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安娜一世與伊凡六世

安娜.伊凡諾芙娜.羅曼諾娃是伊凡五世的女兒、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 17 歲嫁給庫爾蘭公爵 (Duke of Courland) 弗里德里希.威廉為妻,弗里德里希.威廉新婚不到三個月死去,安娜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統治庫爾蘭公國 (今拉脫維亞境內西部地區)。

年輕少婦,獨守空幃,不免寂寞。安娜一度和顧問彼得.別斯圖熱夫 (Peter Bestuzhev) 傳出緋聞,後來又跟比里朗 (Ernst Johann von Biron,又譯比隆、拜倫) 打得火熱。

彼得二世患天花而死,無子,最高樞密院 (Supreme Privy Council,共有七名成員,包括戈洛夫金公爵,四名多爾戈魯基家族 Dolgorukovs  成員,兩名戈利津家族 Golitsyns 成員,俱為反對彼得一世改革的保守勢力) 考慮到:

(1) 彼得一世兩名女兒代表改革路線;

(2) 彼得一世兩名女兒乃出身卑賤的凱薩琳所生,不如伊凡五世的女兒們有一個貴族出身、貞潔、有多種美德的母親;

(3) 安娜有二十年管理庫爾蘭公國的經驗;

(4) 安娜的大姊剛嫁給梅克倫堡-什未林公爵 (Duke of Mecklenburg-Schwerin) 卡爾.里奧波特 (Karl Leopold),她繼任沙皇,容易導致皇權旁落外人之手。

決定揀選安娜接任沙皇。

繼位前,最高樞密院要求安娜簽署一份協議書 (Conditions)。協議書規定,沒有最高樞密院同意,沙皇無權對外宣戰或媾和,加徵新稅或動用國家收入。沙皇亦無權干涉政府官員的任免升降,無權任命繼承人,不能擁有自己的領地,不能繞過司法審判剝奪貴族們的生命和財產。協議書其實就是限制皇權的憲法。

安娜初時簽字表示同意,但一返抵莫斯科,即發動政變,派兵包圍最高樞密院,並宣佈協議書無效。最高樞密院卒之被解散,保守勢力遭重挫,代之以內閣。她猶如歷任沙皇般,手握絕對權力。


安娜以殘忍、變態聞名。她曾迫逼戈利津王子 (Prince Mikhail Alekseevich Golitsyn) 娶一毫無吸引力的女僕為妻。婚禮於冬天一個非常寒冷的晚上,在一座高 33 英尺、長 80 英尺的冰宮舉行。安娜要求二人在冰床上做愛以保持身體溫暖,幸好宮內一名守衛願意把自己的羊皮大衣拿出以換取女僕的珍珠項鍊,否則二人難逃凍死的厄運。


另外,安娜喜歡狩獵,窗旁總是放有一把步槍,以便在任何時間射擊雀鳥。


安娜還成立秘密刑偵辦公室 (The Secret Office of Investigation),由情人比里朗擔任領導,對莫斯科貴族進行大清洗。流放至西伯利亞者有兩萬多人,被殺的有一千多人,五千多人下落不明。連彼得二世生前玩伴兼好友多爾戈魯基公爵之子伊凡也被殺害,貴族勢力遭肅清。

站在推動俄國現代化的立場,安娜依靠個人的獨斷掃蕩保守勢力、持續給予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支持、吸納大量日耳曼貴族入宮從事文化交流,俱有助恢復、壯大現代化,促進知識傳播。當然,有關做法亦令俄國人對她很反感。

1732 年 1 月,安娜恢復聖彼得堡的首都地位。1740 年,她因病去世,沙皇之位由兩個月大的伊凡六世繼承,比里朗任攝政。

安娜之所以選嬰兒伊凡為繼承人,而不是伊凡已經成年的母親,主要是為了確保她的愛人能在她死後仍享有政治權力和影響力。可惜事與願違,伊凡父母乃至大多數貴族都對比里朗專權深感不滿。比里朗終於在一次政變中被迫下台,放逐到西伯利亞。伊凡母親成為新攝政。


1741 年 12 月 6 日清晨,彼得一世的女兒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娃發動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自即皇帝位。她宣佈繼承彼得一世的改革路線,廢除內閣,恢復最高樞密院,並驅逐朝中的日耳曼權貴。

在伊莉莎白治下,伊凡六世母子被囚禁。民間有伊凡名字和頭銜的硬幣、公文和出版物,都被有組織地沒收和銷毀。換句話說,伊凡六世遭到除名毀憶的懲罰。

除名毀憶的懲罰,又名記憶上的懲罰,意指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某一個人的存在,通常針對叛國者,是一種最嚴重的恥辱。

蘇聯管治時期,秘密警察首腦、「大清洗」主要執行者之一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被打成「德國間諜、托洛斯基陰謀集團成員,謀殺史太林」。其和史太林同行的影像立即從照片上被抹去,猶如他不曾和史太林同行一樣。除名毀憶,竊以為來自沙俄帝國傳統。

1764 年 7 月 5 日,伊凡六世在一次未成功的營救活動中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