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南宋朝臣眼中的金國細作

檜之歸也,自言殺金人監己者奔舟而來。朝士多謂檜與、傅、朴同拘,而檜獨歸;又自燕至楚二千八百里,逾河越海,豈無譏訶之者,安得殺監而南?就令從軍撻懶,金人縱之,必質妻屬,安得與王氏偕?惟宰相范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與檜善,盡破群疑,力薦其忠。未對前一日,帝命先見宰執。檜首言「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及首奏所草與撻懶求和書。帝曰:「檜樸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蓋聞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宗尹欲處之經筵,帝曰:「且與一事簡尚書。」故有禮部之命。從行王安道、馮由義、水砦丁不異及參議官並改京秩,舟人孫靖亦補承信郎。始,朝廷雖數遣使,但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實自檜始。蓋檜在金庭首唱和議,故撻懶縱之使歸也。

白話譯文:

秦檜回來,自稱是殺了監視自己的金人,搶了小船才逃回的。朝臣多數認為秦檜與何㮚、孫傅、司馬朴一同被拘留,單只秦檜回來;再者從燕到楚相距二千八百里,跨河越海,怎能沒有查問的,又怎能殺看守而逃?就算跟從撻懶,金人放回他,定會以他的妻為人質,他怎能與王氏同回?只有宰相范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與秦檜友好,盡釋群疑,竭力保薦他的忠心。秦檜入對的前一天,皇上命他先與宰執相見。秦檜首倡「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第一次上奏,就是他草擬的與撻懶求和書。皇上說:「秦檜的忠心質樸超過別人,朕得到他高興得夜不成寐;既聽到二帝和母后的消息,又得到一個人才。」范宗尹想把他安排為經筵官,皇上說:「先選一尚書職讓他當。」所以有任禮部尚書之命。跟從他的王安道、馮由義、水砦的丁不異及參議官都改為京官,船工孫靖也補官為承信郎。開始,朝廷雖多次派使臣,與金也只是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實從秦檜開始。因秦檜在金廷首倡和議,故撻懶放他回來。

案:

秦檜是金人故意放還,幾乎是當時朝中大臣們的共識。

而秦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倡議和談,竊以為此也是撻懶 (即完顏昌,金國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的看法 (換言之,宋金和議是徽宗、撻懶首肯,非秦檜一人意見)。

值得留意是高宗的反應,「檜樸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蓋聞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他是歡迎秦檜的。「始,朝廷雖數遣使,但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實自檜始」,由此也見高宗對秦檜的信任。

紹興元年二月,除參知政事。七月,宗尹罷。先是,范宗尹建議討論崇寧、大觀以來濫賞,檜力贊其議,見帝意堅,反以此擠之。宗尹既去,相位久虛。檜揚言曰:「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或問何以不言,檜曰:「今無相,不可行也。」八月,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九月,呂頤浩再相,檜同秉政,謀奪其柄,風其黨建言:「周宣王內修外攘,故能中興,今二相宜分任內外。」頤浩遂建都督府於鎮江。帝曰:「頤浩專治軍旅,檜專理庶務,如種、蠡之分職可也。」

白話譯文:

紹興元年 (1131 年) 二月,他升為參知政事。七月,范宗尹罷相。原來,范宗尹建議討論崇寧、大觀以來濫賞之事,秦檜極力贊成,見皇上堅決反對,秦檜反而以此為由排擠他。范宗尹被罷,相位久虛。秦檜揚言說:「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有人問他為何不說,秦檜說:「現在沒有宰相,不能執行啊。」八月,任命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九月,呂頤浩再任宰相,秦檜和他共同秉政,秦檜謀奪呂頤浩權,讓他的黨羽造謠說:「周宣王修內政、攘外敵,故能中興,今二相應分管內政外政。」呂頤浩就在鎮江建都督府。皇上說:「呂頤浩專管軍事,秦檜專管政務,像文種、范蠡那樣分職也可以。」

案:

秦檜用一年時間升副相,同年八月升正宰相,高宗對他的重視,可窺一二。

不過,他並非好人,迫走范宗尹,謀奪呂頤浩權柄,都反映其欲剷除異己,獨攬大權。

二年,檜奏置修政局,自為提舉,參知政事翟汝文同領之。未幾,檜面劾汝文擅治堂吏,汝文求去;諫官方孟卿一再論之,汝文竟罷。監察御史劉一止,檜黨也,言:「宣王內修,修其所謂外攘之政而已。今簿書獄訟、官吏差除、土木營繕俱非所當急者。」屯田郎曾統亦謂檜曰:「宰相事無不統,何以局為?」檜皆不聽。既而有議廢局以搖檜者,一止及檢討官林待聘皆上疏言不可廢。七月,一止出臺,除起居郎,蓋自叛其說,識者笑之。

白話譯文:

