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彼得大帝的現代化改革

由於俄國要從瑞典手中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決定以西歐國家為楷模,進行一場全方位的改革,以增強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

(一) 政治方面

i. 削弱貴族權力

彼得一世下令建立參政院,取代原來的貴族杜馬。新建立的參政院由 9 名參政員組成。從國家中央機構到地方行政系統,從財政預算、貢賦徵收到陸海軍編制,都屬於參政院管轄範圍。參政院成立後,再有 11 個院次第建立,分管陸軍、海軍、外交、稅務、開支、礦務、手工業、商務、監察、領地、司法。每個院由 10 名重要成員組成。遇上重要議題,不是由個人決定,而是採取投票的辦法解決。

彼得一世又頒佈「官秩表」,詳列文武官員等級。文官方面,從 14 等到 1 等。武官方面,從准尉、炮長直至大將、元帥。這有助打破貴族壟斷高級官職,刺激平民出身的官員的上進心和積極性。

ii. 地方行政改革

地方行政上,把全國分成 8 個省。各省設總督 1 人 (由沙皇任命),擁有行政和軍事實權。8 至 12 名專業公務員協助總督施政。同時,各省成立參議會,成員從地方貴族中選出。

(二) 經濟方面

i. 開闢財源

國家壟斷部分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例如:鹽、酒、橡木、焦油。彼得一世復用人頭稅取代家庭稅、向紙製品課徵印花稅,並規定傳統習俗如沐浴、垂釣、養蜂、蓄鬍均須徵稅,以應付龐大戰爭開支。

ii. 扶植工業發展

彼得一世引進西歐先進技術,對國內地下資源,包括:鐵礦、銅礦、銀礦、煤炭等進行勘察和開採。另外,他把一些國營的手工工場轉為私營,並獎勵 (提供勞力和貸款) 本國商人和外國企業家投資建立煉鐵、煉鋼、造船、兵工、採煤、製鞋、紡織、鋸木等近代工業。

為保護年輕的民族工業,彼得一世徵收很高的進口稅。工場場主及其親屬可免服兵役和免交人頭稅。工場主有權向貴族領主購買農奴充當工場的勞動力。貴族領主擁有地下礦藏,加以隱瞞,遲遲不開採者,處以死刑。

iii. 促進商業貿易

彼得一世鼓勵商人組織公司,發展對外貿易。透過實行嚴格的關稅保護政策,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優勢。他還大力整治交通,開鑿運河,興建通商港口,以加強國內市場的聯繫,使商業更加蓬勃。

(三) 軍事方面

i. 義務兵役制

1700 年,彼得一世下令廢除射手衛隊,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各階層不分貴賤,服兵役一律平等。

ii. 學習西方先進軍事

為了提升軍隊的技術及指揮能力,彼得一世把大批貴族青年派往意大利、法國、英國、荷蘭等地去學習軍事,並以重金聘請外國人在俄國軍隊中擔任要職。1721 年在俄國著名將領中,有 14 名是外國人。

iii. 開辦軍事學校

彼得一世在國內開辦各式各樣的軍事學校、技術學校和訓練班,致力培養軍事人才。

iv. 改革軍隊編制及組織

為了加強軍隊的組織和戰鬥力,彼得一世親自制訂重要的軍事條令和章程。1716 年頒佈著名的《軍事法規》,內裡包含隊列和戰術訓練的基本原理,且確定軍隊的編制和組織原則。1720 年成立「陸軍院」,加強對陸軍的集中統一領導。

v. 建立現代化海軍

1720 - 1722 年,陸續頒佈《海軍章程》,對海上艦隊的編制、戰船的等級、海軍官員相互之間的關係、海軍官員的權利和義務,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vi. 改善武備

著重興建各類兵工廠,生產新式火炮,修築國防要塞和海軍基地。

(四) 文教方面

彼得一世下令興辦各類學校,更派遣留學生到西歐各國學習。西歐近代科學著作,紛紛被翻譯引介至俄國。

(五) 宗教方面

彼得一世將部份東正教會財產及土地收歸國有 (公元 9 世紀左右,東斯拉夫部落開始和東羅馬帝國有了接觸,東正教因而傳入)。1721 年,他取消牧首一職,代之以神聖宗教會議。會議由沙皇任命的多位主教及俗人官員組成,自此,教會完全受國家管轄,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改革後的俄國,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備之士有晉升之途。工商業發展繁盛,令生產力解放,催生資產階級。軍事上,俄國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 20 餘萬人的現代化常備軍。波羅的海艦隊擁有戰艦 895 艘,水兵 28000 人。俄羅斯沙皇國一躍而為俄國斯帝國。

「大北方戰爭」以俄國稱霸波羅的海告終,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