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主席俞正聲於回顧部份雖提及「政協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卻在未來工作建議上刪去「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字眼。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鄧小平和平統一台灣的偉大構想,假如習近平連「國家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都可以打破,廢除「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其實沒什麼值得驚訝。

有趣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竟在小組會議建議中央:在合適時間促請港共去除和減少殖民政府留下的符號,包括香港的地名、街道名。不知是有心配合中共主旋律,抑或急於拍馬屁。

網民紛紛感慨《皇后大道東》歌詞快將成為事實。可是,與其徒然感慨,不如指出:(1) 此舉將會造成香港交通運輸的大混亂,因港人已習慣有英殖氣息的地名、街道名 (2) 此舉等於要將香港英殖歷史去走,是對歷史本身的不尊重,對幫助下一代了解自己身份的不負責任。

佘德聰何許人也?福建省泉州市出生,1974 年隨父母移居香港。一個大陸居港人士,憑什麼可對香港去不去殖指指點點?

諸葛武侯曰:「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天的香港亦然。

政協會議置香港於死地的同時,一眾反對派在中環搞點油燈儀式。一盞燈代表一個希望,寓意香港人心不死,當中有剛被 DQ 的周庭,也有踏入古稀之年的「民主老人」李柱銘。

有時不是故意鞭撻他們,但香港現在是什麼景況?還寄望勝出選舉能帶來改變?還沉迷玩行為藝術?繼續採取此種抗爭方式,只會招人笑柄,於世何益?

尚有一批覺得心灰意冷,黯然移民,認為「真香港人」在海外者。

筆者倒想問問,我們未成年的小童,父母俱為基層土生土長香港人,他們難道移離不了,無奈接受港共劣質教育,就被迫成為中國人麼?移民固然是個人選擇,移得到也證明閣下條件優厚。然而,請不要趾高氣揚!高高在上!香港要發展,總需要有土生土長的人留守。留守的土生土長者,皆是香港人。可以的話,我們應盡力聲援,幫助其免遭染紅。作壁上觀,冷嘲熱諷,誰也不比誰高尚。

又有一批喜歡將什麼都冠以「本土」、「香港人」之名,言必稱「香港人嘅雪糕」、「香港人嘅薯圈」,喝要喝德國品牌的啤酒,旅遊一定要去歐美澳紐,而且要用 BNO。

首先,BNO 全稱為「英國國民 (海外) 護照」,對英國國民身份不甚認同,只求炫耀 show off,不要續領。其次,謬波不是說「海洋公園是香港人嘅公園」嗎?「本土」之所以有意義,「香港人」之所以要提出,重點在:反共,至少是拒共。不敢反共 (拒共),甚至以為林鄭某些政策都不錯,「俾個機會佢啦」,這些人實際都是建制派,是中國人。

至於著力從事香港歷史論述、緬懷七八十年代美好光景,米蘭昆德拉說:「人民對權力的抗爭,就是記憶對遺忘的抗爭」,無可厚非。

不過,寡頭的回望,忽略了對未來香港展望、計劃、實幹、應變,香港始終是一具安放在博物館的死屍,絲毫不見生命力,縱有一本本著作問世,亦僅為哀悼死者之輓歌而已。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有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這裡的「國家」若換成「香港」,非常有意義。

要守護香港,不用手握刀劍,不費一兵一卒。只須:

(a) 各自做好社會上的崗位,不要走精面、呃秤、天天扮工等放工;

(b) 愛護幼小,勿對他們做政治洗腦,要對得住良心;

(c) 照顧老弱,捐錢之餘,不妨親自關懷;

(d) 服務行業多針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客源,即使要服務陸客,都要堅持使用廣東話 (或直接用英語);

(e) 不要貪方便寫簡體字;

(f) 別太斤斤計較,自私自利,待本地人以真誠;

(g) 要敢於挑戰權威 (在職場為上司,在公民社會為統治階層),不要害怕,對中殖、荒謬言論「千祈唔好慣」,捍衛自身權利和自由。

還有許多東西能夠做,不贅。

總之,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縱使再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只要香港人仍然在香港,守望相助,團結互諒,反抗到底,香港是有希望的。切勿忘記「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