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執筆之際,想起十七、十八年前,在荃濟讀中四、五時,官德祥師每喜在課堂上介紹學生讀吳晗的《朱元璋傳》。另外,太平天國方面,他必介紹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印象中,他推介不只一次,可見二書確有相當的史學價值。

— — — — — — 

羅爾綱 1901 年生於廣西貴縣。1930 年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中文系,畢業後隨校長胡適學習考據學。1932 年開始研究太平天國史。1934 年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任職助理員,從事研究工作。1936 年任助教,期間寫成《太平天國史綱》、《太平天國史叢考》等著作。抗戰八年,羅爾綱先後寫成《湘軍新志》、《綠營兵志》、《晚清兵志》等,對晚清兵制有深刻研究。及後他專撰太平天國史,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籌建太平天國紀念館 (後擴充成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195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寫成《太平天國史》等書。1997 年 5 月在北京逝世。

羅爾綱擅長考據,在太平天國史料發掘、史事考訂上用力甚勤,他不諱言自己深受胡適治學態度和方法的影響。胡適倡導「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重視提出新見解、探索新領域,卻又強調有一分證據 (資料) 説一分話,這些都引導著羅氏的治學。不過,胡適不接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史觀,對太平天國的破壞性亦較看重,羅爾綱則認為太平天國的性質是貧農革命,其亦不時用唯物史觀解釋歷史。

《太平天國史》是羅爾綱於 1958 年夏天據《太平天國史稿》寫成的代表作。羅氏日夜埋首著述,全書體現出作者非凡的毅力,以及深厚的史學功力。書分四冊,一百五十四萬餘字,八十八卷。第一部分為「序論」,第二部分為「紀年」,第三部分為「表」,第四部分為「志」,第五部分為「傳」。

以下且於「序論」擷取若干精華,跟大家分享。

羅氏率先說明

歷史科學的根本任務之一,是要正確說明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全書因此有一大宗旨,即

向讀者說明人民群眾是創造太平天國歷史的動力。

細緻言之,

太平天國的人民群眾,主要是農民,還有與農民血肉相連的傭工、手藝勞動者、水手、陸路運輸夫、礦工以及走江湖的人們等等。

以金田起義為例,

就是人民群眾發動起來。那時候,洪秀全在廣西桂平、武宣、貴縣、平南、藤縣、象州、陸川、博白和廣東信宜這幾個州縣星羅棋佈的農村裡面進行革命活動,一人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從者具 (是農夫之家,寒苦之家」,日聚日多,於是拜上帝會群眾與地主階級壁壘分明,金田、白沙、花洲、陸川、博白等地的農民群眾在劇烈的階級鬥爭中,都圍聚起來向地主階級展開鬥爭,就掀起金田起義。金田起義的群眾,都是最貧苦的純樸的農民,他們成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骨幹。

不過,太平天國內部也有地主階級的代表,此人便是韋昌輝。

在天京事變的時候,韋昌輝奪取大權,向革命發動瘋狂的進攻。當時天京處在反革命恐怖統治中,太平天國政權,已經到了顛覆的邊沿。這是一場決定革命與反革命誰死誰活的大決鬥。人民群眾就奮然起來,「各眾內外,併合朝同心」,把韋昌輝誅殺,保衛了革命政權,保衛了太平天國。

不難發現,羅氏是站到人民群眾一邊,反對地主階級,視之為反革命力量,此乃唯物史觀的應用。

關於建都南京 (楊秀清的提議),羅氏不以為然,他從軍事策略及歷史地理的角度分析,更贊成洪秀全原來建都河南的主張:

