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集郵」嗜好遭時代淘汰

現在的小童連郵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更遑論嗜好「集郵」。

大約二十年前吧,當時 Email、面書仍未流行,人們要通訊,除了依靠電話,就得往郵局寄信。寄信之前,信封面定必貼上一張小小的郵票。郵票圖案五花八門,有英女皇頭像,有盾徽,有香港本地名勝......有心人見郵票精緻珍貴,用一本簿子存放好不同系列的郵票,稱為「集郵」。

全盛時期,很多「集郵」愛好者通宵達旦排隊等候特別版郵票發售。同儕之間亦會互相分享、交換,促進彼此友誼。更重要是,小小一張郵票,猶如一扇窗,讓人認識整個世界。歷史、地理、文化、名人等,郵票都可以帶領你去接觸。那些年,我們沒有 Google,但至少有品味,有快樂。

隨著資訊科技發達,Email 逐漸取代實體信件,新一代越來越少跟郵票碰面。「集郵」成為老一輩人集體回憶,同時二字被賦予新意涵:爲興趣而追求多名不同類型的戀愛或性伴侶,教人感慨!

有「科技界佛洛伊德」之稱的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最近出版一本書,名為《在一起孤獨 - 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揭示資訊科技損害人際交往。其實,資訊科技何嘗不扼死港人的品味與快樂,中斷一個歷時已久的健康傳統?

英治年代,物質文明未臻完美,我們卻可以享受生活。「集郵」就是享受生活的一種。今天,物質文明高度成熟,我們活得像奴隸,像畜生。睡夢中尚要害怕上司「急 call」,電郵積累太多會心不在焉。新時代來臨,舊時代遠去,我們幸福麼?愉快麼?不太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