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堅決空襲,絕對有利

英國下議院以 397 比 223 票通過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IS) 據點進行空襲。首相卡梅倫在發言中形容「伊斯蘭國」為「強姦女性、謀害穆斯林的中世紀怪物」(woman-raping, Muslim-murdering, medieval monsters),並指出是次軍事行動純粹為了保障英國人的生命免受傷害。這反映 (1) 英國政府以「捍衛現代的自由、人權,對付中世紀的專制野蠻」看待空襲「伊斯蘭國」(2) 英國政府所捍衛的自由、人權,主要屬於本國公民。

工黨黨魁柯爾賓服膺於馬克思的國際主義,他堅決反對空襲,這並不足為奇。反而,國會外有大批民眾反對出兵,此不免令人懷疑英國是否「承平日久」,以致「民不知戰」。

二戰前夕,英國曾經彌漫反戰情緒。1929 - 1933 年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促使英國人只想集中處理國內事務。對於希特拉及納粹黨在德國崛起,他們普遍抱持觀望態度,卻不視之為一種嚴重的威脅。當時,只有邱吉爾一人苦口婆心提醒國民切勿鬆懈,隨時預備作戰。而歷史終於證明,邱吉爾的判斷是對的。

邱吉爾在一次演說中提到:

希特拉深知,如不能在英倫島上擊潰我們,他將徹底失敗。如果我們能抵禦他,整個歐洲便可得到自由,全世界便可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大道。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包括我們所熟悉所熱愛的—切,將陷入一個新黑暗時代的深淵。

「黑暗時代」乃「中世紀」的代名詞。據此,在邱吉爾心目中,希特拉及其納粹主張未嘗不是「中世紀怪物」。

憑著邱吉爾的果斷、力排眾議,英國卒之在上個世紀維持於不墮。今天卡梅倫不理「左膠」、短視民眾的反對,堅決發動空襲,這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對英國絕對有利。至於那些「出兵只會加快英國遭受恐襲」的言論,筆者不禁要問:難道英國坐以待斃,「伊斯蘭國」就會放它一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