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我只有兩種一成不變的情調 - 對自由的強烈熱愛,和對說教的憎惡

英國詩人、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拜倫有一句名言:「我只有兩種一成不變的情調 - 對自由的強烈熱愛,和對說教的憎惡。」

拜倫 1788 年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早逝,母親性情乖戾、喜怒無常,加上先天跛足,導致他形成孤僻和憂鬱的性格。 1798 年,他成為男爵,與母親移居諾定咸郡。諾定咸郡是當時英國的工業重鎮,也是工人運動中心之一,他在這裡了解到工人的苦難和被剝削的命運,對其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立志為勞苦大眾爭取社會權益。

1805 年,拜倫進入劍橋大學主修文學和歷史,期間狂熱研讀伏爾泰和盧梭的作品,並開始創作詩歌。1807 年出版首部詩集《懶散的時日》,被批評家諷刺、挖苦,他撰寫長篇諷刺詩《英格蘭詩人與蘇格蘭評論家》進行反擊。大學畢業後,他在上議院獲得了議員資格。

1812 年,他發表演講反對通過毀壞機器的工人必須判處死刑的法案,為工人階級辯護。隨後他又支持過愛爾蘭獨立、意大利的燒炭黨運動、希臘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1824 年,拜倫於希臘軍隊的軍帳中病逝,年僅 36 歲。

不自由,毋寧死,特別是對拜倫這類蔑視權威、卓然獨立、個性解放意識極強的人,自由可謂如空氣般重要。所以他把「對自由的強烈熱愛」視為「一成不變的情調」之一。

嚮往自由的人,不能不講究獨立思考,反對人云亦云,說教窒塞獨立思考,憎惡說教定然是自由人一貫傾向。

羅素稱拜倫的性格「暴烈得像大雷雨」,拜倫也有「十九世紀的浪子」稱譽,不羈放縱愛自由,堪稱拜倫之寫照。

順帶一提,1849 年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在作戰時犧牲,年僅 26 歲,他曾寫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其對自由的追求,跟拜倫是地異心同,精神一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