在攻克南京後,建立首都問題擺在太平天國領導者的面前。這一個決定革命前途的決策,要他們立刻作出決定。洪秀全是早已主張建都河南的,在長沙北出時,已採取過要到常德經鄂北出河南的行動。只因到益陽忽得民船數千,才改作順流而下。到這時候,洪秀全主張分軍鎮守江南,大軍向河南挺進,取河南建都。這一個主張,不論是在戰略思想上或政策方針上都是十分英明正確的。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論河南說:「河南所稱四戰之地也,當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爭」。當時太平天國的革命形勢尤其如此。因為清朝首都在北京,「太平天國之存在必待清朝滅亡後始可得人承認。清室存亡當視北京之能守與否為斷」。而太平天國要攻克北京,就必須先取河南,建立臨時的首都。這樣就把自己的首都放在敵人首都的大門口,隔著黃河遙遙對峙,擺開進攻的形勢,然後用全力向北京進攻,大軍渡河,有了一個鞏固的大後方,源源向前方支援,先立於不敗之地,而根據當時雙方形勢判斷,北京又是斷然可以攻取的。洪秀全考慮這問題時,他不是不看到太平天國擁有一萬多艘船隻,滿載數不盡的輜重,進入了資源豐富,龍蟠虎踞,號稱帝王之家的南京的。但是,他熟悉中國歷史,知道南京「局促於東南,而非宅中圖大之業」。歷史上建都南京的都是一些偏安的或者割據的皇朝,結果沒有不遭滅亡的。所以他不從南京建都的一些表面利益來看問題,而從革命的根本大計來著眼,提出分軍鎮守江南,大軍取河南建都的主張。可是,楊秀清卻採取了老水手的建議,在南京建都,在太平天國興亡史上,鑄成了大錯。

至於孤軍北伐,更是楊秀清一大錯,他說:

孤軍北伐,是楊秀清在建都問題鑄成大錯之後,又一次大錯誤,楊秀清既定都南京,就應該用全力來先平定東南,然後北伐,還不失為中策,卻孤軍北伐,竟出下策。北伐軍出發時只二萬二千五百人,到靜海時,也不過四萬人。由於兵力單薄,故四月出發,五月就過黃河,在懷慶府竟停留了三個月,不能北進,而不得不西入山西,企圖從西面進攻北京。到了山西被阻,又折回河南,突入直隸,前鋒直迫保定,但仍不能直攻北京,又不得不迂回而東,改從東面進攻北京。北伐軍之所以採取避實擊虛、忽東忽西的戰略,就是因為兵力太單薄的緣故。到靜海後,清軍以重兵結集楊村,就不能再前進了。也就由於孤軍深入,與後方隔絕,無法運輸糧食。行軍無糧食,必敗之道。北伐軍過臨淮關後,就已經感到「糧料甚難」。過黃河後,得到河南、山西人民熱烈供應,維持了一個時期。到屯軍靜海、獨流時,就因為沒有大村莊供給,糧盡不得不退卻,以致於全軍覆沒。

從中國戰史看來,明太祖朱元璋既定江南,議北伐。他不取常遇春直搗北京的建議,認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定策「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藩離,拔潼關而守之,扼其門檻,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他動員兵力二十五萬人,照他的計畫平定了中原。朱元璋的戰略思想,就是兵法上說的「致人不致於人」。在元末北方政權已呈解體的時候,朱元璋還不能直搗北京,要先立於不敗之地,並且還要用到二十五萬人的大兵力。而楊秀清在清朝政令還統一,政權比元末牢固得多的情況下,卻要以二萬二千五百人北伐,還取北京,怎能免於敗亡?

林鳳祥、李開芳是太平天國的開國英雄,兩員最傑出的大將,從廣西打到南京,都由他們打先鋒,名城重鎮都是他們先登。由他們領導的北伐軍,是太平天國最基本、最精銳的軍隊。在建都天京後,這一支軍隊,應該用來做西征的主力。那麼,湘潭之役,由他們去擔任,就斷不會全軍覆敗。而曾國藩先已在靖港潰敗,投水自殺,被救起來躲在長沙南門外高峰寺,地主官僚紛紛向他攻擊。他羞憤極了,又幾次要自殺。假如湘潭據點得鞏固,剛剛組織起來的曾國藩湘軍在內外夾攻、四面楚歌中一定會被消滅掉。當劉麗川小刀會在上海起義時,也不至於派不出軍隊去支援。楊秀清不這樣做,卻派他們去孤軍北伐,全部喪亡,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李秀成說的天朝十誤,其中第一、二、三條錯誤,就都是指孤軍北伐說的,論為「誤國之首」。

