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創辦東華醫院

1870 年 3 月 26 日,定例局通過《倡建東華醫院總則》,東華醫院正式成立。

興建醫院,一石二鳥

改善華人的醫務服務質素,以消除香港本地與倫敦民間的輿論壓力,這固然是麥當奴興建東華醫院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更為關鍵的原因是:麥當奴希望透過醫院的興建,解決由「大開賭禁」所衍生的一連串問題。

港府於 1867 年正式開放賭禁。自此以後,批評之聲此起彼落。時值福音派教會在英國發揮著極大的影響力,左右英國政府採取道德保守政策,加上在港的歐籍人士屢次向倫敦作出投訴,殖民地部於是下令港府迅速凍結開賭收得的「特別基金」(即賭餉)。儘管麥當奴後來一度挪用該筆「基金」資助公共工程,殖民地部發現其異常舉動後,旋即要求港府以庫房內同等數目的款項填補被凍結的「基金」。麥當奴得錢無所用,又失去殖民地部、在港歐籍人士的支持,其只好「另闢蹊徑」,借助「廣福義祠」醜聞,宣告利用被凍結的「基金」來為華人興建中醫醫院,藉以爭取本地華人的支持,並改善港府過去藉開賭斂財的低劣形象。

麥當奴的建議得到當時出任殖民地大臣的加連威老 (Earl Granville) 首肯。港督於是獲准批地予新成立的醫院,條件是:政府只能支付醫院的建築費用,卻不能用公帑支付醫院的日常運作。醫院的日常運作由華人社群捐款維持。1870 年 4 月 9 日,麥當奴主持奠基禮,醫院取名「東華醫院」,寓意這是屬於「廣東華人的醫院」。兩年後 (即 1872 年 2 月 14 日),院舍落成啟用,地址位於上環普仁街。

東院總理,華人代表

由於港府並不負責東華醫院的日常開支,其於是在籌備醫院成立的委員會上,委任了一系列在華人社會中富有聲望的華商、洋行買辦、街坊組織領袖等,作為東華醫院的創辦總理。

港府這樣做,原意是要確保東華醫院日後有足夠的資金持續經營。可是,從另一方面看,這種做法無疑令諸位創院總理成為香港首批獲政府公開認可的華人代表。東華醫院之所以能在創立初期即享負盛名,籌得不少經費 (共四萬七千元),全賴港府的安排吸引不少華人 (特別是華商) 熱衷於東華醫院的管理。華人希望藉著積極參與 / 踴躍捐輸而成為東院總理,再而獲取官方認證的精英身份,此番心態變相推動東華醫院的蓬勃發展。

功能廣泛,取代義祠

東華醫院的主要功能是:以中醫中藥為華人治病。可是,誠如冼玉儀所言:

它的工作深入社會多個層面,它不可避免地捲入最世俗和最聳動的事件。

曾銳生亦說:

東華醫院並不是一所普通的醫院,它還是殖民地政府特別為華人社群而設的主要的、非正式的管治機構......它所提供的種種非醫療性服務,用現代的眼光看來,應該被歸類為「社會服務」。

簡單而言,東華醫院還發揮著以下的功能:

(1) 賑濟貧民;

(2) 運送華人遺體回鄉安葬;

(3) 拯救被拐騙的工人和婦女,協助遣送他們回籍;

(4) 主理瘋人收容所。

尤其重要的是,東華醫院的董事局 (由諸位總理組成) 往往扮演著本地華人與港府溝通的橋樑,協助港府仲裁華人的民事糾紛 (當時的華人普遍不熟悉在香港實行的英國法律,對法院更是避之則吉)。至於醫院本身,則同時作為華人社群的文化和公共事務中心,供華人聚集以舉行祭祀、討論公眾議題之用。

東華醫院功能的多元化,令「廣福義祠」漸被取代。雖然義祠在 1873 年被重新修葺,但它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了。

結語

東華醫院的創辦,標誌著香港華人自治社群的成熟。

鄺健銘指出,麥當奴熱衷於成立東華醫院,原因在於:

(1) 他對當時華人的自理能力印象深刻,覺得可藉此分擔政府職能。

(2) 他看見當時華商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可供面臨財赤的港府使用,以助善治。

據此,我們不妨說,香港華人自治社群的成熟,正是東華醫院得以創立的先決條件。

中國著名思想家王韜 (《普法戰紀》的作者) 曾撰有<創建東華醫院序>,交代醫院成立的經過,其中說:

太平山側,固有所謂廣福慈航者,為寄停棺槥,垂死病人遷處之所。特當事以其措置不善,已諭撤除。梁君鶴巢、陳君瑞南諸於當事,因其舊址擴而新之,暫為施醫治病之地。於時損貲集事者凡百二十人,特是經費無所出,事可暫而不可常,因群請於前任督憲麥公 (案:指麥當奴)。麥公慨然曰:是固地方之要務,敢不為諸君成斯盛舉。賜地給帑,獎勵甚至,前後撥公項至十餘萬。一時草偃風行,傾囊解橐者,無不輸將恐後,歲損之數,亦盈八千有奇。於是醫院大功告成,可垂之不朽。謂非南州諸君子盛德事哉!院中章程周密,規模宏敝,弊絕風清,固無可議。蓋天下事可以饜眾心行久遠者,要惟公而已矣。

而隨著東華醫院成立,英國亦得以對香港實施「間接管治」(即借助華人精英自理華人事務),節省管治成本。香港的自治傳統正是在雙方共贏的情況下慢慢建立起來的。

[主要參考資料]

1.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3. 曾銳生 (Steve Tsang),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

4.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5. 鄺健銘,<不羈放縱愛自由 - 以社會為中心的民間自治想像>,收錄於方志恆主編,《香港革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