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說《倚天》之六

明教源於波斯,本名摩尼教,又稱拜火教。武則天年間傳入中土,教義為懲惡揚善、度化世人。中土明教組織架構如下: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明教初傳入時,波斯總教的聖物 – 六枚聖火令與「乾坤大挪移」一同傳入。因為教徒吃素,死時「裸葬」(認為人赤條條的來,應該赤條條的去),加上長期受到朝廷壓抑 (對朝廷採取不合作態度),行事不免乖張詭秘,故被視為「魔教」。

明教中人死前唸誦的經文如下: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將善和光明等同起來,竭力追求,不顧個人性命,不理主觀情感,這是何其崇高的宗教情操!誠如俞蓮舟所言:「他們不念自己身死,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

事實上,在金庸筆下,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明教教眾知道今日大數已盡,竟一齊掙扎爬起,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楊逍唸誦經文,個個神態莊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有極強的宗教意識 (不惜殉教) 和極崇高的理念,致使他們和其他門派有根本分別。

《倚天》中明教之所以四分五裂,始於教主陽頂天的暴斃。陽頂天修練「乾坤大挪移」至第四層,意外撞破妻子和混元霹靂手成崑私通,因而走火入魔,暴斃身亡。

本來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同心協力,未嘗不可轉危為安。可惜光明左使楊逍性格孤傲,武功又高 (陽頂天曾傳授他「乾坤大挪移」第一層,他後來以十多年時間自行練至第二層),教中兄弟多有不服,其中白眉鷹王殷天正乾脆自立門戶,開創天鷹教,明教進一步削弱。

金毛獅王原為陽頂天遺命之教主繼任人,奈何慘遭滅門,苦追成崑報仇,在江湖上留下惡名,也間接拖累明教。

青翼蝠王韋一笑輕功了得,卻因修練至陰至寒的「寒冰綿掌」時出了差錯,經脈中鬱積了至寒陰毒,只要運上內力,寒毒就會發作,落得吸人血解毒的下場。

紫衫龍王黛綺絲是來自波斯總壇的三聖女之一 (被派中土旨在奪回總教已經失傳的「乾坤大挪移」心法),被陽頂天收為義女。因在碧水寒潭代義父對決韓千葉,與韓千葉在水中有肌膚之親,心生愛慕,遂互許終身。及後韓千葉遇疾 (碧水寒潭一役的後遺症),陽頂天命「蝶谷醫仙」胡青牛替韓治病。但黛綺絲未幾與韓千葉成親,並誕下一女 (即小昭),為了避開總教將失貞聖女燒死之懲罰,她決定破門出教,和韓千葉隱居東海靈蛇島,以「金花婆婆」、「銀葉先生」自稱。胡青牛在紫衫龍王破門出教後,堅拒替銀葉先生療毒,導致韓千葉毒發身亡。黛綺絲因此與明教結怨。

至於光明右使范遙,一直單戀黛綺絲。黛綺絲另嫁他人,范一氣之下,不惜自毀容貌,扮成啞僧,潛入汝陽王府,調查陽頂天之死是否和成崑勾結蒙古官府有關。期間成為汝陽王察罕帖木兒親信、趙敏的師父,法號「苦頭陀」。

個性率直,行事激烈,武功相若,是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不能合作的根本原因。要令明教重新黏合,一武功極高,且德高望重的人必須出現,這個位置由張無忌擔當了。

在談張無忌之前,還有兩點要交代。

(1) 楊逍、范遙合稱「逍遙二仙」,「逍遙」是道家莊子語,則明教有某程度的不依禮教、率性而行的特徵。觀乎楊逍與紀曉芙的浪漫愛情、獅王和龍王的忿激、范遙的口沒遮攔 (胡說滅絕師太是他情人,周芷若是他們私生女兒),更見明教行事近於道家而遠於儒家 (一個旁證是中土明教總壇名為坐忘峯,「坐忘」是莊子其中一種工夫,與「心齋」並稱)。

(2) 韋一笑吸血蝙蝠的形象明顯參考愛爾蘭作家 Bram Stoker 於 1897 年出版的哥德式恐怖小說《Dracula》。書中主人公德古拉為一吸血鬼,但文質彬彬、聰明、具有吸引異性的魅力,並能夠控制受害人的思想。金庸多少受其啟發。

