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預算案》消解民怨,「財爺」勝過 689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 2 月 24 日 (星期三) 發表了 2015 / 16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和往年不同,今年的《預算案》有不少措施是針對中產人士而設的,其中包括:

(1) 寬減 2014 / 15 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二萬元。

(2) 寬減 2014 / 15 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利得稅,上限為二萬元。

(3) 寬免 2015 / 16 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以每戶每季二千五百元為上限。估計涉及 315 萬個物業。

(4) 由 2015 / 16 年度開始,將子女基本及額外免稅額由 7 萬元增至 10 萬元。

「財爺」一改舊貫,對中產人士大幅「派糖」,其似乎是為了疏導「雨傘革命」後日益累積的民怨。

事實上,《預算案》一開始就高調提到「雨傘革命」,「引言」部份有以下兩段文字:

長達七十九日的非法佔領行動,對香港各個環節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社會出現的嚴重撕裂,不單止影響香港的形象,同時令人擔心社會矛盾將會變本加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難修補。

事實上,今次事件所凸顯的社會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社會必需要有耐心,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逐步拉近分歧,尋求共識。如果我們任由爭拗持續下去,香港的發展勢必陷入泥沼。

「雨傘革命」主要由中產人士 (包括大學教授、商人等) 爭取「我要真普選」而引發 (「金鐘佔領區」尤其如此)。本來,為免香港日後再次出現類似的佔領事件,「我要真普選」的訴求必須被滿足 (即使不滿足,政府亦應該將原本強硬的立場軟化)。奈何的是,中共方面既無意取消 831「人大」決定,其又將「雨傘革命」定性為一場有「外國勢力介入」的違法佔領行動,港共傀儡政府根本無法滿足「我要真普選」的訴求。退而求其次,民主實現不了,就只好處理民生問題。曾俊華之所以引用心理學家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作結,說:「對於飢餓的人,有食物的地方就是烏托邦,自由、愛、尊重等等不可以果腹的事物,對他們都是沒有價值」,目的就是要為港共政府之無能尋求合理辯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曾俊華作為港共政府的司長級官員,為港共政府之無能辯解是無可厚非的。有趣的是,「財爺」在引述馬斯洛的話後,接著說: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特別是新的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對於這一種轉變,我們需要回應,但是大家必須明白,要解決社會上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立。

這和 689 發表《施政報告》時說「社會上部份人開始忽視經濟發展重要性,對此要有所警惕」可謂大相逕庭。

事後,有記者問「財爺」:「為何沒有穿上西裝外套,係咪唔怕涼 (梁)?」。「財爺」不但沒有避而不談,反而幽默回應:「咁都俾你諗到?」。97 主權移交前,政府官員和記者經常有這類「妙問妙答」。曾俊華能夠依心直說,又具有英式政客的幽默感,無怪乎網友們紛紛認為他比 689 更適合做特首。

平情而論,《預算案》有不少值得批評的地方,如錯估財政盈餘、N 無人士未能受惠等。不過,政治從來不只是要求為政者準確解決問題,其更需要為政者懂得順應民意,並在適當的時候幽公眾一默。曾俊華「左手派糖,右手搶錢」,卻依舊有一定的支持度,這並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