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機利臣街槍戰

梅含理管治後期,香港社會動蕩不安。

1918 年 1 月 22 日,灣仔機利臣街爆發警匪槍戰,9 人死亡,包括 6 名警員及 3 名匪徒。

根據張連興記述,雙方對峙長達 18 小時。警方本來正在追捕一批盜槍匪徒,幫辦和警官帶領一批華籍探員到機利臣街 4 號及 6 號調查,該處房屋前面是店鋪門面,後邊是居室,裡面住了好幾夥人,剛好盜槍案犯是其中一夥。幫辦和警官進去檢查時,匪徒首先開槍射殺兩人。灣仔差館接報,立即派出大批警員趕往增援,結果又有兩名警員中槍喪生。

中央警署派出總監麥賽率隊增援,佈置包圍圈,嚴密封鎖機利臣街 6 號房屋。由於裡面有警員又有居民百姓,一時不好下手。直至下午 1 時,警察司出身的總督梅含理與駐港英軍羅拔遜少校及陸軍一些軍官趕到現場視察指揮。

雙方進行多次喊話,最後警方成功制伏一名看守 6 號樓門的匪徒,衝進屋內,兩名警員被發現中彈身亡。結束對峙時,已是翌日凌晨四點。

「圍攻西德尼街」(Siege of Sidney Street,1911 年 1 月,拉脫維亞移民企圖盜竊倫敦溝渠街一間珠寶店,結果謀殺了三名警察,另外兩名警察和拉脫維亞黑幫頭目受傷。倫敦市警察部隊和警察廳經調查後,確認匪徒藏匿在西德尼街 100 號。3 日早上,雙方駁火。在軍隊協助下,圍攻持續了六個小時) 出現香港版,來了個「圍攻機利臣街」(Siege of Gresson Street),反映當時治安並不良好。

加上 2 月 3 日長沙灣船廠大火,500 人無家可歸,佘義認為,梅含理治港分前後兩期 (一戰前較佳,一戰後危機漸浮現),觀察十分準確。

梅含理因身體健康欠佳退休,寶安派領袖劉鑄伯這樣評價他:「很少演講,也很少展露笑容,卻從來沒有不履行對殖民地的責任。」至於遮打爵士,則說:「作為香港總督,他做了一個殖民地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標記。」

梅含理離港,由施勳爵士署任。1919 年 9 月 30 日,司徒拔爵士履新,成為第 16 任港督。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