張無忌兒時和不悔妹妹友好,楊不悔乃楊逍和紀曉芙所生,是張無忌攀山涉水把不悔帶到坐忘峯,楊逍自然對他有好感。白眉鷹王是無忌的外公。無忌後來又用九陽神功,以及在胡青牛處習得的醫術,幫蝠王驅去寒毒,擺脫了吸吮人血的命運,蝠王盡忠更是理所當然。

不過,沒有在六大派圍攻時挺身而出,張無忌始終不能當起明教教主。「排難解紛當 (擋) 六強」是明教中人一致認無忌為教主的基礎。

武功方面,張無忌修練「乾坤大挪移」,亦練得最快,而且最高,此得益自九陽神功,第二十回「與子共穴相扶將」:

原來這「乾坤大挪移」心法,實則是運勁用力的一項極巧妙法門,根本的道理,在於發揮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潛力。每人體內潛力原極龐大,只是平時使不出來,每逢火災等等緊急關頭,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負千斤。張無忌練就九陽神功後,本身所積蓄的力道已是當世無人能及,只是他未得高人指點,使不出來,這時一學到乾坤大挪移心法,體內潛力便如山洪突發,沛然莫之能御。

這門心法所以難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於運勁的法門複雜巧妙無比,而練功者卻無雄渾的內力與之相副。正如要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去揮舞百斤重的大鐵鎚,錘法越是精微奧妙,越會將他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腦漿迸裂,但若舞錘者是個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練這心法之人,只因內力有限,勉強修習,變成心有餘而力不足。

昔日的明教各位教主大都也明白這其中關鍵所在,但既得身任教主,個個是堅毅不拔、不肯服輸之人,又有誰肯知難而退?大凡武學高手,都服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話,於是孜孜兀兀,竭力修習,殊不知人力有時而窮,一心想要「人定勝天」,結果往往飲恨而終。張無忌所以能在半日之間練成,而許多聰明才智、武學修為遠勝於他之人,竭數十年苦修而不能練成者,其間的分別,便在於一則內力有餘,一則內力不足而已。

張無忌練到第五層後,只覺全身精神力氣無不指揮如意,欲發即發,欲收即收,一切全憑心意所之,周身百骸,當真是說不出的舒服受用。這時他已忘了去推那石門,跟著便練第六層的心法,一個多時辰後,已練到第七層。

那第七層心法的奧妙之處,又比第六層深了數倍,一時之間實是難以盡解。好在他精通醫道脈理,遇到難明之處,以之和醫理一加印證,往往便即豁然貫通。練到一大半之處,猛地裡氣血翻湧,心跳加劇。他定了定神,再從頭做起,仍是如此。自練第一層神功以來,從未遇上過這等情形。

他跳過了這一句,再練下去時,又覺順利,但數句一過,重遇阻難,自此而下,阻難疊出,直到篇末,共有一十九句未能照練。

……小昭道:「張公子,你說有一十九句句子尚未練成,何不休息一會,養足精神,把它都練成了?」

張無忌道:「我今日練成乾坤大挪移第七層心法,雖有一十九句跳過,未免略有缺陷,但正如你曲中所說:『日盈昃,月滿虧蝕。天地尚無完體。』我何可人心不足,貪多務得?想我有何福澤功德,該受這明教的神功心法?能留下一十九句練之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那知道張無忌事事不為已甚,適可而止,正應了「知足不辱」這一句話。原來當年創製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內力雖強,卻也未到相當於九陽神功的地步,只能練到第六層而止。他所寫的第七層心法,自己已無法修鍊,只不過是憑著聰明智慧,縱其想像,力求變化而已。張無忌所練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單憑空想而想錯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誤入歧途。要是張無忌存著求全之心,非練到盡善盡美不肯罷手,那麼到最後關頭便會走火入魔,不是瘋顛痴呆,便致全身癱瘓,甚至自絕經脈而亡。

因為練成九陽神功,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造詣較歷代教主為高,尤其可貴是,他能「知足」,不貪多務得。這已具備做教主的條件。

明教本來不是一盤散沙,教中有難,鷹王等二話不說上山支援,將死之際,人人口唸經文,各人對明教的歸宗並未變易,就只欠了一個有威望、有實力的教主領導而已,至張無忌出現,明教重新恢復興旺,是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