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新舊歌合集)

1. 晚安莉莉 – 晚安莉莉

2. HotCha – Party Girl

3. 張學友 + 王菲 – 非常夏日

4. AOI ft. 紫焔ディオ – MORE! MORE! Treasure!!

5. AOI – 夜航燈

6. Cozy Syndrome – RE BELIEVE

7. 許軼 – これも愛 KOREMO

8. Dale – 心域

9. 范明熙 Vevila – 我們的完結篇

10. 表妹 Mona – 無言以對

11. 戴祖儀 – 女神戀愛惱

12. 戴祖儀 – 天光前分手

13. 吳若希 – 我們都受傷

14. 譚詠麟 – 也曾相識

15. 萩原綾舞 Ayamai – 我真的受傷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42038170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剿討太平天國和陝甘回亂的漢人功臣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 (1832 年) 舉人,三試禮部不第,遂絕意仕進,究心輿地、兵法。輿地相當於地理學,兵法則是軍事戰略知識,對此兩門喜歡並加以鑽研,左宗棠注定不像傳統儒臣般侃侃而談,而有經世實幹的才能。事實上,他喜歡以諸葛亮自比,諸葛亮亦是學以致用的人物,由此可見左氏志向。

咸豐元年 (1851 年),洪秀全等佔據廣西永安,分封諸王,太平軍聲勢一時無兩。湖南巡撫張亮基請左宗棠出山,被拒絕。胡林翼向來對左氏欣賞,曾稱讚「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他加以勸導,左宗棠終於答允,協助守長沙有功。張亮基移撫山東,駱秉章至湖南,以左宗棠為幕僚,視之為左右手。左氏名氣越來越大,甚至連咸豐帝也有所聽聞。

曾國藩攻克武昌,上奏陳述左宗棠有保護湘軍糧食補給的功勞。及後在胡林翼、曾國藩力薦下,左氏以四品京堂的官職跟從曾國藩治軍。曾國藩創立「湘軍」,左宗棠則招募五千人成立「楚軍」。在湘軍與太平軍於江西、安徽地區的爭持中,楚軍保住了湘軍的糧道並對太平軍予以還擊,此舉大大幫助軍事形勢的扭轉,令湘軍處於有利位置。

咸豐十一年 (1861 年),左宗棠率楚軍八千人支援浙江。指揮若定,軍容嚴整,令曾國藩大為欣賞,在曾推薦下,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往後左宗棠又協助收復杭州、福建、廣東,儼然是鎮壓太平天國叛亂的核心力量,為維護清朝統治發揮決定性作用。

太平天國雖被平定,捻匪與百萬陝西、甘肅回民合流,引發嚴重叛亂。朝廷派兵討伐,無功而還。左宗棠於是奉命移督陜、甘,協助平亂。

左宗棠知道陝甘回民仗恃騎兵橫行,他遂上奏:

臣維東南戰事利在舟,西北戰事利在馬。捻、回馬隊馳騁平原,官軍以步隊當之,必無幸矣。以馬力言,西產不若北產之健。捻馬多北產,故捻之戰悍於回。臣軍止六千,今擬購口北良馬習練馬隊,兼制雙輪砲車。由襄、鄧出紫荊關,徑商州以赴陜西。經營屯田,為久遠之規。是故進兵陜西,必先清關外之賊;進兵甘肅,必先清陜西之賊;駐兵蘭州,必先清各路之賊:然後餽運常通,師行無阻。

長城沿線關隘多以「口」命名,如古北口、喜峰口、張家口等,「口北」特指長城以北地區。買長城以北之優秀馬匹習練騎兵,此跟西漢武帝奪大宛汗血馬以擊匈奴如出一轍。另外,漢武帝將河套地區納入西漢版圖後,也進行大規模的屯田,以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左宗棠「經營屯田,為久遠之規」絕非個人創見,實有歷史先例可循。

左宗棠決定用雙輪砲車對付回民騎兵,用騎兵衝擊回民步兵團,戰術奏效,叛軍不戰即潰。當時東北土寇董福祥等,集結十餘萬群眾,侵擾延安、綏德。陜西回民白彥虎,坐擁二十萬之眾,盤踞甘肅董志原 (回民叛軍重要據點和戰略要地)。左宗棠迫董福祥投降,攻克董志原。白彥虎率領部隊投奔寧夏金積堡,依附馬化隆。

[參考資料]

1.《清史稿・左宗棠傳》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讀<虯髯客傳>

唐末道士杜光庭撰有<虯髯客傳>(一說作者不可考,饒宗頤從考證的角度認為不能下定論,見<虬髯客傳考>),這是唐人傳奇 (即虛構的文言短篇小說) 的名篇之一,「虯髯」指兩腮上捲曲的連鬢鬍鬚,虯髯客似非漢人,而有胡人血統,此憑篇名已可猜想。

故事開首講煬帝下揚州,命司空楊素留守長安。楊素位高權重,生活奢華,態度傲慢,早已不知自己身負重任,要拯救艱危時局。適值李靖前來謁見,獻上奇策,其被楊素輕視可知。不過,楊素這個人也很特別,他倒是能夠「識英雄重英雄」,當聽到李靖發諫諍之言「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以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楊素馬上收斂,向李靖表示感謝,跟他暢談。李靖當時身份是「布衣」,普通平民而已,楊素能欣賞其才華,此見其也有眼光,只是「死於安樂」(孟子語)

