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後記

《念瑩》共三萬餘字。反覆思量,收廿三篇文字。從發生的時間上,所記只是 2016 年中至 2017 年頭的事。然而,我跟曉瑩的相識,我對她的情,已逾十載。

我當初的打算是借<我只在乎你>令曉瑩回心轉意,收回青衣聚會的成命。及後我又希望藉回憶跟她聚會的片段,好讓她在意我、重視我。今天回望,成命固然收不了,在意亦轉成忽略、let it go。廿三篇文字,彷彿是被遺棄的孤兒,孤兒在嚎哭、在吶喊,但 who cares?

印象當中,曉瑩很在意《念瑩小品》這個名字 (《閒思小記》的前身。我本欲據對曉瑩之情寫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談愛情的小品文,後來曉瑩的冷淡令我心灰,我寫不下去,堅持了不足一周便把欄目改名《閒思小記》)。我想使用,但廿三篇中部份已是長文,不可稱為「小品」,遂乾脆改成《念瑩》。

兩篇跟馬姑娘有關的文字,曾與廿三篇文字合成《情已逝》。馬姑娘是使得我和曉瑩重逢的關鍵人物。我初時覺得有需要保留和馬姑娘的種種在前頭。

然而,捫心自問,馬氏的地位果真跟曉瑩同等?我果真將二人都看成不可或缺?事過境遷,我當下似乎傾向把曉瑩看得重要些,不是說馬姑娘非我的好朋友,但她也只能是我的好朋友而已。我永遠不會把曉瑩看成我的好朋友。

這一番認知,對曉瑩,對馬姑娘,或許是無關宏旨,卻是我念茲在茲。把廿三篇輯成《念瑩》,而另外兩篇還原為《自說自話》(我日後可能會在這裡寫些中小學,以及家庭往事),這是經過我深思熟慮,我也以為這做法最妥當。

《念瑩》在曉瑩的生辰輯好,是一件好事。十年苦纏,是時候放下,讓自己抽身離開。

真的能離開?

曉瑩跟我交絕後,我潛心研習佛學。我和她在佛學課上結緣,豈知她將我打入虛無的深淵,倒給予我契接中國佛學諸宗派之契機。世事真巧妙!

馬姑娘,我深信有人在等候她,放不下她的,請好好把握緣份。

還有,感謝所有看過《念瑩》諸文的讀者。感謝你們去看一個寂寂無名的人的單戀苦戀故事,也感謝你們的鼓勵。

我知道部份台灣讀者特別對《念瑩》諸文感興趣,由是感激。

我可以肯定告訴各位,廿三篇文章所記,全是真實發生之事,是歷史,而非虛構小說。

曉瑩本人可能對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可是,在我的心裡,這些事永遠不能被遺忘,也無法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