紹興二年 (1132 年),秦檜奏請設修政局,自為提舉,參知政事翟汝文與他同領。不久,秦檜彈劾翟汝文擅自處理堂吏,翟汝文請求離職;諫官方孟卿一再議論這件事,翟汝文竟被罷官。監察御史劉一止,是秦檜的黨羽,他說:「宣王修內政,是修其所謂外攘之政。現在簿書獄訴、官吏差除、土木營繕都不是急務。」屯田郎曾統也對秦檜說:「宰相無事不管,何必又設置修政局?」秦檜都不聽。不久,有議論廢罷修政局動搖秦檜的,劉一止及檢討官林待聘都上疏說不能廢。七月,劉一止被免去監察御史,任起居郎,因他說的話自相矛盾,有見識的人譏笑他。

案:

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臺諫官的地位實在舉足輕重。所謂「臺諫官」,包括: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與監察御史。

作為宰相,要麼跟臺諫對著幹,要麼在其中扶植自己的人,秦檜選擇了後者。

劉一止被免去監察御史,無疑對秦檜造成打擊。

頤浩自江上還,謀逐檜,有教以引朱勝非為助者。詔以勝非同都督。給事中胡安國言勝非不可用,勝非遂以醴泉觀使兼侍讀。安國求去,檜三上章留之,不報。頤浩尋以黃龜年為殿中侍御史,劉棐為右司諫,蓋將逐檜。於是江躋、吳表臣、程瑀、張燾、胡世將、劉一止、林待聘、樓炤並落職予祠,臺省一空,皆檜黨也。檜初欲傾頤浩,引一時名賢如安國、燾、瑀輩布列清要。頤浩問去檜之術於席益,益曰:「目為黨可也。今黨魁胡安國在瑣闥,宜先去之。」蓋安國嘗問人材於遊酢,酢以檜為言,且比之荀文若。故安國力言檜賢於張浚諸人,檜亦力引安國。至是,安國等去,檜亦尋去。檜再相誤國,安國已死矣。黃龜年始劾檜專主和議,沮止恢復,植黨專權,漸不可長,至比檜為莽、卓。八月,檜罷,乃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白話譯文:

呂頤浩自江上還朝,謀劃趕走秦檜,有人教他引用朱勝非為助。詔命朱勝非為同都督。給事中胡安國上書說朱勝非不可用,朱勝非就任醴泉觀使兼侍讀。胡安國請求離職,秦檜三次上章挽留他,沒有答覆。呂頤浩又以黃龜年為殿中侍御史,劉蓒為右司諫,是為了趕走秦檜。於是江躋、吳表臣、程瑀、張燾、胡世將、劉一止、林待聘、樓炤都被免職去管理宮觀,臺省一空,這些人都與秦檜同黨。秦檜開始想排擠呂頤浩,於是召用一時名賢如胡安國、張燾、程瑀等布列清要。呂頤浩問席益去掉秦檜的辦法,席益說:「把他們看作朋黨。現在黨魁胡安國是關鍵,應先除掉他。」因為胡安國曾問遊酢誰是人才,遊酢答以秦檜,並把他比荀文若。故胡安國極力說秦檜比張浚等人賢能,秦檜也極力推薦胡安國。此時,胡安國等離職,秦檜不久也罷相。秦檜再任宰相害國時,胡安國已死。黃龜年最初彈劾秦檜專主和議,破壞恢復,結黨專權,陰險奸詐,不會長久,以至把秦檜比作王莽、董卓。八月,罷秦檜相位,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案:

《宋史.呂頤浩傳》:

……高宗即位,除知揚州。車駕南幸,頤浩入見,除戶部侍郎兼知揚州,進戶部尚書。劇賊張遇眾數萬屯金山,縱兵焚掠。頤浩單騎與韓世忠造其壘,說之以逆順,遇黨釋甲降。進吏部尚書。

建炎二年,金人逼揚州,車駕南渡鎮江,召從臣問去留。頤浩叩頭願且留此,為江北聲援;不然,敵乘勢渡江,事愈急矣……

……俄有旨,召頤浩赴院供職。上言:「今金人乘戰勝之威,羣盜有蠭起之勢,興衰撥亂,事屬艱難,豈容皇帝退享安逸?請亟復明辟,以圖恢復。」遂以兵發江寧,舉鞭誓眾,士皆感厲。

……車駕幸建康,聞金人復入,召諸將問移蹕之地,頤浩曰:「金人謀以陛下所至為邊面,今當且戰且避,奉陛下於萬全之地,臣願留常、潤死守。」上曰:「朕左右不可以無相。」乃以韓世忠守鎮江,劉光世守太平。駕至平江,聞杜充敗績,上曰:「事迫矣,若何?」頤浩遂進航海之策。

……頤浩獨秉政,屢請興師復中原,謂:「太祖取天下,兵不過十萬,今有兵十六七萬矣。然自金人南牧,莫敢嬰其鋒。比年韓世忠、張俊、陳思恭、張榮屢奏,人有戰心,天將悔禍。又金人以中原付劉豫,三尺童子知其不能立國。願睿斷早定,決策北向。今之精銳皆中原人,恐久而消磨,他日難以舉事。」……

……頤浩有膽略,善鞍馬弓劍,當國步艱難之際,人倚之為重。

據此,可知呂頤浩是主戰派。

呂頤浩將秦檜迫走,這也是主戰派勢盛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