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北漢滅亡

從以下五個事例,可見劉繼元一朝的北漢潰爛不堪:

(1) 郭無為使詐投降宋室 (「太原之圍,南城爲汾水所陷。郭無爲謀出降,因請自將夜擊宋。北漢主信之,選精甲千人付無爲,自登延夏門送之。無爲行至北橋,值風雨晦冥而止。至是,閹人衛德貴告其事,且言無爲獻地之謀,蹤跡屢露,反狀明白,不可赦。北漢主乃殺之以徇」);

(2) 劉繼文、李弼不獲重用,被調離中央 (「契丹韓知璠自太原歸,言晉陽多梗而劉繼元無輔。政事令高勳亦言:『我與晉陽,父子之國,先君以一怒而盡拘其使,甚無謂也。』契丹主乃盡索北漢使者,凡十六人,厚禮而遣之。仍命劉繼文爲平章事,李弼爲樞密使,俾輔繼元。繼文等久留契丹,復受其命歸秉國政,左右皆譖毀之,北漢主乃出繼文爲代州刺史,李弼爲憲州刺史」);

(3) 五台山僧人繼顒藉「獻首飾數百副」,被任命為太師兼中書令 (「北漢主以僧繼顒爲太師兼中書令。繼顒本劉氏孽子,以宗姓授鴻臚卿,嘗遊華嚴,見地有寶氣,乃於團柏谷置銀場,募民鑿山,官收十之四,繼顒自督,所獲即倍於民。時,北漢主多內寵,繼顒獻首飾數百副,北漢主大喜,遂有是命」)。

(4) 猜疑並殺害劉繼欽 (時為開寶六年,即公元 973 年十二月。「初,北漢主爲大內都點檢,父鈞以其幼弱,命劉繼欽副之,委以禁衛。北漢主立,親舊多所誅放,繼欽遂謝病請罷。北漢主曰:『繼欽但事先帝,豈肯爲我盡力耶?』乃黜居交城,尋遣人殺之」);

(5) 族誅違逆心意的大臣 (「北漢主性殘忍,凡臣下有忤意,必族其家。自帝親征及遣將攻伐,因之殺傷不可勝計,大將張崇訓、鄭進、衛儔、故相張昭敏、樞密使高仲曦等,先後俱以讒見殺」)。

宋太祖死後,宋太宗趙光義矢志消滅北漢,薛居正等多以爲不可 (惟曹彬力主對北漢用兵),太宗未有聽從。太平興國四年 (公元 979 年) 正月,太宗以潘美爲北路都招討使,率崔彥進、李漢瓊、劉遇、曹翰、米信、田重進等,兵分四路圍攻太原城。同時,他又派郭進往石嶺關「斷燕、薊援師」(太宗似乎是要孤立太原,再予以重擊)。

事前,宋軍在與北漢接壤的晉、潞、邢、洺、鎮、冀等州囤積兵糧,且大量鑄造攻城器具 (《續資治通鑑》:「是冬,北漢邊候言晉、潞、邢、洺、鎮、冀等州皆治戎器及攻城之具,又轉漕芻粟,北漢主甚恐」),可謂磨刀霍霍,時為太平興國二年 (公元 977 年)。

面對宋軍壓境 (太宗還御駕親征),劉繼元求救於契丹。契丹派耶律沙爲都統,耶律敵烈爲監軍,率領騎兵南下。至白馬嶺,與郭進的部隊相遇,兩軍有一大澗阻隔。耶律沙希望借此靜待後方軍隊前來,敵烈不從,渡澗迎戰。渡澗不成,郭進率軍突襲,契丹兵潰敗,敵烈等戰死。未幾耶律斜軫救兵趕至,萬弩齊發,郭進撤退,耶律沙才倖免於難。

契丹慘敗,北漢再求援兵,已不獲答覆 (《續資治通鑑》:「北漢駙馬都尉盧俊,自代州馳狀於遼告急。遼人敗衄之餘,不能再發兵救」)。

宋軍方面,田欽祚與郭進不和 (欽祚在石嶺關「恣爲奸利」,郭進看不過眼,屢揭其醜事。欽祚心懷怨恨),屢次對郭進加以欺凌侮辱。郭進武人出身,性格剛烈,不堪受辱,竟自縊而死。儘管太宗悼惜良久,追贈郭進安國節度使,軍隊實力無疑有所削弱。

太平興國四年四月,受太宗委託攻打嵐州的折御卿,擊敗北漢岢嵐軍,取得嵐州,殺憲州刺史郭翊,獲夔州節度使馬延忠。北漢軍民於隆州「依險築城」,負隅頑抗,太宗遣解暉、折彥贇等出兵圍攻,隆州失陷。

太原攻防戰展開,太宗親赴前線督戰,「矢石交下如雨」、「城無完堞 (矮牆)」。北漢既喪失外援,糧道又被截斷,城中大懼。太宗擔心城破後,大批太原軍民將遭殺害,詔諭劉繼元投降,怎料降書竟不獲守城將士接收!

有左右勸太宗退到後方觀戰,太宗拒絕:「將士爭效命於鋒鏑之下,朕豈忍坐觀!」(《續資治通鑑》)「諸軍聞之,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凡控弦之士數十萬,列陣於乘輿前,蹲甲交射,矢集太原城上如蝟毛焉。」(《續資治通鑑長編》)

五月,宋軍攻陷太原羊馬城 (古時為防守御敵而在城外築的類似城圈的工事)。翌日,北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出城投降。劉繼元在馬峯勸說下,最後亦選擇投降。

北漢滅亡,「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正式結束,全國復歸統一。宋得到十個州、一個軍屬地、四十一個縣、三萬五千二百二十戶和三萬軍隊。

《續資治通鑑》有這樣一段記載:

「時李漢瓊率眾先登,矢集其腦,又中指,傷甚,猶力疾戰。帝促召至幄殿,視其創,傅以良藥。帝欲親幸洞屋中勞士卒,漢瓊泣曰:『矢石注洞屋如雨,陛下奈何以萬乘之尊親往臨之!若不聽,臣請先死。』乃止。」

宋太宗待將士如手足,竊以為是平北漢成功的原因之一。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有一段精闢的評論:

「陳邦瞻曰:宋之受制夷狄,由失燕、薊;其不能取燕、薊,失在先下太原。昔王朴與周世宗謀取天下,欲先定南方,次及燕,最後乃及太原。蓋燕定則太原直置中兔耳,將安往哉!太祖、趙普雪夜之言,亦朴遺意也。太宗一日忘其本謀,急於伐漢,盡銳堅城之下,僅能克之。師已老矣,復議攻燕,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繒。一敗而沒世不振,再舉再失利,皆由太宗不知天下之大勢,倒行求前,以致顛蹶也。」

結合改變「封樁庫」用途 (由用來收幽燕,改為理順內部財務)、堅決都汴一起看,太宗明顯不如太祖通曉軍事。此也是宋朝積弱的關鍵 (觀乎宋軍能擊潰契丹兵,可見北宋非一開始就積弱)。

太宗「詔毀太原舊城......縱火焚太原廬舍,老幼趨城門不及,焚死者甚眾。」種下宋朝與北漢遺民的芥蒂。楊業 (即劉繼業) 之死,多少與王侁懷疑他有異心,為明心志自請出戰有關。

[主要參考資料]

1.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2. 畢沅,《續資治通鑑》。

3.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