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向俄國借兵,俄國答允,卻遲遲未有行動。趁清朝有求於己,俄國乘機苛索,包括提出:
I. 在張家口任意通商;
II. 可免稅在蒙古各地自由貿易,且可在邊界百里內免稅通商,不限於「小本營生」的俄商,而擴及所有俄商;
III. 天津免納子稅。
清朝接受 3,拒絕 1 和 2。
俄國對中國西北虎視眈眈,同時不斷私自遷移中俄邊界。據記載,
a. 同治七年 (1868 年) 二月,俄人越界前往庫倫所屬烏雅拉噶哈當蘇河等處採金,聲稱該處為俄國遊牧地,不認雍正五年所定界址及嘉慶二十三年兩國所繪地圖界址;
b, 俄人私自砍伐樹木,並標記所侵庫倫所屬地;
c. 於朝鮮慶興府隔江遙對之處建築房屋;
d. 私自前往呼倫貝爾所屬地進行砍伐和種植。
庫倫即今日的烏蘭巴托。早在秦漢時期,該地已為匈奴等北亞遊牧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域。1911 年辛亥革命後,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佈外蒙古獨立,以庫倫為首都。當時支持哲布尊丹巴的外國勢力,正是俄國,由此可見自同治下迄清末,俄國從未放棄對庫倫的滲透侵佔,終在清朝傾覆之際得償所願。
呼倫貝爾位於今日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以呼倫、貝爾二湖得名。康熙年間設立黑龍江將軍,管轄範圍包括呼倫貝爾地區。光緒三十三年 (1907 年) 設黑龍江省,下設呼倫貝爾道管轄該地區。民國初年,勝福在俄國支持下,響應外蒙古獨立,建立呼倫貝爾自治政府,依附於庫倫的大蒙古國。俄國覬覦呼倫貝爾,肇始於同治。
同治十年 (1871 年),俄國出兵襲取伊犁,繼而打算乘勝收復烏魯木齊 (由阿古柏控制)。清朝不想伊犁、烏魯木齊落入俄國之手,命榮全、奎昌、劉銘傳等督兵搶先收復烏魯木齊,再伺機收伊犁。次年,伊犁將軍榮全與俄國官員交涉,商議交還伊犁之事。俄國官員置伊犁不問,只討論如何平定新疆回亂。其又藉口助兵清朝,要求在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烏魯木齊、哈密、阿克蘇、喀什噶爾等處通商、設領事,被榮全等拒絕。
陜甘總督左宗棠奉命督辦新疆軍務。其麾下有一猛將劉錦棠,北逾天山,攻陷烏魯木齊,白彥虎遁走。錦棠再攻克瑪納斯南城,天山北路至此為清軍所控制。劉錦棠劍指天山南路,連場大捷,各城收復,增加了清朝的議價條件,不用再仰俄國鼻息。阿古柏失去在新疆的所有領土,未幾死去,其勢力被清軍攻滅。
白彥虎竄入俄國尋求政治庇護,清朝要求俄方交人,未獲回覆。在西北戰事勝利下,清朝命吏部左侍郎崇厚出使俄國,商議交還伊犁及白彥虎等事宜。豈料是次商議,俄國佔盡優勢,竟致「恭親王奕訢等以崇厚所定條款損失甚大」,不願接受。奕訢要求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金順、錫綸等將各條分別仔細斟酌檢核,李鴻章等交章彈劾崇厚,張之洞尤其激烈,崇厚不久被治罪。
[參考資料]
1.《清史稿・邦交一・俄羅斯》
2.《清史稿・左宗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