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一次大戰前後在港英人對德態度的轉變

一次大戰前,在港英人和德人同屬少數、被本地華人歧視為「紅毛鬼」(red-haired),他們因此敵愾同仇,泯去文化及種族上的差別,聯結在一起,以對抗東方的壓迫,感情深厚。

一戰爆發,德國成為英國的敵人。在港英人身穿香港防衛軍制服,把德國友人趕進拘留營,嚴加看守,旁邊則有華人展露出不可思議的目光。那份複雜的心情,對在港英人來說,無疑是種折磨。

在港英人又目送德國鄰居離開,赴青島對抗日本人 (青島是德國租借地,日本是英法陣營的盟友)。同時戰艦「勝利號」(H. M. S. Triumph,隸屬皇家海軍) 開赴山東,聯合日本展開軍事行動。既不想友人鄰居受苦犧牲,也擺脫不掉對祖國忠誠,此令在港英人把全副心思投入關注遠東事態發展,包括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德國巡洋艦埃姆登號 (Emden) 拋錨於維多利亞港,在港英人對它深表歡迎。怎料一戰期間,它竟在檳城擊沉俄國巡洋艦「珍珠號」(Zemjug),恰巧「珍珠號」亦素來和香港親善。在港英人見狀,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反應。幸好對德國人再有情,無損其愛國之心,「福克蘭海戰」皇家海軍大獲全勝,他們興奮得到處宣揚捷報。

隨著戰事曠日持久,英方傷亡數字上升,在港英人開始對德人反感。

1917 年,香港總商會諸君要求其代表何理玉 (P. H. Holyoak,1915 - 1926 年獲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 於立法局動議戰後驅逐德國商人出香港。梅含理未有回應他們訴求,他們即召開會議,重新成立「憲政改革協會」(Constitutional Reform Association),展開抗爭。

梅含理 1918 年 9 月在爭議聲中退休。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