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共產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於財政預算案出爐前後撰文力主派錢。針對林鄭視「全民派錢」為「漫無目的」,曾氏說:「這是政府自以為是的想法。殊不知引起最多人不滿的,正是政府的『針對性』措施:由政府決定誰應受惠,厚此薄彼、顧此失彼。綜援家庭要額外照顧,沒領綜援的低收入家庭又怎樣?交差餉的業主獲寬免,捱貴租的住戶又如何?」他指出全民派錢起碼「是一視同仁,人人受惠,不管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

曾鈺成的想法竟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異常一致。

孫曾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這裡的「共產」非馬克思列寧那一套取消私有財產,實行國有制,而是讓人民在經濟生活上地位平等,共同富裕,所謂「讓全體人民富起來」也。孫解釋:「我們的民生主義,目的是要打破資本制度……所以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他因此「希望看到人民大眾的生活狀況獲得改善,而不願幫助少數人去增殖他們的勢力,直至成為財閥。」

曾鈺成出身左派陣營,參與過六七暴動。那一代左傾分子之所以篤信共產主義,多少因共產主義體現著平均主義。香港發展不出馬列式共產,退而求其次,即幫助人們享有財富,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曾氏爭取全民派錢,覺得這是「一視同仁,人人受惠」,可謂貫徹他早年的信念,始終如一。

港共雖然掛著「共」的招牌,但「不肯派錢,因為不能接受財富再分配的理念」,更似是一個大右派的小政府 (minimal state)。

既然元老出了聲,民建聯、工聯會一眾徒子徒孫,是否應該「加多兩錢肉緊」附和,對港共「群起而攻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