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猶太港督

第 13 任港督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1862 年 1 月 3 日 - 1939 年 4 月 18 日) 是英籍猶太人。

1862 年 1 月 3 日,彌敦在倫敦帕丁頓 (Paddington) 一個商人家庭出生。兒時學習依靠私人教師講授。1878 年,他入讀胡列治 (Woolwich) 的皇家軍事學院 (Royal Military Academy),因成績名列前茅,1880 年獲校方頒發波洛克獎牌 (Pollock Medal) 和寶劍一把,以示嘉許。同年,彌敦加入皇家工兵隊 (Royal Engineers),並於查塔姆 (Chatham) 的軍事工程學校 (School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繼續進修,四年後畢業。

畢業後,彌敦在皇家工兵隊服役,一度被派往埃及和印度參與遠征。他先取得上尉軍銜,再晉升少校。處事認真優秀使他獲多次授勳。1896 年,彌敦受任往殖民地防衛委員會 (Colonial Defense Committee) 工作。

1899 年,彌敦展開其殖民官生涯,獲委派到塞拉利昂 (Sierra Leone) 擔任署理總督。一年後 (即 1900 年) 轉任黃金海岸 (Gold Coast) 總督,成為首位在大英帝國殖民地擔任總督的猶太人。1903 年,卜力卸任港督,轉赴錫蘭,彌敦遂被起用以接替卜力。

彌敦抵港履新時,年僅 42 歲。《香港與中國:歷史文獻資料彙編》把他在任時期稱為「彌敦之治」,說:「(他) 是歷任港督中最有遠見和對香港工商業發展頗有貢獻的一任」,可見新港督延續了我城得來不易的善治。

貫通港島北部的香港電車正式通車,第一輛單層巴士引入香港,興建九廣鐵路工程計劃全面開始 (建築署前土木工程師馬冠堯指出,當年彌敦跟工務司漆咸爭議九廣鐵路走線,漆咸建議走西線,即經荃灣、元朗到深圳,沿路平坦;彌敦則認為應走尖沙嘴東線,雖要建天橋闢隧道,但車程最短,「𠵱家睇番彌敦係非常英明,前期成本係貴,但慳番維修同燃油費,時間又短」),俱令交通運輸事業有顯著進步。

彌敦又計劃將油麻地一帶山巒夷為平地,且:

(1) 大幅擴建羅便臣道 (今彌敦道),使之連接窩打老道,成為區內主要幹道;

(2) 修建第六街 (今佐敦道) 等大小道路;

(3) 制訂規劃較完善的中西區重建工程,借上環水坑口街一次大火,勒令該區妓院一律遷往西營盤與石塘咀 (「塘西風月」由來)。

經濟方面.,整頓銀元制度,幫助港幣升值。

有些事情自己不擅長處理,彌敦十分樂意讓具豐富管治經驗的梅含理代勞。美國前總統列根奉行「別人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自己做」原則,我們的猶太總督何嘗不是如此?

彌敦終身未婚,沒有親密的女性朋友。他也不愛好大喜功,甚少表現專橫。

2014 年「雨傘革命」,彌敦道曾成為抗爭者日夜據守的陣地。2016 年初一「魚蛋革命」,彌敦道是戰場。「自己香港自己救」的本土運動彷彿跟彌敦有某種關連,這是歷史一大諷刺!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