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意大利統一三傑

拿破崙對意大利的間接管治觸發當地人民的民族意識。儘管 1815 年的維也納會議強行把歐洲回復到法國大革命前的狀態,多個意大利邦國內部都有團體推動實現意大利統一,對抗來自奧地利哈斯堡王朝的外力干預 (奧國首相梅特涅指「意大利」只是單純的「地理名詞」)。

當時推動實現意大利統一的團體主要分為兩大派:

i. 共和派 - 路線較激進,主張採用革命手段建立共和國,以燒炭黨 (Carbonari) 為代表,著名人物有馬志尼 (Mazzini)、加里波的 (Garibaldi)。

ii. 君主立憲派 - 路線較溫和,主張保留君主政體,由個別王國完成統一大業,代表人物有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的國王伊曼紐二世 (Emmanuel II)、首相加富爾 (Cavour)。

燒炭黨十九世紀初在意大利南部成立,屬秘密革命組織,以建立一個統一、自由的意大利為宗旨。它專門招收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為成員,勢力遍佈教皇國、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都斯加尼大公國、摩德納公國、倫巴底 - 威尼西亞王國。1814 年,燒炭黨在那不勒斯首次策動革命,被奧地利鎮壓。

馬志尼,熱那亞人,1830 年加入燒炭黨。他未幾被逮捕。在獄中,馬志尼斷定意大利可以並應該統一,且將革命運動系統化。1831 年出獄後,他前往馬賽,在當地創立青年意大利黨 (Young Italy)。此黨的座右銘是「天主與人民」,積極恢復古羅馬光榮,相信意大利半島上數個邦國必可統一成為單一的共和國,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自由。

加里波的 1807 年生於法國尼斯,1833 年加入青年意大利黨和燒炭黨,並與馬志尼結識。因參與 1834 年皮德蒙起義,被法院判處死刑,他被迫逃亡南美洲,十四年後才返回意大利。

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早在國王查理.阿爾貝特 (Charles Albert) 時已支持意大利統一。有別於革命黨人的共和理念,他主張君主立憲。1848 年 1 月,有革命在西西里島爆發。不久,革命席捲米蘭和威尼斯,奧地利勢力被驅逐。查理.阿爾貝特認為,統一意大利的時機已經成熟,宣稱「意大利會自己建立自己」,決定向奧地利宣戰。可惜在 1859 年的諾瓦拉戰役 (Battle of Novara) 中慘敗,查理.阿爾貝特被迫讓位給兒子伊曼紐二世。

伊曼紐二世贊成憲政,在他治下,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成為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中心。1852 年,伊曼紐二世起用加富爾為首相 (Prime Minister)。

加富爾早年投身軍伍,研讀過邊沁 (Jeremy Bentham)、康斯坦 (Benjamin Constant) 的著作,有自由主義傾向。他後來到法國、英國遊歷,逐漸形成「經濟進步必須先於政治變革」的想法,並特別看重鐵路建設所帶來的優勢。

回國後,加富爾極力推動建設蒸氣運輸系統,且汲汲於改善農業生產技術。不過,在政治立場上,他似乎未有計劃建立一個統一的意大利,僅希望幫助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吞併倫巴底 - 威尼西亞王國。

伊曼紐二世即位,加富爾憑藉其對歐洲市場、現代經濟的認識,先任農業部長、商貿部長,再任財政部長。位居相位,他雖有濫用權力、用人唯親、操縱報章等「惡行」,但大體上仍是尊重自由貿易,保障言論自由。

後世史學家將馬志尼、加里波的、加富爾,合稱為「意大利統一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