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一週年反思 (中):「雨傘革命」對兩岸三地的影響

「雨傘革命」不只對香港有意義,它同時影響著今後兩岸三地的局勢發展。

國民黨失勢,台獨意識高漲

早在去年「九合一選舉」,「雨傘革命」已經發揮其影響力。一直傾向兩岸和平統一的國民黨,於「六都選舉」(「六都」主要指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園六個直轄市) 中慘敗收場,只有朱立倫當選新北市市長。據報導,是次選舉之所以出現如此的結果,與台灣年青人的本土意識高漲有關,而「雨傘革命」下香港人的遭遇正是刺激台灣本土意識的助緣之一。

又台北柯文哲本來欠缺競選義工,但在 928 港共政府向金鐘示威群眾施放 87 枚催淚彈以後,柯文哲的競選義工人數大幅增加。這皆反映「雨傘革命」令台灣群眾產生抗共情緒,繼而影響「國民黨」的選情。

「國民黨」在六都選舉中慘敗,勢必影響其勝出 2016 年總統大選。儘管國民黨參選人洪秀柱已積極展開競選宣傳工作,形勢仍然對她不利。配合去年太陽花學運「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口號、反課綱微調時年輕學生對大中華史觀的厭惡,國民黨未來只怕會舉步維艱,台獨聲勢則日盛一日。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本是為了日後台灣的和平統一。後來,「一國兩制」沒有用在台灣身上,卻輾轉用到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上。鄧小平所看中的,正是香港對台灣有著「輻射作用」,可作為導引台灣回歸的「示範單位」。不料三十年過去,「雨傘革命」的爆發,竟然證明香港仍然對台灣存有「輻射作用」,卻是導引台灣走向獨立。這只怕是鄧小平始料不及的。

主導抗戰紀念,爭奪「中國」話語權

由於國民黨在台灣進退失據,中共於是乘機爭奪「中國」的話語權。時值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中共遂透過主辦一連串大型紀念、慶祝活動,統戰國民黨內親中人士,且淡化國民黨的抗戰功跡。

大型電視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是中央電視台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特別製作,其中不少篇幅集中講述中共的抗戰功績、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國軍的抗戰過程則被輕描淡寫。又《開羅宣言》電影由中國軍方屬下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卻意外地出現毛澤東的頭像,與史實不符。加上連戰得以參加中共閱兵、習近平公開向國軍老兵 (當年投降中共的國軍士兵) 授勳,凡此種種,皆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竊奪「中國」的詮釋權、話語權,摧毀「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據此,再看馬英九義正辭嚴地重申「抗日戰爭乃是由我們的蔣委員長領導」,就不難理解了。國民黨當下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在此亦可見一斑。

加快殖民步伐,香港崩壞日亟

中共當初承諾港人實現「一國兩制,港人治國,高度自治」,旨在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如今台獨之勢已成,香港無法再扮演「示範單位」的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共會進一步摧毀香港的政經制度、扭曲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放寬更多的大陸新移民來港、推行更全面的普教中。

香港變天之日近在咫尺,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陳佐洱的「去殖民化」論只是提早來臨的示警 (案:充斥 689 羽翼的港大校委會已於 9 月 29 日晚上否決任命陳文敏出任副校長,香港的「院校自主」正式遭受破壞。與此同時,富商李嘉誠亦因內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的發難而被迫作出回應,批評有關文章「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具「文革式思維」。他又解釋說:「內地房地產方面,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且堅持「集團以香港為家」。李嘉誠言辭懇切,背後卻顯然透露出香港商人於中國大陸已失去了作出理性商業決定的自由。)

結語

「雨傘革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只局限於一隅。研究者一旦拓闊自己的視野,即能發現更多耐人尋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