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從政改運動看英國人管治智慧

1894 年政改運動讓我們清楚看到英國人管治手段的高明。

遮打、昃臣等人擁有政治及經濟影響力,代表著整個歐籍人士社群。同時他們可透過上書 / 英國本地傳媒報導向倫敦施壓。倘若倫敦貿貿然對這群反對勢力予以嚴打,只會得不償失。相反,扶植另一具影響力的社群 (華人社群) 與之抗衡,一來可取得被扶植社群支持,二來可收壓抑歐籍人士社群之效。據此,倫敦擺出捍衛華人權益的姿態否決政改建議,實在比直接譴責政改建議奪權稍勝一籌。

除了擅用「拉一派,打一派」,英國人又懂得「蘿蔔與棍」的道理。歐籍人士要求政制改革之訴求被拒絕,但港府仍舊擴大行政吸納,增加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數目、委任商界代表進入行政局。棍子過後是蘿蔔,縱使尚感不滿,怨氣也必然消去大半。

徐承恩批評倫敦「如果賦予歐人代表權,變相鼓勵華人爭取同樣權利」想得太多,說:「這一場政制改革運動......運動的參與者大多對華人抱有種族偏見,他們只希望新的政制能讓西方人平等分享權力......大部份華人對政治改革並不熱心......」。不過,從殖民宗主角度看,倫敦擔憂華人仿傚歐籍人士爭取政治權利,有損香港繁榮穩定,危及殖民統治,這未嘗不是心思細密、有長遠管治思維的表現。

今時今日,中共拉攏「新香港人」對抗「舊香港人」、恃「香港有民主,中國會分裂」不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某程度上亦是師法英國,可惜「東施效顰」,「蘿蔔與棍」被「敵我矛盾」取代,反對派、頑固派要鬥爭到底,一個都不放過,中共山寨版殖民管治,乃目前香港一切禍亂之總根源!

[主要參考資料]

1.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