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六十四、齊王祐謀反

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六四三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此事為齊王李祐謀反。

齊王李祐原為太宗之第五子,生母為陰氏。其任齊州都督,生性輕躁。其舅陰弘智以齊王多兄弟為理由,建議齊王宜得壯士以自衛,因而舉薦自己妻子之兄長燕弘信入齊王府第。齊王對燕弘信厚賜金玉。其又使陰弘智繼續招募死士。

齊州都督齊王祐,性輕躁,其舅尚乘直長陰弘智說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萬歲後,宜得壯士以自衛。」祐以為然。弘智因薦妻兄燕弘信,祐悅之,厚賜金玉,使陰募死士。(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太宗方面,其選剛直之士任長史、司馬,以作為諸王之輔助,並向太宗報告諸王之得失。

上選剛直之士以輔諸王,為長史、司馬,諸王有過以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齊王祐好親近小人,且愛畋獵(此原為胡人之性格),長史權萬紀諫阻,齊王不聽。壯士昝君謨、梁猛彪為齊王祐所重用,權萬紀劾逐二人,祐卻潛召二人還,且對之倍加寵幸。齊王祐對權萬紀,可謂完全不放在眼內。

祐暱近群小,好畋獵,長史權萬紀驟諫,不聽。壯士昝君謨、梁猛彪得幸於祐,萬紀皆劾逐之,祐潛召還,寵之逾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太宗多次責備齊王祐之行為,權萬紀恐太宗降罪於己,其於是一方面勸齊王祐改過自新,一方面入朝向太宗言「祐必能悛改」。

上數以書切責祐,萬紀恐並獲罪,謂祐曰:「王審能自新,萬紀請入朝言之。」乃條祐過失,迫令表首,祐懼而從之。萬紀至京師,言祐必能悛改。(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太宗聽權萬紀之言,心中甚為喜悅,其先勉勵萬紀,再而敕書齊王以戒前過。不料齊王祐見太宗之書,竟以為萬紀出賣他,意欲殺之。太宗又以韋文振為齊王府典軍,文振性耿直,多次勸諫齊王祐,祐亦漸厭惡之。

上甚喜,勉萬紀,而數祐前過,以敕書戒之。祐聞之,大怒曰:「長史賣我!勸我而自以為功,必殺之。」上以校尉京兆韋文振謹直,用為祐府典軍,文振數諫,祐亦惡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就權萬紀之性格而論,其為人亦頗為尖刻。他曾斥昝君謨、梁猛彪不得見齊王祐;又以為君謨、猛彪意圖謀殺自己,將之收押入獄,並奏劾與齊王祐同為非者數十人。

萬紀性褊,專以刻急拘持祐,城門外不聽出,悉解縱鷹犬,斥君謨、猛彪不得見祐。會萬紀宅中有塊夜落,萬紀以為君謨、猛彪謀殺己,悉收系,發驛以聞,並劾與祐同為非者數十人。(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太宗派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調查,發現萬紀所言非虛,其於是詔齊王與萬紀一同入朝。齊王祐忿恨交織,其終與燕弘信之兄燕弘亮等謀殺權萬紀。

上遣刑部尚書劉德威往按之,事頗有驗,詔祐與萬紀俱入朝。祐既積忿,遂與燕弘信兄弘亮等謀殺萬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萬紀奉太宗之詔令先出發,齊王祐竟派遣弘亮等二十餘騎射殺之。齊王祐之黨羽又逼韋文振為同謀,文振不從,馳走數里,為齊王黨羽追捕,殺死。

萬紀奉詔先行,祐遣弘亮等二十餘騎追射殺之。祐黨共逼韋文振欲與同謀,文振不從,馳走數里,追及,殺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權萬紀、韋文振死後,齊王之僚屬大為恐懼,不敢再多言。齊王祐於是正式叛變,「私署上柱國、開府等官,開庫物行賞」,又「驅民入城,繕甲兵、樓堞,置拓東王、拓西王等官」。當時,官民拋棄妻子連夜縋城出亡者不絕,齊王亦不能禁止(由此可見齊王祐之不得人心)。

