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新潮與保守之間

爸爸的西化,見於他有英文名。Paul Lai,媽媽常戲稱為「菠蘿奶」,爸爸也不太介意。年輕時的他架著墨鏡,穿著皮褸,倚著欄杆,全無土氣。即使到晚年,他亦有買牛仔褲穿。牛仔褲穿窿才顯出價值,媽媽不懂得欣賞,「咁咪即係爛褲?爛褲都當寶!」爸爸卻一於少理,Apple Jeans 是他生前提過的牛仔褲品牌,翻查資料,Apple Jeans 原來在八十年代如日中天,每人衣櫥中總有一條。

唐裝、鴨舌帽一類典型老人打扮,爸爸從未穿過。有這麼一個前衛時麾的印象在前,當爸爸離世,於殯儀館靈寢室瞻仰遺容時,見他頭帶卜帽、身穿中式壽衣,安祥地睡著,實在不勝感慨!這和看到生前不願自己有白頭髮的媽媽頭上露出白髮一樣,教人唏噓!原來再前衛,再走到時代尖端,到頭來,塵歸塵,土歸土,衣著依然是和以往祖先的無異,都是穿壽衣,蓋壽被。

不過,話分兩頭,對傳統習俗的保持與堅守,爸爸是做得很充足,此在過農曆新年時尤其能夠反映。

媽媽尚在人世,農曆新年是我家最重要的節日。由「年廿八,洗邋遢」,到團年飯、齋菜、開年飯,一絲不苟,全由媽媽一手包辦。兒時外婆、舅父舅母、表哥表姐更會來我家吃飯,樂也融融,一片熱鬧歡樂的氣氛。

年三十晚團年飯,爸爸例必到聯發「斬料」,聯發是荃灣老字號燒臘舖。叉燒、燒鴨外,媽媽還會煲湯,弄些象徵好意頭的菜式,最要緊是飯後甜品 – 湯圓。不知何故,媽媽煮的湯圓特別軟綿,今天回想,有湯圓吃的日子實在幸福。

年初一零時,爸媽各自給我和弟弟一封壓歲錢,象徵新一年的祝福,年年如是,從不間斷。媽媽向來信奉觀音菩薩,年初一全日守齋,早於幾日前,她會買下雲耳、針菜、腐竹、粉絲、豆卜,預備弄豉油齋。弟弟不好此道,我卻可連吃幾碗飯。因應賴氏家族守齋只守半日,媽媽有時也不勉強我們,准許我們晚上吃葷。但是,當天拜上香給觀音菩薩仍是不可少,直至媽媽離世,這一儀式才未有繼續。

年初二的開年飯,每道菜都令人難忘,髮菜、蠔豉、炸春卷、咖喱角 (象徵黃金)……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外婆每年都會自家製蘿蔔糕,傳統客家風味,落有花生、芫茜。經過連串「活動」,新的一年正式開始,留下溫馨美好的回憶,當然媽媽辛苦極了。

2011 年媽媽離世後,爸爸承擔了預備農曆新年的重任。那個年頭,爸爸尚未太年老,雖取消了團年飯及湯圓,初一仍有豉油齋,後來他更發明南乳齋,也很好吃。壓歲錢兩封變一封,但仍是沒有間斷。開年飯變得隨便,早上卻會煎起蘿蔔糕來,外婆先媽媽仙遊,蘿蔔糕都是超級市場買的,但爸爸技術超群,煎得香脆可口。

一言以蔽之,爸爸在,家中仍有過農曆新年的氣氛,不致太過冷清。

近幾年,爸爸年紀越來越大,體力不如前,已沒弄齋菜,只是煎糕,他仍舊給我們壓歲錢,我和弟弟卻只對他說「身體健康」、「身壯力健」、「龍馬精神」一類祝福語,因我們都知道這些日子買少見少,希望爸爸健壯些,可陪伴我們多過幾次農曆新年。誰知道今年的農曆新年前夕,還未到年初一,爸爸已因新冠肺炎入院,初七更與世長辭,從此我家再無農曆新年,只有爸爸的死忌。

執筆至此,客廳漆黑一片,只有我獨自在螢光幕前回想舊事。爸媽都不在了,歡樂熱鬧亦隨之而去,怎不教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