楊素府中有一「妓」,相貌出眾,手執紅塵拂,獨自看著李靖滔滔不絕地講論。這便是說出「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的紅拂女。中國古代「妓」分兩種,一種是官妓,一種是家妓。齊桓公時期,管仲已「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花粉錢之始也」(《堅瓠集續集》),吳越兩國乃至後來漢武帝都設有營妓以慰勞軍士,這些都是和性工作有關。不過,尚有家妓,為貴族、士大夫、官宦所豢養,擅長歌唱、舞蹈、樂器演奏等,最著名莫過於西晉石崇的綠珠,善舞工笛,有相當文化素養。觀乎紅拂女能夠洞察李靖氣度不凡,識見出眾,其也屬有文化素養的家妓。她卒之私自離開楊府,追隨李靖,一來是胡風開放使然,二來也和紅拂女身份卑微,不受禮教規限有關。

紅拂女姓張,當時只有十八、九歲,「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因侍奉楊素久了,來往楊府的人多,便懂得辨識人才。歐麗娟解釋《紅樓夢》王熙鳳「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時說:「這些被放進太虛幻境的丫鬟們,如襲人、晴雯、平兒、鴛鴦等等,之所以能有『百個裡頭挑不出一個來』(第三十九回) 的傑出能耐,除自身的優異稟賦之外,實際上還有賴於賈府的大族環境,才能獲得作高一層的鍛鍊打磨,而見多識廣、周全幹練……小門小戶的小家碧玉便缺乏這樣的養成條件,於是賈府的丫頭才會『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大觀紅樓》) 紅拂女在楊府,就好比眾丫鬟在賈府。故此,她雖年紀輕,卻閱人甚準,觀人於微。李靖得此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少女喜歡,自然無拒絕之理,「將歸太原」四字,可見他要去投靠以李淵為首的陣營。

一部小說擅寫人物,不能不從其話語上花心思。細觀紅拂女說話,以菟絲、女蘿纏繞於草木,表示自己希望跟從李靖,用象徵意象表達內心感受,非文化極好不易做到。另「彼尸居餘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足見紅拂女有敏銳觀察力。

虯髯客終於登場,他是胡人,見於下列證據:

(1) 長髮垂地,滿面捲曲紅鬍鬚;

(2) 拿過枕頭倚臥著,看著紅拂女梳頭,完全不理男女禮教大防;

(3) 拿出仇家的首級與內臟作下酒物 (即吃人肉)。

值得留意是李靖和紅拂女的種族血統。從他們烹煮羊肉,而且與虯髯客一見如故,以兄妹相稱,兼共食胡餅、人肉,二人應該不是純正漢人,而同虯髯客一樣為外族胡人。這亦解釋到紅拂女何以有跟從李靖的豪爽之舉。

虯髯客所殺,乃「天下負心者」,蔣防<霍小玉傳>挾持李益與霍小玉相見的黃衫客,「唯有一剪頭胡雛從後,潛行而聽之」,也可能具胡人血統。加上紅拂女的作為,胡人似乎傾向男女自由戀愛,一旦認定,則必須忠貞不二。

李靖向虯髯客坦白欲幹一番大事業,故往太原。李世民尚未現身,但從「儀形器宇」的李靖說「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餘,將相而已」,李世民的不平凡已被帶出。劉文靜是李世民的心腹,要經劉文靜介紹去見這個人,這個人必然就是李世民。步步揭露,引人入勝,<虯髯客傳>確有小說技法的運用。

虯髯客見李世民一幕亦別出心裁,李世民是什麼形象?衣衫不整,披著裘衣而來,卻神采飛揚,貌與常人不同。親民而英銳,超凡而入聖,對比相當強烈。虯髯客的反應更加精彩,默不作聲,坐於末位,見之心死,喝了數杯酒後,招李靖過來說:「真天子也。」虯髯客何解在見了李世民後會「心死」會嘆息「真天子也」?理由只得一個,他本有逐鹿中原的心志,也有相當的自信,刻下見有人比自己更出色,於是心頭一冷。

李世民從沒開口說一句自吹自擂的話,全是第三者的反應突出他厲害。虯髯客之後,再有道士一見慘然,斂棋子說:「這局全輸了!在此失掉全局了!無路可救!還說什麼!」對虯髯客說:「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世界,別的地方可以。勉力為之,不要把這放在心上。」道士不是普通人,而是虯髯客的盟友、軍師。

虯髯客最後請李靖、紅拂女到家中拜訪,觀其門庭壯麗,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僕引領進入東廳,廳內陳列擺設,極盡珍貴稀有,「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此是帝王之家的規模!再看虯髯客頭戴紗帽,身披裘衣而來,有龍虎之狀,此暗示其有帝王氣象。有謂虯髯客看紅拂女梳頭是對紅拂女有意思,試觀其催促妻子出來拜見,也是天仙般的人物,說法不攻自破。酒筵豐盛,歌舞在前,樂聲如從天降,這應是帶胡風的樂曲與舞蹈。虯髯客欲奪天下而不得,遂將以往積累的寶貨錢幣,盡數贈予李靖。「衛公之兵法,半是虯髯所傳也」,依此而觀,虯髯客是懂得帶兵打仗。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虯髯客傳>的故事不是真實發生,幾乎可以斷言 (許建崑<虬髯客傳肌理結構探析>指出,楊素不曾在「司空」之職,不曾「留守西京」,更不曾接見李靖)。可是,其反映出來的胡人生活風貌,那種敢愛敢恨、豪爽直率的做人態度,該是真實存在的,值得研究隋唐時期的人參考。誠如法國小說家巴爾札克說:「小說在細節上不是真實的,它就毫無足取了。」(轉引自楊永漢<虛構與史實 – 從話本「三言」看明代社會 (增修版)>) 黃仁宇亦言:「小說資料可能為歷史之助。」(<從「三言」看晚明商人>)

