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放棄長期防守新界、九龍

1937 年,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屬下的聯合計劃小組提交《遠東形勢研判》,認為香港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日軍空襲。可惜港島九龍並無足夠土地興建大型機場,英軍難以派足夠戰機駐守香港。新界錦田、石崗的地形雖然適合建機場 (土地較平坦),但因位於醉酒灣防線以外,陸軍不願分兵防守。缺少空軍支援,將嚴重影響巴度苗《防衛計劃》的效果,一定程度降低防守要求在所難免。1938 年 7 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放棄《防衛計劃》,縮減守軍的防禦範圍。

參謀長委員會要求守軍只需「保住港島」和「阻止日軍使用海港」,建議:

(1) 為香港提供足夠的海岸防禦,不再於大陸設立炮台;

(2) 加強港島灘頭防禦;

(3) 為港島提供有力炮兵及防彈設施;

(4) 將彈藥庫轉移至港島。

醉酒灣防線所有尚未開展的工程皆暫停,其作用改為「拖慢敵人行軍速度」(換言之,英軍不打算長期固守防線)。不過,有關決定必須保密 (賈乃錫少將接任駐港陸軍司令,陸軍部警告他勿洩露九龍防線只用以拖延敵人的安排),正在建築的工事亦要完成。

因應港島成為防守重心,本來用於將軍澳的 9.2 吋火炮被移至赤柱炮台 (1941 年才建成),西貢的炮台則被取消。另外,指揮部 (位於灣仔峽)、軍火庫 (位於壽臣山)、機槍堡 (備有超過 120 挺機槍)、防彈堡 (牆身較薄,可抵擋槍彈,不能抵禦炮彈)、高射炮台陸續建成,港島防衛力量大大提高。

當英國軍方放棄在戰時長期防守新界和九龍半島的計劃,國際形勢日益惡化。

1938 年 10 月,日軍佔據廣州。次年 2 月,攻克海南島、西沙和南沙群島。歐洲方面,1938 年 3 月,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9 月,英國以《慕尼黑協定》准許納粹德國佔有原屬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換取希特拉野心之止息。偏偏德軍在 1939 年 3 月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張伯倫與虎謀皮的嘗試落空。8 月,《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希特拉同意和史太林瓜分波蘭。9 月 1 日,德軍入侵波蘭,二戰爆發。

納粹德國坐大,和平無望,促使英國重新武裝。急於擴充戰鬥機隊保衛英倫三島,以及生產重型轟炸機攻擊德國工業,令香港的防衛建設只能緩慢實施。

英國也無法向日本的步步進迫予以強硬回應,僅能希望國民政府繼續抗日,牽制日本擴張 (參謀長委員會在 1938 年底建議對蔣介石提供借款,指出如國府投降,英國在亞洲的利益將無從保障)。

1939 年中,英國曾與法國研究自法屬印度支那 (今越南) 派兵前往廣東,聯合當地國軍和游擊隊解救香港,但由於艦隊問題、法國兵力不足、英國對國軍缺乏信心,未能成事,見史學家戴福 (John Driefort)「英國人自然強調從海上阻止日軍的重要性,但紐寶璐司令 (Admiral Percy Noble) 無船可派法國人側重地面作戰,但無兵可用」。

[主要參考資料]

1.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