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曉士兵團

自從歐戰爆發,港府恢復 1917 年推行過的徵兵制。不過,對象只限英籍人士,受徵召者被編入香港防衛軍或海軍預備隊 (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s)。

1940 年 5 月,英國本土防衛軍 (Local Defence Volunteers) 成立時,政府又以超過服役年期的人士組成一支用以支援防衛軍的民兵部隊,以香港於仁保險公司 (Union Insurance Society of Hong Kong) 經理曉士 (A. W. Hughes) 為名,稱「曉士兵團」(Hughesiliers)。

「曉士兵團」成員主要是一群英籍商人,以及來自中立國 / 盟國的人士。他們大多當過兵,前線經驗豐富,年齡普遍超過 55 歲,令兵團被戲稱為「瑪土撒拉兵團」(即「老人兵團」。Methusaliers 沿自 Methuselah,聖經記載的最長壽者)。

百德新少校 (Major J. J. Paterson) 乃「曉士兵團」的指揮。

百德新少校出生於蘇格蘭鄧弗里斯,早年在英國威爾特郡馬爾博羅書院接受教育,一戰期間,隨帝國駱駝軍團 (Imperial Camel Corps) 在巴勒斯坦服役。父親威廉‧百德新 (William Paterson) 1875 - 1887年曾擔任怡和洋行合夥人,百德新家族與怡和洋行關係密切。今天位於銅鑼灣的百德新街,便是以百德新家族命名。

百德新少校來港後,1921 年起 (至 1945 年) 出任怡和洋行大班,1930 年 6 月開始 (至 1941 年 12 月) 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1932 年出任匯豐銀行主席,1936 年 4 月 (至 1946 年 4 月) 成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兵團成員如下:

(a) 22 名香港電燈公司僱員;

(b) 7 名太古船塢的海軍工程人員;

(c) 賽馬會秘書皮爾斯 (T. A. Pearce);

(d) 香港會所秘書德輔男爵 (Baron Edward des Voeux,已屆 77 歲高齡)。

(e) 布爾奇上尉 (Capt. T. R. Burch,曾參與南非波爾戰爭及一戰)

巴黎 1940 年 6 月被納粹德軍佔領,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旋即在英國發起「自由法國」(Free France) 運動,強調「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自由法國」有兩名軍官 - 艾高爾上尉 (Capt. R. Egal,參與過一戰)、薩科達中尉 (Lt. F. M. Jacosta,參與過一戰、西班牙內戰) 也是「曉士兵團」成員。

「香港保衛戰」展開,九龍失陷,17 名中華電力公司技師亦加入兵團。

這支雜牌軍兼老爺兵看似不堪一擊,實則不然。守護北角發電廠 (九龍淪陷後成為最前線) 一役,他們英勇地抵擋日軍炮擊,跟日軍駁火及進行埋身肉搏,令日軍無法迅速沿英皇道推進。儘管兵團最後彈盡糧絕投降,他們已打了精彩的一仗,為香港獻身。

皮爾斯、德輔男爵、薩科達中尉俱在戰爭中陣亡,百德新少校是少數生還者之一。他先後被囚於深水埗戰俘營及亞皆老街戰俘營,香港重光,他協助怡和重整業務。

一群年老的社會名流、商人,大可在香港艱難的時候帶同資產離開。然而,他們選擇了重新提起步槍,戴上頭盔,犧牲性命保衛香港。他們雖不是華人,卻紮根香港,是值得尊敬的香港人。

拒絕貪生怕死,願意 die for Hong Kong,此份高尚情操,在東江縱隊身上看不見,即使到了今時今日,依舊難能可貴。

[主要參考資料]

1.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2.「港識多史」,<保衛香港的老人兵團 - 曉士兵團>。

3. LadyKylie,<認識香港系列:38. 曉士兵團>。

4.「Watershed Hong Kong」面書專頁 17/12/2017 有關百德新的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