從文學賞析的角度看,<虯髯客傳>的價值更大。金庸早已說過:「《虬髯客傳》或許可以說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鼻祖……有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俠客行》附錄) 就小說技法上看,重視人物話語的設計、以第三者的談論及反應突出主角人物、使用鏡像人物以呈現對稱美 (虯髯客為李世民的鏡像,大家都有帝王相,而且懂兵法,卻一據中土,一佔扶餘)、剝洋蔥式的層層深入,在後來《紅樓夢》等小說都能找到,謂後世小說深受<虬髯客傳>啟發、影響,絕非過譽。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中俄外交博奕現轉機

清朝向俄國借兵,俄國答允,卻遲遲未有行動。趁清朝有求於己,俄國乘機苛索,包括提出:

I. 在張家口任意通商;

II. 可免稅在蒙古各地自由貿易,且可在邊界百里內免稅通商,不限於「小本營生」的俄商,而擴及所有俄商;

III. 天津免納子稅。

清朝接受 3,拒絕 1 和 2。

俄國對中國西北虎視眈眈,同時不斷私自遷移中俄邊界。據記載,

a. 同治七年 (1868 年) 二月,俄人越界前往庫倫所屬烏雅拉噶哈當蘇河等處採金,聲稱該處為俄國遊牧地,不認雍正五年所定界址及嘉慶二十三年兩國所繪地圖界址;

    b, 俄人私自砍伐樹木,並標記所侵庫倫所屬地;

    c. 於朝鮮慶興府隔江遙對之處建築房屋;

    d. 私自前往呼倫貝爾所屬地進行砍伐和種植。

    庫倫即今日的烏蘭巴托。早在秦漢時期,該地已為匈奴等北亞遊牧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域。1911 年辛亥革命後,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佈外蒙古獨立,以庫倫為首都。當時支持哲布尊丹巴的外國勢力,正是俄國,由此可見自同治下迄清末,俄國從未放棄對庫倫的滲透侵佔,終在清朝傾覆之際得償所願。

    呼倫貝爾位於今日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以呼倫、貝爾二湖得名。康熙年間設立黑龍江將軍,管轄範圍包括呼倫貝爾地區。光緒三十三年 (1907 年) 設黑龍江省,下設呼倫貝爾道管轄該地區。民國初年,勝福在俄國支持下,響應外蒙古獨立,建立呼倫貝爾自治政府,依附於庫倫的大蒙古國。俄國覬覦呼倫貝爾,肇始於同治。

    同治十年 (1871 年),俄國出兵襲取伊犁,繼而打算乘勝收復烏魯木齊 (由阿古柏控制)。清朝不想伊犁、烏魯木齊落入俄國之手,命榮全、奎昌、劉銘傳等督兵搶先收復烏魯木齊,再伺機收伊犁。次年,伊犁將軍榮全與俄國官員交涉,商議交還伊犁之事。俄國官員置伊犁不問,只討論如何平定新疆回亂。其又藉口助兵清朝,要求在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烏魯木齊、哈密、阿克蘇、喀什噶爾等處通商、設領事,被榮全等拒絕。

    陜甘總督左宗棠奉命督辦新疆軍務。其麾下有一猛將劉錦棠,北逾天山,攻陷烏魯木齊,白彥虎遁走。錦棠再攻克瑪納斯南城,天山北路至此為清軍所控制。劉錦棠劍指天山南路,連場大捷,各城收復,增加了清朝的議價條件,不用再仰俄國鼻息。阿古柏失去在新疆的所有領土,未幾死去,其勢力被清軍攻滅。

    白彥虎竄入俄國尋求政治庇護,清朝要求俄方交人,未獲回覆。在西北戰事勝利下,清朝命吏部左侍郎崇厚出使俄國,商議交還伊犁及白彥虎等事宜。豈料是次商議,俄國佔盡優勢,竟致「恭親王奕訢等以崇厚所定條款損失甚大」,不願接受。奕訢要求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金順、錫綸等將各條分別仔細斟酌檢核,李鴻章等交章彈劾崇厚,張之洞尤其激烈,崇厚不久被治罪。

    [參考資料]

    1.《清史稿・邦交一・俄羅斯》

      2.《清史稿・左宗棠傳》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Back 2 School Music Festival 演出單位 / Cozy Syndrome、晚安莉莉新碟試聽 / 譚詠麟金曲重溫)

      1. Cozy Syndrome – 頹廢員工手冊

      2. Cozy Syndrome – 反派劇本研讀

      3. Cozy Syndrome + FIESTER – 防御作戰中止

      4.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5. 蘇凱倫 – 魔鬼在身邊

      6. SMORZ – I Want You To

      7. Day 許軼 – これも愛

      8. 晚安莉莉 – 喜歡與愛的感覺

      9. 綠黃色社會 – 花になって (Be a flower)

      10. 范梓謙 – 告別式

      11. 周殷廷 – 想和你

      12. 譚詠麟 – 情憑誰來定錯對

      13. 譚詠麟 – 誰可改變

      14. 萩原綾舞 Ayamai – 我真的受傷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2-141497836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重新認識隋文帝、隋煬帝

