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亞當‧斯密的《原富論》

對近現代西方文化影響深遠的學者,清一色來自大不列顛。培根、霍布斯、洛克是英國人,亞當‧斯密 (Adam Smith) 則是蘇格蘭人。提到亞當‧斯密,不得不講他的成名作《原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又譯《國富論》)。

《原富論》堪稱古典經濟學的開山之作。書中有以下一段:

「我們不能藉著向肉販、啤酒商、或麵包師傅訴諸兄弟之情而獲得免費的晚餐,相反的我們必須訴諸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填飽肚子的方式,並非訴諸於他們的慈善之心,而是訴諸於他們的自私。我們不會向他們訴諸我們的處境為何,相反的我們會訴諸於他們的獲利。」

這是「人類都是理性並且自私的」假設的由來。

斯密認為,許多買家賣家根據一個滿意的價格,進行自由交易,當中不含強迫、暴力威脅、欺詐,此即是「自由市場」(free market)。

在自由市場中,沒有外力干涉的買家之間或賣家之間的競爭,稱為「自由競爭」(free competition)。

「價格」(Price) 由供應 (supply) 需求 (demand) 關係決定,一般而言,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乃一信號 (signal),向生產者反映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促使市場形成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資源配置 (換言之,價格有助協調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並指引資源的生產和分配)。由於價格令自由市場裡的供求自然而然達到均衡 (equilibrium),市場能夠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斯密稱它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對於政府介入,斯密極力反對。他覺得這樣做只會造成官商勾結、腐敗、壟斷,效率低降。政府對民間經濟生活干預越少,市場運作越有效率。此見解後來發展成「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faire policy)。

在斯密眼中,政府工作僅限於提供基礎建設,如興建道路、運河、學校、橋樑等,「最小的國家」(minimal state) 觀念與洛克不謀而合。

人本乎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自由貿易,累積屬於自己的財富和物業,所累積的財富和物業稱為「私有財產」(private property)。

斯密又提倡版權 (copyright) 和專利 (patent) 以刺激創新,且鼓勵市場有更多競爭令消費者有更多產品和服務可以選擇,造福社會。

「資本主義」(capitalism) 是一個建基於自由市場經濟的作業系統 (不是一意識形態,如馬克思主義者所言),斯密的《原富論》,等於為其奠基。

人們擁有財富,對國家作出實質的經濟支持,他們因而要爭取政治決策上的話語權,變相推動民主實現。

《原富論》在 1776 年出版,二十三年後,李嘉圖 (David Ricardo) 從《原富論》第一次接觸到經濟學,他是最有影響力的古典經濟學家。

清末學者嚴復曾把《原富論》翻譯成中文,他讚揚道:「(《原富論》) 於理財法例及財富情狀開山立學」、「標一公理,則必有事實為之證喻,不若他書勃窣理窟,潔淨精微,不便淺學」、「有功生民,開悟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