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雨傘革命」的幅射作用:對台灣「九合一選舉」的影響

台灣「九合一選舉」(全名為「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於上月底 (11 月 29 日) 正式結束。一如外界所料,國民黨慘敗收場。在極有可能影響 2016 年總統大選的「六都選舉」(「六都」主要指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園六個直轄市) 中,國民黨只有朱立倫於新北市當選,其餘五都盡數失守。即使向來是國民黨主要根據地的台北市,亦由獨立候選人柯文哲擊敗連戰的兒子連勝文當選。縣市長選舉方面,國民黨僅贏得 5 縣,這與選前國民黨坐擁 11 縣形成一強烈的反差。

關於國民黨大敗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國民黨出不到政治明星,有人怪責連勝文的「富二代」背景,也有人追咎馬英九的施政失當 (馬英九因此辭去黨主席的職務)。不過,香港流行一個講法:國民黨之所以大敗,乃由於台灣人看見「雨傘革命」下香港人的遭遇,他們不想今日的香港變成明日的台灣,他們於是合力不投票給親共的「國民黨」,致使國民黨大敗。這不禁令人反思香港的「雨傘革命」有否對台灣產生幅射作用。

事實上,根據香港電台的新聞訪問,有台南選民表示,他們之所以特別珍惜手中的一票、決定坐高鐵到台北投票,乃由於看見香港人的「雨傘革命」,他們說:「你看香港,他們爭真普選都爭得那麼辛苦,都還爭不到,那我覺得我幸福吧,應該好好珍惜它。」,正是明證。另外,柯文哲本來欠缺競選義工,但在 928 港共政府向金鐘示威群眾施放 87 枚催淚彈以後,柯文哲的競選義工人數大幅增加。這皆反映「雨傘革命」令台灣群眾產生抗共情緒,繼而影響「國民黨」的選情。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本是為了日後台灣的和平統一。後來,「一國兩制」沒有用在台灣身上,卻輾轉用到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上。鄧小平所看中的,正是香港對台灣有著「輻射作用」,可作為導引台灣回歸的「示範單位」。不料三十年過去,香港對台灣仍然有著「幅射作用」,卻不是導引台灣回歸,而是導引台灣走向獨立。這只怕出乎鄧小平意料之外。

香港的「雨傘革命」即將結束,台灣的民進黨卻因此有機會問鼎總統寶座。面對港、台兩地本土意識日益高漲,中共打算從容面對,只怕並不容易。