      樹仁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永生近年撰<「以隋為鑑」- 重新認識若干被淡忘的隋朝歷史>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古代君主的世界觀 – 以隋煬帝為例>,為隋文帝、隋煬帝翻案,透過了解其觀點,我們當可對兩位皇帝有一新認識。

      羅氏首先指出,一般人對隋文帝、隋煬帝的套版印象,主要來自魏徵等撰的《隋書》。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強調「以隋為鑒」,致使魏徵修史時特別側重文帝、煬帝做得不好的一面,有「避重就輕」的情況,未能全面反映史實,立場亦過於鮮明。羅氏認為,細讀《隋書》,不難發現文帝、煬帝皆有正面積極的貢獻,二帝並非民間流傳那麼壞。

      以文帝為例,他對外反守為攻,採納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成功分化離間突厥各酋長,解決北方邊境的威脅。「聖人可汗」的稱號,尤其突顯他在處理周邊民族關係上,並非單純靠軍事武力恫嚇,反而著重以「恩威」來撫服四夷,體現儒家思想天下觀。煬帝後來亦被稱為「聖人可汗」,與父親做法一脈相承。

      對內文帝提倡儒教,重視制禮作樂,建立學校,不遺餘力,基本上確立了隋代官學的規模,「不悅學,不知樂」的指控難以成立。儘管晚年「不悅儒術」,這只是對全國學校制度的一次調整,非指文帝向來不重視教育。又強化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職能與地位,完善其人員編制,下開唐朝行之有效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中央架構。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二級制,為唐朝所沿襲。廢除九品中正制,「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開唐代科舉之先。

      至於煬帝,雖成長於關隴周隋武將家庭,自幼學習騎射,接受各種軍事訓練,但《隋書》有「好學,善屬文」。他必喜好詩文,兼受過較正規和嚴謹的儒家教育。楊廣出任揚州總管,坐鎮江都,凡十年之久,期間「息武興文」,廣泛收納江南士人,推動文教事業,成果卓越。如果煬帝只是一粗鄙不文的關隴武將,其斷不可能獲得江南士人的認同。楊廣雅好儒學還表現在《江都集禮》的編撰上。《全隋詩》錄存其詩作四十多首,包括<飲馬長城窟行>、<江都宮樂歌>、<春江花月夜>(二首)、<夏日臨江>、<泛龍舟>等,乃煬帝擅詩的鐵證!

      煬帝不只擅詩好儒,四巡漠北,一出河西,三下江都,除了是出於鞏固國防的考慮,更重要是他相信巡幸「作為中央政權強有力的標誌……不僅是傳統社會以禮教萬民的治國要道,而且具有皇帝標榜內聖外王理想政治」的教化致治意義。在他看來,巡幸不是好大喜功,而是體現儒家的仁政王道,是達致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竊以為這價值觀啟發自《詩經》、《春秋左氏傳》、《孟子》等傳統儒家經典所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對待周邊民族方面,如非必要,不作軍事征伐,堅持以「德化」為先,實現「混一戎夏」的理想。和親、互市是煬帝常用以消除華夷隔閡的手段。此外,煬帝喜歡用大型款宴的形式令四方蠻夷率服,通過演出精彩歌舞,以及陳列中華文物,從而令夷狄驚嘆、艷羨,不自覺向隋朝稱臣。

      《隋書》記煬帝好女色,曾無禮侵犯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可是,據統計,煬帝後宮人數並不多,一生與蕭皇后形影不離,加上子嗣僅三人,他個性「沉深嚴重」,非禮一事只怕是子虛烏有。

      廣開運河上,當時兩京 (大興城和東都洛陽) 確實依賴來自山東、河北以至南方江淮地區的大量糧食物資。開鑿運河,雖然工程艱巨,成千上萬民工因此喪命,但誠如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所言,其連接中古社會的政治與經濟重心,實有其不可替代的重大政治與經濟作用。煬帝這方面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動輒謂煬帝只為個人享樂遊玩而開鑿運河。

      有關唐太宗抹黑隋文帝而影響後世對文帝的看法,官德祥也有類似判斷,他說:

      隋開皇十四年發生大旱,並造成關中百姓饑荒。唐太宗回顧前朝往事,批評隋文帝不願開倉救災,最後儲積過多,成為隋亡之遠因。此《辯興亡》篇所記之太宗評語直接影響後世史家對文帝的看法。(<隋文帝與開皇十四年旱災>)

      教科書上的說法,是時候修正。

      [參考書目]

      1. 羅永生,《隋唐政權與政制史論》

      2. 胡戟主編,《紀念汪籛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 官德祥,《中古社會經濟生活史稿》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誡子書>非諸葛亮所作

      諸葛亮有一<誡子書>,據說是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家書。然而,細讀其中文字,再比對諸葛亮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不難發現這篇作品有杜撰虛構的成分,極有可能是出於道家信徒之手。以下且作簡單分析。

      <誡子書>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志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值得注意是:

      1. 以靜、儉作為君子修身立德的手段;

      2. 強調澹泊、心境寧靜的重要性。以靜作為學習的先決條件,以澹泊成就對學習的堅持和執著;

      3. 才指後天學習而得的才能;

      4. 對好逸惡勞、自然情感予以節制。

      諸葛亮<前出師表>: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君子、小人之分出自《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對劉備知遇之恩感激,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仁心的展現,是一種道德性情的流露。據此已知諸葛亮是儒家踐行者。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漢賊不兩立」是君子、小人之分的變奏。不看重成敗得失,只問自己有無盡力,此乃孟子「義命分立」。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張性情流露要符合禮節,與孔孟一脈相承。

