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李雲漢談孫中山「聯俄容共」政策

在《從容共到清黨》中,李雲漢對孫中山「聯俄容共」政策有極為透闢的見解。

李氏指出,孫之所以答應和蘇俄合作,源於:

(1) 1921 年 12 月第三國際代表馬林前赴桂林告知蘇俄已放棄共產主義幻想,改行「新經濟政策」。孫相信「此種 (新) 經濟政策,其精神與余所主張之民生主義,不謀而合」。

(2) 蘇俄革命後六年的奮鬥全是民族主義的奮鬥,跟中國國民革命同其目的。

(3) 「聯俄」能夠避免外蒙古受俄人扶植脫離中國獨立,保持領土完整。

故此,「聯俄」有兩重目的:防患與求援,不惟無害,抑且有利。又「聯俄」非中國走俄國革命的路,而是俄國要走中國革命的路,所謂「非吾黨學俄國,實俄國學吾黨」。

基於這一立場,孫明白表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奉系張作霖覆函云:「另紙見示與越飛談話情形,提要鈎元,全局在握, 老謀深算,佩仰至深......今得公燭照機先,預為防制,不特東省免憂後顧,即國家邊局,亦利賴無窮。」可證「聯俄」所以防俄。

中共把「聯俄」和毛澤東「一面倒親蘇」相提並論,李氏覺得此乃污衊孫。事實上,孫亦有與德國、英國、日本、美國等友好,非專視蘇俄為老大哥。

至於容納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有兩個目的:

(1) 溶解共產黨的組織,使其不能與軍閥勢力合流,藉以消弭共禍於無形;

(2) 導共產黨員於革命正途,以謀革命陣營的擴大及革命勢力的統一。

孫認為,那種「一知半解系統不清的社會共產主義」「確是一種危險」。對於張西曼「以社會主義的內容改進中國革命的政黨」的建議,他不以為然。同時不欣賞陳炯明在漳州實驗社會主義,反覆強調救國非「三民主義」不可,必須提防共黨煽動階級鬥爭妨礙國民革命進行。

另外,孫堅決拒絕共黨組織兩黨聯盟式的「統一戰線」的提議,不承認共產黨有與國民黨以平等地位實行「合作」的資格 (即孫是「容共」不是「聯共」)。他進而批評共黨「自以為是」「崇拜俄國革命過當」,容許黨員入國民黨僅因「彼等亦多覺悟」。

李氏說:「中山先生之容共,是一種防禍措施,也是一種消化作用。」其運作原理如下:有人驅逐共產黨,共產黨便想法獨立存在,把共產黨轉變為國民黨,即共產黨自然不存在 (吳敬恆轉述于右任答覆張作霖一席話)

可惜孫過份自信,肯定共黨不敢為害國民黨,「有我在,共黨必不敢跋扈」。孫死後,共黨積極利用國民革命招牌行赤化中國的共產革命。蔣介石不得已「清黨」,竊以為契合孫「容共」初衷 -「共」至不能容時 (叛跡顯露,非黨紀所能糾正),即予以驅除與制裁。

習近平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認真厚顏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