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李碩《翦商》顛覆上古史論述

關於中國上古有人殉風俗,《孟子.梁惠王上》已有證明,「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認為,用假人陪葬在意念上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我們可以推想,在俑發明之前,用活生生的人陪葬是曾經出現過的,惟史料缺乏,我們所知實在有限。

近年,中國大陸有一歷史學者李碩,出版《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深入探討人殉、人祭的歷史源流。先介紹一下他。最初讀中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畢業後從事新聞記者、編輯工作,後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攻讀碩士、博士。2012 年發表<周滅商與華夏新生>,《翦商》正是以此文為基礎,擴充寫成。

《翦商》開篇運用考古發掘材料還原了一場發生在商朝末年的人祭,下命令的正是紂王,屠殺分三輪,第一輪殺 19 人,第二輪殺 29 人,第三輪殺 24 人。李碩指出:「這不是簡單的屠殺。主祭者準備充分,從祭祀坑的挖掘和修整,到每一個殺祭步驟,比如屍身擺放、撒朱砂、填土、打碎陶器、擺放各種祭品,都執行得有條不紊。而且,地面上還在同步舉辦包含燒烤祭品在內的獻祭儀式。這些都說明當時的人對舉辦此類祭祀活動已經很熟悉,有一套相對固定的操作流程」,他又說:「有較多兒童和嬰兒,主要被分屍、肢解甚至烹食」。據此,再看易牙烹親子給齊桓公品嚐,便不難理解,吃稚子嬰兒本來是一直以來的風俗。

按李碩考證,自新石器時代以降,華北形成了殺人獻祭的原始宗教,夏朝沿襲,商朝達至鼎峰。從龍山時代到商代,稱為「華夏舊文明」。關於商朝人祭的殘酷,李碩說:「對商人來說,在聚會典禮時殺戮異族,不僅僅是給諸神奉獻祭禮,也是讓圍觀者獲得精神刺激和滿足的『盛宴』,比如,多處人祭坑留有蓄意虐殺的跡象,尤其當人牲數量不足,獻祭者還會儘量延緩人牲的死亡,任憑被剁去肢體的人牲儘量地掙扎、哀嚎或咒駡。」

一般認為,人祭在殷商晚期逐漸、自然、不知不覺地退場。可是,李碩不以為然。他說:「人祭的消亡和周滅商有直接關係。在周武王死後,輔政的周公旦取締了商人的人祭風俗,並消除了關於人祭的文字記錄和歷史記憶;周公此舉可能是為了防止其死灰復燃,執行得也比較成功,於是留下了三千年的記憶空白。」在另一處,他提到「周滅商後,周公旦一代人迅速廢除了人祭宗教,並抹去了與此相關的文獻與記憶,從而開創了和平、寬容的『華夏新文明』,其影響延續至今」、「周人並未開創一種新的宗教,而是採用世俗的人文主義立場,與極端宗教行為保持距離,不允許其干預現實生活,所謂『敬鬼神而遠之』,這奠定了後世中國的文化基礎」、「周公時代變革的最大結果,是神權退場」。總之,人祭的終結,以及相關記載的消失,始於周公。

李碩還提到,孔子尊周公,是因為他晚年發現了周公這些事跡,「最早對殷商這段塵封的往事進行追索考證的並非現代人,而是殷商後裔、儒家『六經』的編輯者孔子……他編輯的『六經』保存了一些真相……這是孔子在探究到真實歷史之後做出的決定,他要繼續周公的事業,重塑華夏文明」,孔子讚美周公,編輯六經,按照周公精神整理歷史文獻,標誌著周公開創新華夏、埋葬舊華夏事業的完成。直至考古學家挖出夏、商遺址,上古中國血腥的歷史真實,才得到復原。

書中更講述「西周之後,人們還創造了那些更古老的半神帝王的『創世紀』,比如黃帝和炎帝,嫁接和混淆了很多周族早期傳說,造成了很多混亂」,「以現代學術標準看,《尚書》中那些最古老的篇章,如堯、舜、禹及夏朝,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到了商朝才開始有一些可信的內容」、「(周昌請求紂王不再使用『炮烙之刑』) 這實乃後世的一種道德敍事,並不符合當時的規則」,處處衝擊主流上古史觀。

讀畢《翦商》,堯、舜、禹、湯、文、武的聖王傳統純屬虛構,中國實在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待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