但我心裡則十分佩服他的識見明通。

竊以為樹下草木不能自由成長 (門人弟子無原創見解,只能補充師說),是一直以來教學法著重單向灌輸所致。

1952 年,林仰山被聘請為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1956 至 1961 年,曾兼任文學院院長。1964 年榮休後,羅香林接任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直至 1968 年榮休。1964 年 4 月 13 日舉行的林仰山榮休宴席上,錢穆先生致詞送別,足見林仰山兼容並包,深得南來學者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