      諸葛亮既為儒臣,儒家怎麼看修身、成德、學習等?

      a.《荀子・脩身》:

      見善,脩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b.《中庸》: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c. 《論語・述而》: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d. 《論語・里仁》: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e. 《荀子・解蔽》: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作之: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壹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

      扼要言之,君子修身,依靠的是知善知惡,以及為善去惡的能力,還有要懂得親師取友。靜反而不是修身重點。另外,保持羞恥之心,時刻自我反省,也對修身很重要。至於明志,非靠恬靜平淡、不慕名利,而是對仁心的篤信與服膺。以靜作為學的先決條件,獨荀子有此想法,卻不見於其他儒家典籍。

      受儒學薰陶的諸葛亮竟寫出迥異於儒家思想的誡子書,這是相當可疑的。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竊以為來自西漢《淮南子・主術訓》「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又《淮南子・主術訓》論修身,提到「君人之道,處靜以修身,儉約以率下」。《淮南子・俶真訓》有「靜漠恬澹,所以養性也;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有趣的是,《淮南子》是不折不扣的道家書籍,見以下證據:

      I人性安靜,而嗜欲亂之(《淮南子・俶真訓》)

      II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欲靜,去聲色,禁嗜欲,甯身體,安形性。(《淮南子・時則訓》)

      III夫全性保真,不虧其身,遭急迫難,精通於天。(《淮南子・覽冥訓》)

      IV老子曰:循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後貴仁義,仁義立而道德廢,純樸散而禮樂飾,是非形而百姓眩,珠玉貴而天下爭。(《淮南子・上禮》)

      講保持清靜,不要放縱欲望,全身保命,視仁義禮樂為道德衰微之標誌,甚至援引《老子》(《道德經》) 以加強說服力。《淮南子》道家色彩濃厚,顯而易見。

      <誡子書>遣詞用字乃至思想內容皆與《淮南子》相似,因此不排除其出自道家之手。要之,謂<誡子書>是諸葛亮個人的作品,未免與事實不符。

      成長《亂世來鴻:書信里的三國往事》:

      這封書信不見於《三國志》等正史,首見於唐朝編纂的類書《藝文類聚》二十三卷,題作《誡子》,互見於宋朝《太平御覽》四百五十九卷,僅將「慆慢」改為「淫慢」

      <誡子書>果真是諸葛亮所作,可思過半。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1-10-2025, 新歌速遞 / Black Eyed Peas Special)

      1. 晚安莉莉 – 我看見今晚的月色很美,你呢?

      2. 晚安莉莉 – 如果花火可不消散

      3. Cozy Syndrome – Another Day

      4. Cozy Syndrome – 反派劇本研讀

      5. HONEY PUNCH – 滑到入心

      6. VIVA – FOMO

      7. Maru Z – Awake

      8. Maho@乙女新夢 – The cutest pair

      9. Black Eyed Peas – Where Is the Love?

      10. Black Eyed Peas – Shut Up

      11. Black Eyed Peas – Don’t Phunk with My Heart

      12. Black Eyed Peas – My Humps

      13. 譚詠麟 – 一世風雲

      14. Tyson Yoshi – 1994

      15. Ayamai – 我真的受傷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40922998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中俄角力與新疆回亂

      同治帝甫即位,俄國便跟清朝在陸路通商問題上展開角力。

      俄國方面爭取減輕關稅,在蒙古從事商業活動不受限制,於張家口設立行棧 (存放貨物並介紹買賣的商業組織),免去過關稽查。

      清朝則堅持俄國將貨物帶來中國販賣,必須按照其他外國在華貿易的做法,繳交重稅,以避免趕絕中國商人,妨礙其生計。又蒙古幅員廣大,並非所有地方都受清朝管轄,若許俄國隨地貿易,稽查只怕不易執行。至於張家口的地理位置,鄰近北京,設立行棧,俄人隨時有機會對中央構成威脅,故清朝不許。

      俄國敢於提出種種苛求,正是清朝國力走向衰落的反映。

      除了東北,俄國在中國西北地區也有不少小動作。先在伊犁私自設置卡倫 (卡倫是清朝設立以執行各種巡查、稽查或監督、檢查、傳遞、徵收等種種任務為目的派兵駐守據點),阻擋中國通往勒布希的通路 (勒布希位處新疆,今巴爾喀什湖東南、勒布希河東岸,俄國此舉,等於隔絕清朝勢力向新疆伸展),再於各卡倫外壘立鄂博 (鄂博指立在邊境上的石碑或標誌,用來劃定兩國國界)。一言以蔽之,俄國是想取清朝而代之,控制新疆,將新疆納入其勢力範圍。

      烏里雅蘇臺將軍 (即定邊左副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 明誼與俄人商議中俄地界,俄國使者提出中國常駐卡倫以外地盡屬俄國,明誼不以為然,雙方各執一詞,反覆辯論。俄國在談判桌無法折服清朝,遂改為出動武力脅迫,「忽遣兵隊數百人,執持器械砲車,於伊犁卡倫附近伐木滋擾」。清朝軍力薄弱,士兵無法作戰,致使俄國恃勢凌人,一反昔日恭敬之常態。清朝依靠俄國軍事支援 (「俄人請派兵船至滬助剿粵賊,許之」、「俄人復進槍砲」),尤其助長俄國的氣燄。

