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甫即位,俄國便跟清朝在陸路通商問題上展開角力。
俄國方面爭取減輕關稅,在蒙古從事商業活動不受限制,於張家口設立行棧 (存放貨物並介紹買賣的商業組織),免去過關稽查。
清朝則堅持俄國將貨物帶來中國販賣,必須按照其他外國在華貿易的做法,繳交重稅,以避免趕絕中國商人,妨礙其生計。又蒙古幅員廣大,並非所有地方都受清朝管轄,若許俄國隨地貿易,稽查只怕不易執行。至於張家口的地理位置,鄰近北京,設立行棧,俄人隨時有機會對中央構成威脅,故清朝不許。
俄國敢於提出種種苛求,正是清朝國力走向衰落的反映。
除了東北,俄國在中國西北地區也有不少小動作。先在伊犁私自設置卡倫 (卡倫是清朝設立以執行各種巡查、稽查或監督、檢查、傳遞、徵收等種種任務為目的派兵駐守據點),阻擋中國通往勒布希的通路 (勒布希位處新疆,今巴爾喀什湖東南、勒布希河東岸,俄國此舉,等於隔絕清朝勢力向新疆伸展),再於各卡倫外壘立鄂博 (鄂博指立在邊境上的石碑或標誌,用來劃定兩國國界)。一言以蔽之,俄國是想取清朝而代之,控制新疆,將新疆納入其勢力範圍。
烏里雅蘇臺將軍 (即定邊左副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 明誼與俄人商議中俄地界,俄國使者提出中國常駐卡倫以外地盡屬俄國,明誼不以為然,雙方各執一詞,反覆辯論。俄國在談判桌無法折服清朝,遂改為出動武力脅迫,「忽遣兵隊數百人,執持器械砲車,於伊犁卡倫附近伐木滋擾」。清朝軍力薄弱,士兵無法作戰,致使俄國恃勢凌人,一反昔日恭敬之常態。清朝依靠俄國軍事支援 (「俄人請派兵船至滬助剿粵賊,許之」、「俄人復進槍砲」),尤其助長俄國的氣燄。
俄軍迫逼日亟,復添以回民叛亂。且說同治年間,陝西、甘肅兩省爆發大規模動亂。回族因與漢族和其他族群發生嚴重矛盾,引致大規模廝殺,清朝派兵鎮壓,未能收效。受陝甘回亂影響,新疆亦發生回亂。西寧回人妥明,乘陜甘回亂佔據烏魯木齊。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擊敗妥明,併吞天山北路伊犁諸城,收其賦稅收入。妥明被逐,期間身亡。有一白彥虎,陝西人,陝西回民暴動,趁機起事,在寧夏被清軍擊敗後,率領部隊撤退至甘肅,輾轉赴青海西寧,最後逃入新疆。白彥虎投靠浩罕汗國人阿古柏,活躍於天山北麓烏魯木齊一帶。英國希望通過扶植阿古柏吞併新疆,抗衡俄國,向阿古柏提供軍事援助。俄國以回民數次侵擾其邊境 (新疆與俄國接壤地區),出兵驅逐回民,奪取伊犁,與英國對抗。
清朝想盡快平定回亂,恢復對新疆的控制,故此,伊犁將軍明緒請暫時向俄國借兵協助剿平叛亂,獲得准許。
[參考資料]
1.《清史稿・邦交一・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