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宋真宗駕崩

真宗准許丁謂入中書視事。當時翰林學士劉筠早已草擬制書 (皇帝說的話稱為「制書」),稱李迪、丁謂一同罷相。俄而知悉丁謂得以留任,劉筠不接受真宗另草制書的命令。真宗改召學士晏殊草擬。劉筠後來在樞密院南門遇見晏殊,晏殊知道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惶愧萬分,不敢與劉筠正面作揖。丁謂官復原職,更加擅權專恣。劉筠以「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力求外調,出任廬州知州。

劉筠,字子儀,河北大名人。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 (今江西) 人。前者屬北人,後者屬南人。劉筠對丁謂避之則吉,晏殊卻助紂為虐,反映「南人在政治上勢力日擴,大非國家前途之福」(錢穆轉述北人對南人之觀感) 所言非虛。事實上,慫恿真宗封禪的王欽若也是南人。至於屬北人的寇準,一度阻止真宗賜晏殊同進士出身:「惜 (晏) 殊乃江外人」,陸游曰:「天聖 (仁宗年號) 以前多用北人,寇準持之尤力。」

真宗不久下詔「自今軍國大事仍舊親決,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太子趙受益雖然在資善堂聽事,但一切都由劉皇后裁決,宰相丁謂又用事,中外俱以為憂。

王曾 (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先祖為太原王氏) 任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得知錢惟演是劉皇后義兄劉美之妻舅,遂「密語惟演曰:『太子幼,非宮中不能立。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劉氏也。』惟演以為然,因以白 (告訴) (劉) 后」,劉皇后予以採納 (此有效杜絕女禍出現,故陳邦瞻稱讚王曾:「當國家危疑之勢,定社稷,安人主,此天下之所謂大忠也」)。

丁謂威權日盛,朝臣多攀附之,有一李垂,不願同流合污,曰:「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權怙勢。觀其所為,必遊朱崖,吾不欲在其黨中。」丁謂聽聞,非常憎惡李垂,把他罷為亳州知州。

寇準與丁謂有仇,一再被貶,越貶越遠。真宗身體不適,病情急轉直下,想見寇準一面,問左右曰:「吾目中何久不見寇準?」群臣畏懼丁謂,竟不敢多講寇準近況。

乾興元年 (公元 1022 年) 二月,真宗駕崩,太子趙受益於父親靈柩前即位,是為仁宗,改名趙禎。

王曾奉命入殿廬 (指殿旁廬幕,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 草擬遺詔:「以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 (暫且、姑且) 聽斷軍國大事。」丁謂主張去「權」字,王曾不贊成:「皇帝沖年,太后臨朝,斯已國家否運 (壞運)。稱『權』,猶足示後。且增減制書有法,表則之地,先欲亂之邪?」丁謂卒之不敢去。

仁宗尊劉皇后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

由於仁宗年僅 13 歲,群臣建議劉太后臨朝。王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仁宗右邊,垂簾聽政。丁謂則希望仁宗只於農曆每月的初一 (朔日)、十五 (望日) 見群臣,大事由太后和朝臣議決,非大事由宦官雷允恭傳奏禁中,交仁宗許可。王曾反對,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丁謂不聽。

雷允恭未幾因「擅移陵穴」罪被處死,丁謂也受牽連,禍患幸好沒有發生。

[主要參考資料]

1. 脫脫等,《宋史》。

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3. 錢穆,《國史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