      俄軍迫逼日亟,復添以回民叛亂。且說同治年間,陝西、甘肅兩省爆發大規模動亂。回族因與漢族和其他族群發生嚴重矛盾,引致大規模廝殺,清朝派兵鎮壓,未能收效。受陝甘回亂影響,新疆亦發生回亂。西寧回人妥明,乘陜甘回亂佔據烏魯木齊。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擊敗妥明,併吞天山北路伊犁諸城,收其賦稅收入。妥明被逐,期間身亡。有一白彥虎,陝西人,陝西回民暴動,趁機起事,在寧夏被清軍擊敗後,率領部隊撤退至甘肅,輾轉赴青海西寧,最後逃入新疆。白彥虎投靠浩罕汗國人阿古柏,活躍於天山北麓烏魯木齊一帶。英國希望通過扶植阿古柏吞併新疆,抗衡俄國,向阿古柏提供軍事援助。俄國以回民數次侵擾其邊境 (新疆與俄國接壤地區),出兵驅逐回民,奪取伊犁,與英國對抗。

      清朝想盡快平定回亂,恢復對新疆的控制,故此,伊犁將軍明緒請暫時向俄國借兵協助剿平叛亂,獲得准許。

      [參考資料]

      1.《清史稿・邦交一・俄羅斯》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瓦崗寨的中衰與敗亡

      大業十三年 (公元 617 年),李密攻陷洛口倉,進逼東都洛陽,隋煬帝詔王世充發兵,於洛口抵抗李密。世充初時不敵瓦崗精銳,將士或陣亡,或凍死溺死。李密乘勝攻陷偃師,修金墉城,有眾三十餘萬。宇文愷 (有份興建大興城及開鑿廣通渠的大匠) 不久背叛東都,向李密投降。於是東至渤海、泰山,南至江、淮郡縣,無不遣使表示歸順。竇建德、徐圓朗等民變力量亦派使者前來通好。至此,李密聲勢可謂一時無兩,其部屬更提議上尊號,惟李密以「東都未平,不可議此」拒絕。

      李密強勢,有意做起盟主來,適值李淵在太原起兵,其遂致書李淵,請合縱以滅隋。李淵心思細密,知道要直取關中,必不能與李密起衝突,自造障礙。其於是採用老子《道德經》的計謀「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以謙卑的言辭推獎李密,助長其驕傲之氣,使之不對自己起疑,再把握時間入關,「據蒲津而屯永豐,阻崤函而臨伊、洛」,關中一旦到手,大事可成。李密得書,萬分欣喜,以為李淵是同路人,集中兵力對付王世充,竟不知道李淵是在捧殺他。

      就當時形勢看,李密除了要應付洛陽王世充,還需面對剛縊殺煬帝、自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有兵十餘萬,奈何卻缺乏軍糧作持久戰,李密不與交鋒,斷其歸路,化及攻糧倉,未能成功,加上中了李密圈套,以為議和在即,准許士兵恣意食用軍糧,豈知竟是詭計,化及卒之力竭糧盡,落得眾叛親離,手下不少將士歸降李密。

      王世充方面,東都絕糧,向李密提出以衣服換糧食,李密猶豫。有一邴元真,貪圖私利,勸李密答應,怎料東都一有糧食,兵士歸降者日益減少,李密後悔莫及。尤有進者,李密不恤將士,「兵數戰皆不獲賞」,又分親疏,「厚撫初附之兵」,士卒心懷怨望,嚴重打擊士氣。終於,公元 618 年,王世充打敗李密,裴仁基、祖君彥被俘,李密等萬餘人逃向洛口。王世充圍偃師,守將鄭頲有下屬叛變,以城降世充。李密未幾連洛口倉都失去,這是他統領瓦崗寨以來,所吃過最大的一次敗仗,幾乎走投無路。

      在瓦崗寨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李密想起「共歸關中」。事實上,他本是關隴集團之後,強攻洛陽純粹因為寨內多「山東豪傑」,今攻東都不成,入關自是理所當然。況且,他認定李淵是盟友,與王世充作戰、令隋軍無法返回關中、李淵不戰而據京師,這也是一大功勞。在情在理,李淵決無不予以收容之理。權衡種種,最後跟從李密入關者有二萬人。從「高祖遣使迎勞,相望於道」,李淵似乎歡迎李密等人入關。

      可惜一山不能藏二虎,李密入關後,預期自己會被委以要職,豈料李淵待他「禮數益薄」,《通鑑》記「李密驕貴日久,又自負歸國之功,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鬱鬱不樂」。是時徐世勣據黎陽,王伯當建議李密,借口收撫山東舊時麾下,離開關中,前往山東,據地自立。李密依計行事,中途被盛彥師伏擊斬殺,年僅三十七歲。王伯當亦被殺。

      單雄信於李密在偃師失利時,投降王世充。李世民圍逼東都,單雄信出軍抵拒。洛陽失守,李世民斬殺單雄信。

      徐世勣成為瓦崗寨剩餘的元老成員,他在「山東豪傑」陣營 (已被李唐政權所吸納) 自然極具威望、份量。陳寅恪說:

