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詳今略古,全無道理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 2 月 9 日下午討論中國歷史教育問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於會中表示,教育局現正考慮在不改動教科書的情況下,將初中課程的古代史和近代史比例調整至大約各佔一半,更希望可在本年 9 月推行此「短期方案」。教育局的「新做法」惹來議員質疑。其中,新民黨的田北辰認為,「堯舜夏商周」歷時數千年,現代史則只有百多年,均分課時的做法並不適當。吳克儉卻反駁說:「太長古舊歷史,佢哋 (指中學生) 根本唔能夠接觸到現代部份」。他批評,現在的中史課程過於「詳古略今」,主張教師應將中國歷史「趣味化」(「六四事件」亦不例外),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姑勿論一個不是讀歷史、教育出身的人有沒有資格對中國歷史教育「說三道四」,我倒想問一問吳局長:「閣下憑什麼理由覺得『中國歷史』科應該特別重視近現代部份?又『詳古略今』有什麼不對?」

熟識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漢、唐兩代乃中國國力的全盛期 (前者可與西方的羅馬帝國相比,後者則和阿拉伯帝國相匹敵),魏晉南北朝則為中國文化之更新、轉化期 (地位類似於歐洲的中世紀)。至於兩宋的文教事業、經濟發展,更是臻於鼎峰。根據國外一些研究機構估計,兩宋的人均 GDP 大約為 2280 美元,佔當時全世界 GDP 的 65%。步入明、清,中國雖漸趨閉固、僵化,但知識分子為國殉難、忍辱負重,言行事跡依舊令人動容。

現在教育局決定縮減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的古代史課時,這根本是要香港的下一代置老祖宗的輝煌成就於不顧!老祖宗在過去如何輝煌尚且不知,下一代又怎會生起愛中國之心?港共政府不是要為年青人「補腦」嗎?何故其做法如此自相矛盾?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當然,吳局長或以為高舉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即可令香港的年青人愛起偉大「祖國」來。可惜的是,綜觀中國過去一百年的發展,其只令人心生厭離,卻無法使人產生愛惜之念。

晚清飽受列強侵凌,純粹出於國民的愚味無知、拒變守舊、天朝中心,這是自討苦吃,與人無尤。又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雖為一代英傑,但《大同書》的「經濟公有,人無私產;社會和諧,無家無國」、《三民主義》的「故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無疑為日後共黨竊國鋪平了道路,間接置中國於死地!二十年代以後,中國雖一度出現過「黃金十年」 (主要指 1927 – 1937 年),但這是老蔣獨力調和中西文化的功勞,與今天的中共無關。日寇來犯,京津失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國軍元氣大傷,共黨卻乘機坐大,靜候竊國時機。毛澤東嘗言:「七分發展勢力,兩分對抗國民黨,一分抗日」,即為明證。抗戰結束,共黨乘國府疲憊,揮軍南下,先破遼瀋、平津,再渡淮海。老蔣無奈遷台,標誌著共黨竊國成功,共黨亦自此淪為「共匪」。「共匪」建國後,旋即充公地主土地,實行「土改」。其又發起「反右」運動,迫害異見分子。接著是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文革......中國過去五千年的優良傳統,至此毀滅殆盡!鄧小平上台,力推「改革開放」,這是大病初癒。然而,好景不常,89 年的「六四慘案」,無情的坦克再次輾死新生的中國。中國死矣,至於今日!

當香港的年青人讀畢這一段歷史,他還會對今天的中國有任何尊敬、仰慕嗎?肯定沒有。俗語有云:「隱惡揚善」,初中「中國歷史」科故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中國這一段醜陋、痛苦的過去,對他們將來有什麼益處?他們又該如何自處才好?難道真的「搞港獨」?

所以,吳克儉和教育局的愚昧是明顯的。

至於吳克儉主張「趣味化」「六四慘案」,我覺得甚為正常。愚昧無知的人往往無法看出歷史的莊嚴,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反而,蔣麗芸議員認為夏商周是「野史」,這卻引起我的注意。所謂「親中派」的中國歷史根底,原來也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