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石敬瑭借兵

潞王李從珂奪得帝位,改元清泰。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過去與從珂同為李嗣源部下,二人是競爭對手。從珂即位後,對石敬瑭越來越猜忌,石內心惶恐。

河東地區是李克用、李存勗父子崛起的地方,當地騎兵機動性強,極富戰鬥力,石坐鎮該處,等於掌握後唐命脈,從珂有疑慮很正常。

對石而言,他亦明白需要自保,韜光養晦,遂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把他移鎮別的地方。清泰三年 (公元 936 年) 五月,石改授天平節度使,管轄今山東省西南部。

從珂屢次降旨催促赴任,令石非常不放心。終於,石利用手上軍隊舉兵叛變。

從珂派張敬達率軍討伐,豈知軍隊內各懷鬼胎。石遣桑維翰北上向契丹借兵,列出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 (分為山前八州、山後八州,包括: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 等條件,為耶律德光許諾支援。九月,五萬精銳 (全是騎兵) 在晉陽擊潰唐軍,十一月冊封石為大晉皇帝,劍指洛陽,來勢洶洶。

從珂無計可施,眼見叛軍攻破洛陽,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後世史家稱從珂為末帝 / 廢帝) ,歷四帝共十四年。

石尊年紀比他小十歲的德光為「父皇帝」,且將長城要地 (令長城得以發揮防衛作用的戰略地帶) 獻給契丹 (中原從此失去阻隔北方外族的屏障),可謂屈辱之至!

不過,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石之所以割讓長城重要防線燕雲十六州予契丹,又不羞於向契丹稱「兒皇帝」,背後原因乃石視自己與德光同為胡人(石為沙陀人,德光為契丹人),他因而未有打算防範德光。

德光之兄耶律倍於帝位繼承之爭輸給弟弟,被迫離開故土,投奔中原。後唐明宗李嗣源對他禮遇,賜名東丹慕華,後改稱李贊華。

從珂奪位,倍看不過眼,「密報太宗 (指德光) 曰:『從珂弒君,盍討之。』」(《遼史》,這條同時反映倍沒有因皇位之爭而與德光反目) 德光答應石請求,某程度上順應兄長意願。

洛陽被圍,從珂欲自焚,忽地想起了倍,便召他和自己一起死,倍不服從,從珂竟遣壯士李彥紳害之,倍享年僅三十八歲 (《劍橋遼西夏金元史》則認為,石攻破洛陽,為討好他的新主子,於是把倍殺掉,跟從珂無關)。

「敬瑭入洛,喪服臨哭,以王禮權厝。」(同上) 未免過於矯情虛偽,一意逢迎。德光不久把兄長改葬醫巫閭山 (倍生前於這裡隱居),謚曰文武元皇王。

石在位期間,各地將領 (如范延光、張從賓、安重榮等) 不斷叛變,其兒子石重信、石重乂皆遭殺害。

另外,契丹的氣焰囂張及反覆施壓,令石吃不消。天福七年 (公元 942 年),石憂憤而卒,姪兒重貴繼位,是為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