      蓋當時中國武力集團最重要者,為關隴六鎮及山東豪傑兩系統,而太宗與世勣二人即可視為其代表人也。世勣地位之重要實因其為山東豪傑領袖之故,太宗為身後之計欲平衡關隴山東兩大武力集團之力量,以鞏固其皇祚,是以委任長孫無忌及世勣輔佐柔懦之高宗,其用心可謂深遠矣。後來高宗欲立武瞾為后,當日山東出身之朝臣皆贊助其事,而關隴集團代表之長孫無忌及其附屬系統之褚遂良等則竭力諫阻,高宗當日雖欲立武氏為后,以元舅大臣之故有所顧而不敢行,惟有取決於其他別一集團之代表人即世勣之一言,而世勣竟以武氏為山東人而贊成其事,論史者往往以此為世勣個人道德之污點,殊不知其社會集團之關係有以致之也。

      這分析大致準確。由此也見徐世勣及其背後的「山東豪傑」陣營影響到唐高宗立武后。

      [主要參考資料]

      1. 劉昫等,《舊唐書.李密傳》。

      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

      3. 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康熙至咸豐中俄關係之轉變

      康熙年間,中俄兩國已有文化交流。俄國派人至中國學習喇嘛經典,並遣子弟入國子監,學習滿、漢語言文字,清廷以滿、漢助教各一人負責教習。雍正五年 (1727 年) 清廷與俄國簽訂《恰克圖條約》(由蒙古親王策棱代表簽署),這是雙方處於平等狀態下所簽。康雍乾三朝大清國勢如日中天,故俄國必須予以尊重。

      不過,俄國不時庇護背叛清朝的政治領袖,令兩國關係變得緊張。乾隆十九年 (1754 年),厄魯特輝特部阿睦爾撒納投奔清朝,獲乾隆帝封為親王。乾隆二十年 (1755 年),阿睦爾撒納奉命出兵平定準噶爾,期間反叛,逃入俄國避難。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年) 正月,俄國將患天花死的阿睦爾撒納的屍體交還清朝,兩國外交才恢復正常。可惜不久唐喀祿 (清朝將領,蒙古人) 叛逃入俄,清朝要求交人,俄國又不答應,諸如此類的狀況經常發生,影響兩國互市貿易。嘉慶、道光年間,俄國商船到廣州、上海求互市,清廷不予准許。

      十九世紀以來,俄國由黑海沿里海南侵各信奉回教的游牧部落。英國則佔據東印度、南印度,勢力逐漸拓展至印度斯坦以北。當時蔥嶺以西布哈爾 (即布哈拉酋長國)、浩罕諸部 (即浩罕汗國) 為俄國併吞,英、俄接壤地區爆發軍事衝突,連年爭戰。俄國一度有意拉攏清朝,爭取清朝派兩萬兵馬,由緬甸、西藏夾攻印度,未有成事。及後英國聯合鄂圖曼帝國抗衡俄國,俄國不敢造次,雙方講和。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 (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通商。法國、美國亦在道光二十四年 (1844 年) 與清朝簽訂《黃埔條約》和《望廈條約》,保障法國、美國人在五個通商口岸享有權益。俄國見清朝積弱,咸豐元年 (1851 年) 請增加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三地以供互市,理藩院答允開放伊、塔,卻拒絕喀什噶爾。咸豐帝命伊犁將軍奕山等與俄國使者定約,成通商章程十七條。

      俄國有意開發西伯利亞,希望取得黑龍江航路的控制權,而欲得黑龍江航路,江口及附近海岸必須為俄國所佔領。沙皇尼古拉一世於是派人視察黑龍江及附近海岸,繼而向清朝提出「請將黑龍江、松花江左岸及海口分給俄」,准許「登岸設砲,逼遷屯戶」,以「防備英、法」。時值英法聯軍向清朝宣戰,俄人乘英國請求,來議國境及通商事宜。咸豐八年 (1858 年) 5 月 28 日,奕山代表清朝與俄方簽署《璦琿條約》,清朝失去黑龍江以北約六十萬平方公里領土,烏蘇里江以東 (黑龍江下游段) 的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由中俄共管,俄國更取得關鍵出海口。

      咸豐十年 (1860 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帝北走熱河,命恭親王奕訢負責議和。俄國駐北京公使伊格那提業福出面調停有功,事後要清政府將兩國共管之烏蘇里河以東至海之地域讓與俄國以為酬報。《中俄北京條約》的簽署,標誌著清朝喪失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共管權。自此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土地永久歸俄國所有。

      [參考資料]

      1.《清史稿・邦交一・俄羅斯》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中秋節 Special:月亮主題的歌)

      1. 鄧麗君 – 月亮代表我的心

      2. 王菲 – 但願人長久

      3. 陳慧嫻 – 月亮

      4. 張學友 – 月半彎

      5. 李克勤 – 月半小夜曲

      6. 陳奕迅 – 月球上的人

      7. Crescendo – 月夜

      8. EKEE – Full Moon

      9. MONOCHROME – 月不落之國

      10. Rinka @乙女新夢 x 吳旻軒 – 夠愛 (ohm live ver.)

      11. Rinka @乙女新夢 x 吳旻軒 – 好好戀愛 (ohm live ver.)

      12. Ayamai – 我真的受傷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40417368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晚清兩大問題 – 宗室子弟遊手好閒怠惰懶散,留日學生舊學薄弱有志難伸

      慈禧在榮祿死後重用袁世凱,跟袁世凱的處事作風與榮祿類似不無關係。徐珂《清稗類鈔.會黨類.義和拳欲滅洋》:

