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中世紀

日耳曼 (Germanic) 蠻族入侵,致使西羅馬帝國滅亡,只有東羅馬帝國據君士坦丁堡苟延殘喘。法蘭克人 (Franks,日耳曼人的一支) 乘機擴張地盤,公元 481 年,克洛維 (Clovis) 降服了高盧 (Gaul) 北部和中部,建立法蘭克王國,其王朝被稱為「墨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

公元 496 年,克洛維皈依基督教。自此,法蘭克王國皇帝 (君權) 與羅馬教皇 (神權) 結成同盟,教會受到保護。傳至希爾德里克三世 (Childeric III),宰相丕平 (Pepin ,個子矮小) 專權,他曾問教皇:「國王不理政事,宰相應怎麼辦?」教皇答:「誰為法蘭克操勞,誰就是它的主人。」獲得宗教權威認可,丕平在公元 751 年篡位自立,創建加洛林王朝 (Carolingian dynasty)。

丕平的兒子查理曼 (Charlemagne) ,乃一代英主,任內積極拓展領土,更對撒克遜人 (日耳曼人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先祖) 多次發動戰爭。公元 800 年,教皇里奧三世 (Pope Leo III) 在聖誕節為查理曼加冕,查理曼成為「羅馬人的皇帝」,權力逹到鼎峰。

查理曼廣納各地優秀學者,並要求每座教堂和修道院設立學校與圖書館,用拉丁文教授「七藝」 (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他又安排學者校勘《聖經》文本,且改革古典拉丁文。今天的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或多或少受拉丁文影響。查理曼對文化的貢獻,使他獲得「文明啟導者」的美譽。歐洲經歷第一次覺醒。

查理曼死後,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西、中三部。西法蘭克王國在于格‧卡佩 (Hugues Capet) 手上變成法蘭西王國 (Kingdom of France),東法蘭克王國即日後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開國皇帝為奧托大帝,奧托大帝是東法蘭克國王亨利一世之子) 的雛型。

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群島,建立起一些王國,這些王國互相吞併,形成七個大國鼎立的局面,史稱「七國時代」(Heptarchy)。「七國」指肯特 (Kent)、諾森布里亞 (Northumbria)、東盎格利亞 (East Anglia)、麥西亞 (Mercia)、艾塞克斯 (Essex)、薩塞克斯 (Sussex) 和威塞克斯 (Wessex)。

威塞克斯脫穎而出,消滅其他六國,英格蘭正式誕生。可惜維京人 (Vikings,今丹麥人) 持續入侵,公元 1066 年,諾曼第公爵 (諾曼人是維京人的一支,他們征服今法國北部大片地區,將該地區稱為諾曼第。諾曼人效忠西法蘭克王國,王國以其領袖為諾曼第公爵) 威廉征服英格蘭,諾曼第王朝取代威塞克斯王朝。

封建制度 (feudalism) 是中世紀歐洲常見的政治形式。領主是擁有土地的貴族,封臣是擁有領主所分封的土地的人,而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為領主服兵役,作為對領主給予采邑的回報。

跟中國西周的「封土建國」迥異,「封土建國」是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宗室、姻親、功臣,以收屏藩之效,且講究血緣關係;歐洲的封建制度不含由上向下落實,領主、封臣之間是契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