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亞洲電視,令人既愛且恨

今天面臨倒閉的亞洲電視 (前身為麗的電視),過去曾經風光一時。

不論是「浮生六劫」、「天蠶變」、「武則天」,還是近二十年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三部曲、「肥貓正傳」、「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亞視的劇集在拍攝質素及口碑上皆不下於無線。至於綜藝節目方面,「香港男士競選」開男士選美的先河。「百萬富翁」之成為城中熱話,更令當時的無線不得不急謀對策,另購「一筆勾銷」之外國版權以作抗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信「有競爭才有進步」,千禧年前後的無線、亞視,正好示範著何謂「有競爭才有進步」。

然而,隨著「林百欣年代」結束,大陸商家相繼入主,亞視的質素開始下降。

新聞節目喪失客觀中立而淪為中共的喉舌,這固然令人側目。尤其甚者,亞視近年不復自製劇集,重播成風。其又集中經營清談時政、分析經濟的節目,窒塞具創意、特色的綜藝節目 (如「香港有飯開」),且以操內地口音的「新香港人」為節目主持,亞視的觀眾由是每下愈況,返魂乏術。

當然,亞視的墮落,某程度上是迫不得已 (此乃管理層使然)。可是,一個香港電視台竟然長期缺乏新意、創造力,並背離香港本土文化,這已注定它必然流失大量香港觀眾,終致無法翻身。

不過,近日亞視似乎有力圖恢復的跡象。在新近播出的一個新聞節目中,陳雲的《香港城邦論》竟然可以順利出鏡,未經任何刪剪。80、90 後年青人的抗爭心態亦被客觀提及,未有半分隱瞞。至於「港超聯」賽事的定期直播 / 錄播,更直接推動著香港本地足球的發展,頗有當年無線「球迷世界」的遺風。

亞視的「改弦易轍」未知是否曇花一現,但作為一個見證過它的輝煌歲月的香港人,我始終不希望看見它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