      拳之於洋人及教士、教民也,分別稱之曰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遇之,殺無赦。時撫山東者為袁世凱,亦被二毛子之稱。五月,袁奉上諭飭保護拳教,獎為義民,乃下排單通飭各縣曰:「凡真正拳民,均已赴京津助戰,其逗遛內地者,非真正義民,滋事者殺無赦。」又曰:「不論是否為拳匪,但以曾否滋事為斷。滋事者,准由各地方官訊明,立即正法,按月彙報,庶符刑亂國用重典之意。」未幾而拳欲燬濟南高都司巷之天主教堂,袁令濟南守盧昌貽、歷城令李祖年日夕彈壓,故惡之也。八月,各國聯軍入都,有別隊入德州,見袁字旗,相戒毋相犯,遂不擾。魯人以是德袁而誦之,為袁所聞,乃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之言豈欺我哉!」

      榮祿一方面不敢違逆慈禧意思、正面頂撞慈禧,一方面作出許多補偏救弊的工作,力保諫諍大臣性命,於殺洋人時略為留手,不趕盡殺絕製造仇恨。袁世凱不愧為榮祿「門生」,對朝廷排外表示支持,所謂「奉上諭飭保護拳教,獎為義民」,背後卻將拳民亂事範圍收窄、局限在北京、天津,即直隸省一帶,不讓亂事波及全國。此一務實辦事的作風,在國家建立良政善治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儘管不乏陽奉陰違 (也可說是面面俱圓) 的色彩,慈禧先用榮祿後用袁世凱,箇中實有管治的考量。

      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礙於兄長光緒帝對袁世凱的痛恨,收回袁的兵權,改為重用皇室近親。不過,據《清稗類鈔.謙謹類.朝儀以醇王而肅》:

      德宗夙恨近支宗室不求學,日肆游惰,常戒勉醇王留意政治,故每值經筵聽講時,王常侍側。王頗正直,惟懦弱不能斷,且口稍吃,語言不甚晰,然遇事必循軌範,拘於小節。

      值得留意是「近支宗室不求學,日肆游惰」,光緒帝看得很清楚,這批宗室子弟根本不可擔當大事,只知貪圖享樂。奈何朝廷全是奕劻、袁世凱派系的人,載灃勢孤力弱,無人可用,加上其為一守成之材,無法開創大格局,起用有能力的新人。清朝走向滅亡,根本問題在光緒年間已經浮現。

      革命黨人有不少曾經留學日本,清末留日學生特別多,也有一番因由可說。《清稗類鈔.譏諷類二.游學費亦漏稅》:

      日本、歐美游學生之學費,歲需若干,平均計之,在日本者,歲約需銀五百圓。五年畢業,人需二千五百元。在歐美者,歲需銀二千圓。五年畢業,人需一萬元。

      扼要言之,留日比留歐美學費較便宜,故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當時清政府會透過官費資助學生留學,也有許多人自費支持家中子弟出國。中國白銀外流,竟養出一批學成歸國而苦無機會大展拳腳的學生,滿懷理想一轉而為激忿,遂為革命火焰助燃。《清稗類鈔.譏諷類二.游學費亦漏稅》:

      益以整裝歸裝諸費,不論官費自費,所費不貲,固皆我國之金錢也。學成而歸,非置閒散,即用非所學,絕無可以發展能力之餘地,此實政府社會同尸其咎。蓋工藝不興,學生無可籍手,亦徒擲黃金於虛牝耳。此絕大之漏稅,與鴉片煙將毋同。

      君以游學費為漏稅,誠哉是言,吾今思之,猶不止此。藝若輩游學於外,宮室之美,飲食之豐,已久而習之矣。及歸,於宮室飲食以及一切日用之物,亦非西式不可。於是而國中多一游學生,即多一洋貨之銷路,漏稅不塞,永無窮期,固不僅游學費之為漏稅也。

      1905 年 9 月 2 日,科舉被廢,「學而優則仕」之路絕。讀書人要另覓生計出路,唯有留學。據《清稗類鈔.譏諷類二.洋進士洋舉人》:

      科舉時代之進士、舉人,略如歐美日本之學位。

      但接受外國教育是否代表有豐富學養?《清稗類鈔.譏諷類二.同冠顓叟》:

      宣統時,蘇州創辦法政學校,以期造就專門人才,所延教員,泰半雄辨高談,睥睨一切。教員某善認別字,講義亦多誤解。某日登講席,誤言孔子為魯同冠,而同時某商校教員,則讀顓臾顓叟,一時傳為笑談。或贈以聯云:「孔子為同冠,可憐法政學堂,偏要講二千年前故事;季氏伐顓叟,此等商科教習,還不如三家村里先生。」

      撇開新式法政學堂教古史是否適切不論,就師資本身言,外國回流的學生為人師,喜歡侃侃而談,雄辯滔滔,高談闊論,傲視一切,目中無人。而他們的知識根底是薄弱的,誤解、讀音出錯時有發生。此一病痛,《清史稿.陸潤庠傳》亦有記載,陸氏批評道:

      游學諸生,於實業等事學成而歸者,寥寥可數,而又用非所學。其最多者惟法政一科。法政各國歧異,悉就其本國人情風俗以為制。今諸生根柢未深,於前古聖賢經傳曾未誦習,道德風尚概未聞知,襲人皮毛,妄言改革;甚且包藏禍心,倡民權革命之說,判國家與君主為兩途,布其黨徒,潛為謀主。各部院大臣以為朝廷銳意變法,非重用學生不足以稱上旨,遂乃邪說詖行,遍播中外,久之必致根本動搖,民生塗炭。

      留學生令傳統學術文化根絕,道德風尚無法維持,反而加劇清朝被推翻的可能,動搖國家管治。弊多於利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