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從法藏《華嚴金師子章》看華嚴宗之哲學義理

和其他大乘宗派一樣,華嚴宗接受「緣起性空」此一共法。世間一切事物都由「因緣」(「因」是主要條件,「緣」是補助條件) 和合而生起,也隨「因緣」離散而消失。法藏補充,「因」是指不變的真如,即真常心,「緣」是指無明,即愚痴妄念。兩相和合,生起萬法 (現象)。

由於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它們都是不真實的假相,所以是「色空」。所有客觀存在的事物,皆不是獨立自存的實體,這種存在只是一種虛幻的存在,叫做「幻有」。「色空」、「幻有」兩不妨礙,形相是緣起而有,所以虛幻,其本身非實有,所以是「空」。順便一提,這個「空」不是斷空,即離開現象另有一「空」。

沿襲唯識宗《攝大乘論》的三性說,法藏亦講偏計執、依他起、圓成實性。凡夫受世俗觀念驅使,把事物看作真實存在的東西,忘記了它們只是無自性、空無所有的「幻有」,這種虛妄的執著、錯誤的成見,叫做偏計所執性。至於依他起性,是指現象世界依種種因緣條件而生起,為一虛幻的存在。圓成實是圓滿、成就、究竟真實的意思,圓成實性即清淨心、真如。去掉偏計所執性,領悟依他起性,體證圓成實性,是華嚴宗的中心課題。

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實的假相,是暫時的,所以其無永恆之相,即「無相」。世間一切生滅,只是緣聚緣散,就現象本身言,並無生滅,故云「無生」。

按照法藏意見,佛的教法可分為五個階段,亦可稱五個層次:

1. 聲聞教 – 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並無實體性,亦不能久住,變動不居。

2. 大乘始教 – 一切現象俱無實體性,所以畢竟空 (「證法空」)。

3. 大乘終教 – 萬法雖空,不礙幻有。緣生假有兩相依存,真俗二諦歷然可觀。

4. 大乘頓教 – 以理奪事,事隱理顯,空有雙泯,名言路絕,棲心無寄,直辯真性本空。一言以蔽之,就是泯去真空、假有的二分,直悟真如。

5. 一乘圓教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明白真如隨緣生起萬法,萬法皆為真如的體現。真如、萬法互相融攝,兩不妨礙。

華嚴宗的「法界緣起」,可歸結到「十玄門」及「六相」上。

「十玄門」包括:

I. 同時具足相應門

真如隨緣生起一切現象,任一現象具足一切現象,無有差別。

II. 一多相容不同門

真如、現象相容而又互不相同。一方面看,真如是一,現象是多。另一方面看,每一現象都是真如的體現。

III. 祕密隱顯俱成門

如果注意現象,現象會顯現,而真如隱沒,如果注意真如,真如顯現,而現象隱沒。現象和真如的隱現同時存在。

IV. 因陀羅網境界門

現象與現象之間相互滲雜,縱橫交織,彼此互攝,重疊無盡。這是説明現象錯綜複雜的普遍聯繫。

每一事物中有無數事物。尤其甚者,這一事物,不但包含一切事物,還包含了每一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其他任何一個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也各各包含一切事物。此即所謂因陀羅網境界。

V. 諸藏純雜具德門

現象之間內容截然不同,所以是雜。每一現象皆可包含其他一切現象,所以是純,既是雜又是純,互不妨礙,互不矛盾。

VI. 諸法相即自在門

現象彼此相依相即,又各自存在。有別於「一多相容不同門」著重真如 (理) 與現象 (事) 的相容和不同的關係,此門更著重講現象與現象的相攝、包含 (即「事事無礙」)。

VII. 微細相容安立門

極微細的事物都能包容一切事物。

VIII. 十世隔法異成門

十世時移世易是相隔,但每一事物又能遍十世,同時成就,雖異而成。

IX. 由心迴轉善成門

一切都隨「真心」(自性清淨心) 轉變生成,一切都是「真心」的變現。

X. 託事顯法生解門

通過現象顯示真如,令人產生真正的悟解,由不覺轉為覺。

「六相」指事物的六種相狀:

a. 總相 – 事物的整體

b. 別相 – 事物整體的各個組成部分

c. 同相 – 組成為整體的各部分的共同性

d. 異相 – 事物整體各部分的差別

e. 成相 – 各部分共同組成為整體

f. 壞相 – 各部分只停留在各自本位上,不共同組成為整體。

合而觀之,這是從哲學上論述部分和整體的各種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隨舉一法,具此六相緣起」,它們更似是從不同面向審視現象。

法藏根據起信論思想,認為阿賴耶識有生滅和不生滅兩個方面,有覺和不覺兩種含義,眾生可以通過覺產生對事物真性的瞭解,克服無明。斷去無明後,具一切種智,即成菩提,一悟永悟,一成永成。妄想斷盡,永離苦源,魔惱不相侵奪,即入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