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孫中山思想左傾,國民黨內部分裂

孫中山同意「聯俄容共」,與其思想有左傾成分緊密相連。他曾說:

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對於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衝突,並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一講>)

孫解釋「民生主義」:

國民黨之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適逢「共產主義」堅持實現土地公有,消弭地主與農民之間貧富差距,「民生主義」遂和「共產主義」一拍即合。

不過,馬克思強調「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孫對此不以為然。他說:

在中國實業尚未發達的時候,馬克思的階級戰爭和無產專制便用不着。(《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

孫進一步解釋:

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此原則行之於人類當已數十萬年矣......然而人類自入文明之後,則天性所趨,已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向於互助之原則,以求達人類進化之目的矣。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第四章)

時機、人性皆無法提供適切土壤,孫因此反對「用馬克思之法」,僅「師馬克思之意」。他又批評馬克思極其量是一位「社會病理家」,非「社會生理家」。換句話說,「共產主義」只韃伐社會變態、不正常現象,「民生主義」才能替社會正常發展尋找出路。

孫中山思想左傾,令他容得下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毛澤東、周恩來先後擔任要職。他的長期戰友 (如汪兆銘、廖仲愷及其夫人何香凝)、伴侶 (宋慶齡) 緊跟「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形成所謂「國民黨左派」,積極策動工運。1925 - 26 發生的「省港大罷工」,據聞便是「國民黨左派」負責穿針引線。

唯獨蔣介石,由始至終不接受「共產主義」。孫派蔣赴蘇聯考察,蔣回國後得出下列結論:

(1) 蘇聯在政治上獨裁,在文化上不尊重傳統,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且行使霸權主義;

(2) 蘇聯將對中國構成威脅;

(3) 蘇聯會敗亡收場。

反共之心益堅,使蔣與汪、廖等不合,傾向「西山會議派」(國民黨內同意反共者,代表人物有戴季陶、林森)。加上革命年資短,徒靠黃埔軍校新建武裝維持自身於黨內的地位。孫中山死後,蔣派人暗殺廖,再以胡漢民嫌疑最大,把胡趕出中央權力核心。「國民黨左派」元氣大傷,北伐卻勢如破竹,卒之蔣成為國民政府最高領導,宋慶齡前往蘇聯,汪兆銘鬱鬱不得志。

蔣介石雖然獲勝,但孫中山思想明明能夠包容「共產主義」,蔣如何顧全孫體面之餘證成反共?尊孫為「國父」,把孫左傾思想略去不提......經過塗脂抹粉,蔣以孫繼承人自居。宋、汪等看到,固然側目,但畢竟無可奈何。

有趣的是,毛澤東 1940 年竟將孫左傾思想重提,名曰「新三民主義」。1949 年 10 月 1 日建國大典,宋慶齡現身天安門城樓。十年「文革」,孫中山歷史評價依舊正面,未嘗絲毫動搖。

今天研究孫中山,這些地方都值得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