後世鮮有學者能深入剖析至此!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天京事變」是一大關鍵,羅爾綱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隊伍裡面存在著兩類矛盾,一類是農民領袖之間的內部矛盾,另一類是農民領袖和隱藏在農民革命隊伍裡面的階級異己分子之間的矛盾。這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是屬於農民的內部矛盾,而洪秀全、楊秀清和韋昌輝之間的矛盾,則是農民和隱藏在農民革命隊伍裡面的地主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實際就是當時農民同地主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在革命內產中的反映。天京事變,就是這兩類矛盾在太平天國革命隊伍裡面發展的結果。

……韋昌輝既殺楊秀清,就逞出地主階級窮凶極惡的獸性,用詭計屠殺東王府所屬部隊,奪取大權。於是肆行大規模的屠殺,向革命瘋狂進攻,要把革命政權顛覆。革命和反革命在天京展開一場生死的決戰。石達開聞變,從武昌趕回京,要止亂。他當面斥責韋昌輝。韋昌輝又要殺他。石達開弔城走到安慶,起兵靖難。京外軍民都聲討韋昌輝。在石達開的軍隊還沒有回到天京的時候,韋昌輝和他的黨羽,已經給天京軍民誅滅了。

這一場天京事變,總計被韋昌輝屠殺太平天國革命骨幹兩萬多人。這對太平天國革命是何等慘重損失!而變亂並不是到此為止。在誅韋昌輝之後,全朝公舉石達開提理政務。洪秀全卻迫走石達開。石達開又把太平天國的精兵良將都還走。禍亂迭出,此禍未已,彼禍又起,於是把剛遭反革命大亂的太平天國陷於萬劫不返的境地。早在太平天國甲寅四年四月的時候,美國公使麥蓮 (Robert. M. Mclane) 到天京採訪,他有一個隨員分析太平天國各方面的情況,曾作過判斷說:「照現在形勢來看,沒有甚麼東西可以阻他們的勝利,有之,唯內訌而已」。侵略者所謂「內訌」,就是希望農民內部矛盾的爆發,就是希望潛藏在太平天國革命內部的地主階級勢力爆發顛覆活動,從內部攻破堅堡。兩年之後,侵略者所企望的天京事變爆發了,其結果,竟阻止了太平天國的勝利,毀滅了太平天國。

毛澤東 1957 年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明確將當時社會中的矛盾分為「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羅氏分析「天京事變」時,顯然有把毛氏意見融入其中。

在「奸宄传」,有以下一段:

毛澤東說:「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鬥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太平天國沒有懂得這條階級鬥爭的真理,就使奸宄得在革命內部無孔不入地進行陰謀破壞。其中如天京的顛覆活動,廬州的顛覆活動,蘇州的顛覆活動,尤其是驚心動魄的大事。廬州守軍,在敵人大兵兩年多長期圍攻之下,屹立如山,攻不倒,圍不動,而由於思想上發生麻痹,沒有注重防備奸宄,卻全軍犧牲於奸宄之手。天京和蘇州的顛覆活動雖幸得撲滅,但也都到了顛覆的邊沿。這是何等慘重的教訓!往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不鑒諸!

此更明白援引毛澤東思想。大體當時在中國大陸從事學術研究,言必稱馬列毛,是必不可少,羅氏也不例外。

最後,本乎馬列主義「反帝反殖」的立場,羅氏高度肯定太平天國阻止英國侵略。

太平天國反侵略是發揚光大鴉片戰爭人民群眾的戰鬥精神的。到辛酉十一年十一月,英國侵略者乘太平天國在長江上游戰事失敗,安慶陷落的形勢,幻想用利誘、威脅的手段向太平天國提出幫助打倒清朝平分中國的談判。太平天國拒絕了它。英國侵略者由於這件陰謀,見不得天日,他們在陰謀失敗之後,就進行公開的挑釁,向太平天國提出四項強橫的要求。太平天國逐項駁斥,向英國侵略者宣告說:「我全國官兵上自諸王,下至兵士,勢必憤怒,不准此類協定繼續施行」。在照會發出後,立即展開偉大的反侵略戰爭,阻止了英國侵略者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兇狂企圖,顯示出中國人民無比強大的反侵略的力量。

全書資料翔實,分析獨到,作為工具書、參考書、入門書絕對合適,惟箇中不脫馬列毛教條色彩,以「農民 – 地主階級」矛盾解釋亦甚牽強,有穿鑿附會之嫌,讀者必須細心揀擇,去蕪存菁,方不致誤墮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