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剿討太平天國和陝甘回亂的漢人功臣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 (1832 年) 舉人,三試禮部不第,遂絕意仕進,究心輿地、兵法。輿地相當於地理學,兵法則是軍事戰略知識,對此兩門喜歡並加以鑽研,左宗棠注定不像傳統儒臣般侃侃而談,而有經世實幹的才能。事實上,他喜歡以諸葛亮自比,諸葛亮亦是學以致用的人物,由此可見左氏志向。

咸豐元年 (1851 年),洪秀全等佔據廣西永安,分封諸王,太平軍聲勢一時無兩。湖南巡撫張亮基請左宗棠出山,被拒絕。胡林翼向來對左氏欣賞,曾稱讚「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他加以勸導,左宗棠終於答允,協助守長沙有功。張亮基移撫山東,駱秉章至湖南,以左宗棠為幕僚,視之為左右手。左氏名氣越來越大,甚至連咸豐帝也有所聽聞。

曾國藩攻克武昌,上奏陳述左宗棠有保護湘軍糧食補給的功勞。及後在胡林翼、曾國藩力薦下,左氏以四品京堂的官職跟從曾國藩治軍。曾國藩創立「湘軍」,左宗棠則招募五千人成立「楚軍」。在湘軍與太平軍於江西、安徽地區的爭持中,楚軍保住了湘軍的糧道並對太平軍予以還擊,此舉大大幫助軍事形勢的扭轉,令湘軍處於有利位置。

咸豐十一年 (1861 年),左宗棠率楚軍八千人支援浙江。指揮若定,軍容嚴整,令曾國藩大為欣賞,在曾推薦下,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往後左宗棠又協助收復杭州、福建、廣東,儼然是鎮壓太平天國叛亂的核心力量,為維護清朝統治發揮決定性作用。

太平天國雖被平定,捻匪與百萬陝西、甘肅回民合流,引發嚴重叛亂。朝廷派兵討伐,無功而還。左宗棠於是奉命移督陜、甘,協助平亂。

左宗棠知道陝甘回民仗恃騎兵橫行,他遂上奏:

臣維東南戰事利在舟,西北戰事利在馬。捻、回馬隊馳騁平原,官軍以步隊當之,必無幸矣。以馬力言,西產不若北產之健。捻馬多北產,故捻之戰悍於回。臣軍止六千,今擬購口北良馬習練馬隊,兼制雙輪砲車。由襄、鄧出紫荊關,徑商州以赴陜西。經營屯田,為久遠之規。是故進兵陜西,必先清關外之賊;進兵甘肅,必先清陜西之賊;駐兵蘭州,必先清各路之賊:然後餽運常通,師行無阻。

長城沿線關隘多以「口」命名,如古北口、喜峰口、張家口等,「口北」特指長城以北地區。買長城以北之優秀馬匹習練騎兵,此跟西漢武帝奪大宛汗血馬以擊匈奴如出一轍。另外,漢武帝將河套地區納入西漢版圖後,也進行大規模的屯田,以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左宗棠「經營屯田,為久遠之規」絕非個人創見,實有歷史先例可循。

左宗棠決定用雙輪砲車對付回民騎兵,用騎兵衝擊回民步兵團,戰術奏效,叛軍不戰即潰。當時東北土寇董福祥等,集結十餘萬群眾,侵擾延安、綏德。陜西回民白彥虎,坐擁二十萬之眾,盤踞甘肅董志原 (回民叛軍重要據點和戰略要地)。左宗棠迫董福祥投降,攻克董志原。白彥虎率領部隊投奔寧夏金積堡,依附馬化隆。

[參考資料]

1.《清史稿・左宗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