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沒有領導,只有群眾

學聯、學民思潮、佔中三子、泛民原本打算於今、明兩晚進行第一次廣場投票,讓佔領人士就著下列兩個議案進行表態:

議案一:特區政府向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提交的報告,必須包括特區政府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 831 決定。

議案二:處理政改爭議的多方平台,必須確立 2016 年的立法會產生辦法要廢除功能組別及 2017 年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要有公民提名。

雙學、佔中三子、泛民初時本來安排旺角、銅鑼灣佔領區人士於指定時間至金鐘投票,但因惹起旺角、銅鑼灣佔領人士不滿,雙學、佔中三子、泛民於是將投票改為於三個佔領區進行。然而,三個佔領區的人士仍然對廣場投票進行的意圖、兩大議案大惑不解。於是,雙學、佔中三子、泛民在今天下午以「投票過於倉卒、商討不足」為理由,宣佈擱置廣場投票,並向三個佔領區的佔領人士致歉。

對於雙學、佔中三子、泛民的做法,有佔領者表示不滿,但有更多佔領者是樂於看見其「懸崖勒馬」、「知錯能改」。

至於我個人,則偏向原諒雙學、佔中三子。

畢竟,自八九民運以後,香港大型的爭取民主運動,無不有「大會」、「領導」。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便曾經聲言「要號召群眾,必先手上要有咪,並且支咪要有電」。香港人過往一直在「大會」、「領導」下爭取民主,今天的「雨傘革命」驟然一反常態,不見了「大會」、「領導」,這對部份偏執的香港人無疑是有問題的。陳日君發「沒有人領導,運動只會是一盤散沙」之嘆,這並非沒有原因。雙學、佔中三子極力希望透過廣場投票,重奪旺角、銅鑼灣佔領區的主導權,這某程度上仍是承襲著香港過去民主運動的遺風,他們的做法是可以被理解的。

不過,問題是,「雨傘革命」的性質與香港過去的民主運動截然不同。它體現著一種嶄新的抗爭形式。

「雨傘革命」基本上是一場由群眾自發、全民參與的香港自救運動。它之所以能夠出現,雙學、佔中三子固然出力不少,這點大家不會置疑。可是,它之所以能夠持續,金鐘之所以仍有人留守、旺角之所以能夠光復,這全賴佔領者本身之堅毅、不放棄、不畏懼。這可謂與雙學、佔中三子、泛民完全無干,亦與任何一個政治組織無干。一旦出現所謂「大會」、「領導」,其根本無法取得所有佔領者的支持。「大會」、「領導」要不以強力脅迫,但這無異於殺害「雨傘革命」。要不就只有自行解散,利用公共、理性的討論以說服佔領者,爭取佔領者的信任。

雙學、佔中三子、泛民聽取佔領者的意見,擱置投票,並就有關事件道歉,這正表示他們逐漸明白「雨傘革命」的性質,並嘗試擺脫「大會」、「領導」的陰霾。這做法絕對是一個進步,值得稱許。

既然犯了錯的人能及時醒覺、痛改前非,作為理性的「雨傘人」,我們怎能有不原諒、體恤他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