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雜文與魯迅

雜文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特色是短小、活潑和鋒利,毛澤東稱雜文是「像投槍,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的文體。

雜文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日常的社會生活、文化動態,以及政治事件的雜感、雜論都可歸入這一類。

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給「雜文」下定義:

其實「雜文」也不是現在的新貨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類,都有類可歸,如果編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體,各種都夾在一起,於是成了「雜」。

傅德岷則補充,雜文雖「古已有之」,但第一個給予雜文真正應有的地位並大量創作此類作品的卻是魯迅。(《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

關於魯迅的雜文成就,下文另詳。除了魯迅,其他如周作人、林語堂,以至後來的丁玲、艾青、蕭軍等,於雜文寫作上也有相當的成就。

雜文一般而言被認為具文學價值,是散文的一種。可是,部份學者不但不視雜文為散文,且把它視為對散文的打擊。周麗麗說:

雜文,不只是不能算做文學作品,就連時評短論也沒有資格的,因為它只要能「惑眾」,只要能挑撥起敵對和仇恨,對於事實是不顧忌的。(《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

周氏的講法,筆者不敢苟同。因為部份雜文仍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極盡幽默諷刺之能事,周說乃以偏蓋全,不是反映雜文的真相。

談雜文,不得不講魯迅。

魯迅 (1881 – 1936) 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年輕時相信醫學救國,曾東渡日本學醫。後來,他改變了想法,認為拯救民族的靈魂更為緊迫,於是棄醫從文。在辛亥革命前夕,魯迅出現在思想文化戰線,於小說、散文、雜文等諸多領域都有嶄新的建樹,為中國一出色的作家及文學家。

魯迅作品繁多,就雜文來說,有《熱風》、《墳》、《華蓋集》、《三閑集》、《且介亭雜文》等,另有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今略選數篇文章,以見魯迅雜文風格。

(1) <打拳>

收入《熱風》。

主旨:對民國提倡打拳的措施作諷刺,從而暗含對此措施的不滿。

(2) <長城>

收入《華蓋集》。

主旨:對長城建造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卻無法抵抗胡人,只能現在成為一古蹟加以諷刺,當中帶有無奈之感。

(3) <論辯的魂靈>

收入《華蓋集》。

主旨:藉構想辛亥革命至民初各人死後的言談,對中國當時政局加以反映、諷刺

(4) <拿來主義>

收入《且介亭雜文》。

主旨:批評中國人民「送去」外國的已夠多了,是時候要拿回來。「拿來」並非不加分析,而是要帶有選擇性。

不難發現,魯迅的雜文是以諷刺時弊、歷史為題材,極具幽默感和諷刺氣息,構思生動 (如「論辯的魂靈」),且用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拿來主義」)。

和梁啟超、胡適相比,魯迅的雜文更幽默、更具諷刺性,篇幅也更短。「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竊以為是魯迅雜文獨有的特色所在。

魯迅的散文成就實不只限於雜文,其也有極富藝術價值的散文傳世 (見傅德岷前引書)。

a.《野草》:帶有詩的形式及意味,內容有鄙視傳統黑暗勢力的、批判社會生活中的說謊、欺騙等 (如<秋夜>、<立論>、<求乞者>等) 。

b.《朝花夕拾》:回憶散文,帶有高度現實意義的藝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