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方案

德輔上任後,對華人聚居地的擠迫情況深表關注。1889 年,定例局通過《收回土地法案》,決定:

(1) 強制收購部分人口密集的地方,將原本狹小的窄巷擴建為大道;

(2) 不合衛生條件的樓宇必須重建,建築物後面保留一定空間,方便通風。

(3) 業主獲允許把樓宇增高 3 層,彌補損失。

除此之外,德輔全力支持遮打爵士所提出的填海計劃。該計劃旨在解決房屋緊張問題,內容包括:

(a) 修築新路;

(b) 將海軍船塢、陸軍軍營及若干政府建築物遷至新填的土地上,再騰出中區一帶作商業及住宅用途。

不過,華人進入金鐘、中環與歐籍人士為鄰,引起歐籍人士不安。他們一方面憂慮東西文化 (指語言、生活習慣、價值標準) 差異窒礙雙方建立友善關係,一方面害怕競爭刺激租金上升,自己無力負擔。

有見及此,德輔實施「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方案」(European Reservation scheme),吸引歐籍人士前往太平山居住。

早在金馬倫出任署理港督時,山頂已有屬於自己的警署。1888 年 5 月,山頂纜車正式啟用,大大改善了太平山至中環的交通,往返只需 15 分鐘。食水未幾得到供應,住屋亦符合歐洲建築標準、體貼歐籍人士生活方式,山頂區遂逐漸取代中區,成為歐籍人士聚居地。

德輔表示,山頂區內固有設施、未來興建的房屋,必須繼續維持歐洲建築風格。這番安排,為他贏得不少掌聲。

陳雲說:「英國在一八四二年接管香港,用的是帝國的統治方法,尊重地方傳統和名流世家,分而治之,處處謹慎而漸進......」(02-10-2013 在面書上留言)。德輔把華人安置於中上環、歐籍人士移至太平山,乃「分而治之」最佳示範。儘管華洋隔閡容或加深,中西文化卻完好無缺地被保存下來,未有受到絲毫損壞。

中共目前強行推動港陸融合 (消滅粵語、繁體字,倡普通話、簡體字,加快安插「新香港人」等),是與「分而治之」完全相違的。如斯管治,等同制香港死命!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