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滅後蜀

宋太祖平荊南後,再滅亡後蜀。

後蜀始建於孟知祥。後唐滅亡前蜀 (王建不服後梁朱溫,另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後來為郭崇韜所滅),知祥入成都平定李紹琛叛亂 (後唐莊宗猜疑郭崇韜,將他殺死,李紹琛一度協助滅前蜀,心裡害怕,遂反),整飭吏治,未幾稱帝。知祥死,其子昶繼位。憑藉僻處一隅,遠離戰火,後蜀經濟文化異常發達。可惜晚年寵幸花蕊夫人,且受王昭遠慫恿聯北漢攻宋以立軍功,此終招致亡國大禍。

乾德二年 (公元 964 年) 十一月,宋太祖先下手為強,命王全斌、崔彥進、王仁贍、劉光義、曹彬等人兵分兩路進攻後蜀 (合共步騎六萬),沈義倫、曹翰負責戰時物資轉運。

孟昶知悉宋軍來犯,急忙安排王昭遠、趙崇韜、韓保正、李進四人領兵北上抵抗。從王昭遠「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諸葛亮」,且說:「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小兒,取中原如反掌耳」,可見其志得意滿。所謂「驕兵必敗」,孟昶還要高度信賴昭遠,委實愚蠢至極!

十二月,「王全斌等攻拔乾渠渡、萬仞、燕子等寨,遂取興州,敗蜀兵七千人,獲軍糧四十餘萬石」,後蜀守軍「退保西縣。全斌又攻石圖、魚關、白水閣二十餘寨,皆拔之。」

韓保正發現興州失守之後,「棄山南退保西縣」。史延德率軍抵達,保正怯懦,「懼不敢出,遣兵數萬人,依山背城,結陣自固。」延德發動攻擊,「追擒保正及其副李進,獲糧三十餘萬斛」。

同時,崔彥進、康延澤等越過三泉山,抵達嘉州,在這裡大破後蜀軍隊。「蜀主燒絕棧道,退保葭萌」。

棧道乃入蜀必經之路,棧道被燒,意味著宋軍需另辟蹊徑入蜀。王全斌建議「取羅川路」。康延澤不贊同,覺得:「羅川路險,眾難並濟,不如分兵修棧,約會大軍於深渡可也。」全斌卒之接納延澤意見,留一小部分兵力 (由崔彥進率領) 修復棧道,其餘則經羅川抵深渡 (由全斌率領)。

棧道恢復,崔彥進領兵「進擊金山寨,又破小漫天寨」,不久於深渡與全斌會師。

蜀人沿嘉陵江佈陣,彥進遣張萬友等擊之,蜀人退守大漫天寨。翌日,宋軍攻破大漫天寨,王昭遠、趙崇韜率軍來戰,三戰三敗,逃至利州北部,「渡桔柏津,焚浮梁,退保劍門」。

孟昶聞前線屢敗,甚為恐懼,「乃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劍門」,命太子孟玄喆為元帥,李廷珪、張惠安從旁輔助,帶甲萬餘。

奈何太子為一紈絝子弟,「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杠以錦,將發而雨,玄喆慮其沾濕,悉令解去。俄雨止,復飾之,則皆倒懸杠上。玄喆又輦其姬妾及伶人數十以從,見者莫不竊笑。」宋軍入利州,得軍糧八十餘萬斛,彼竭我盈,勝負其實已分。

劍門之戰細節如下:「(乾德三年,即公元 965 年,正月) 王全斌等自利州趨劍門,次益光,會議曰:『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當,諸軍各宜陳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曰:『得降卒牟進言,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柵,對岸可渡。自此出劍門南二十里,至青疆店與官道合。若大軍行此路,則劍門之險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澤曰:『蜀人數戰數敗,膽氣奪矣,可急攻而下也。且來蘇狹徑,主帥不宜自行,但可遣一偏將往耳。若抵青疆,北與大軍夾擊劍門,昭遠等必成擒矣。』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跨江為浮梁以濟。蜀人見之,棄寨而遁。延德遂至青疆,王昭遠等引兵退駐漢源坡,以其偏將守劍門,全斌等以銳兵奮擊,破之。及漢源,趙崇韜布陣,策馬先登,昭遠據胡床,不能起。崇韜戰敗,猶手斬數人,乃被執,昭遠免冑棄甲而逃。全斌等遂取劍州,殺蜀軍萬餘人。昭遠投東川,匿民倉舍下,悲嗟流涕,目盡腫,惟誦羅隱詩曰『運去英雄不自由』,俄亦為追騎所獲。太子玄喆與李廷珪等日夜嬉遊,不恤軍政,至緜州,聞劍門已破,將退保東川。翌日,棄軍西還,所過盡焚其廬舍倉廩乃去。」

王昭遠誦「運去英雄不自由」,與項霸王「天亡我也,非戰之罪」堪稱絕配。孟昶用這種貨色的人物,加上太子不濟,抵抗無力,唯有投降。六日後,「王全斌等至升仙橋,蜀主備亡國之禮,見於軍門」,後蜀滅亡。

劉光義一支亦於夔州大破後蜀軍隊,溯江西進,萬州、施州、開州、忠州、遂州望風而降。

後蜀滅亡後,宋室共取得四十六個州、二百四十個縣、五十三萬四千零二十九戶。

巴蜀向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以富庶見稱。新政權經濟實力得到增強,有利日後消滅南漢、南唐。

[主要參考資料]

1.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2. 畢阮,《續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