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一意孤行

會考取得二十二分,我順理成章升中六。當時不知家中缺錢,只聽媽媽常說:「讀得到咪讀,讀唔到咪出黎做野,唔駛死。」開解背後,更多是透露家中無法支持我讀大學。唯荃濟整體氛圍鼓勵學生入大學,即使考不上,也建議學生讀 IVE、樹仁等大專院校,那時的我,受學校及同學影響,希望媽媽支持自己讀大學。媽媽是軟心腸的人,被我慫恿說服,她後來改口風:「考得到,入到去,咪讀囉」,我沒想到父母已經捉襟見肘,讀大學更成為壓跨全家的一根稻草。

之所以選哲學系,遠因是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近因是我中六選錯科。

必須承認,爸媽對中國歷史文化都無太多的喜愛。外公在大陸是富家公子,家學淵源,中文較好,亦堅持留一《辭海》在家。可是,抗日戰爭爆發,他避難南下,學歷不被承認,被迫到片場搬佈景板,及後靠在碼頭收票賣票,以及外婆做小販勉強糊口。媽媽在這一種家庭環境成長,她對中國歷史文化自然無好感,學中文不如學英文,這是她一生堅持。至於爸爸,幾代人都是做手作出身,技工世家,他更不知什麼中國歷史文化。做人最緊要謀生,學一門手藝,考駕駛執照比背史事更實用。

或許是天性使然,或許是老師影響,我小五便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進入中學,中史的測考成績特別好,我更加有自信。中四入文科,修文學,中六同樣修中史、文學,世史則因論述題卻步,選經濟。我萬萬沒想到修讀大學歷史系需要兩史,更無想到堅持自己喜愛的,到頭來是對家中兩老,甚至弟弟造成折磨。

中六有一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精選哲學名家的文章供學生閱讀,我因而知有哲學。中史有學術思想部份,我弄不清宋明理學、先秦道家的義理,決心想在有關方面深入,從書末的參考書中知理學、先秦諸子屬哲學範疇,入哲學系的心更堅。誠然,如高考成績好,入了歷史系,我未必會讀哲學。奈何高考失手,擅長的中史亦只有 C,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入中文大學哲學系。

對爸媽而言,他們向來不過問,亦不干預我選科。即使我選中文大學哲學系,媽媽覺得中文大學是三大之一,畢業生應該出路不差吧,那時的哲學系亦很懂騙人,在學系網頁上顯示畢業生可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還有百分比。我和媽媽怎會想到數據可以偽造,哲學畢業生的確可從事各行各業,但要另外多讀個學位,否則根本無僱主願意聘用,連給面試機會都不情願。

爸爸一直相信媽媽,媽媽說 OK,他不會有異議。就是這樣,我家在我一意孤行下,走上了絕地,大學三年,學費全由家中承擔,弟弟可是正在中學讀書,尚未畢業。三年過去,找了五個月都未有一個面試機會,媽媽沒多久就中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