寮屬股慄,稽首伏地,莫敢仰視。祐因私署上柱國、開府等官,開庫物行賞,驅民入城,繕甲兵、樓堞,置拓東王、拓西王等官。吏民棄妻子夜縋出亡者相繼,祐不能禁。(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貞觀十七年三月,丙辰,太宗終於詔李世勣發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之兵討平齊王祐。

三月,丙辰,詔兵部尚書李世勣等發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兵討之。上賜祐手敕曰:「吾常戒汝勿近小人,正為此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此時,齊王祐仍沉醉於一片幻妄之中,自以為得志。其寵信燕弘亮,許其宿於臥內。他又極為相信燕弘亮所言,以為弘亮真的會為他打敗官軍。

祐召燕弘亮等五人宿於臥內,餘黨分統士眾,巡城自守。祐每夜與弘亮等對妃宴飲,以為得志;戲笑之際,語及官軍,弘亮等曰:「王不須憂!弘亮等右手持酒卮,左手為王揮刀拂之!」祐喜,以為信然。(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對於齊王祐之謀反,諸縣多不願意附和。是時,李世勣之軍隊未至,而青、淄等數州兵馬已集結於齊王領地附近。齊府兵曹杜行敏等,於是打算暗中擒拿齊王祐,齊王祐之左右及官民非同謀者莫不響應行敏之建議(此見齊王祐之眾叛親離)。

傳檄諸縣,皆莫肯從。時李世勣兵未至,而青、淄等數州兵已集其境。齊府兵曹杜行敏等陰謀執祐,祐左右及吏民非同謀者無不響應。(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終於,在杜行敏等人的努力下,齊王祐被擒。祐後來被押返京師,被太宗賜死於內侍省,祐之黨羽被誅者四十四人。

庚申,夜,四面鼓噪,聲聞數十里。祐黨有居外者,眾皆攢刃殺之。祐問何聲,左右紿云:「英公統飛騎已登城矣。」行敏分兵鑿垣而入,祐與弘亮等被甲執兵之室,閉扉拒戰,行敏等千餘人圍之,自旦至日中,不克。行敏謂祐曰:「王昔為帝子,今乃國賊,不速降,立為煨燼矣。」因命積薪,欲焚之。祐自牖間謂行敏曰:「即啟扉,獨慮燕弘亮兄弟死耳。」行敏曰:「必相全。」祐等乃出。或抉弘亮目,投睛於地,餘皆撾折其股而殺之。執祐出牙前示吏民,還,鎖之於東廂,齊州悉平。乙丑,敕李世勣等罷兵。祐至京師,賜死於內侍省,同黨誅者四十四人,餘皆不問。(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至此,亂事才被徹底平定。又羅石頭(已被燕弘亮所殺)、高君狀、杜行敏等人曾阻止亂事發生/協助平定動亂,太宗於是「敕贈石頭亳州刺史。以君狀為榆社令,以杜行敏為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另外,有助擒拿齊王祐的人也可得到賞賜。

祐之初反也,齊州人羅石頭面數其罪,援槍前,欲刺之,為燕弘亮所殺。祐引騎擊高村,村人高君狀遙責祐曰:「主上提三尺劍取天下,億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驅城中數百人欲為逆亂以犯君父,無異一手搖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祐縱擊,虜之,慚不能殺。敕贈石頭亳州刺史。以君狀為榆社令,以杜行敏為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其同謀執祐者官賞有差。(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

太宗又於祐家中的文疏發現孫處約的諫書,極為欣賞,升孫處約為中書舍人。至於權萬紀、韋文振,太宗亦對之加以追封,以作哀悼。

上檢祐家文疏,得記室郟城孫處約諫書,嗟賞之,累遷中書舍人。庚午,贈權萬紀齊州都督,賜爵武都郡公,謚曰敬;韋文振左武衛將軍,賜爵襄陽縣公。(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